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月7日,是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某舰载机团新年度开训第一天。
上午8时,团长政佃祥发出命令“1号机组起飞,”
“2号机组起飞,”
只见某新型国产舰载直升机在飞行甲板上轻轻一“点”,箭一般射向海天。一场舰载直升机反潜演习就此在黄海之滨拉开了帷幕。
转眼之间,8架舰载直升机穿云破雾,飞向预定海域上空。
“三机编队搜索‘蓝方’潜艇I“
”海上超低空飞行,”
“紧急着降平台,”
随着团长政佃祥坚定有力的指挥,一个个高难训练科目相继圆满地完成了。
政佃祥,投身海天30年,是我军第一支舰载机部队的功勋飞行员,创造了舰载机飞行史上的10多项第一,执行重大战备任务30多次,率领团队随舰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两次荣立二等功,被誉为“海天雄鹰”。
一击即中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舰载反潜直升机成为了反潜作战的主力军,并被不断地装备到部队中。搜索隐蔽在大洋深处的敌潜艇并对其实施鱼雷攻击,成为了舰载机部队的重要使命。
这天,上级下达“敌”情通报“敌”潜艇在我驱逐舰编队东南方向40海里处设伏,命令舰载机编队立即起飞,进行搜索攻击
政佃祥率领着他的舰载机编队从高速行进的舰艇上起飞了。
由于“敌潜艇”正隐藏在海洋深处,政佃祥和他的战友们把伏击海域仔细地搜索了一遍,也没有发现任何踪迹。可如果不在30分钟内发现并摧毁“敌”潜艇,我舰艇编队将面临危险境地。
为此,政佃祥果断地改变搜索方向 ”使用声纳进行扇形搜索”
突然,声纳员报告“目标有接触,信号良好。”
“发现目标,方位95度,航速5节,请示鱼雷攻击,”僚机也向政佃祥报告。
“对准目标,攻击,”
瞬间,一条条鱼雷钻入大 海。
“目标一次击中,”
“目标二次击中,”
“敌”潜艇葬身海底。
实现夜飞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直升机飞行员,政佃祥于1995年就被部队选送到海军指挥学院深造,系统学习海军高科技理论。短短一年时间里,他完成了30多门课程。但是,军事变革的最终落脚点,还要在实践上迈开新步伐。如何把思考落实到战斗力的提高当中去,成为政佃祥思考最多的问题。
1999年,政佃祥作出了一个全团上下为之震惊的决定调整训练计划,开展舰载机夜间深海着舰训练,练就全天候作战能力。
夜间着舰,飞行员无法借助参照物把海与天分开。这不仅仅是对飞行员技术的考验,也是对飞行员意志与胆量的考验。200公里的时速,从30米的低空倾侧入海,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要。
有人曾劝政佃祥咱们团20年飞行无事故,万一到你手里出点事,你这个团长可就砸了。
政佃祥笑了笑一支部队不能打仗,100年飞行无事故也没有用!
