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小学教育失衡是全国的共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找出对策解决这一不好的局面,比如改善教学环境,搞好硬件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创新人事制度;加快师资培养,加强对口帮扶;推进公平教育,办好农村寄宿等。本文就以上几点做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发展失衡;教学环境;优化加强
城乡教育失衡是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困难和瓶颈,只有高度重视,强化举措,有效破解,才能推进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正义,努力为加快盐都崛起作出应有贡献,提供有智力支撑。那么我们如何解决农村小学教学的失衡问题呢?
一、改善教学环境,搞好硬件建设
农村小学教学环境之差,超乎想象。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改善教学环境,搞好硬件建设,是第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就需要资金扶持。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搞好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内部设施配套,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农村小学的“硬件均衡”。
二、优化师资队伍,创新人事制度
农村小学和城镇中小学之间,存在着两大矛盾亟待解决。
(一)教师的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初中规模萎缩,教师严重超编;
小学生人数剧增,教师严重缺编,导致学段教师结构矛盾;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学科教师超编,而小学的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缺编。这种结构性矛盾,在城镇小学与农村小学普遍存在。
解决这个难题,根据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有两个手段。其一,对新招聘的教师合理安排,可以把部分已分配到乡镇学校的新教师留在县直学校学习,其余新教师全部安排到乡镇中心学校,分配到乡镇及农村小学的新教师,再轮流到县城跟岗学习锻炼。这样的配置,有利于留住新教师,让他们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生力量。其二,对于严重超编与严重缺编的学科教师,可以采取“自愿报名、定岗考试、组织培训”的方式进行分流,将初中超编学科教师分流到农村小学担任相应学科教学工作,比如,英语科目超编的初中教师,可以调配到农村小学教授英语,而正是英语教师在农村小学缺编最为严重。如此可以有效解决超编与缺编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极大地弥补农村小学师资不足。
(二)教师配置的区域性矛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小学教师缺编严重,边远山区缺编更加恶化;而城区周边学校,出现教师超编的现象。其原因在于人事制度和考核制度引起的复杂关系,因而需要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以推动教师合理流动。
改革措施之一,是设置浮动岗位。解决教师合理流动的后顾之忧,“人走,人事关系也走”,选出教师到其他缺编的小学进行教学交流,形成区域内教师循环流动机制。措施之二,是设置特殊岗位。教师到指定岗位工作达到一定期限,予以优先聘任,工作满了期限,还可带职称回到原来学校工作。同时,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将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绩效工资等挂钩,引导超编学校的教师向缺编学校、边远学校流动。
三、加快师资培养,加强对口帮扶
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的根本,是教学质量落后,而师资不足又是主要原因。用家长的话说,就是“没有好老师”。实际上,农村小学早年有不少优秀教师, 但现在他们大多退休;在职的一些教师,在文化水平、教学观念甚至在师德师风方面, 都落后于时代要求。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的师范毕业生,又不愿意被分配到信息封闭、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一些稍微优秀的村小教师也想方设法调到城镇小学去任职。如此一来,农村小学面临的头等威胁,就是“没有好老师”,甚至“没有老师”。在来凤县农村小学,一个教师身兼数职、带多个年级多门学科,那是家常便饭,许多学校没有英语教师,英语科目形同虚设。因此,加快师资培养,加强对口帮扶,是改变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的重要对策。我们认为, 为了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的成长,促进城镇与农村小学间的师资均衡, 应当采取教师培训、跟班学习、送教下乡、委托管理等多种措施。
四、推进公平教育,办好农村寄宿
有句话说得好, 对于农村孩子而言,教育公平主要是在家门口就能有学上、上好学。在恩施来凤县农村,许多地方是深山腹地,交通极其不便,有的孩子去村小上学,还得走很远的山路。不少家庭父母出门打工,家里只留下孩子和爷爷奶奶,孩子上学几乎很少接送,而这些孩子,最小的上学前班,只有三四岁,最大的也不过十来岁,无论下风刮雨, 他们要靠自己步行去学校。“村小撤并”之后,有的农村小学不复存在,有的只保留一到三年级,不再设四到六年级。孩子们要想继续上学,必须得去镇里或县城。把留守农村的孩子“赶”去城镇上学,又产生一第列新问题。农村家长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他们不得不去城镇租房或买房陪读,由此竟然推升了当地的房价。而城镇小学面临大量增加的学生,校舍不足,师资不足,经费捉襟见肘,还面临诸多管理难题和安全问题。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城乡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让孩子们幸福快乐成长, 因此,务必“双管齐下”, 推进城乡公平教育、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
公平教育就是在城区入学机会要均等:城镇孩子与农村孩子入学机会均等;同一片区孩子接受同等优质教育; 实行阳光招生,禁止设快慢班,杜绝“择校”“择班”“择师”现象,等等。在硬件建设方面,除了城区学校改扩建以实现扩容之外,可以将部分郊区村小升格为县直小学,使优质小学合理地分布在城区及周边。同时,尤为重要的是,要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好学校食堂及生活设施,并给予寄宿生生活补助,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寄宿生活的方便、温馨和安全。农村寄宿制学校在一些地区取得成功,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村家长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乡上学,一些原先已经撤并而今学生数回升的小学也开始复办。这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农村寄宿学校的积极成效。
【关键词】农村小学;发展失衡;教学环境;优化加强
城乡教育失衡是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困难和瓶颈,只有高度重视,强化举措,有效破解,才能推进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正义,努力为加快盐都崛起作出应有贡献,提供有智力支撑。那么我们如何解决农村小学教学的失衡问题呢?
