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6月9日,教育部发布2020年第1号留学预警:
近期,澳大利亚主要高校计划于7月前后陆续开学。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国际旅行和开放校园存在风险。疫情期间,澳大利亚发生多起针对亚裔的歧视性事件。教育部提醒广大留学人员做好风险评估,当前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
自2017年以来,教育部一共发布过4次留学预警,也就是一年一次而已。2017年预警泰国暹罗大学在华招生中的项目管理不规范,2018年第1号预警赴澳大利亚留学应注意安全风险(澳大利亚不同地方发生数起侵犯中国留学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案件),2019年第1号预警提醒留学人员注意因美方的政策变动(签证审查周期延长、有效期缩短以及拒签率上升)而带来的风险。
可以看到,这四次预警,两次跟澳大利亚有关,一次跟美国有关,一次跟泰国有关。泰国没太多可说的,其留學市场的风波有偶然成分。美国和澳大利亚则不同,在最近几年国际政治风云诡谲和今年疫情肆虐的形势下,教育部发布涉及他们的留学预警,值得深思。
2003年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上线,开始发布留学预警。17年来,留学预警涉及的国家很多,既包括很多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的国家,如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瑞士、法国和德国等,也包括一些小众留学国家,如波兰、泰国和巴基斯坦等。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意外,像德国这样严谨的国家,像瑞士这样和谐中立的国家,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友好国家,怎么会被留学预警呢?而新加坡这样的“文明”国家竟然“荣登”留学预警数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着实惊着大家了吧?
如果大家去“教育涉外监管网”浏览一下留学预警的具体内容,会发现出国留学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对涉及如此多国家就不会奇怪了。
“留学安全”是留学预警中最醒目的字眼。留学安全主要是人身安全,其次是财务安全。通过梳理发现,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日本和南非在“留学安全”的历次预警中“出镜率”较高,这让人大跌眼镜,因为上述国家中前4个属于全球犯罪率较低的国家。
留学预警涉及较多的问题还有学校办学质量差、办学中存在欺诈行为,甚至是没有办学资质、贩卖虚假文凭,以及突然倒闭等。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和误操作,也有不法之徒的有意为之。在中国自费留学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比如2000年到2008年期间,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增长很快,市场很大,但是出国留学的信息并不对称——国外正规学校与中国学生之间互相都不够了解,这给了一些不法的办学者和教育中介以可乘之机。
有的国外院校本身是“合法办学”,但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学生。有的是语言学校或者职业教育学校,并不能提供中国学生想要的学术教育。有的是办学水准低下或者资源不足,不足以满足中国学生的求学需求。针对这些情况,有些留学中介指鹿为马、胡乱承诺,两头欺骗;有些则是眼红中国学生的钱包,明知不具备招收相关学生的条件,但追逐利益的动机战胜了神圣的办学理念,通过不法行为与学校相互勾结,最终给中国学生带来了损害。
留学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样引起了中国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注意,他们纷纷采取各种措施。
比如留学热门国家英国。2008年6月19日,中国教育部发布“赴英国留学注意人身安全”的留学预警。预警中说:据英国警方提供的信息,最近针对在英中国学生的绑架案频发。犯罪分子常在社会交友网站或学生们常去的社交聚会地点寻找绑架对象,随后实施绑架,胁迫学生本人或在中国的父母交付赎金。英国警方提示,为防止成为绑架案件受害者,中国学生应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不要公开展示财富,包括不要公开展示高端电子设备、名牌服装和商品、大额现金,不要泄露银行信息或其他金融资料,不要公开谈论父母的财务状况和产业状况等。
随后,英国大学的办学质量成为了热门话题。英国高等教育虽然以高质量和严谨著称,但在财政压力面前,有的大学仍然会趋利而忽视质量。好在英国政府对此有严格的管理和监管制度,并开始大力整顿国际留学生教育市场。
2014年,英国格林多大学等三所大学和部分私立学院被英国内政部暂停招收国际学生资质,原因是他们的“办学质量差”和“入学要求过低”。2015年,英国内政部暂停了新白金汉大学招收欧盟以外国际学生的资质。
经过整顿,英国留学市场明显好转,有的学校比如贝德福德大学恢复了招收国际学生的资质。
通过各方努力,教育部的留学预警数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年发布了13次留学预警,2017年(含)之后每年仅发布了一次留学预警。这说明留学市场逐渐成熟,服务逐渐规范。当然,仍有个别院校与项目进行着不规范操作。
“传统”的留学问题被预警得越来越少,但最近两三年,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一些全球性的突发事件,如新冠肺炎的传播等,在美国、澳大利亚等中国留学生比较集中的国家发生了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部门的注意。对此,教育部发出了几条不同“性质”的留学预警,比如“种族歧视”等,这对留学市场势必会产生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曹晓晨
