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关系中历史的压抑与颓败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罂粟之家》是苏童的一部小说,作者用敏锐的视角和特异的表现手法记录了一个历史上乡土社会中土地的重要主宰人——地主阶级的没落与消亡的过程。对于这篇小说,以往的一些研究中关注到了其中的历史末世感、欲望、颓废、宿命等因素。本文旨在梳理这种关系,同时挖掘作者在书写这种关系背后的意图。探寻着地主、农民与历史之间的深切联系。同时,这种联系通过双方对对方的牵绊与束缚而维持,又维系着双方的生存。
  关键词:《罂粟之家》 乡土人家 血缘
  一、特殊的“血缘”联系
  《罂粟之家》 故事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侧重于讲述以刘沉草为主线串起的枫杨树乡的一系列故事:地主刘老侠是刘沉草名义上的也是精神意义上的父亲,母亲翠花花和长工陈茂私通生下刘沉草,更加侧重于乡村中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联系。而下半部分引入了在1949年最大的变革:土改工作队以及一些土改相关的情节,但“立新”的内容并不是重点,而只是强化着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如末世的浮萍一般无所依傍。
  首先,从地主家庭的内部来说,已经是不合理的。在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曾经对乡土社会所保持的“差序格局”有这样的解释:“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或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a“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一分子一样大家建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b不难看出,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格局确实如此,因而才存在着因家族、地区、国度等概念而有别的礼法和伦理道德观念。
  在这个故事中,很明显这种伦理关系与伦理意识已经超越了传统社会中所秉持的“秩序”和“有别”,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恰恰反映着另外一种乡土社会中的秩序:他们对于传统伦理的模糊,反而体现着地主阶级内部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中所存有的伦理观念是无序的。超越伦理之外,生殖崇拜这种带有原始色彩的问题也被凸显出来,和伦理关系对峙。文中有不少地方在反复着作者这样的思考。有传说中总是用来“野合”而搭建的蓑草亭子,村民们甚至可以有声有色地形容刘老侠当年在这亭子里所做过的风流事。同时,这亭子也成为后来陈茂强奸刘家女儿刘素子的地点。流氓又风流的长工陈茂,更是代表了一种特殊的男性力量,但他并非是地主阶级内部的一员,却似乎掌握着历史延续的命脉。
  陈茂多次与村里的妇人发生关系,但是并没有得到惩罚与过分的指责,反而是得到了普遍女性隐形的“崇拜”。村子里所有人都会注意到他的“隐物”,枫杨树村的男人都相信陈茂“金枪不倒”,同时在陈茂被众人绑起来的时候,大家会将他的裤子脱下来把生殖器外露,这种明显的羞辱在作者的描述中更像是其他人对陈茂的一种另类的“称赞”。这个无钱无势的长工,却拥有最令人艳羡的生殖能力,甚至地主用来自欺欺人的儿子刘沉草也是他的骨血。在最后,沉草用枪杀死陈茂的时候,毫不意外地选择射中他的裤裆,这无疑是对他们之间由生殖器而带来的绝对意义上的血缘关系的一种割裂。不过事实是最后沉草也未曾将它打断,也暗示着这样的血缘关系是不可能真正被切断的。地主和农民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甚至有着明确的等级差异,但處在历史的穷途末路,他们却阴差阳错地产生了最密切的联系。
  即使刘老侠知道自己的儿子刘沉草并非自己具有血缘关系的亲生子,但是仍旧不得不把最后以及最大的希望放在他身上,这似乎也是一种历史的无奈。乡土社会发展至最末已经是涣散而颓败的,但是历史也不得不以痛苦的方式结束这一代人的命运。
  另外,文中另一个涉及血缘的线索,是刘沉草和他的亲哥哥刘演义。在他们身上,作者更添了神秘色彩,演义始终以一种痴傻的状态存在于小说中,却更像是以一个局外之人的角度来和故事产生似有似无的交集。演义在故事中说得最多的就是“饿”“给我馍”。这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乡土社会中占据最多粮食和财富的地主阶级的儿子,却一味强调着饥饿,他似乎只参与过两个重要的事件:生存与死亡。他的生存过程里,只关心食物,不然就是杀戮,这看似是非常去文明化的行为,却折射着这个历史时期乡村社会的本质:占有与消除。
  对于刘老侠来说,自己本身对于血缘的认识也有所局限,这体现在他对自己弟弟丧失了一种尊敬和亲爱,当然这或许是相互的。他更关注土地之间的流转与买卖,收集土地是他从祖先那里继承的,同时他以土地为大的理念也体现着乡土社会最根本的逻辑,或许他也不知道对更多土地的把控意味着什么,更多意义上他愿意扮演的是一个保存者和传递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占有者,但是这种传递只限于由血缘带来的家族关系,令他感到可悲的是这对他来说是最难的。这样似乎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乡土世界中的男性对于生殖有着特殊的崇拜与关注,这是来源并且根植于历史的。
  二、特殊的“人缘”关系
  “人缘”关系在先前所讨论的以血缘为基础而建立的家庭乃至家族的基础之上,更加丰富地囊括了通过婚姻等不同类型的关系准则而产生的更复杂错落的体系。
  在小说中,除了刘老侠、刘老信、刘沉草、刘演义与陈茂之外,还存在几个重要人物:有着雪白皮肤的猫眼女人以及她生下的刘素子、先前提到的妓女出身的翠花花,这几个人以亲缘的关系和主人公产生着联系。除了猫眼女人早早溺死,其他的女性角色在故事中都承担着一些更为重要的作用。刘素子是刘老侠的女儿,她有和她被溺死的母亲一样的皮肤和猫眼,这正是血缘带来的轮回感。其次,在乡村生活中,和同屋檐下的妇女产生纠葛似乎也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女性们荒谬而无奈的娱乐活动。在这其中,即使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但仍旧存在着一个关系网:刘素子与翠花花、刘素子与刘演义、刘素子与刘沉草、陈茂和翠花花等,他们在乡土社会里构成了一个畸形的亲缘关系网。
  每一次陈茂感觉受辱离开刘家,却最终还是会回来。小说也曾提到,陈茂有能力也有女人,但是最后仍旧是会返回刘家。首先最直接的一点,陈茂在书中提到的唯一一个有血缘关系的孩子留在刘家,这在传统意义上始终是一种牵绊。
