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酒歌《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的联觉效应分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fj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波振动作用于听觉系统,使人产生听觉,进而产生听觉体验,但同时可以使人产生视觉、味觉等非听觉的体验,这个过程涉及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或多种感觉)这一心理活动,只有通过这一环节,人们才能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产生联想、想象等心理。彝族酒歌是彝族人民在数千年的生活劳作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下来的音乐艺术瑰宝,其音乐具有歌词质朴而粗犷、节奏规整而有序、旋律简洁而明快等审美特征。通过联觉这一基本环节,人们可以真正领略彝族酒歌独特的艺术魅力,更好地普及彝族音乐文化,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开发与传承。
  一、概述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彝族人民创作出许多彝族民歌。酒歌是彝族民歌的一部分,风格独特,魅力无穷,它是历代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受地理环境、生活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彝族人民非常爱喝酒,对酒有一种特别的情怀。可以这样说,彝族人民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俗等一切社会活动都与酒密不可分,其有着自己独特的酒文化。彝族的酒文化反映了整个彝族的历史、风俗、性格和生活方式,同时反映了酒给彝族人带来的喜与忧。酒歌作为彝族酒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在彝族酒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对彝族民歌的研究更多的是从人类文化学、历史学等角度来进行阐述的,从审美联觉的角度还少有人问津。
  二、联觉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能听到这样的比喻,“歌声甜美”“声音软”“声音硬”等。大多数人虽然不能真正感受到歌声的甜味、软硬以及色彩,但也能领会这些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跨感官体验,美学中称之为通感,心理学中称之为联觉。早在1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就发现了联觉这种不寻常的现象。中国对于联觉体验的最早记载是《列子·汤问》,其中讲到钟子期能够在俞伯牙的琴声中产生联觉效应,“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意思是说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内心感受到了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其实,早在2 000多年前,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意思是说,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首乐曲,其旋律好听得让他三个月都忘记了肉的滋味。
  (一)联觉的定义
  学者邬焜指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物质形态结构是人的信息活动最深层级的生理基础”。感知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人对外界信息的获取首先通过感知觉神经,而人对美的世界的认识更是如此。联觉作为感觉中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学者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认为,联觉(synesthesia)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或者说是以好几种感觉去接受刺激物的能力。联觉外在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视听联觉、嗅听联觉、触听联觉、味听联觉等诸多的感官系统的联觉。
  (二)联觉的作用
  声波振动作用于听觉系统,使人产生听觉,进而产生听觉体验。但人的观念系统是高度联系的,因此以一种感觉为基础完全有可能激活与这种感觉相关的某种经验或概念。学者王甦、汪安圣在《认知心理学》中指出,如同Collins和Loftus提出的记忆激活扩散模型(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的原理一样,当一个概念被加工或者受到刺激时,该概念结点就产生激活,然后激活沿该结点的各个连线,同时向四周扩散,先扩散到与之直接相关的结点,然后扩散到其他结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主体因外界刺激产生感觉,由感觉激活相关感官通道产生联觉,进而引起一系列的联想活动。可以这样说,联觉问题不解决,音乐审美中的理解就没有规律可寻。因此,对联觉规律的探究是揭示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对应关系问题的基础与关键。
  三、彝族酒歌的背景
  彝族酒歌是彝族民歌中的一种或者一类歌曲的总称,常用在喜庆的场合及欢迎的宴会上,是一种用以祝酒、劝酒、表达美好祝愿及敬意的歌曲。只要有客人来做客,男女老少敬酒时一定要演唱酒歌,以表示主人的敬意、祝福与好客。
  彝族的酒歌有很多,如《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彝乡多美酒》《彝族撒尼族敬酒歌》等。《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是彝族众多的酒歌中流传地域最广泛、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首酒歌,是彝族人民待客的一种礼仪,也是彝族人在召开部族大会或盛大节日喝酒时演唱的歌曲。在喝酒的过程中,主人和客人激情飞扬、情绪高涨、豪气顿生、胆气陡长、酒量大增,既充分体现了彝族人的热情好客、慷慨豪爽,又活跃气氛,融洽感情,帮助喝酒的人大幅度提升胆量和酒量,充分表达彝家人民对客人的热情。了解彝族酒歌的背景,对于人们从音乐的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方面具体分析它们与情态兴奋性之间所产生的联觉效应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音的四要素、速度与节奏在彝族歌曲中的联觉发展
