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道》是韩国的一部灾难剧情电影,电影讲述了男主角在下班回家途中,途经隧道时,隧道突然坍塌,男主角被埋其中并与外部隔绝,外界对此展开救援的故事。影片反映了韩国社会存在的突出问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政客的虚伪和记者的自私,同时揭示了以救援队长为代表的基层民众的温情。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去论述影片《隧道》中的意象化叙事。第一部分论述影片中的具体情节所体现的意象化叙事,第二部分论述影片中意象化叙事的审美价值。
一、电影《隧道》中意象化叙事分析
意象,表象含藏意义。这是任何文学影视作品都具有的属性。电影中的意象化叙事的特别之处在于,意象化叙事作品中的表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生哲理。
电影《隧道》采用了密室化的构思,一般来讲,人们将故事主体发生在某种封闭空间,且影片镜头长期聚焦在此空间的电影称为密室电影。在这里的“密室”是广义上的狭小空间,它并不是特指为地下室或小房间等幽秘空间,而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隔绝效果,可令人物陷入困斗的空间环境。在狭小而封闭的空间中,影片中的一切设置都有一定的意象化作用。因为主角所处的环境狭小而封闭,所以在内容以及情节设置上,需要更为精细地去安排影片中所提供的条件以及出现的道具。下面通过具体的结构来分析印证影片的意象化叙事构思。
(一)意象化人物
1.政客以及公众媒体
电影在开头并没有过多冗杂的叙述,男主角在开车进入隧道时就不幸遭遇坍塌,幸运的是手机仍然信号并且能够与外界取得联系。随后的营救让人不自觉地会有一种错觉:营救现场似乎成为一个舞台,政客、记者等纷纷粉墨登场。前者在电视上抛头露面表示一定竭尽全力拯救被困者,后者的长枪短炮像冷冰冰的枪口,对着坍塌的隧道狂轰滥炸。这些看似十分关心营救的人们,实际上都是想从中获得自己的那一份利益,在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把关注点放在被困人员的安危上呢?政客们似乎只在乎自己的形象和政绩,记者们只是关心这里能产出多少有价值的新闻。在这里,以“赵阳哲”为代表的众多记者成为影片重点刻画描写的对象。在隧道刚刚坍塌时,便有记者擅自联系到被困的男主角,利用各种语言引导他说出指责救援工作不利的话,而没有关注男主角的情绪变化。救援队长在看到这一幕之时忍不住上前叫停。记者们甚至在第一次错误施救时,首先想到的是男主角还没有破被困时长记录,而面露失望,在得知搞错了之后又眼睛一亮。以记者和政客为代表的意象化人物,在这里代表了无情、唯利是图的韩国媒体工作者以及政客。
2.救援人员
作为影片中唯一较为光明的点,救援队长宽慰被困人员,并以身犯险进入坍塌现场。救援人员在指导被困人员收集尿液补充水分时,被质问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后,亲自嘗试尿液的味道;在情况分析会上,听了施工方想放弃救援时,鼓起勇气质问相关人员;在各方放弃救援,已知没有多少希望时,仍然想要尝试,最终成功营救了被困人员。救援队员的出现代表了这个社会仍然存在大量的有良知的民众,使观众仍然能够感受到正能量,而不至于对社会而感到绝望。这样的人员设置,给绝望的人们带来希望,是整部沉闷影片中的一丝光亮。
(二)意象化情节
1.与妻子之间的通话
电影《隧道》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被困的人恐慌、绝望,从最初被困时被救援人员告知会尽快得救,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的希望逐步变小。男主角与妻子的不断通话,给男主角心里一次又一次地注入希望,这样的情节设置,是对被困人的宽慰以及使其在逆境中坚持的理由。
2.小狗、受伤的女孩
作为在封闭空间中唯一陪着主角的两个生物,小狗作为动物起到了陪伴的作用,而受伤的女孩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男主角的下场似乎也会像女孩一样,这无疑增加了影片绝望的气息。对于狗偷吃了作为仅剩的食物的蛋糕,受伤女孩要求分他所剩不多的饮用水,这些情节对于男主角来说是一种人性上的拷问:在如此绝境之中,人到底会不会变得自私。这样的情节安排,不仅对被困的男主角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拷问,也是对于坐在屏幕前的观众的一种拷问。
3.水滴
正当饮用水耗尽,男主角准备将收集到的尿液再次喝下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水滴声,让男主角找到了水源。这里导演和编剧想表达的不仅是找到了水源,还是在绝境之中的生的希望。
4.救援失误
