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教师单边活动为主的课堂是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因此这样的课堂就表现出很多的无奈与低效。教育应该是一首诗,守护着学生的心灵。创建富有“诗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是当今教育同仁必须引起重视的事。
关键词: 《开学第一课》 “幸福” 课堂教学 诗性氛围
9月1日是全国中小学生正式开课第一天,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上好“开学第一课”,2011年的主题为“幸福”。届时央视1套综合频道播出《开学第一课》。为了阐述“幸福”主题,《开学第一课》可谓是群星璀璨,现场邀请成龙、邓亚萍、杨利伟、于丹、李娜、郎朗等众多社会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分别用自己的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同一个问题“幸福在哪里”。其中著名学者于丹从一个老师和一位母亲的角度,深情讲述了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好的成长是快乐的、健康的,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地成长,比一个阶段性结果和标准答案式成绩更重要。”她的观点更带给一线老师和家长关于对孩子教育的思考,也带给我教学工作反思。对于幸福的感悟与诠释:这就是她与孩子对幸福的感悟——分享。他们为我们展示了新时期教师对幸福的理解,即爱心、创新、进取、拼搏的奉献精神。被网络称为“最美的女孩”佩杰的感人故事更是诠释另一种的幸福——感恩。一位校长那发自肺腑简短而朴素的感言:办一个孩子都认为“好玩”的学校,这就是他当校长的幸福。最后,成龙、杨利伟、邓亚萍等知名人士还共同宣读了中国首个儿童宣言——《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这份宣言将成长、激励、自信、超越、感恩、分享、宽容、沟通、关爱、赞美、努力、奉献等词汇纳入“幸福要件”。《开学第一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师、家长、孩子对幸福的诠释。“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为了孩子的一切,创造一片充满快乐幸福的绿洲,让所有的孩子在这块绿洲上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成为幸福的人。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理想,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仁们,让我们携手奋进,努力实现教育理想。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创设诗性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幸福的。
一、问题激励点燃诗情
顾伶元教授的“情意原理”指出: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于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习动机的激发。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少学生是在压力、厌烦等不良刺激下进行学习,效果相当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问题作为出发点,就是不以现成的结论开始而是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磋商逐渐形成学生急于解决而又不会解决的一种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开始一节课的学习。例如在《排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打开幻灯片上的问题——上海铁路局招聘车票设计师,要求能对铁路沿线上的票面进行精准的设计。例如,上海到南京沿途经过10个车站,问:应该设计多少种不同的票面?谁能主动来应聘?中学生的好胜心强,于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一节所谓枯燥的数学应用课就这样别开生面地开始了。可见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幽默、生动、恰如其分的教学语言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用PPT展示海水的“潮起潮落”,在生活中描述上升用“蒸蒸日上”描述下降用“每况愈下”等形象的生活语言来表述,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合作尝试,彰显自信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的活动理论指出:“人的认识的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知觉而是可塑性大得多的活动本身。”数学课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抽象、枯燥,教师如能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创造、探索发现新知识,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课堂的互动,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堂变得不再死气沉沉,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跃跃欲试,从师生的共同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如在《不定积分》一节课中,我先提问导数公式,然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了前两个公式。
学生们发现这是求导公式的逆运算,于是,他们就充当了“发明家”,其他10个公式就是学生们“发明”出来的,并分别以学生的名字命名这些公式,就连从前对学习数学兴趣缺乏的学生也行动起来。那时,我看到了学生们成功的喜悦。在师生互动尝试中,我不断地启发学生,鼓舞学生,还不时地向他们竖起大拇指,并毫不吝啬地称他们“你真棒”、“真了不起”、“你很优秀”、“精彩极了”。把重要的公式或定理命名为学生的名字使学生骄傲不已,激情迸发。学生们得到我的认可与赞誉,思维状态异常活跃,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认为:“这样上课有滋味!”