  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是构成音乐的四个基本要素,这四个基本要素也是音乐表现力的关键因素,只有了解音乐基本要素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对应关系的规律,人们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
  下面就从音的四个要素(音的长短、高低、强弱和音色)以及节奏等方面来阐释审美联觉在演唱、欣赏中的作用,并以此解释彝族酒歌为什么会在酒桌上给人带来情绪高涨、热烈欢乐的情绪体验。
  (一)音高与情态体验之间的联觉
  音高是指音的高度,即各种不同高低的声音,也是音的基本要素之一。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两者成正比,频率振动次数多则音“高”,反之则音“低”。
  联觉定律显示,音的高低与情态兴奋性之间具有联觉对应关系。学者周海宏指出:总的说来,两者之间呈正态分布,音越高,情态体验越兴奋、越高涨;反之,音越低,情态体验越低沉、悲伤。这一联觉定率决定了高音区的旋律在音乐中具有表现快乐、明朗之类的情态体验,低音区的旋律在音乐中具有表现压抑、悲哀、阴郁之类的情态体验。同时,这决定了由低向高的上行音程使人产生兴奋性情态体验,下行音程使人产生抑制性情态体验。   从旋律走向看,歌曲《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的旋律(见图1)开始于中高音区(小字组的6至小字一组的7)。结合联觉定律,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此段旋律给人一种积极、明朗、兴奋、热情的情感体验。另外,从歌词“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阿老表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呀”来看,整个歌词很接地气,呈现出质朴而粗犷的特点。结合这两方面的因素来看,人们就不难理解这首歌曲为什么能够表达彝族人民的好客、热情和豪爽之气。
  (二)音强与情态体验之间的联觉
  音强强弱是指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它是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同时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要素之一。联觉定律告知人们:音乐强,情态体验越强;音越弱,情态体验越弱。任何具有表现力的音乐都包含丰富而细腻的音强变化,凡是在音乐中描绘重大社会事件,所用音乐都是强的。没有强弱变化的音乐听上去枯燥、平淡,很难谈得上艺术表现力。
  虽然这首酒歌的谱例没有标注力度变化,但从音频和文献可知,整首歌曲使用了较强的力度,充分表现了较为强烈的情绪和情感活动,且一直让人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特别是歌曲中一直重复演唱“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一遍比一遍强,使你想拒绝喝酒都拒绝不了,这都是遵循了音強与情态强度之间的联觉关系。
  (三)音长与情态体验之间的联觉
  音在时间上有长有短,用时值来表示。热烈、欢快的音乐都使用了较短时值的音符,如《春节序曲》《北京喜讯传边寨》等乐曲;反之,悲伤、压抑的情绪则使用了较长时值的音符,如《哀乐》《悲歌》等乐曲。实验证明,音的长短与“急躁”“平和”的形容词之间具有对应关系,长音使人感受心情平和、安静,短音使人感觉心情急躁、不平静。
  从谱例可以看出,整首乐曲更多地使用八分音符,其次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以及更长的音符则很少使用。这种短时值音符的使用,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在喝酒待客过程中的热情、好客。
  (四)音色与情态体验之间的联觉
  音色是由物体振动状态决定的声音听觉属性,由于材料与构造的不同,它会产生差异。少数民族擅长在劳作和娱乐时唱歌,演唱声音粗犷、扎实,极富特色,大多都采用热情豪迈、不拘于小节的演唱方式。
  在演唱的过程中,彝族酒歌音色偏向于“清”“亮”,“高腔”要略微多于“平腔”。“清脆”音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汉语的发音方式。在汉语的发音过程中,舌位一般靠前、靠上,使得元音的振动中心在口腔的硬腭前面,由于上前壁和上齿坚硬,对声波的反射能力比较强、较快,加上振动中心位置靠前,所以发音显现出“清脆”“响亮”的特点。彝族酒歌在演唱的过程中还具有音色明亮、粗犷和豪放的特点。
  (五)节奏、速度与情态体验之间的联觉
  节奏是指均匀、有规律的进程。人们对节奏规律交替抉择的认知,开始于万事万物的运动之中,小至脉搏的跳动,大至四季的轮回、天体的运行等,都体现了节奏的律动。正因为这些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生命运动中的共同律动规律,人类才产生了对音乐的时间知觉,在节奏方面形成了共性因素的物质心理基础。同时,这一物质心理基础会强烈地作用于人的审美心理。这种物质心理基础和审美心理导致人们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倾向于音值划分的规则性,也就是说音值的均分成为人类音乐审美的共性。
  歌曲《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采用3/4和4/4拍子的节奏,两种节奏节拍交替,但节奏还是显示出整齐、有序和速度较快的特点,让音乐具有较强的律动性。
  在物理学中,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音乐中,通常以“拍/每分钟”作为速度的单位。联觉定律显示:凡是具有明显深情性的旋律,大多具有时值对比不强、发音缓和、音高进行连续性强的特征。反之,凡是具有短促、热烈的旋律,大多具有时值对比较强、发音较快、音高进行跳跃性较强的特点。从谱例可以看出,整首乐曲的速度是每分钟120拍子,属于快板,整个乐曲给人热闹、欢快的情绪体验。
  除此之外,在这首歌曲中,跳音都要求表现得短促且强烈,这是一种处于高活动状态的心理活动。同时,整首歌曲的速度偏快,活跃、激动等情绪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便与音乐有了发生联觉对应性的可能,这样的特征也是情态属性的一个重要维度。
  五、结语
  音乐具有模糊性、抽象性等特点,但音乐可以表现万事万物和人的复杂情感,在这一过程中,联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完全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手法——联觉对应的手法,来描述人们来自视觉中的某种感受,同时激活联想、想象与理解等心理活动从而引起人们更加复杂的情绪、情感活动及观念性、戏剧性的理解活动,多层次地表现出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和艺术的美。通过对彝族酒歌《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自觉地运用审美联觉这一心理规律,可以使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