十几天的挖掘,好不容易挖到了预先计算好的救援位置,却发现施工方因为偷工减料并未按照设计图纸来施工,导致救援出现了致命的失误。男主角又要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多待十天。这十天内已经没有了食物,仅仅有水源。这样的情节安排超出了观众的心理预期,为影片增加了悬念。
二、意象化叙事的审美价值
通过极富特征化的表象来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是意象化叙事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意象化叙事强调从有限的表象表达无限的意义,从瞬间来表现永恒,从相对表现绝对,从意义蕴涵方面,表达更加具有广阔而深邃的有概括意义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意象化叙事通过有形来表现无形,从具体的情节来表现抽象的含义,从特殊的例子来表现具有普适性的哲理,因而在形式呈现方面,便更加具有灵巧而生动的特点。电影所表现的人生哲理同时关系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电影中通常存在着烦恼绝望和乐观向上的对立,同时存在着人性和非人性的对立,在价值观上也存在着追求生存价值与消解生存价值的对立。
文学艺术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独特性,这也是意象化叙事作品的生命。独特性不仅体现在通过意象化叙事,可以生动表现人物的心灵世界,还能够深化、丰富、发展意象化叙事作品人物心灵世界的共同本质的认识。
电影《隧道》中的意象化叙事因素,在坍塌后的狭窄空间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不论是隧道内或是隧道外的双线设计,都是对现实的一种映射,通过独特的故事情节,来讽刺韩国的制度化缺陷以及民众的心理缺失。
在出了隧道坍塌事件后,韩国政府是一派正义凛然的模样,但是最后却是由于图纸的错误,导致打孔位置错误,在这样的情形下,韩国政府便准备放弃救援。而在影片的最后,遇难者被成功解救,政客们又匆匆赶来现场。影片最讽刺的地方是被解救后的被困者说的那句话。由于被困者十分虚弱,声音太小,只有救援队长一个人听到他说了什么,在记者的追问下,救援队长如实地转述了那句“你们都给我滚!”这样的情节设置,通过艺术手段加工后,变得十分诙谐。
三、结语
意象化叙事的审美意义,在于意象化情节和意象化人物,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和情节,使整个电影变得有血有肉,一个又一个的小细节环环相扣,抓人眼球,同时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长安大学)
作者简介:马豫杰(1992-),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学。
一、电影《隧道》中意象化叙事分析
意象,表象含藏意义。这是任何文学影视作品都具有的属性。电影中的意象化叙事的特别之处在于,意象化叙事作品中的表象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生哲理。
电影《隧道》采用了密室化的构思,一般来讲,人们将故事主体发生在某种封闭空间,且影片镜头长期聚焦在此空间的电影称为密室电影。在这里的“密室”是广义上的狭小空间,它并不是特指为地下室或小房间等幽秘空间,而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隔绝效果,可令人物陷入困斗的空间环境。在狭小而封闭的空间中,影片中的一切设置都有一定的意象化作用。因为主角所处的环境狭小而封闭,所以在内容以及情节设置上,需要更为精细地去安排影片中所提供的条件以及出现的道具。下面通过具体的结构来分析印证影片的意象化叙事构思。
(一)意象化人物
1.政客以及公众媒体
电影在开头并没有过多冗杂的叙述,男主角在开车进入隧道时就不幸遭遇坍塌,幸运的是手机仍然信号并且能够与外界取得联系。随后的营救让人不自觉地会有一种错觉:营救现场似乎成为一个舞台,政客、记者等纷纷粉墨登场。前者在电视上抛头露面表示一定竭尽全力拯救被困者,后者的长枪短炮像冷冰冰的枪口,对着坍塌的隧道狂轰滥炸。这些看似十分关心营救的人们,实际上都是想从中获得自己的那一份利益,在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把关注点放在被困人员的安危上呢?政客们似乎只在乎自己的形象和政绩,记者们只是关心这里能产出多少有价值的新闻。在这里,以“赵阳哲”为代表的众多记者成为影片重点刻画描写的对象。在隧道刚刚坍塌时,便有记者擅自联系到被困的男主角,利用各种语言引导他说出指责救援工作不利的话,而没有关注男主角的情绪变化。救援队长在看到这一幕之时忍不住上前叫停。记者们甚至在第一次错误施救时,首先想到的是男主角还没有破被困时长记录,而面露失望,在得知搞错了之后又眼睛一亮。以记者和政客为代表的意象化人物,在这里代表了无情、唯利是图的韩国媒体工作者以及政客。
2.救援人员
