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都有優良的潜能,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教育的作用就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本文对高中语文非指导性阅读教学模式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非指导性;阅读教学
1.主题式教学虽然规避了繁琐的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
教学实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①对内涵相当丰富的、篇幅较长的作品,比如《祝福》、《边城》等文章,主题式教学显出了它的单薄、力不从心的一面。执意为之,可能会疏漏一些重要的内容,比如作品的风格、艺术特色、人物性格等,这些并不是作品的主旨所能涵盖得了的。②主题式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有些学生归纳及综合概括能力较弱,往往在第二个环节就陷入困境,不能提出符合文章内在逻辑的结构框架,因而,很难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对教学进度及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③在统合学生的纷繁复杂的框架分解方面,执教者常会陷入无所适从的局面,可能会产生教学的冷场或者时间的浪费。
因而,在实施主题式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考虑教材的特点,适当变换教学方法,增删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长度、内涵文章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通过搭建教学平台等方式,适当降低教学难度,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跟得上教学的进程。教师同时应该具备较高的教学技巧,机智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保证教学的顺畅进行。
2.以“体验——感悟——阐释”为主线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实践
模式主要运用于诗歌(诗、词、曲)以及富有诗境的写景散文等文学样式。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个性化的认识及情感体验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反复的诗文诵读中放飞想象,体味情感,感受意境。诗歌教学中的过多分析讲解无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因而,通过调动学生的个人体验,使之与作家的情感体验相互契合;通过涵泳体味,使之品味到作品的妙处;通过鉴赏,使之与作家的思想产生共鸣,这便成了此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此模式一般是四个主要环节: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阐释文本。
多种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以体验——感悟——阐释为主线的诗词鉴赏模式是最容易把握、也是最容易出彩的一种模式。当教师创设了一种合宜的教学气氛之后,学生内在的潜能往往被充分释放出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比其他课上更为活跃,表达的欲望相当强烈,争相发言的情景不时出现,因而,课堂气氛热烈、激越。笔者在执教公开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即是这样的一种情景。那是一种被放飞的感觉,师生之间都有这样的体验。但在这热烈的气氛后,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如何收的问题。当学生的自由思想被充分释放后,往往会出现教学上的“离轨”现象:学生的回答脱离了具体的语境,脱离了具体的时代,脱离了具体的人,作品被架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毫不犹疑的回收,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不能任由学生的思想牵引。如何将平时的自由鉴赏与考题的严格要求统一起来,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平时的教学最终要经受考试、甚至是高考的检验,因而,自由鉴赏不能变成毫无目的的随便鉴赏,变成漫无目的的随意表达;如果这样,那将对鉴赏能力的提高毫无益处。因此,应该将严格规范的诗词训练与思想的自由放飞结合起来。在自由赏析中激发兴趣,在规范训练中提高答题能力。两相结合,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再者,诗歌的鉴赏要求鉴赏者头脑中积累一定数量的诗词,即通过大量地“储备”诗词来达到真正提升诗词鉴赏水平的目的。头脑空空如也,谈提高鉴赏水平,那不过是句空话罢了。涵泳体味要与大量记忆结合起来,这样效果才会更好。郑国民教授认为,语文学习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积累,才可能通过一定的引导从似乎是无序的现象中发现有序的规律”,这个规律同样适应于诗歌鉴赏,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诗词之后,自然也会发现诗词鉴赏的规律。
收稿日期:2010-06-11
【关键词】高中语文;非指导性;阅读教学
1.主题式教学虽然规避了繁琐的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
教学实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①对内涵相当丰富的、篇幅较长的作品,比如《祝福》、《边城》等文章,主题式教学显出了它的单薄、力不从心的一面。执意为之,可能会疏漏一些重要的内容,比如作品的风格、艺术特色、人物性格等,这些并不是作品的主旨所能涵盖得了的。②主题式教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有些学生归纳及综合概括能力较弱,往往在第二个环节就陷入困境,不能提出符合文章内在逻辑的结构框架,因而,很难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这对教学进度及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③在统合学生的纷繁复杂的框架分解方面,执教者常会陷入无所适从的局面,可能会产生教学的冷场或者时间的浪费。
因而,在实施主题式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考虑教材的特点,适当变换教学方法,增删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长度、内涵文章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通过搭建教学平台等方式,适当降低教学难度,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跟得上教学的进程。教师同时应该具备较高的教学技巧,机智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保证教学的顺畅进行。
2.以“体验——感悟——阐释”为主线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实践
模式主要运用于诗歌(诗、词、曲)以及富有诗境的写景散文等文学样式。试验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个性化的认识及情感体验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反复的诗文诵读中放飞想象,体味情感,感受意境。诗歌教学中的过多分析讲解无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因而,通过调动学生的个人体验,使之与作家的情感体验相互契合;通过涵泳体味,使之品味到作品的妙处;通过鉴赏,使之与作家的思想产生共鸣,这便成了此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此模式一般是四个主要环节: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感悟文本——阐释文本。
多种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中,以体验——感悟——阐释为主线的诗词鉴赏模式是最容易把握、也是最容易出彩的一种模式。当教师创设了一种合宜的教学气氛之后,学生内在的潜能往往被充分释放出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比其他课上更为活跃,表达的欲望相当强烈,争相发言的情景不时出现,因而,课堂气氛热烈、激越。笔者在执教公开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即是这样的一种情景。那是一种被放飞的感觉,师生之间都有这样的体验。但在这热烈的气氛后,教师应该注意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如何收的问题。当学生的自由思想被充分释放后,往往会出现教学上的“离轨”现象:学生的回答脱离了具体的语境,脱离了具体的时代,脱离了具体的人,作品被架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毫不犹疑的回收,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而不能任由学生的思想牵引。如何将平时的自由鉴赏与考题的严格要求统一起来,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平时的教学最终要经受考试、甚至是高考的检验,因而,自由鉴赏不能变成毫无目的的随便鉴赏,变成漫无目的的随意表达;如果这样,那将对鉴赏能力的提高毫无益处。因此,应该将严格规范的诗词训练与思想的自由放飞结合起来。在自由赏析中激发兴趣,在规范训练中提高答题能力。两相结合,才能真正产生效果。再者,诗歌的鉴赏要求鉴赏者头脑中积累一定数量的诗词,即通过大量地“储备”诗词来达到真正提升诗词鉴赏水平的目的。头脑空空如也,谈提高鉴赏水平,那不过是句空话罢了。涵泳体味要与大量记忆结合起来,这样效果才会更好。郑国民教授认为,语文学习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积累,才可能通过一定的引导从似乎是无序的现象中发现有序的规律”,这个规律同样适应于诗歌鉴赏,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诗词之后,自然也会发现诗词鉴赏的规律。
收稿日期:20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