其他文献
摘 要:瑪雅·安吉罗生长于美国南方种族歧视盛行的时代,这给年幼的她留下了难以抚慰的创伤。玛雅·安吉罗作为一位非凡的女性在文学上继承了先辈们的传统,仍然将种族与压迫这一永恒的话题当作自己作品主题的重要部分。《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作为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对于黑人女性文学有着一定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黑人女性文学 玛雅·安吉罗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  《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创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J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
摘要:女性悲剧,在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中从始至终都以包合同情与怜悯为主的人文关怀来书写,但是由于女性宿命及社会现状,在无法脱离罪恶本身的背后给我们带来的是伦理社会下如童话般的湘西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巨大反差,女性悲剧意义反讽意味更强。男女性力量对比在家庭结构中的有意识忽略让《萧萧》以更加亲和的态度触发人性机制,而萧萧作为女性的正常人性所需要的纾解让《萧萧》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作为家族关系媒介的儿子使得文
摘 要: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经典小说之一。这部作品极具新意地以一位叫巴克的狗作为主角,讲述他传奇的经历。在《野》中,通过巴克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方式,反映生物为了适应环境表现出的强烈意志,同时也印证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本文主要对作品中所体现的生存法则、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的爱及德勒兹生成动物理论对巴克回归本性的分析和探究。以此来说明巴克的蜕变之路,进而反映出作品
摘 要:地方文学是地域文化的亮丽名片,在中国文学的浩瀚卷帙中,有不少描写宁夏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将宁夏自然风光的神奇、历史文化的厚重、回乡风韵的独特,形象而鲜明地呈现出来,深深浸润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从教育的角度去探索描写宁夏的诗文的价值,我们会发现,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会形象感知宁夏的历史变迁,真切体验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生发对地域、民族文化的兴趣,进而发展热爱本土文化的感情,增强建设家乡
摘 要: 毛泽东诗词风格多样,多以豪放为主,但也不乏婉约之风。毛泽东写过不少离愁别恨、唱和酬答、山水纪游、咏物言志的诗词,这些诗词能熔婉约豪放于一炉,于细小中见高大,柔情中见激情、凄美中含激励、秀气中透英爽,从而创造出“偏于豪放,不废婉约”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婉约风格 欣赏  毛泽东诗词风格多样,多以豪放为主,往往能把重大的社会题材、深刻的革命思想、浪漫的英雄情怀融为一体,气势磅礴
摘 要: 庾信是南北朝时间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南北交融,“绮艳”“清新”与“沉郁”皆具。在对庾诗研究时多视其前期诗风为“绮艳”,后期为“沉郁”,“清新”之风却鲜被提及。  关键词:六朝 庾信 诗歌 清新  庾信是南北朝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以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风格绮艳,后期则沉郁苍凉。不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庾信都有不少风格清新的诗作,这类诗作既包含“流丽而不浊滞”a之“清”,
摘 要: 百年来人们对列夫·托尔斯泰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自杀身亡的结局无不扼腕叹息,然而对于造成这个家庭悲剧的原因至今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揭示安娜死亡之谜,安娜被传统思想道德的压抑导致其人格结构三个层次的失衡,从而激发了攻击自身的死亡本能,然而这一切都是作者潜意识中的一场预杀,更是社会无意识的谋杀。  关键词:精神分析 《安娜·卡列尼娜》 死亡悲剧  一
2017年5月,在中国热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凭借良好的口碑成为当下电影市场上的票房黑马,也让这部电影的主演阿米尔·汗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阿米尔·汗出演的电影一次次刷新着印度票房纪录,同时他凭借自己的魅力和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宝莱坞模式电影的面貌。印度媒体称他为“完美先生”,因为在宝莱坞娱乐圈浸淫了几十年,他几乎从未有劣迹,不仅有演技有眼光,还很谦虚、坦率,又充满正义感。美国好
摘要:《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一部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小职员默尔索犯下一桩命案,被法庭判处死刑的故事。小说与加缪另一哲学随笔《西西弗神话》一脉相承,体现了荒诞的主题。荒诞与幸福密切相连,难分难离,幸福却往往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立足于《局外人》中荒诞与幸福的交织,探讨前人较少涉及的幸福层面。本文从生与死、自我与权威两个维度进行生发,一方面小说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憎恨,另一方面小说肯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