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对于学生相对是个难点,面对阅读学生常处于被动、低效状态。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考察阅读能力的试题往往无所适从,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阅读的问题,但回顾以往的教学时我们不难有所发现,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对知识的掌握成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学生缺乏运用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和实际能力,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由此,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所指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师不但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而且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适应课改的发展形势。
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把学生从旧的教学模式引到新的探究性学习的轨道上来,以此达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经验有限、探究能力有限而呈现出的探究欲强、探究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通过学生们感兴趣、有体验、有生活、易接受的形式,针对每篇课文的特点,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评析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进行了课堂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以下谈一谈我这方面的实践体会。
一、循循善诱,抓住课文内容与学习兴趣地相关点
阅读教学首先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任何外在强制性的阅读都是片面、肤浅、低效的,或许这样做能达到获得信息的功效,但不可能在阅读中实现心灵的震撼、心智的启迪,更不可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实现生命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的成功探究能否进行,首先取决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是否有探究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探究的兴趣与热情是很难自发产生的,它需要教师在课文内容与学习兴趣的相关点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课堂阅读探究的兴趣,逐渐帮助学生深入自觉阅读。
二、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阅读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
“学贵有疑”、“学起于疑”,疑是探索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让学生善于观察,敏于发现,通过思考从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提出,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做出探究的反应,发展有益于探究活动进行的课堂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契机。学生通过探究性思考,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引导倾向的问题,达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获得新知的热情,在学习课文时,安排一些难度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由于问题不断提出,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不断思考与研究,并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经验,紧紧围绕阅读中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进行探究,在与课文相关的情境中自主阅读,思维得以进一步开拓,问题得以最终解决,实现了自己阅读的再创造。
三、鼓励大胆求异,抓住阅读争论的焦点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同一个阅读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会有不同的答案,因此会产生争论,而争论的产生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深入,有益于探究地进行。培养多角度思考,大胆求异,打破思维定势,是引导探究发展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前提。思维定势是学生探究能力难以形成的潜在障碍。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求异,打破思维定势,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引发创造。
由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积极引导,抓住争论的焦点,引领学生反复读书、反复品味、不断争论,在探究过程中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交流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不仅激发了内在的探究欲望,同时阅读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引时代活水,寻觅课文与生活的结合点
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基于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的亲生经历是认识分析的储备和源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课堂阅读教学也是这样,并不是把老师的理解、感受强加给学生,更不是将知识原封不动地“塞”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阅读教学同样也要用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充实,使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来感悟课文,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学好语言,陶冶情操。
充满时代气息的生活,学生的亲身经历,使之相关联的探究学习在学生的眼里变得更加丰盈起来,由此,我有意识地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将课文描绘的世界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起来,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为探究性阅读铺下了一条金光大道。
五、透过角色表演,抓住表演与评价的分歧点
角色表演是阅读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或引入相关角色,或担当某种角色去读书,去思考去体验进行独白。表演前,学生为当好这一角色会主动积极带着情感主动去学习和研究课文,当扮演角色的新鲜感、成就感让学生感到兴奋不已时,教材中原有的逻辑、抽象的文字符号就会不再远离学生,而是化成了学生具体的生活内容和生动可感的生活形象。这样,学生就可以由习惯上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积极尝试的主动角色,与认识对象融为一体。然而,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理解,因此阅读理解的差异也会自然地凸现出来,教师应该及时抓住表演与评价的分歧点,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课堂阅读探究。
总之,探究性阅读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既可以全面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洋溢着教师浓郁的人文关怀,并使教育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把学生从旧的教学模式引到新的探究性学习的轨道上来,以此达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针对小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经验有限、探究能力有限而呈现出的探究欲强、探究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通过学生们感兴趣、有体验、有生活、易接受的形式,针对每篇课文的特点,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评析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进行了课堂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尝试,以下谈一谈我这方面的实践体会。
一、循循善诱,抓住课文内容与学习兴趣地相关点
阅读教学首先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任何外在强制性的阅读都是片面、肤浅、低效的,或许这样做能达到获得信息的功效,但不可能在阅读中实现心灵的震撼、心智的启迪,更不可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实现生命的感悟。在语文教学中,课堂阅读的成功探究能否进行,首先取决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是否有探究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探究的兴趣与热情是很难自发产生的,它需要教师在课文内容与学习兴趣的相关点上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引导和培养学生课堂阅读探究的兴趣,逐渐帮助学生深入自觉阅读。
二、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阅读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
“学贵有疑”、“学起于疑”,疑是探索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让学生善于观察,敏于发现,通过思考从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提出,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做出探究的反应,发展有益于探究活动进行的课堂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契机。学生通过探究性思考,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引导倾向的问题,达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根据课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获得新知的热情,在学习课文时,安排一些难度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由于问题不断提出,因此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不断思考与研究,并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经验,紧紧围绕阅读中已知与未知的联结点进行探究,在与课文相关的情境中自主阅读,思维得以进一步开拓,问题得以最终解决,实现了自己阅读的再创造。
三、鼓励大胆求异,抓住阅读争论的焦点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同一个阅读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会有不同的答案,因此会产生争论,而争论的产生有助于阅读理解的深入,有益于探究地进行。培养多角度思考,大胆求异,打破思维定势,是引导探究发展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前提。思维定势是学生探究能力难以形成的潜在障碍。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求异,打破思维定势,反向思考,拓展空间,引发创造。
由此,教师应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积极引导,抓住争论的焦点,引领学生反复读书、反复品味、不断争论,在探究过程中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交流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不仅激发了内在的探究欲望,同时阅读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引时代活水,寻觅课文与生活的结合点
探究性阅读要求学生基于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学生的亲生经历是认识分析的储备和源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课堂阅读教学也是这样,并不是把老师的理解、感受强加给学生,更不是将知识原封不动地“塞”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阅读教学同样也要用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充实,使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来感悟课文,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学好语言,陶冶情操。
充满时代气息的生活,学生的亲身经历,使之相关联的探究学习在学生的眼里变得更加丰盈起来,由此,我有意识地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将课文描绘的世界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起来,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且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为探究性阅读铺下了一条金光大道。
五、透过角色表演,抓住表演与评价的分歧点
角色表演是阅读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借用文中角色,或引入相关角色,或担当某种角色去读书,去思考去体验进行独白。表演前,学生为当好这一角色会主动积极带着情感主动去学习和研究课文,当扮演角色的新鲜感、成就感让学生感到兴奋不已时,教材中原有的逻辑、抽象的文字符号就会不再远离学生,而是化成了学生具体的生活内容和生动可感的生活形象。这样,学生就可以由习惯上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积极尝试的主动角色,与认识对象融为一体。然而,由于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理解,因此阅读理解的差异也会自然地凸现出来,教师应该及时抓住表演与评价的分歧点,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课堂阅读探究。
总之,探究性阅读是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既可以全面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同时能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的一种有益的探索,洋溢着教师浓郁的人文关怀,并使教育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