三、精心设计,体验成功
顾伶元教授的“序进原理”指出,数学课的精髓在于变式,万变不离其宗,恰到好处的变式就能使学生发现知识的精华所在。数学往往会使学生苦不堪言,有的听不懂课,即使懂了也未必会做题,因为做题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对学生来讲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于是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变试题,可降低题目的难度,从而给基础差的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也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数学课堂中的“变式”实际上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但对于习题的变式更加重要,可使“学困生”有事做。例如:已知全集S={2},师问:你用另一种方法表示这个集合吗?该题属于开放性变式题,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最多提出6种方法。这样要比直接给出6个题目效果好得多。还可设计梯度变式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学生们认为这样做题有收获,也能避免大部分学生因“落伍”而望尘莫及,从而使学生们在求学的征程中勇往直前,满载而归。
四、总结提炼,纳入精品
在一节课的概念、知识点及解题技能已基本领会的条件下,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网络。恰当地归纳总结可使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点灵活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我在小结时通常使用“悬赏性”的语言激发鼓励学生自行完成知识的概括,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积极思考、概括总结,将知识网络化。
五、反馈矫正,享受幸福
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师必须定出具体明确的标准便于检测,要随时反馈、矫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学生以补救的机会,使之达到既定目标。反馈矫正的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灵活的,例如课堂提问、面批作业、谈话,建立互帮合同等。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给学生“困难户”以更多的尊重、呵护与赞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教会学生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我非常注重对学困生的关心,真诚与他们交往,尊重他们,给他们以自信与呵护,这是他们成功的前提保障。
2.给学困生提供关爱与宽容,创设成功的机会。
课堂上我经常动脑筋想办法,给学生足够多的鼓励与自信,使他们体验成功。
经验证明:童年的幸福是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开始,如何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感受幸福,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愉快地学习、开心地学习,我想这就是开学第一课中“幸福”的意义所在。愿同行们能尽可能多为自己的学生提供幸福的课堂,创造更多的属于教师的成果。教师应努力使每一节课都是幸福的、快乐的、富有诗意的,进而培养出更多高素养、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州日报,2010-11-29,B01.2011-9-2,A3.
[2]顾泠沅.青浦试验——一个基于中国当代水平的数学教育改革报告[M].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手册,2006.11:131-149.
[3]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 《开学第一课》 “幸福” 课堂教学 诗性氛围
9月1日是全国中小学生正式开课第一天,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上好“开学第一课”,2011年的主题为“幸福”。届时央视1套综合频道播出《开学第一课》。为了阐述“幸福”主题,《开学第一课》可谓是群星璀璨,现场邀请成龙、邓亚萍、杨利伟、于丹、李娜、郎朗等众多社会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分别用自己的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同一个问题“幸福在哪里”。其中著名学者于丹从一个老师和一位母亲的角度,深情讲述了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好的成长是快乐的、健康的,让孩子们充满自信地成长,比一个阶段性结果和标准答案式成绩更重要。”她的观点更带给一线老师和家长关于对孩子教育的思考,也带给我教学工作反思。对于幸福的感悟与诠释:这就是她与孩子对幸福的感悟——分享。他们为我们展示了新时期教师对幸福的理解,即爱心、创新、进取、拼搏的奉献精神。被网络称为“最美的女孩”佩杰的感人故事更是诠释另一种的幸福——感恩。一位校长那发自肺腑简短而朴素的感言:办一个孩子都认为“好玩”的学校,这就是他当校长的幸福。最后,成龙、杨利伟、邓亚萍等知名人士还共同宣读了中国首个儿童宣言——《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这份宣言将成长、激励、自信、超越、感恩、分享、宽容、沟通、关爱、赞美、努力、奉献等词汇纳入“幸福要件”。《开学第一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教师、家长、孩子对幸福的诠释。“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为了孩子的一切,创造一片充满快乐幸福的绿洲,让所有的孩子在这块绿洲上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成为幸福的人。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理想,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仁们,让我们携手奋进,努力实现教育理想。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创设诗性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幸福的。
一、问题激励点燃诗情
