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魏晋乐府诗在各个时期各有特征,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此阶段文人乐府创作的变化和成绩。
【关键词】:魏晋;乐府;特征
一、曹魏时期的乐府诗
曹魏时期,民歌大量入诗,这是由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所决定的。汉末建安正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军阀混战,战乱频仍。面对着动乱的社会现实,士人们不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而汉乐府民歌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民间俗曲,它是从多方面来咏歌社会生活的,可以灵活地传达人们各个方面的思想活动,于是建安时期的文人大量采用民间俗曲来作诗。当时的思想解放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曹操专权时,提倡思想通脱,废除固执,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礼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这就打破了文人们的一些传统看法。由于曹操的“力倡通脱”和社会风气的转移,影响到文坛,便促进了文体上的创新。
建安文人用古乐府自作诗,也与乐府歌诗自身发展的规律有关。一般地说,乐府歌诗是由歌辞和乐曲构成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乐曲形成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它要求的是非功利性的快感,正因为民间歌曲有着相对的非功利的美感作用,所以建安文人多用乐府歌曲,又因为民间歌诗有其鲜明的阶级性,所以建安文人多是“自作诗”。 曹操就是借文学艺术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利用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乐府歌曲来表现新的思想。如《度关山》、《对酒》(相和曲),就是用古乐府来表达他的政治理想。同时,他还一反传统写法,用古乐府来写时事,如《蒿里行》《薤露行》。
曹魏时期乐府不同于两汉时期,虽以叙事为主,但结合着抒情,叙事比较简括,而抒情气氛较浓。如王粲的《七哀诗)三首、《从军行》五首。这种叙事结合抒情的乐府歌诗,在汉乐府民歌中是少见的。这两类叙事体乐府,不仅在反映汉末动乱和人民苦难等方面,有着相当的深度,而且艺术上也非常生动突出,较之汉乐府民歌,有了显著的提高。而曹植创作了大量反映内心深处思想感情的乐府诗歌,促进了乐府诗由“言志”向“缘情”的转变。
五言乐府之腾踊。建安诗人敢于无视雅乐正体,大量采用五言体乐府,终于使它成为诗坛的主体形式。建安文人以丰富的内容,高远的志怀,为五言乐府输入了新的血液。因为曹操大力写作四言诗,也促进了四言诗的重生。可以说,曹操为四言诗作了精彩的谢幕。
二、两晋时期的乐府诗
两晋时期的士人,他们感到社会的黑暗,加之政治局势的险恶,人之生命的朝不保夕,使他们感到人生的无常。他们身处浊世,但又无法逃避。于是便愤世嫉俗,崇尚玄虚,越名教而任自然。
乐府歌诗被引到了衰颓的道路上。首先,封建统治发生危机,自然会影响到宫廷乐舞的创造活动,从而导致音乐艺术的危机和乐府歌诗的衰微。其次,与当时的音乐思想有关。阮、嵇的音乐理论,是使音乐脱离政治,从统治者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再者,与他们的文学思想有关。他们提倡得意忘形,这就使得诗歌成为言玄悟道的工具。
然而,乐府诗还在发展。这一时期,傅玄创作了大量的拟乐府诗,但是却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有些乐府诗纯系机械模拟,傅玄的《艳歌行》,几乎全是因袭乐府民歌《陌上桑》的。另外,他多借古乐府写爱情。他的乐府十之七、八是爱情诗,而且大都按题敷衍,很少有自己的生活感受,如他的《美女篇》。并且他的乐府语言质涩,其辞过于雕琢,流于拙滞,开始向艳丽发展。
张华的乐府在内容上还保存有汉魏乐府的精神,可惜的是他追求绮丽,以赋写诗歌,致使其乐府繁缛乏味,有伤内容的真美。如其《轻薄篇》。
陆机的乐府内容大多空虚,但多哀怨之音。陆机有着壮志难酬之慨,所以他的歌诗多士大夫的一般慨叹,如《长歌行》;或叹人生不易,其险又难,如《猛虎行》;或慨叹时光易逝,如《顺东西门行》。可见,陆机的这些诗歌,大多有着感伤低沉的情调,时常流露出一种消极的情绪,并充满着哀怨之音。但他的乐府举体华茂,讲究辞藻华美,力求对偶工稳。由于他巧用文字,力求工超,这无疑对乐府歌诗在艺术上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两晋时期的乐府诗逐渐走上了雅化的道路。从另一方面讲,却也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
三、结语
魏晋时期的乐府诗各有特点。曹魏时期的乐府诗歌,民歌大量入诗、思想解放促进了文体的创新、古乐府自作诗出现、抒情化程度提高。同时,四言诗、五言诗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两晋时期的乐府诗,虽然走上了衰颓的道路,但却讲究辞藻、对仗工整,促进了乐府歌诗在艺术上的发展。
