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爱”是否有了爱就有了教育的成功呢?答案是否定的。工作在一线的老师常面临这样的困惑:纵有满腔的热爱,却徒然无功。弄得一腔炽爱付东流——学生不买帐。问题出在哪里?是爱中缺少智慧。师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应充满智慧。惟有将智慧融入,师爱才能散发出璀璨的光辉,释放出无穷的力量。
1 师爱要宽容但不能纵容
宽容是一种爱,有爱才会宽容。作为教育者应该包容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存在缺点,难免不犯错误,老师不能揪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不放,更不能嫉恶如仇。要包容学生成长中种种错误和缺点。要循循善诱,和风细雨,做到润物无声。切忌暴风骤雨,横眉冷对。当然宽容也不是纵容,更不是放纵放任,也不是主张取消必要的纪律处罚。宽容的前提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的某些步骤或方面,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步,从而有利于教育和转变学生,使学生更能自觉的承认缺点错误,给学生以改过的机会,使他们自觉的改正错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的力量是无可质疑的,但是必须明确,宽容不是纵容,宽容的智慧是“一只眼睛保持着严厉,一只眼睛保持着宽容”。
2 师爱要严格但不等同严厉容
长期以来,我们信奉“严师出高徒”,但在“严”的认识上有偏差。这里的“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严格”是指对教育对象的从严要求,它反映的是教师的责任心,“严厉”是指教育者的态度,是一种情绪。二者不等同。如果把学生比作成长中的树木,那么严格就是园丁的精心培育,严厉则是园丁的情绪。树木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园丁的精心培育,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而不是严厉的态度和情绪。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不会在学生身上自发形成,必须通过学习和训练才可能使之内化为他们的财富和自觉。这个过程必须有教师的严格要求。任何一种严格的要求,尽管是合理的,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部的东西,要使合理的教育要求变成学生的意识行为,用简单粗暴、绝对命令、和急于求成的办法是达不到的。虽然可以暂时威慑学生的某些行为,但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它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丰富“严”的内涵,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2.1 要把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统一起来
尊重学生是严格要求的出发点,严格要求是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不是成为放任自流、娇宠护短,就是变成严而不当,严而无情。特别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真诚的,是真心为着自己的进步,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2.2 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正确的合理要求
要使每个学生在自觉的基础上执行教师的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所提出的要求,应向学生交代清楚、讲明道理,要求一经提出要贯彻到底,还应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发挥作用。
2.3 应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另一方面要发扬民主作风,虚心听取学生的批评和意见,尊重和支持学生的正当要求,对学生不正当的或一时实现不了的要求,给予耐心的说服和解释,而需要对学生严格的地方,则必须态度明朗,措施坚决。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真诚、坦率、可信赖的朋友关系。
3 师爱需要表扬但要适度
马克 土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可以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着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之所在。不过凡事都有度,表扬也不例外。老师的智慧就在于如何把握表扬的度,使其成为滋润学生心灵的催化剂。
3.1 表扬要注意时机
正如雨水可成甘霖,亦可成洪魔,在于是否“好雨知时节”。表扬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令其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学生做了好事,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纪律有所好转,老师提问虽没答对但能认真思考等等,都是表扬的好时机。
3.2 表扬的语言要得体
恰如其分的表扬是出于诚意,言过其实的表扬则易招致怀疑。培根说过“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就会招来轻蔑和嫉妒。”
3.3 表扬也要因人而异
通常,腼腆、畏缩不前、内向的一类学生,对表扬的反应要比自信、喜欢表现、泼辣的一类学生的反应来的积极一些。同样一件事,对性格外向的学生,也许一个点头,或者一个微笑即可达到效果;而对自卑、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应大张旗鼓,当众表扬。学生之所以在不同的老师的课上表现判若两人,就是因为得到了不同老师的不同表扬或讽刺的缘故。
4 师爱需要批评但要找准切入点
人们常用“良药苦口”来形容批评,一方面是指批评的重要性,是良药。一方面也表达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其实批评是一种最深沉的爱。“爱之深,恨之切”,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爱。批评也要智慧,对症下药,找准批评的切入点。
4.1 对于有惰性、屡犯不改的学生,批评时理应措辞尖锐,语调激烈,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有一学生,父亲不再身边,母亲又管不住他,大错没有,小错不断,对这样的学生不能顺其自然,而应严厉批评。
4.2 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批评时对错误不应“和盘托出”,可以逐步传递出批评信息,使对方逐步适应,逐步接受,这种方式不至于老师在工作时一下子谈崩。
4.3 对于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学生,老师可以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北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
4.4 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强、容易激动的学生,应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
4.5 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学生,批评的时候最好以提问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学生自然会意识到自己的过程,并自己逐步加以克服改正。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物的心灵。”的确,教育是塑造心灵的工程,浸润着智慧的师爱,是一把温柔的刻刀,惟有精心雕琢,才能琢玉成器。