  (四川音乐学院基础部)
  作者简介:李杰(1971-),男,四川广元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审美心理。
其他文献
沈从文的中期创作始于1927年底,由于上海出版业的兴起,沈从文一直投稿的原北京北新书店与《现代评论》报刊相继南迁,沈从文为寻求自身事业的发展,同时为躲避军阀的迫害,从北京来到上海。1928—1949年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沈从文文学创作的成熟期与高峰期,他开始从早期那种记述自己少年时期在家乡的生活转向着意刻画湘西劳动人民的现实人生,这预示着沈从文创作渐趋成熟。其众多耳熟能详的名作都诞生于这一时期,如《边
期刊
《一首桃花》是歌剧《再别康桥》中的一首艺术歌曲,亦是一首女声独唱咏叹调。这首作品的歌词取自新月派女诗人林徽因的同名诗,由周雪石作曲。歌曲将妩媚的“桃花”拟作一位曼妙的女子,反映出诗人浓烈的爱美之心。本文先阐述《一首桃花》的创作背景,然后分析其艺术特征,展现其音乐美。  一、歌剧《再别康桥》简介  《再别康桥》是我国的第一部小剧场歌剧,类似于西方的室内歌剧,歌剧以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陆小曼等人的
期刊
近年来,我国影视文化产业越来越青睐于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等IP的改编,仙侠玄幻剧已成为当下火爆荧屏的电视剧类型,在其引发“火热”的背后,仙侠玄幻剧独特的审美特点无疑也是其原因所在。本文试图阐明仙侠玄幻剧的审美症候,力求以一种理性的态度看待仙侠玄幻剧热潮。  近年来,电视剧对流行的网络小说、网络游戏、动画等IP的改编已成为我国影视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而仙侠玄幻剧就是其中比较热的类型之一,呈现出集体“井
期刊
通感是语言使用中的一种特殊艺术手法,从过往的名家写作中,人们可以找到大量的通感现象,足见通感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现今网络中颇为流行的“我酸了”,其背后反映的通感现象值得关注。本文从“我酸了”中“酸”的本义和引申义的角度,分析“我酸了”通感产生的条件;从“我酸了”的通感类型着手,探讨通感类型的运用;从社会因素、语言原因、从众心理这三个角度,分析“我酸了”流行于网络的原因。  2019年12月3日,《
期刊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而广告的互动体验,不仅可以宣传产品,还可以增强受众体验感,起到一定的娱乐效果。鉴于此,本文以交互广告设计为研究出发点,首先分析交互广告的优势,其次探索交互广告设计中人性化的表现,最后提出交互广告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一、交互广告的优势  交互广告非常注重受众的体验感。当前广告信息的传播不再依靠广告主体的独白,而是广告主体与受众之间可以进行自
期刊
《蝴蝶梦》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热情追捧,它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其作者达夫妮·杜穆里埃显赫的文学地位,更在于其以高超的文学创作技巧,塑造了一众活灵活现又发人深省的人物形象,故事充满悬疑色彩,扣人心弦,具有很大的文学魅力。这部小说绝不只是一部简单的文学作品,还是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现状的客观反映。小说塑造的三个主要女性形象灵动而鲜活,凸显出了男权主义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现实生活状态,
期刊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福克纳用自己的笔触探究着美国南方世界的传统与现实的冲突,对生活于这种环境的弱势群体的不幸表达了自己的悲悯以及同情之心。本文旨在通过福克纳两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干燥的九月》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说明福克纳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并指出福克纳人道主义观的缺陷之处。  一、福克纳的主要作品及作品中的人道观  威廉·福克纳于1897年出生在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镇上,后全家迁
期刊
2019年12月8日,电影《少年的你》在上映45天后正式下档,最终收获了15.45亿元的票房,创下国产青春片最高票房纪录,位居中国影史票房总榜第31名,同时位居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榜第9名。这些数据无疑说明影片《少年的你》成为今年的票房黑马,它为中国青春片电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其票房背后,人们可以看到大众的审美接受与审美趣味。本文就接受美学理论,从观众的期待视界、审美距离的创造、观影心理的
期刊
马勇, 198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阳文学院签约作家。  一 西安缉凶犯  1948年初夏,古都西安。  沈栋梁混在一群人力车夫之中,散坐街头的树荫下,等待雇主,招揽生意。  不久前,解放洛都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战士们還在和敌人进行巷战。侦察排长沈栋梁奉命从前线撤下来到敌工部报到,接受新的任务。原来,洛都工委和公安局已经在
期刊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作为东方美学的集大成者,其作品含蓄内敛却又余味悠长,尚“淡”求真的美学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以指认。本文以是枝裕和的人间三部曲《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小偷家族》三部影片为研究对象,并从叙事手法、镜头语言、声音营造三方面去探索影片的冲淡之美。  冲淡是我国古代文论范畴之一,它作为一种美学思想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或不赢。”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所推崇的虚静、佛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