近期,澳大利亚主要高校计划于7月前后陆续开学。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国际旅行和开放校园存在风险。疫情期间,澳大利亚发生多起针对亚裔的歧视性事件。教育部提醒广大留学人员做好风险评估,当前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
自2017年以来,教育部一共发布过4次留学预警,也就是一年一次而已。2017年预警泰国暹罗大学在华招生中的项目管理不规范,2018年第1号预警赴澳大利亚留学应注意安全风险(澳大利亚不同地方发生数起侵犯中国留学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案件),2019年第1号预警提醒留学人员注意因美方的政策变动(签证审查周期延长、有效期缩短以及拒签率上升)而带来的风险。
可以看到,这四次预警,两次跟澳大利亚有关,一次跟美国有关,一次跟泰国有关。泰国没太多可说的,其留學市场的风波有偶然成分。美国和澳大利亚则不同,在最近几年国际政治风云诡谲和今年疫情肆虐的形势下,教育部发布涉及他们的留学预警,值得深思。
2003年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上线,开始发布留学预警。17年来,留学预警涉及的国家很多,既包括很多中国学生选择留学的国家,如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瑞士、法国和德国等,也包括一些小众留学国家,如波兰、泰国和巴基斯坦等。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意外,像德国这样严谨的国家,像瑞士这样和谐中立的国家,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友好国家,怎么会被留学预警呢?而新加坡这样的“文明”国家竟然“荣登”留学预警数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着实惊着大家了吧?
如果大家去“教育涉外监管网”浏览一下留学预警的具体内容,会发现出国留学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对涉及如此多国家就不会奇怪了。
“留学安全”是留学预警中最醒目的字眼。留学安全主要是人身安全,其次是财务安全。通过梳理发现,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日本和南非在“留学安全”的历次预警中“出镜率”较高,这让人大跌眼镜,因为上述国家中前4个属于全球犯罪率较低的国家。
留学预警涉及较多的问题还有学校办学质量差、办学中存在欺诈行为,甚至是没有办学资质、贩卖虚假文凭,以及突然倒闭等。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和误操作,也有不法之徒的有意为之。在中国自费留学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比如2000年到2008年期间,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增长很快,市场很大,但是出国留学的信息并不对称——国外正规学校与中国学生之间互相都不够了解,这给了一些不法的办学者和教育中介以可乘之机。
有的国外院校本身是“合法办学”,但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学生。有的是语言学校或者职业教育学校,并不能提供中国学生想要的学术教育。有的是办学水准低下或者资源不足,不足以满足中国学生的求学需求。针对这些情况,有些留学中介指鹿为马、胡乱承诺,两头欺骗;有些则是眼红中国学生的钱包,明知不具备招收相关学生的条件,但追逐利益的动机战胜了神圣的办学理念,通过不法行为与学校相互勾结,最终给中国学生带来了损害。
留学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样引起了中国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注意,他们纷纷采取各种措施。
比如留学热门国家英国。2008年6月19日,中国教育部发布“赴英国留学注意人身安全”的留学预警。预警中说:据英国警方提供的信息,最近针对在英中国学生的绑架案频发。犯罪分子常在社会交友网站或学生们常去的社交聚会地点寻找绑架对象,随后实施绑架,胁迫学生本人或在中国的父母交付赎金。英国警方提示,为防止成为绑架案件受害者,中国学生应提高安全防护意识,不要公开展示财富,包括不要公开展示高端电子设备、名牌服装和商品、大额现金,不要泄露银行信息或其他金融资料,不要公开谈论父母的财务状况和产业状况等。
随后,英国大学的办学质量成为了热门话题。英国高等教育虽然以高质量和严谨著称,但在财政压力面前,有的大学仍然会趋利而忽视质量。好在英国政府对此有严格的管理和监管制度,并开始大力整顿国际留学生教育市场。
2014年,英国格林多大学等三所大学和部分私立学院被英国内政部暂停招收国际学生资质,原因是他们的“办学质量差”和“入学要求过低”。2015年,英国内政部暂停了新白金汉大学招收欧盟以外国际学生的资质。
经过整顿,英国留学市场明显好转,有的学校比如贝德福德大学恢复了招收国际学生的资质。
通过各方努力,教育部的留学预警数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年发布了13次留学预警,2017年(含)之后每年仅发布了一次留学预警。这说明留学市场逐渐成熟,服务逐渐规范。当然,仍有个别院校与项目进行着不规范操作。
“传统”的留学问题被预警得越来越少,但最近两三年,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和一些全球性的突发事件,如新冠肺炎的传播等,在美国、澳大利亚等中国留学生比较集中的国家发生了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国政府部门的注意。对此,教育部发出了几条不同“性质”的留学预警,比如“种族歧视”等,这对留学市场势必会产生深远影响。
责任编辑:曹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