1 师爱要宽容但不能纵容
宽容是一种爱,有爱才会宽容。作为教育者应该包容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存在缺点,难免不犯错误,老师不能揪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不放,更不能嫉恶如仇。要包容学生成长中种种错误和缺点。要循循善诱,和风细雨,做到润物无声。切忌暴风骤雨,横眉冷对。当然宽容也不是纵容,更不是放纵放任,也不是主张取消必要的纪律处罚。宽容的前提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的某些步骤或方面,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步,从而有利于教育和转变学生,使学生更能自觉的承认缺点错误,给学生以改过的机会,使他们自觉的改正错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的力量是无可质疑的,但是必须明确,宽容不是纵容,宽容的智慧是“一只眼睛保持着严厉,一只眼睛保持着宽容”。
2 师爱要严格但不等同严厉容
长期以来,我们信奉“严师出高徒”,但在“严”的认识上有偏差。这里的“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严格”是指对教育对象的从严要求,它反映的是教师的责任心,“严厉”是指教育者的态度,是一种情绪。二者不等同。如果把学生比作成长中的树木,那么严格就是园丁的精心培育,严厉则是园丁的情绪。树木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园丁的精心培育,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而不是严厉的态度和情绪。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不会在学生身上自发形成,必须通过学习和训练才可能使之内化为他们的财富和自觉。这个过程必须有教师的严格要求。任何一种严格的要求,尽管是合理的,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部的东西,要使合理的教育要求变成学生的意识行为,用简单粗暴、绝对命令、和急于求成的办法是达不到的。虽然可以暂时威慑学生的某些行为,但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它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智慧丰富“严”的内涵,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2.1 要把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统一起来
尊重学生是严格要求的出发点,严格要求是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两者缺一不可。否则,不是成为放任自流、娇宠护短,就是变成严而不当,严而无情。特别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是真诚的,是真心为着自己的进步,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2.2 要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正确的合理要求
要使每个学生在自觉的基础上执行教师的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所提出的要求,应向学生交代清楚、讲明道理,要求一经提出要贯彻到底,还应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发挥作用。
2.3 应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一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另一方面要发扬民主作风,虚心听取学生的批评和意见,尊重和支持学生的正当要求,对学生不正当的或一时实现不了的要求,给予耐心的说服和解释,而需要对学生严格的地方,则必须态度明朗,措施坚决。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真诚、坦率、可信赖的朋友关系。
3 师爱需要表扬但要适度
马克 土温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可以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着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之所在。不过凡事都有度,表扬也不例外。老师的智慧就在于如何把握表扬的度,使其成为滋润学生心灵的催化剂。
3.1 表扬要注意时机
正如雨水可成甘霖,亦可成洪魔,在于是否“好雨知时节”。表扬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令其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学生做了好事,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纪律有所好转,老师提问虽没答对但能认真思考等等,都是表扬的好时机。
3.2 表扬的语言要得体
恰如其分的表扬是出于诚意,言过其实的表扬则易招致怀疑。培根说过“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就会招来轻蔑和嫉妒。”
3.3 表扬也要因人而异
通常,腼腆、畏缩不前、内向的一类学生,对表扬的反应要比自信、喜欢表现、泼辣的一类学生的反应来的积极一些。同样一件事,对性格外向的学生,也许一个点头,或者一个微笑即可达到效果;而对自卑、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应大张旗鼓,当众表扬。学生之所以在不同的老师的课上表现判若两人,就是因为得到了不同老师的不同表扬或讽刺的缘故。
4 师爱需要批评但要找准切入点
人们常用“良药苦口”来形容批评,一方面是指批评的重要性,是良药。一方面也表达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和无奈。其实批评是一种最深沉的爱。“爱之深,恨之切”,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爱。批评也要智慧,对症下药,找准批评的切入点。
4.1 对于有惰性、屡犯不改的学生,批评时理应措辞尖锐,语调激烈,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有一学生,父亲不再身边,母亲又管不住他,大错没有,小错不断,对这样的学生不能顺其自然,而应严厉批评。
4.2 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批评时对错误不应“和盘托出”,可以逐步传递出批评信息,使对方逐步适应,逐步接受,这种方式不至于老师在工作时一下子谈崩。
4.3 对于自我觉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学生,老师可以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北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
4.4 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倔强、容易激动的学生,应以商讨的方式,平心静气地,使其在一种友好的气氛中自然接受批评意见。
4.5 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各方面比较成熟的学生,批评的时候最好以提问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学生自然会意识到自己的过程,并自己逐步加以克服改正。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物的心灵。”的确,教育是塑造心灵的工程,浸润着智慧的师爱,是一把温柔的刻刀,惟有精心雕琢,才能琢玉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