为了攻下夜间深海飞行和夜间着舰两个难关,政佃祥率领人马针对夜间能见度小,高度、速度、方位判断误差大,以及海区气象突变等情况,进行了一项又一项的科学论证,制定出11中夜间特情处置方案。
身先士卒。他第一个飞上夜空进行夜间平台起降,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夜间海上超低空飞行和着舰训练细则。
从此,舰载机团拉开了夜间训练的序幕。月夜、星夜、黑夜,他们一步步开拓;单机、双机、编队,他们一项项突破,技术、战术、学术,他们一次次跨越。终于,一批“海天夜鹰”脱颖而出。
挑战传统
向传统的飞行员培训机制挑战,这是政佃祥的又一杰作。他打破常规,依托先进的模拟器材训练人才,依托急难险重任务磨砺人才,依托良好的环境激励人才。现在,全团新飞行员的培训周期比过去缩短了一半。
为了加强指挥员的培养,政佃祥还直接把飞行员推到指挥前沿。
2000年深秋的一天,燕山深处,浓云密布。6架舰载直升机组成的编队在峡谷中时浮时沉。6架舰载机飞行员依次担任长机,指挥着编队迅速接近“敌”后方阵地。
“米秒不差”,陆战队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滑降和机降任务。
在复杂陌生地域条件下,放手让僚机担任长机指挥编队,需要何等的胆魄。
演习前,政佃祥用计算尺在地图上反复推演,并多次与陆战队和其他机种人员协调,加强特情处置研究,制定了复杂气象、大风条件下滑降等多种应急预案。
让飞行员在这种艰难险重的环境中磨练着自己的翅膀,是政佃祥的练兵要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全团指挥员数量比以前增加了一倍,能执行四种气候的全天候飞行员增力口了50%。
2002年11月,政佃祥奉命率领4架“超黄蜂”直升机参加代号为“神圣一2002”的演习。
演习中,指挥所临时变换演习科目,命令政佃祥率领4架直升机利用火炮间隙3分钟的时间,对舰队进行垂直补给。
正当政佃祥和他的战友们顺利完成了垂直补给的任务往回撤时,航路前方出现浓积云。穿云有静电,绕云误战机。还有30秒,密织的弹雨就要覆盖这片海域了。政佃祥不加思索地来了一个高难度动作,舰载机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向海面俯)中而下。50米、30米、15米…· 由于海天连接线在飞机风挡上投影位置较高,此时政佃祥的感觉,仿佛是顺着海水的旋涡往里钻。
但是,英勇的飞行员们没有被幻象吓倒。一架、两架、三架、四架,直升机编队依次做出同样动作。海平面消失了,海水迎面涌来。政佃祥和他的战友们密切注视着仪表,保持着飞行诸元,控制着飞机状态,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全部脱离险境。此时,直升机贴着咆哮的海面,机翼卷起的水气折射出了一道道缤纷绚烂的彩虹。
上午8时,团长政佃祥发出命令“1号机组起飞,”
“2号机组起飞,”
只见某新型国产舰载直升机在飞行甲板上轻轻一“点”,箭一般射向海天。一场舰载直升机反潜演习就此在黄海之滨拉开了帷幕。
转眼之间,8架舰载直升机穿云破雾,飞向预定海域上空。
“三机编队搜索‘蓝方’潜艇I“
”海上超低空飞行,”
“紧急着降平台,”
随着团长政佃祥坚定有力的指挥,一个个高难训练科目相继圆满地完成了。
政佃祥,投身海天30年,是我军第一支舰载机部队的功勋飞行员,创造了舰载机飞行史上的10多项第一,执行重大战备任务30多次,率领团队随舰出访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两次荣立二等功,被誉为“海天雄鹰”。
一击即中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舰载反潜直升机成为了反潜作战的主力军,并被不断地装备到部队中。搜索隐蔽在大洋深处的敌潜艇并对其实施鱼雷攻击,成为了舰载机部队的重要使命。
这天,上级下达“敌”情通报“敌”潜艇在我驱逐舰编队东南方向40海里处设伏,命令舰载机编队立即起飞,进行搜索攻击
政佃祥率领着他的舰载机编队从高速行进的舰艇上起飞了。
由于“敌潜艇”正隐藏在海洋深处,政佃祥和他的战友们把伏击海域仔细地搜索了一遍,也没有发现任何踪迹。可如果不在30分钟内发现并摧毁“敌”潜艇,我舰艇编队将面临危险境地。
为此,政佃祥果断地改变搜索方向 ”使用声纳进行扇形搜索”
突然,声纳员报告“目标有接触,信号良好。”
“发现目标,方位95度,航速5节,请示鱼雷攻击,”僚机也向政佃祥报告。
“对准目标,攻击,”
瞬间,一条条鱼雷钻入大 海。
“目标一次击中,”
“目标二次击中,”
“敌”潜艇葬身海底。
实现夜飞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直升机飞行员,政佃祥于1995年就被部队选送到海军指挥学院深造,系统学习海军高科技理论。短短一年时间里,他完成了30多门课程。但是,军事变革的最终落脚点,还要在实践上迈开新步伐。如何把思考落实到战斗力的提高当中去,成为政佃祥思考最多的问题。
1999年,政佃祥作出了一个全团上下为之震惊的决定调整训练计划,开展舰载机夜间深海着舰训练,练就全天候作战能力。
夜间着舰,飞行员无法借助参照物把海与天分开。这不仅仅是对飞行员技术的考验,也是对飞行员意志与胆量的考验。200公里的时速,从30米的低空倾侧入海,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要。
有人曾劝政佃祥咱们团20年飞行无事故,万一到你手里出点事,你这个团长可就砸了。
政佃祥笑了笑一支部队不能打仗,100年飞行无事故也没有用!