一、改善教学环境,搞好硬件建设
农村小学教学环境之差,超乎想象。对于农村小学来说,改善教学环境,搞好硬件建设,是第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就需要资金扶持。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搞好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内部设施配套,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农村小学的“硬件均衡”。
二、优化师资队伍,创新人事制度
农村小学和城镇中小学之间,存在着两大矛盾亟待解决。
(一)教师的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初中规模萎缩,教师严重超编;
小学生人数剧增,教师严重缺编,导致学段教师结构矛盾;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等学科教师超编,而小学的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缺编。这种结构性矛盾,在城镇小学与农村小学普遍存在。
解决这个难题,根据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有两个手段。其一,对新招聘的教师合理安排,可以把部分已分配到乡镇学校的新教师留在县直学校学习,其余新教师全部安排到乡镇中心学校,分配到乡镇及农村小学的新教师,再轮流到县城跟岗学习锻炼。这样的配置,有利于留住新教师,让他们成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生力量。其二,对于严重超编与严重缺编的学科教师,可以采取“自愿报名、定岗考试、组织培训”的方式进行分流,将初中超编学科教师分流到农村小学担任相应学科教学工作,比如,英语科目超编的初中教师,可以调配到农村小学教授英语,而正是英语教师在农村小学缺编最为严重。如此可以有效解决超编与缺编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极大地弥补农村小学师资不足。
(二)教师配置的区域性矛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小学教师缺编严重,边远山区缺编更加恶化;而城区周边学校,出现教师超编的现象。其原因在于人事制度和考核制度引起的复杂关系,因而需要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以推动教师合理流动。
改革措施之一,是设置浮动岗位。解决教师合理流动的后顾之忧,“人走,人事关系也走”,选出教师到其他缺编的小学进行教学交流,形成区域内教师循环流动机制。措施之二,是设置特殊岗位。教师到指定岗位工作达到一定期限,予以优先聘任,工作满了期限,还可带职称回到原来学校工作。同时,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将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绩效工资等挂钩,引导超编学校的教师向缺编学校、边远学校流动。
三、加快师资培养,加强对口帮扶
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的根本,是教学质量落后,而师资不足又是主要原因。用家长的话说,就是“没有好老师”。实际上,农村小学早年有不少优秀教师, 但现在他们大多退休;在职的一些教师,在文化水平、教学观念甚至在师德师风方面, 都落后于时代要求。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的师范毕业生,又不愿意被分配到信息封闭、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一些稍微优秀的村小教师也想方设法调到城镇小学去任职。如此一来,农村小学面临的头等威胁,就是“没有好老师”,甚至“没有老师”。在来凤县农村小学,一个教师身兼数职、带多个年级多门学科,那是家常便饭,许多学校没有英语教师,英语科目形同虚设。因此,加快师资培养,加强对口帮扶,是改变农村小学教育失衡的重要对策。我们认为, 为了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的成长,促进城镇与农村小学间的师资均衡, 应当采取教师培训、跟班学习、送教下乡、委托管理等多种措施。
四、推进公平教育,办好农村寄宿
有句话说得好, 对于农村孩子而言,教育公平主要是在家门口就能有学上、上好学。在恩施来凤县农村,许多地方是深山腹地,交通极其不便,有的孩子去村小上学,还得走很远的山路。不少家庭父母出门打工,家里只留下孩子和爷爷奶奶,孩子上学几乎很少接送,而这些孩子,最小的上学前班,只有三四岁,最大的也不过十来岁,无论下风刮雨, 他们要靠自己步行去学校。“村小撤并”之后,有的农村小学不复存在,有的只保留一到三年级,不再设四到六年级。孩子们要想继续上学,必须得去镇里或县城。把留守农村的孩子“赶”去城镇上学,又产生一第列新问题。农村家长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他们不得不去城镇租房或买房陪读,由此竟然推升了当地的房价。而城镇小学面临大量增加的学生,校舍不足,师资不足,经费捉襟见肘,还面临诸多管理难题和安全问题。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城乡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让孩子们幸福快乐成长, 因此,务必“双管齐下”, 推进城乡公平教育、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
公平教育就是在城区入学机会要均等:城镇孩子与农村孩子入学机会均等;同一片区孩子接受同等优质教育; 实行阳光招生,禁止设快慢班,杜绝“择校”“择班”“择师”现象,等等。在硬件建设方面,除了城区学校改扩建以实现扩容之外,可以将部分郊区村小升格为县直小学,使优质小学合理地分布在城区及周边。同时,尤为重要的是,要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好学校食堂及生活设施,并给予寄宿生生活补助,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寄宿生活的方便、温馨和安全。农村寄宿制学校在一些地区取得成功,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村家长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乡上学,一些原先已经撤并而今学生数回升的小学也开始复办。这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农村寄宿学校的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