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出来的精彩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回放]
  六年级总复习阶段,在复习立体图形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长10厘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切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动脑、独立解决。
  话音刚落,大部分同学埋头做起来,也有的托着下巴凝思着,还有的嘴巴里轻声呢喃着:“这太简单了。”
  过了片刻,开始交流了。
  生1(很快地):我根据题意可知,切下的最大正方体棱长就是6厘米,通过画图,发现剩下的是一个小长方体。
  生2(紧接着):因为宽和高相等,那么切的时候只要考虑长的变化,剩下的小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6厘米、4厘米,然后算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了,结果是168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能在头脑里画上这样的图吗?
  ■
  大部分同学点头示意着。
  生3(疑惑地):老师,我也是这样画图的,可我的答案是96平方厘米,我是用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减去切下来的正方体表面积的,我认为我的思路也对的。
  师:有与别人不同的解题方法,很好,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同学说得也有一定的道理呀,可答案为什么就和大家不一样呢?到底有没有问题呢?请同学们看图,帮助找找原因。
  生4(好像发现新大陆似的,边说边用文具盒比划着):老师,我找到了他错误的原因,用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能减去切下来的正方体4个面的面积,而不能减去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也就是正方体的表面积)(部分同学也连连表示赞同)
  生3(若有所悟):我明白了。
  “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当学生抛出问题后,教师又很快将问题转抛给全班同学,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但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也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生5(沉着、自信地):我还有一种切法,从中间切的。
  ■
  师:大家认为这样切,可以吗?
  生6:这样切,太麻烦了!要切两下呢!
  生5:题目里并没有规定只切一下呀!
  生6:这样看来,似乎也有道理。
  生7:我觉得很好,他想出了与众不同的切法。
  生(数人齐):哎,是有创意!我怎么没想到哇!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
  新课程强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但有的方法模式化、类型化,束缚了学生思维的自由生长,最终导致其思维定势。有时学生那还不够完善、完美的思维却蕴含着难能可贵的创新意识。从学生的表情可知,他们对同伴的创新之举还是赞同和欣赏的。
  师:如果这样切,剩下图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呢?
  生5(慢条斯理地):我从中间切,剩下的两边的小长方体是一样的。每一个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6厘米、2厘米,一个表面积是120平方厘米,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240平方厘米。
  生8(神气地):你是从中间切的,我还可以从中间偏点切。(边说边比划着)也就是剩下的两个长方体不一样大。
  生9(急切地):对呀,那可不就有无数种切法吗?(众生微笑着点头)
  生10(冷静地):但只要保证切出的最大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就行了。(教室里又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能从有限走向无限,数学的魅力彰显无疑。学生们兴奋极了,为自己思维上的突破而激动!
  师:这些切法,剩下的图形的表面积各是多少呢?
  学生自发地分工,南边两大组算一种,北边两大组算一种。
  生8(激动地):我们南边两组算剩下的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6、3厘米和6、6、1厘米;你们北边两组算剩下的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6、2.5厘米和6、6、1.5厘米。(北边两组中有的学生有点不服,嘴里嘀咕着,很显然因为有小数,其实也蛮好算的)
  ■ ■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这么快就给出了南北两组算的数据。
  生8:因为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原来长方体的宽和高都是6厘米不考虑变化,只要关注长10厘米的变化,切出的正方体棱长是6厘米,那么剩下的两个小长方体的棱合起来只要4厘米就可以了。
  师:你们同意吗?(众生点头)那你们就算吧。
  生11(南边组):我算出来了,剩下的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是240平方厘米。
  (南边组其余学生附和着)
  生12(北边组不甘示弱):我们的答案也是240平方厘米(6×6×2+6×2.5×4+6×6×2+6×1.5×4)。
  师:是这样的吗?
