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机制在初中学段的班级管理中可以发挥极大的优势。而在具体实施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两种常见的问题:分组不均,记分不清,奖惩不新。从实践来看,分组不均问题可以通过月结流动小组成员得以解决。记分不清可以通过及时的公示,一切材料透明化,纸质化,公开化来避免。奖惩不新问题,要视学生成长阶段用新方法去化解。凡事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在小组合作推进过程中,不论教师出什么样的政策,都不可一成不变,要随学情变化,随学生变化,避免陷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僵局。反之,教师灵活应变,才能使小组合作制发挥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解决措施
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对学习的研究发现,被动学习下的学生学习成就最低,其次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建构学习与互动学习下的学生学习成就最高,学习兴趣与动机也最高[1]。因此创建小组,并知道学生在合作中展开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明显地感受到: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更渴望精神独立,而且也更勇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这意味着小组合作机制在初中学段的班级管理中可以发挥极大的优势。而在具体实施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以下三中常见的问题:
问题一:分组不均
竞争的公平性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待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想要全方位透彻的了解学生,可能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而初中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分组的参照仅仅是入学成绩或是学生们某一段时间的表现,难免有失偏颇。
解决方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旦各组组员可在各小组中流动,不断发展中有失平衡的小组问题便能得以解决,从而使得各小组拥有等同竞争力。小组流动制则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即每次小组总结中的第一名的小组调出一人进入当次最弱的组别,倒数第一的小组则回赠一位组员,可以以此类推,亦可视总组别数而定。
但在实施过程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组长指派
组内到底指派哪一位同学去做“交流生”,应由组长决定。其一,组长在管理小组的过程中对组员较为了解;其二,如果平时在小组中有难以磨合或平时对组长的指令拒不执行的组员,这是解决他们问题的良好时机。教师在小组合作推进中,要舍得放权给各小组长,让他们成为小组运转中实际操控者。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组长有流转的人事决定权,组员们对于组长的敬畏感有所增加,同时组长的话语权也会大大提升。
2、月结流动
流动制可能会导致小组内出现饱食终日,叛逆求流动的组员。此时如果流动时间周期过短,对薄弱小组的凝聚力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如果流动时间周期过长,对组员或是组长的耐心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戰,最常见的是出现组长放弃组员的现象。经尝试后发现,一个月的时间有助于各组员在小组中稳定积极发展。
在小组流动制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会慢慢认识到:小组合作制中每一位组员都是至关重要的,某一位问题组员其实并不是胜利或失利的根本原因。各组组员会随着环境的调整慢慢磨合,各组差距会缩小,实力会慢慢达到均衡状态,此时如果出现优胜小组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组员的情况,亦可以允许他们用放弃即得奖励来抵消。
问题二:记分不清
在小组合作实施过程中,谁来记分,怎么记,记分依据是什么都是关键性因素,但是班级人数众多,难免事务繁杂,各类问题相应而生。
1.记分过程包庇问题
小组合作记分员的任命是这项制度的主轴心骨,那么如果记分员来自于各小组本组亦或是集中于某一组,则难免出现包庇放纵现象。
解决方案:
小组的记分也可以采取流动制轮转,即由第二名小组长记录第一名小组,第三名小组长记录第二名小组,第四名小组长记录第三名小组,以此类推。这样首先可以避免本组的包庇,其次,对“对手”的放松就是对自己组员的不负责任,由下一个名次记录上一个名次可以加强竞争意识,以便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紧咬对手。其中特别提一下,第一名小组是记录最后一名小组的。最后一名的小组其实对第一名的小组并不构成直接威胁,所以往往小组长记录不会特别严苛,这是制度上对落后小组的倾斜与救助。这样一来各小组长都拥有了双重身份,即使自己组的组长也是竞争组的监督员,在记录过程中也可以实时的比较两组优劣势及时反思改进。其实最后每个小组的组员也都成为了监督员,比如背诵任务展开时,全班背诵的情况下,小组长常常应接不暇,这时就可以让前来背诵的成员背给自己的组员听,因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不论是谁都不会轻易放纵彼此。
2.记分细则不清
小组合作的具体规定细则就是一个班的班规,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充当宪法角色。但小组长可不是社会上熟知宪法的小律师,实难消化不厌其详的扣分加分细则。
解决方案: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每周给小组长打印记录表格,这个表格是双面打印,其正面用来记录,反面则是详细的加减分具体规定。这样各小组可以随时且及时查阅各类加减分明细,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记分结果出入
繁复的记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误记,有时会出现计算失误,会有失公允。
解决方案:
每周给组长打印的小组合作记录表可以使用粘钩与长尾夹放置于班级后公示,以便所有同学查看纠错,一旦出现记录失误则扣分至记录组。而每周结果则由班长登记于班级月结表格中,并公示排序,以便同学们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记分小组是哪一组。
记分信息的公正,透明,公开直接影响小组合作的整体推进,坚持周公示,月总结可以让各小组及时知道自己的目前表现排序并在月结前及时调整。经尝试,将一个月定为总结日拉长了奖惩实施的周期,有助于竞争。
在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意义重大,影响突出。小这一个月内,要在合理范围内,让他们不断尝试他们不愿意尝试的事。凡事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在小组合作推进过程中,不论教师出什么样的政策,都不可一成不变,要随学情变化,随学生变化,避免陷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僵局。反之,教师灵活应变,才能使小组合作制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hi, M.T.H Active-Constructive-Interactiv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ifferentiating Learning Activities [J]. 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 2009, 1:73-105.
