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跳远起跳旋转特点及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wf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跳远腾空技术包括: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三种。通过对分析跳远起跳的前旋特点,研究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的关系,得出:走步式腾空技术为跳远最好或最先进的腾空技术,只有与起跳能力相匹配的具体腾空技术,才是跳远最好或最先进的腾空技术。
  关键词:跳远;腾空技术;前旋;走步式
  中图分类号:G8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9(2010)3-113-002
  
  跳远运动员起跳产生的旋转特点,是指起跳时人体受到向前翻转与向后翻转力矩的大小。跳远运动员的起跳能力是指跳远运动员在助跑速度节奏达到最快时,起跳腿与摆动腿快速蹬摆使人体获得的最大垂直与水平速度大小。腾空技术是指人体在腾空运动时。通过身体上、下肢动作变化实现的收腹举腿动作程度与时空关系。跳远腾空技术包括: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三种。目前国内外教科书和文献资料、以及跳远运动实践都普遍认为:走步式腾空技术克服身体前旋较挺身式腾空技术优越;挺身式腾空技术克服身体前旋较蹲踞式腾空技术优越。然而,在跳远运动实践中,任何跳远运动员都感受到一个规律,只要起跳时能合理完成摆动腿快速摆动与制动动作,起跳后身体无任何前旋运动趋势,所掌握的空中动作就能顺利完成。如果起跳时摆动腿无积极的快速摆动与制动动作,起跳后身体不但有明显前旋运动趋势,而且腾空动作无法完成。因此,有必要对跳远起跳时的前旋特点和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进行探讨,重新理解这些问题。
  
  1 跳远起跳的前旋特点
  
  跳远起跳时,由于人体重心投影点处于支撑面的后方,此时水平分力的f是脚着地瞬间,脚相对于地面向前的水平速度与地面的冲击作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其方向与人体运动方向相反,对人体产生负加速度:垂直分力N,是抵抗人体向下运动,使人体保持一定的高度。同时,水平分力对人体产生向前翻转的力矩(M=f.h),垂直分力产生向后翻转的力矩(Ml_N_L)。由于人体从脚着地向支撑面中心的垂直上方运动,实际上是人体围绕支撑人体的支撑面向前转动。这个向前翻转的力学条件是由水平分力f提供的。所以,人体跳远起跳时运动的力矩,必须是M>M’,才能使人体保持动态平衡和迅速位移。因而起跳时,从脚着地至人体重心在前脚掌支撑面垂直上方,人体产生向前转动的角加速度是通过M减去M’力矩获得的。
  由于人体在起跳过程中支撑腿的膝关节角度是由减小转为增大的变化过程,人体围绕支撑面转动的转动半径必然是由缩短转为迅速增长的变化过程,人体重心与支撑面的方位是体前、支撑面上方、体后变化过程,所以人体在起跳过程中身体产生的向前转动角加速是迅速增大变化过程。如果以支撑腿与人体重心水平速度关系角度看,提出跳远起跳时身体要产生向前方向旋转运动趋势的观点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在跳远起跳结束时,由于摆动腿是以膝关节固定一定角度的快速制动,从摆动腿快速制动开始至结束,摆动腿环节重心必然受到惯性效应影响(一F=ma),形成惯性效应对髋关节的力矩,使人体产生向后翻转运动趋势的转动角动量,这种惯性效应对髋关节的力矩所产生向后翻转的转动角动量,是抵消或减小起跳时人体产生向前翻转的转动角动量。如果向后翻转的转动角动量小于向前翻转的转动角动量,人体腾空时身体必然获得向前翻转的角动量,这种向前翻转的角动量是无法通过改变肢体动作来克服,造成落地时因上体的前倾程度大,双腿不可能实现高抬前伸动作;如果向后翻转的角动量等于向前翻转的角动量,人体在腾空时身体无任何向前、向后翻转的角动量。人体可以最大限度地通过改变肢体动作实现双腿高抬前伸动作;如果向后翻转的转动角动量(运动员的摆动与制动能力非常强)微大于向前翻转的转动角动量,人体在腾空时身体产生向后翻转的转动角动量,身体将出现后倾展体动作,更有利于双腿高抬前伸落地动作的形成。
  