为了攻下夜间深海飞行和夜间着舰两个难关,政佃祥率领人马针对夜间能见度小,高度、速度、方位判断误差大,以及海区气象突变等情况,进行了一项又一项的科学论证,制定出11中夜间特情处置方案。
身先士卒。他第一个飞上夜空进行夜间平台起降,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夜间海上超低空飞行和着舰训练细则。
从此,舰载机团拉开了夜间训练的序幕。月夜、星夜、黑夜,他们一步步开拓;单机、双机、编队,他们一项项突破,技术、战术、学术,他们一次次跨越。终于,一批“海天夜鹰”脱颖而出。
挑战传统
向传统的飞行员培训机制挑战,这是政佃祥的又一杰作。他打破常规,依托先进的模拟器材训练人才,依托急难险重任务磨砺人才,依托良好的环境激励人才。现在,全团新飞行员的培训周期比过去缩短了一半。
为了加强指挥员的培养,政佃祥还直接把飞行员推到指挥前沿。
2000年深秋的一天,燕山深处,浓云密布。6架舰载直升机组成的编队在峡谷中时浮时沉。6架舰载机飞行员依次担任长机,指挥着编队迅速接近“敌”后方阵地。
“米秒不差”,陆战队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滑降和机降任务。
在复杂陌生地域条件下,放手让僚机担任长机指挥编队,需要何等的胆魄。
演习前,政佃祥用计算尺在地图上反复推演,并多次与陆战队和其他机种人员协调,加强特情处置研究,制定了复杂气象、大风条件下滑降等多种应急预案。
让飞行员在这种艰难险重的环境中磨练着自己的翅膀,是政佃祥的练兵要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全团指挥员数量比以前增加了一倍,能执行四种气候的全天候飞行员增力口了50%。
2002年11月,政佃祥奉命率领4架“超黄蜂”直升机参加代号为“神圣一2002”的演习。
演习中,指挥所临时变换演习科目,命令政佃祥率领4架直升机利用火炮间隙3分钟的时间,对舰队进行垂直补给。
正当政佃祥和他的战友们顺利完成了垂直补给的任务往回撤时,航路前方出现浓积云。穿云有静电,绕云误战机。还有30秒,密织的弹雨就要覆盖这片海域了。政佃祥不加思索地来了一个高难度动作,舰载机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向海面俯)中而下。50米、30米、15米…· 由于海天连接线在飞机风挡上投影位置较高,此时政佃祥的感觉,仿佛是顺着海水的旋涡往里钻。
但是,英勇的飞行员们没有被幻象吓倒。一架、两架、三架、四架,直升机编队依次做出同样动作。海平面消失了,海水迎面涌来。政佃祥和他的战友们密切注视着仪表,保持着飞行诸元,控制着飞机状态,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全部脱离险境。此时,直升机贴着咆哮的海面,机翼卷起的水气折射出了一道道缤纷绚烂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