作为影片中唯一较为光明的点,救援队长宽慰被困人员,并以身犯险进入坍塌现场。救援人员在指导被困人员收集尿液补充水分时,被质问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后,亲自嘗试尿液的味道;在情况分析会上,听了施工方想放弃救援时,鼓起勇气质问相关人员;在各方放弃救援,已知没有多少希望时,仍然想要尝试,最终成功营救了被困人员。救援队员的出现代表了这个社会仍然存在大量的有良知的民众,使观众仍然能够感受到正能量,而不至于对社会而感到绝望。这样的人员设置,给绝望的人们带来希望,是整部沉闷影片中的一丝光亮。
(二)意象化情节
1.与妻子之间的通话
电影《隧道》被限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被困的人恐慌、绝望,从最初被困时被救援人员告知会尽快得救,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的希望逐步变小。男主角与妻子的不断通话,给男主角心里一次又一次地注入希望,这样的情节设置,是对被困人的宽慰以及使其在逆境中坚持的理由。
2.小狗、受伤的女孩
作为在封闭空间中唯一陪着主角的两个生物,小狗作为动物起到了陪伴的作用,而受伤的女孩更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男主角的下场似乎也会像女孩一样,这无疑增加了影片绝望的气息。对于狗偷吃了作为仅剩的食物的蛋糕,受伤女孩要求分他所剩不多的饮用水,这些情节对于男主角来说是一种人性上的拷问:在如此绝境之中,人到底会不会变得自私。这样的情节安排,不仅对被困的男主角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拷问,也是对于坐在屏幕前的观众的一种拷问。
3.水滴
正当饮用水耗尽,男主角准备将收集到的尿液再次喝下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水滴声,让男主角找到了水源。这里导演和编剧想表达的不仅是找到了水源,还是在绝境之中的生的希望。
4.救援失误
十几天的挖掘,好不容易挖到了预先计算好的救援位置,却发现施工方因为偷工减料并未按照设计图纸来施工,导致救援出现了致命的失误。男主角又要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多待十天。这十天内已经没有了食物,仅仅有水源。这样的情节安排超出了观众的心理预期,为影片增加了悬念。
二、意象化叙事的审美价值
通过极富特征化的表象来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是意象化叙事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意象化叙事强调从有限的表象表达无限的意义,从瞬间来表现永恒,从相对表现绝对,从意义蕴涵方面,表达更加具有广阔而深邃的有概括意义的人生哲理;另一方面,意象化叙事通过有形来表现无形,从具体的情节来表现抽象的含义,从特殊的例子来表现具有普适性的哲理,因而在形式呈现方面,便更加具有灵巧而生动的特点。电影所表现的人生哲理同时关系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电影中通常存在着烦恼绝望和乐观向上的对立,同时存在着人性和非人性的对立,在价值观上也存在着追求生存价值与消解生存价值的对立。
文学艺术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独特性,这也是意象化叙事作品的生命。独特性不仅体现在通过意象化叙事,可以生动表现人物的心灵世界,还能够深化、丰富、发展意象化叙事作品人物心灵世界的共同本质的认识。
电影《隧道》中的意象化叙事因素,在坍塌后的狭窄空间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不论是隧道内或是隧道外的双线设计,都是对现实的一种映射,通过独特的故事情节,来讽刺韩国的制度化缺陷以及民众的心理缺失。
在出了隧道坍塌事件后,韩国政府是一派正义凛然的模样,但是最后却是由于图纸的错误,导致打孔位置错误,在这样的情形下,韩国政府便准备放弃救援。而在影片的最后,遇难者被成功解救,政客们又匆匆赶来现场。影片最讽刺的地方是被解救后的被困者说的那句话。由于被困者十分虚弱,声音太小,只有救援队长一个人听到他说了什么,在记者的追问下,救援队长如实地转述了那句“你们都给我滚!”这样的情节设置,通过艺术手段加工后,变得十分诙谐。
三、结语
意象化叙事的审美意义,在于意象化情节和意象化人物,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和情节,使整个电影变得有血有肉,一个又一个的小细节环环相扣,抓人眼球,同时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长安大学)
作者简介:马豫杰(1992-),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