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扬育才 贬惩树人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k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华夏灿烂的文明史,身为思想家的孔子,其思想光辉照亮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进程,这些真知灼见又在教育中得以传承,关于教育,孔子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与切实的实践,而《论语》正是这样一部记录其言行的著作,这些言行中自然包括诸多孔子教化弟子的实践,其中蕴含着其深刻的教育思想与先进的理念。这也奠定了其"万世师表"的地位。那么本文笔者就将从以下两方面浅析孔子教学思想中的批评与表扬艺术,以观其是何以达到卓越的教化效果的。
  教育,可谓是一门艺术,而表扬则是彰显其魅力的重要艺术技巧。赞美、肯定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力,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表扬在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早在数千年前就已为我们的先哲孔子领悟,并被其广泛地应用于传道授业中,观其众多弟子的卓越成就,方知孔子擅用表扬的教育成效颇为显著。如在其极为重视的德育中,孔子就将表扬塑造英才的教育理念深入地应用于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发觉弟子身上美德的细小萌芽,以赞美之甘霖滋养之,使其成长为美好的德行与品性。
  颜渊出身贫寒,但勤勉好学,品行尤佳。孔子屡次表扬:“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粗茶淡饭,蜗居陋室、处于他人眼中不堪忍受的境地,颜回依旧坚不移志,且自得其乐。孔子的褒奖肯定了颜渊安贫乐道的处事态度的同时,无疑也坚定了其保持真我的信念,促进了其美好德行的继续发扬。再如,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论语·子罕》)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子罕》)孔子在不同的场合,从不同角度称赞了颜回勤奋好学、知过善改、克制自律等高贵品格,这些对颜回的表扬都为其他弟子树立了治学处世的榜样,激励弟子们以之为表率,学习效仿,以促进自身德行的完善。可见,表扬不仅对受褒奖者本身存在激励效果,同时也对其他人具有勉励促进作用。诸如此类,孔子借赞誉一人激励众人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论语·颜渊》中有“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评价子路办事果断,讲求信誉;《论语·雍也》中“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称赞子路治国理政的才干。
  这些无不体现其孔子在其终其一生的育人生涯中都谙熟地运用着表扬的独特育人功能,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充分的鼓励,以激发其潜能与热情,促进其再接再厉发挥优点。
  肯定表扬对学生发展起着巨大推动力的同时,孔子也并非是一味的褒奖,而是在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及时地指出,给予其适当的批评,当褒则褒,当贬则贬,表扬与批评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修养的提高。
  如孔子在对弟子的教导中,就常常对學生的不足之处,给予中肯的批评,促进其完善自身。孔子就对子路性格鲁莽,必招祸端,对于子路之死更曾有预见性的说法:“闵子伺侧,唁唁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论语·先进》)可见,孔子对子路批评是对其真诚的劝诫,希望他做事要多思考,批评中没有任何岐视与偏见,而是在客观评价中带着对弟子严格要求与真心爱护。即使是对自己偏爱的子贡,孔子也绝不袒护子贡所犯的错误,及时且适时的给予批评、指证,促其学业日进,品行益高。如关于子贡平时喜欢议论别人的是非长短:“子贡方人”(《论语·宪问》),孔子说:“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委婉地劝戒子贡,要把精力用在提高学问道德上,不要整天评论别人。
  孔子对于这样的非原则性问题给予温和委婉的指证,然而,对于一些原则性问题,若有学生在这方面做法不得当,他的批评则是不留情面的。关于学生宰予,具有能言善辩的才能,却时常白日里睡觉,孔子非常生气,“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他不能以志帅气,懈怠荒疏,故深责之,以使宰予及时改正。后来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因为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
  孔子是如父母般关心爱护学生成长的,他以赞美表扬引导学生正向发展,又适时严厉批评,纠正其所犯过错。在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教育中,孔子又强调“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论语·子罕》),即不能主观揣测、拘泥固执、唯我独尊。这样才能促进教育者准确捕捉学生的优点,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依此进行实事求是的表扬和批评,避免掺杂任何个人主观偏见。正是这种乐于表扬、擅于批评的教育方法,不仅为当时培养了众多的国之栋梁、学之先哲,对当今的教育也存在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蔡尚思.孔子思想体系[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2]韩钟文.先秦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研究[M].济南: 齐鲁书社, 2003.
  [3]罗佐才.孔子教育思想体系研究[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4]李泽厚.论语今读[M].上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5]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6]曲阜师范学院, 孔子研究所. 孔子教育思想论文集[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4.
