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弊端,然后立足就业这个核心问题,给出中职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解决办法,以期引起更多职教同仁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就业教学改革
一、引言
根据我校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研究结果来看,表面上良好的就业率却隐藏着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是对口就业率很低,不到25%; 二是就业稳定性差,因为专业不对口,频繁“跳槽”;三是由于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很容易就被非专业类人才替换。
因此,如何改革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中职学校计算机的人才培养必须以职业能力为本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主动向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向进行教学改革。
二、改革的措施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1.1 学生的业务能力
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宽口径的就业方式。为此,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应划分为“夯实专业基础” 和“拓展学生特长” 的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主要解决“厚基础,宽口径”的问题,在教学安排上,应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尽可能多选修课程。第二个阶段主要为了解决“针对性、适应性”问题,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并且在教学中要以秉持就业优先的主导思想。
1.2 学生的再学习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是不断地“推陈出新”,所以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再学习能力。而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都很薄弱,走向社会后,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这时学生只能自己去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诱导学生走向探究式学习的良性道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甚至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1.3 学生的职业能力
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应和文化课教师应一道从德育素质和社会综合素质方面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要严格行为规范,培养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结合专业需要,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展、组织社会实践,或者让学生进入生产一线,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还可以使学生们了解生产的组织过程等在学校里无法接触的东西,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
2.1 瞄准市场需求,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明确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情况,据此为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这就需要以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支撑,并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立校企双方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实训基地,一方面能够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直接选拔优秀的毕业生,减少企业对岗前培训的时间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2.2 项目化教学和工作体验式学习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根据是“建构主义”,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项目教学就是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辅以必要的说明讲解,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在中职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倡以“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努力使一体化教学有实用价值,并达到教书、育人相结合之目的。
(3)以学生为主体
3.1 师资队伍工程化
计算機应用技术专业,重在应用,要使学生能应用、会应用,教师必须是计算机应用的专家。所以,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只有深入第一线,积累大量的项目实战经验,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编写出适用的教材。
教师是办学之本因。教师本身应不断优化能力素质结构,努力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找准与市场接轨的专业,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3.2 考核方式多样化
计算机专业既然是一种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学科,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就应该让学生走出机房、走出校园,到企业中去,在工程环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考核,或者虚拟出工程环境,在虚拟化的“实”景中考核。到企业环境中检查学生实践能力的做法可以在解决问题中考,在考中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与职业岗位间技能上、心理上的距离。
三、结语
中职教育的生命在于毕业生的就业,只有学生的就业好,中职教育的社会使命才能完成,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职业学校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还需要政府的投入和企业的支持。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将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吴丽云.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研究.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0年 第6期
[2]杨欣,徐明亮.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科教文汇》 2011年 第24期
[3]熊发涯.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2期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就业教学改革
一、引言
根据我校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研究结果来看,表面上良好的就业率却隐藏着令人担忧的现象: 一是对口就业率很低,不到25%; 二是就业稳定性差,因为专业不对口,频繁“跳槽”;三是由于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很容易就被非专业类人才替换。
因此,如何改革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中职学校计算机的人才培养必须以职业能力为本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主动向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方向进行教学改革。
二、改革的措施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1.1 学生的业务能力
中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宽口径的就业方式。为此,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应划分为“夯实专业基础” 和“拓展学生特长” 的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主要解决“厚基础,宽口径”的问题,在教学安排上,应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尽可能多选修课程。第二个阶段主要为了解决“针对性、适应性”问题,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并且在教学中要以秉持就业优先的主导思想。
1.2 学生的再学习能力
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是不断地“推陈出新”,所以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再学习能力。而中职学生的自学能力一般都很薄弱,走向社会后,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这时学生只能自己去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诱导学生走向探究式学习的良性道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甚至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
1.3 学生的职业能力
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应和文化课教师应一道从德育素质和社会综合素质方面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要严格行为规范,培养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结合专业需要,通过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展、组织社会实践,或者让学生进入生产一线,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感性认识,还可以使学生们了解生产的组织过程等在学校里无法接触的东西,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
2.1 瞄准市场需求,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中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明确劳动市场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情况,据此为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这就需要以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支撑,并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建立校企双方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实训基地,一方面能够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直接选拔优秀的毕业生,减少企业对岗前培训的时间与成本,从而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2.2 项目化教学和工作体验式学习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根据是“建构主义”,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来说,项目教学就是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辅以必要的说明讲解,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在中职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倡以“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努力使一体化教学有实用价值,并达到教书、育人相结合之目的。
(3)以学生为主体
3.1 师资队伍工程化
计算機应用技术专业,重在应用,要使学生能应用、会应用,教师必须是计算机应用的专家。所以,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只有深入第一线,积累大量的项目实战经验,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编写出适用的教材。
教师是办学之本因。教师本身应不断优化能力素质结构,努力成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找准与市场接轨的专业,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3.2 考核方式多样化
计算机专业既然是一种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学科,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就应该让学生走出机房、走出校园,到企业中去,在工程环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考核,或者虚拟出工程环境,在虚拟化的“实”景中考核。到企业环境中检查学生实践能力的做法可以在解决问题中考,在考中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与职业岗位间技能上、心理上的距离。
三、结语
中职教育的生命在于毕业生的就业,只有学生的就业好,中职教育的社会使命才能完成,但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职业学校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还需要政府的投入和企业的支持。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中国的职业教育将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吴丽云.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策略研究.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0年 第6期
[2]杨欣,徐明亮.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科教文汇》 2011年 第24期
[3]熊发涯.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