  生(齐):是。
  生10:我发现,只要是这样在中间切,剩下的是两个小长方体,那么剩下图形的表面积是一样的。因为不管怎么切,反正是切两刀,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切一刀,增加两个面也就2个36平方厘米,切两刀就增加四个面也就4个36平方厘米。
  生9:我认为,如果想要切得方便,就切一刀;如果要使剩下的图形的表面积大些,就切两刀。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并能将不同的方法进行有效沟通、区别比较,最终找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对其中蕴藏着的辩证思想方法的体验,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再次得到了提升。战胜困难的喜悦激荡着他们的内心,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成功感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这必然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教后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数学课堂。作为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
  一、精心呵护,给予空间,激发创新
  当学生能勇敢地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切不可急躁或责备,因为这样会打消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积极思考的欲望。本节课上,学生大胆提出疑惑,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引导学生来解决。假如此时老师表现出不开心、不理睬,甚至用责怪的语气回答学生,以后学生还敢提问吗?如果在课堂上总是放不开、小心翼翼的,生怕出错,哪里还谈得上新课标提出的“帮助学生形成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课堂上,教师不能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因为只有当学生有机会、有胆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想法时,才有可能出现创新。作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想法,而不能以普遍的思维模式代替个性化的思考方式,更不能以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也许孩子的想法有时不够完美,但他们表现出的创新意识是宝贵的,需要教师用心去呵护和珍爱。案例中如果没有老师的一句“还有疑问吗?”,也许就没有生5的想法,更谈不上学生思维的碰撞。
  二、把握时机,巧妙引导,成就精彩
  实践证明,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独到的见解等学习素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本节课上,大家共同解决的一系列问题都来自学生,他们以主人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与探索中,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方法掌握得更明白,能力提升得更快。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适时调控,抓住学生思维中瞬间的闪光点,并挖掘放大,牢牢把握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成就有效、精彩的课堂。
  三、充分准备,积累智慧,灵活应对
  教师要想打好仗,只有课前充分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当课堂上出现备课中没有预设的问题时,就需要教师平时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分析教材、弄透习题,这样才能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做到心中有数。此时,教师要保持冷静,切记盲目下结论,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教学机智,巧妙地利用来自学生的各种信息,不留痕迹地将它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建构充满活力和智慧的课堂。可见,要想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灵动生动,教师课前的准备、平时的积累是不可忽视的。
  (责任编辑:李雪虹)
其他文献
高考数学试卷中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最后一题往往是具有较高区分度的题,也是许多老师与学生心目中的难题。这些题目为什么难?一是解题思路较难想到,二是情况很复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三是对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强。为了攻克难题,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一线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在备考中花了很多时间进行专门的研究和练习,有了一些很好的想法与经验。在此,笔者把自己求解2013年重庆市高考数学选择题最
期刊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阶段自我约束能力有限,如果不被眼下的事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转向他们更加感兴趣的地方,长此以往,学习效果必定会打不少折扣。因此,教者在把“学”还于“生”的同时要做得更多的便是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45分钟里真正持续地专注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习效率。笔者以生物课堂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让学生专注课堂,进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获取
期刊
在初三毕业班复习研讨会上,笔者听取了台州市经济开发区组织的一次数学观摩课,这节由杭州市西湖区三墩中学潘老师执教的“二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做数学的思想者”的课,让学生从已有的二次函数基本知识出发,去探究并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一、教学实录  (一)课堂引入  首先,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二次函数定义及其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等,然后给出下列问题:  如图1,已知二次函数y=x2-2x-3,与x轴交
期刊
一、综合分析  学业水平考试中信息技术共分四大题:选择题部分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操作题1为Office操作题,涉及到的软件有EXCEL和WORD或ACCESS操作题,共24分,与此前的会考相比,综合性更强;操作题2为VB程序设计操作题,共16分;操作题3为多媒体应用操作题,涉及的软件有FLASH和PHOTOSHOP或GOLDWAVE,共3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比会考时间减少了5分钟
期刊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下)P32-35“综合与实践运用”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  2.在调查、研究等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字编码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3.通过知识的实践与综合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编
期刊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的常用方法,并重点理解构造法解决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2)掌握构造法解决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的条件,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对综合性问题的独立解决能力,并引导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
期刊
一、案例背景  小学数学作业是帮助学生认识数学概念的形成、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方法与技能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因此作业是学生学习中一项最基本、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数学学习活动。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布置的作业都是以计算题和应用题形式的练习题为主,这样,学生作业的形式就比较单一和传统,而且每个学生都在重复地练习着,因此学生仍停留在以“做”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没有做到按学生的需求来分层次布置多
期刊
一、引言  诗歌抒发真性情,歌颂真善美,它为我们呈现了丰富的精神盛宴,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诗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优秀的语言文化,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英语诗歌语言抽象,内容复杂,他们暂不具备这方面的阅读能力。所以,很多英语老师只好忍痛割爱,在教学中既没有使用它,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了解与之相关的内
期刊
评价一套优秀试卷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不唯一,笔者认为,一套好的高考试卷足以改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理念。纵观2014年辽宁省理综物理高考试卷,最鲜明的一点是:回归到物理的本源!物理高考试卷就应该具有物理本源的“原味”:追求质朴物理,突出基础知识,注重物理思想,考察思维能力。2014年辽宁高考理综物理试卷找准了自己的定位,肩负起了避免更多的人捕云驯海、谁都劳累的责任,应当是近几年高
期刊
摘 要:2014年辽宁高考数学试卷考查知识全面,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交汇与综合能力的考查,试题结构平稳有梯度,试题构思精妙独到,深刻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也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深刻启示。  关键词:2014年辽宁省高考;数学试题;分析;启示  一、总体评价  2014年辽宁省高考数学试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基础上,以新颖的视角,创新的手法进行精心的设计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