童婷婷(1992.9-),女,安徽合肥人,现任合肥市四十六中海恒分校,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
关键词:小组合作;解决措施
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对学习的研究发现,被动学习下的学生学习成就最低,其次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建构学习与互动学习下的学生学习成就最高,学习兴趣与动机也最高[1]。因此创建小组,并知道学生在合作中展开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明显地感受到: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更渴望精神独立,而且也更勇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这意味着小组合作机制在初中学段的班级管理中可以发挥极大的优势。而在具体实施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以下三中常见的问题:
问题一:分组不均
竞争的公平性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待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想要全方位透彻的了解学生,可能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而初中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分组的参照仅仅是入学成绩或是学生们某一段时间的表现,难免有失偏颇。
解决方案: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旦各组组员可在各小组中流动,不断发展中有失平衡的小组问题便能得以解决,从而使得各小组拥有等同竞争力。小组流动制则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即每次小组总结中的第一名的小组调出一人进入当次最弱的组别,倒数第一的小组则回赠一位组员,可以以此类推,亦可视总组别数而定。
但在实施过程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组长指派
组内到底指派哪一位同学去做“交流生”,应由组长决定。其一,组长在管理小组的过程中对组员较为了解;其二,如果平时在小组中有难以磨合或平时对组长的指令拒不执行的组员,这是解决他们问题的良好时机。教师在小组合作推进中,要舍得放权给各小组长,让他们成为小组运转中实际操控者。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组长有流转的人事决定权,组员们对于组长的敬畏感有所增加,同时组长的话语权也会大大提升。
2、月结流动
流动制可能会导致小组内出现饱食终日,叛逆求流动的组员。此时如果流动时间周期过短,对薄弱小组的凝聚力会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如果流动时间周期过长,对组员或是组长的耐心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戰,最常见的是出现组长放弃组员的现象。经尝试后发现,一个月的时间有助于各组员在小组中稳定积极发展。
在小组流动制的实施过程中,孩子们会慢慢认识到:小组合作制中每一位组员都是至关重要的,某一位问题组员其实并不是胜利或失利的根本原因。各组组员会随着环境的调整慢慢磨合,各组差距会缩小,实力会慢慢达到均衡状态,此时如果出现优胜小组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组员的情况,亦可以允许他们用放弃即得奖励来抵消。
问题二:记分不清
在小组合作实施过程中,谁来记分,怎么记,记分依据是什么都是关键性因素,但是班级人数众多,难免事务繁杂,各类问题相应而生。
1.记分过程包庇问题
小组合作记分员的任命是这项制度的主轴心骨,那么如果记分员来自于各小组本组亦或是集中于某一组,则难免出现包庇放纵现象。
解决方案:
小组的记分也可以采取流动制轮转,即由第二名小组长记录第一名小组,第三名小组长记录第二名小组,第四名小组长记录第三名小组,以此类推。这样首先可以避免本组的包庇,其次,对“对手”的放松就是对自己组员的不负责任,由下一个名次记录上一个名次可以加强竞争意识,以便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紧咬对手。其中特别提一下,第一名小组是记录最后一名小组的。最后一名的小组其实对第一名的小组并不构成直接威胁,所以往往小组长记录不会特别严苛,这是制度上对落后小组的倾斜与救助。这样一来各小组长都拥有了双重身份,即使自己组的组长也是竞争组的监督员,在记录过程中也可以实时的比较两组优劣势及时反思改进。其实最后每个小组的组员也都成为了监督员,比如背诵任务展开时,全班背诵的情况下,小组长常常应接不暇,这时就可以让前来背诵的成员背给自己的组员听,因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关系,不论是谁都不会轻易放纵彼此。
2.记分细则不清
小组合作的具体规定细则就是一个班的班规,在班级这个小社会中充当宪法角色。但小组长可不是社会上熟知宪法的小律师,实难消化不厌其详的扣分加分细则。
解决方案: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每周给小组长打印记录表格,这个表格是双面打印,其正面用来记录,反面则是详细的加减分具体规定。这样各小组可以随时且及时查阅各类加减分明细,从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记分结果出入
繁复的记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误记,有时会出现计算失误,会有失公允。
解决方案:
每周给组长打印的小组合作记录表可以使用粘钩与长尾夹放置于班级后公示,以便所有同学查看纠错,一旦出现记录失误则扣分至记录组。而每周结果则由班长登记于班级月结表格中,并公示排序,以便同学们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记分小组是哪一组。
记分信息的公正,透明,公开直接影响小组合作的整体推进,坚持周公示,月总结可以让各小组及时知道自己的目前表现排序并在月结前及时调整。经尝试,将一个月定为总结日拉长了奖惩实施的周期,有助于竞争。
在管理班级,管理课堂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意义重大,影响突出。小这一个月内,要在合理范围内,让他们不断尝试他们不愿意尝试的事。凡事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在小组合作推进过程中,不论教师出什么样的政策,都不可一成不变,要随学情变化,随学生变化,避免陷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僵局。反之,教师灵活应变,才能使小组合作制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Chi, M.T.H Active-Constructive-Interactiv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ifferentiating Learning Activities [J]. 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 2009, 1:73-105.
童婷婷(1992.9-),女,安徽合肥人,现任合肥市四十六中海恒分校,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