  2 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的关系
  在跳远运动实践中,运动员起跳能力的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起跳结束时人体获得的垂直与水平方向运动的初速度不断增大。其中,人体在垂直方向运动的初速度不断增大,必然增长人体在腾空时的腾空时间(t=2Vo/g),使人体在原有水平速度基础上增加水平方向运动距离;人体在水平方向运动的初速度不断增大,必然增长人体在有限腾空时间内的水平方向运动距离。
  随着运动员的起跳能力不断提高,腾空技术的发展从掌握蹲踞式技术向挺身式技术、挺身式技术向走步式技术转变。这三种腾空技术的共同最终目的是保证人体在落地瞬时,双腿高抬前伸动作的完成。但要实现腾空技术的转变必须以腾空时间的增长、身体整体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提高为基础。
  由于运动员的起跳能力不断提高,必然是身体整体肌肉收缩能力的同步提高,而身体整体肌肉收缩能力的同步提高,必然是肌肉收缩力量和速度的同步提高。所以,随着运动员起跳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体腾空运动的时间必然增长,身体完成单一动作的时间相对缩短。如果运动员随着起跳能力的不断提高,而腾空技术却保持在原有水平(保持原有蹲踞式、挺身式或走步式的步数),必然是人体在腾空运动时,相对过早地完成双腿高抬前伸动作,使该动作的完成至落地还有一定的时间(见图3)。造成双腿后群肌被相对充分拉长后出现“肌肉拉长后的松弛”情况,使双腿后群肌的弹性形变力下降,影响着地动作的合理完成。如果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还没有得到提高,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也只是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而运动员却要片面超前追求掌握相对难度自q腾空技术,那么,运动员的原有肌肉收缩力量和速度能力却不能保证肢体在现有的腾空时间、空间内完成相对复杂的合理动作,运动员所掌握的腾空技术也只是对这一腾空技术的动作形式掌握,并且是在关键动作还未完成之前就进入下一动作,最终造成双腿不能合理高抬前伸,影响实际跳远成绩。因此,跳远运动员的起跳能力是腾空技术发展的基础。在起跳能力还未提高之前,不宜超前掌握相对复杂的腾空技术。
  由于腾空技术发展依赖起跳能力的提高,所以跳远运动员在初级训练阶段,因起跳能力有限,肌肉收缩力量和速度相对小和慢,腾空的时间和空间相对短和小,运动员在腾空时只需要通过完成单一动作的蹲踞式技术,就能实现落地时的双腿高抬前伸动作;跳远运动员在中级训练阶段,因起跳能力得到发展,肌肉收缩力量和速度相对增大和较快,腾空的时间和空间相对增长和增大,运动员在腾空时需要通过完成相对复杂的挺身式技术,才能保证落地时的双腿高抬前伸动作;跳远运动员在高级训练阶段,因起跳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肌肉收缩力量和速度相对更大和更快,腾空的时间和空间相对更长和更大,运动员在腾空时需要通过完成相对更复杂的走步式技术,使肢体通过自然的协调摆动过渡,然后展体,最终实现落地时的双腿高抬前伸动作。
  因此,可以认为,从腾空技术发展的绝对观看,走步式腾空技术为跳远最好或最先进的腾空技术;从起跳能力与腾空技术关系的相对观看,只有与起跳能力相匹配的具体腾空技术,才是跳远最好或最先进的腾空技术,这样才能保证跳远运动员在某一训练水平阶段的最远运动成绩的产生。
其他文献
为降低风力发电厂并网后对电网稳定性和波动性的影响,风力发电功率的特性分析和预测显得十分重要。论文针对影响风力发电功率的气象因素,引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2种方
靖江香沙芋是我市特色品种,因其品质好、口感佳、外形端正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种植制度的不断改变,香沙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探索其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我们就氮肥、磷肥、钾
摘 要: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意外的出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意外是课堂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意外是能让人眼睛一亮、让人砰然心动的情节。意外的出现证明了教师为学生搭建舞台是宽广的,学生有了创造的苗头;意外的出现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也使教师有了自由挥洒的天空。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意外; 智慧之花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
针对含风电地区电网暂态过程对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问题,分析了含风电地区电网等值模型三相短路暂态过程系统频率响应特性。以蒙西某含风电地区电网为原型,根据相似性原
针对支持向量机在短期负荷预测中的参数优化问题,利用杂草算法优异的搜索能力,构建了基于杂草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短期负荷混沌预测模型(IWO-SVM)。该模型首先将支持向量机一
电力线宽带载波间存在大量干扰信号,采用传统方法构建的干扰模型,只能在高信噪比的情况下完成通信过程中的干扰过滤,有效信号被淹没于干扰信号中,导致干扰效果差。提出一种基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