  [7]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舒露(1990-),女 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
其他文献
易卜生剧作《海上夫人》中的艾利达诠释了女性自由精神的觉醒,她的精神反抗被置于个人内心框架中,集中于对自我的诘问和思考。  从1879年的《玩偶之家》到1888年的《海上夫人》,易卜生完成了从现实主义戏剧向象征主义戏剧的过渡。《海上夫人》并不是心理象征剧的代表之作,但其中塑造的女性角色艾利达却足够出彩。  《海上夫人》中的艾利达是可以与《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媲美的角色,共同代表了女性自由精神的觉醒。但
期刊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全国有55个少数民族,有53个群居或散居在90%的西部土地上。在我国,西部属于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其落后,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也表现在文化方面,尤其是作为文化事业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建设更显滞后与发展缓慢,因此,加快西部大开发,不仅要加快西部的经济大发展,更要加快西部的文化大发展,这是实现西部地区社会大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全国各民族共同发展,
期刊
许多人认为超现实主义作家利用自动写作总是创作些稀奇古怪甚至让人费解的东西,这一点也许并没有错,但这并不足以概括超现实主义自动写作的所有特征,布勒东曾经说过,用自动写作手法创作出的作品,很少出现新的词语,并且违背语法规则的现象也不是特别的多见,作为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开路人,布勒东的这一番话,值得我们对超现实主义自动写作做更深一步的了解、探究。皮埃尔.勒韦尔迪被超现实主义视为自己的道路上的前辈人物,
期刊
一、文章及背景简介    本文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老师和郭于华老师“二十世纪下半期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口述资料收集与研究计划”的部分成果。郭于华老师在文章中以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女性这个群体对于特定历史事件的独特记忆方式,并分析了在农业合作化的进程中,女性由于某种“误识”所造成的妇女解放“幻象”以及由此帶来的精神富足现象。  文章首先交代了中国社会革命性变革与妇女解放的大背景,然后
期刊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系列的社会与物质的因素,使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在“方便”、“舒适”、“可靠”、“价值”、“安全”和“享受”等方面的评价,也就是在居室空间设计中常提到各种因素。  随着对设计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当代人类对居室空间物质以及精神上的追求,作为一个设计师,应该更好的满足人类生活对居室空间的需求,在居室空间设计就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  
期刊
乱世迸发的文明曙光总是特别耀眼,作为二十世纪30年代,政治内忧外患,经济伤痕累累的中国,在电影事业上却创造了惊人的财富。这是艺术所独具的力量,也是时代所恩赐的璀璨。  自古乱世出豪杰,纵览历史,群雄割据的局面往往造就无数英雄智者,成就帝王将相的千秋霸业。对于电影来说正是这样,一个王朝的结束,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诞生。满清王朝在历史的洪流中摇摇欲坠,也正当中外各种新势力注入华夏文明的时刻,中国电影在此
期刊
La conica 是建筑师阿尔罗西在1984年设计的,在20世纪初,咖啡壶的设计经历了4个阶段:原始的手工壶和瓮;现代设计的标准化和批量生产;70年代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重新设计的咖啡壶;17世纪咖啡引入欧洲已成为了一种文化,它刺激了数百年的咖啡制造商的创新和设计,吸引了众多的设计师重新设计这种小厨具。意大利厨具设计巨头艾烈希公司与后现代建筑师阿尔多罗西在1970年代一起在工艺设计方面的探索对L
期刊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通过另一件事或经验来理解和经历一件事或经验”的思维方式 。当代教学论认为,教学隐喻是教学的工具,它能为教学提供理解的支架,“是一个有独特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法”。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由于受教学中的一些主客观因素限制,《普通心理学》的教学教学效果不佳。本文拟从教学艺术的视角,通过教学隐喻的应用来探讨提升《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一
期刊
高三思想政治课的复习应重视方法的选择,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師有必要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视野。  一、夯实基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全面准确地把握每课的知识点——使知识达到“烂熟于心”  思想政治课的基本知识点是由概念和原理构成的。因此,学生在复习中不仅要全面把握每课讲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而不遗漏,还要准确把握住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处延以及原理的科学内容而不曲解。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
期刊
一、听力理解存在的障碍   1.语言基础知识的障碍。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听力理解的过程是人们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听力理解及反应速度的差异,统称听力能力 。就笔者几年探索,其障碍概有语音差异、语音障碍、语速障碍、词汇障碍等四个方面。  2.母语干扰的障碍。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常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