【关键词】:魏晋;乐府;特征
一、曹魏时期的乐府诗
曹魏时期,民歌大量入诗,这是由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所决定的。汉末建安正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军阀混战,战乱频仍。面对着动乱的社会现实,士人们不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而汉乐府民歌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民间俗曲,它是从多方面来咏歌社会生活的,可以灵活地传达人们各个方面的思想活动,于是建安时期的文人大量采用民间俗曲来作诗。当时的思想解放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曹操专权时,提倡思想通脱,废除固执,充分容纳异端和外来的思想,故礼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这就打破了文人们的一些传统看法。由于曹操的“力倡通脱”和社会风气的转移,影响到文坛,便促进了文体上的创新。
建安文人用古乐府自作诗,也与乐府歌诗自身发展的规律有关。一般地说,乐府歌诗是由歌辞和乐曲构成的。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乐曲形成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它要求的是非功利性的快感,正因为民间歌曲有着相对的非功利的美感作用,所以建安文人多用乐府歌曲,又因为民间歌诗有其鲜明的阶级性,所以建安文人多是“自作诗”。 曹操就是借文学艺术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利用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乐府歌曲来表现新的思想。如《度关山》、《对酒》(相和曲),就是用古乐府来表达他的政治理想。同时,他还一反传统写法,用古乐府来写时事,如《蒿里行》《薤露行》。
曹魏时期乐府不同于两汉时期,虽以叙事为主,但结合着抒情,叙事比较简括,而抒情气氛较浓。如王粲的《七哀诗)三首、《从军行》五首。这种叙事结合抒情的乐府歌诗,在汉乐府民歌中是少见的。这两类叙事体乐府,不仅在反映汉末动乱和人民苦难等方面,有着相当的深度,而且艺术上也非常生动突出,较之汉乐府民歌,有了显著的提高。而曹植创作了大量反映内心深处思想感情的乐府诗歌,促进了乐府诗由“言志”向“缘情”的转变。
五言乐府之腾踊。建安诗人敢于无视雅乐正体,大量采用五言体乐府,终于使它成为诗坛的主体形式。建安文人以丰富的内容,高远的志怀,为五言乐府输入了新的血液。因为曹操大力写作四言诗,也促进了四言诗的重生。可以说,曹操为四言诗作了精彩的谢幕。
二、两晋时期的乐府诗
两晋时期的士人,他们感到社会的黑暗,加之政治局势的险恶,人之生命的朝不保夕,使他们感到人生的无常。他们身处浊世,但又无法逃避。于是便愤世嫉俗,崇尚玄虚,越名教而任自然。
乐府歌诗被引到了衰颓的道路上。首先,封建统治发生危机,自然会影响到宫廷乐舞的创造活动,从而导致音乐艺术的危机和乐府歌诗的衰微。其次,与当时的音乐思想有关。阮、嵇的音乐理论,是使音乐脱离政治,从统治者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再者,与他们的文学思想有关。他们提倡得意忘形,这就使得诗歌成为言玄悟道的工具。
然而,乐府诗还在发展。这一时期,傅玄创作了大量的拟乐府诗,但是却走上了形式主义的道路。有些乐府诗纯系机械模拟,傅玄的《艳歌行》,几乎全是因袭乐府民歌《陌上桑》的。另外,他多借古乐府写爱情。他的乐府十之七、八是爱情诗,而且大都按题敷衍,很少有自己的生活感受,如他的《美女篇》。并且他的乐府语言质涩,其辞过于雕琢,流于拙滞,开始向艳丽发展。
张华的乐府在内容上还保存有汉魏乐府的精神,可惜的是他追求绮丽,以赋写诗歌,致使其乐府繁缛乏味,有伤内容的真美。如其《轻薄篇》。
陆机的乐府内容大多空虚,但多哀怨之音。陆机有着壮志难酬之慨,所以他的歌诗多士大夫的一般慨叹,如《长歌行》;或叹人生不易,其险又难,如《猛虎行》;或慨叹时光易逝,如《顺东西门行》。可见,陆机的这些诗歌,大多有着感伤低沉的情调,时常流露出一种消极的情绪,并充满着哀怨之音。但他的乐府举体华茂,讲究辞藻华美,力求对偶工稳。由于他巧用文字,力求工超,这无疑对乐府歌诗在艺术上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两晋时期的乐府诗逐渐走上了雅化的道路。从另一方面讲,却也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
三、结语
魏晋时期的乐府诗各有特点。曹魏时期的乐府诗歌,民歌大量入诗、思想解放促进了文体的创新、古乐府自作诗出现、抒情化程度提高。同时,四言诗、五言诗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两晋时期的乐府诗,虽然走上了衰颓的道路,但却讲究辞藻、对仗工整,促进了乐府歌诗在艺术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