顾伶元教授的“情意原理”指出: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于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习动机的激发。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少学生是在压力、厌烦等不良刺激下进行学习,效果相当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问题作为出发点,就是不以现成的结论开始而是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磋商逐渐形成学生急于解决而又不会解决的一种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开始一节课的学习。例如在《排列》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打开幻灯片上的问题——上海铁路局招聘车票设计师,要求能对铁路沿线上的票面进行精准的设计。例如,上海到南京沿途经过10个车站,问:应该设计多少种不同的票面?谁能主动来应聘?中学生的好胜心强,于是争先恐后,跃跃欲试……一节所谓枯燥的数学应用课就这样别开生面地开始了。可见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幽默、生动、恰如其分的教学语言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用PPT展示海水的“潮起潮落”,在生活中描述上升用“蒸蒸日上”描述下降用“每况愈下”等形象的生活语言来表述,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合作尝试,彰显自信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的活动理论指出:“人的认识的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知觉而是可塑性大得多的活动本身。”数学课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抽象、枯燥,教师如能设置悬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创造、探索发现新知识,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课堂的互动,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堂变得不再死气沉沉,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跃跃欲试,从师生的共同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如在《不定积分》一节课中,我先提问导数公式,然后和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了前两个公式。
学生们发现这是求导公式的逆运算,于是,他们就充当了“发明家”,其他10个公式就是学生们“发明”出来的,并分别以学生的名字命名这些公式,就连从前对学习数学兴趣缺乏的学生也行动起来。那时,我看到了学生们成功的喜悦。在师生互动尝试中,我不断地启发学生,鼓舞学生,还不时地向他们竖起大拇指,并毫不吝啬地称他们“你真棒”、“真了不起”、“你很优秀”、“精彩极了”。把重要的公式或定理命名为学生的名字使学生骄傲不已,激情迸发。学生们得到我的认可与赞誉,思维状态异常活跃,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认为:“这样上课有滋味!”
三、精心设计,体验成功
顾伶元教授的“序进原理”指出,数学课的精髓在于变式,万变不离其宗,恰到好处的变式就能使学生发现知识的精华所在。数学往往会使学生苦不堪言,有的听不懂课,即使懂了也未必会做题,因为做题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是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对学生来讲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于是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变试题,可降低题目的难度,从而给基础差的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也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数学课堂中的“变式”实际上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但对于习题的变式更加重要,可使“学困生”有事做。例如:已知全集S={2},师问:你用另一种方法表示这个集合吗?该题属于开放性变式题,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最多提出6种方法。这样要比直接给出6个题目效果好得多。还可设计梯度变式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学生们认为这样做题有收获,也能避免大部分学生因“落伍”而望尘莫及,从而使学生们在求学的征程中勇往直前,满载而归。
四、总结提炼,纳入精品
在一节课的概念、知识点及解题技能已基本领会的条件下,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整体网络。恰当地归纳总结可使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对知识点灵活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我在小结时通常使用“悬赏性”的语言激发鼓励学生自行完成知识的概括,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积极思考、概括总结,将知识网络化。
五、反馈矫正,享受幸福
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教师必须定出具体明确的标准便于检测,要随时反馈、矫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学生以补救的机会,使之达到既定目标。反馈矫正的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灵活的,例如课堂提问、面批作业、谈话,建立互帮合同等。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给学生“困难户”以更多的尊重、呵护与赞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教会学生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我非常注重对学困生的关心,真诚与他们交往,尊重他们,给他们以自信与呵护,这是他们成功的前提保障。
2.给学困生提供关爱与宽容,创设成功的机会。
课堂上我经常动脑筋想办法,给学生足够多的鼓励与自信,使他们体验成功。
经验证明:童年的幸福是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开始,如何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感受幸福,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愉快地学习、开心地学习,我想这就是开学第一课中“幸福”的意义所在。愿同行们能尽可能多为自己的学生提供幸福的课堂,创造更多的属于教师的成果。教师应努力使每一节课都是幸福的、快乐的、富有诗意的,进而培养出更多高素养、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州日报,2010-11-29,B01.2011-9-2,A3.
[2]顾泠沅.青浦试验——一个基于中国当代水平的数学教育改革报告[M].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手册,2006.11:131-149.
[3]马能和.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