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变应性鼻炎对人们来说也变得不那么陌生,但就是因为随着深入的了解,也就愈加的加重了人们的心里负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的伴发病和治疗方法多样且无法根治。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在世界各地均很常见,其全球发病率达10%~25%。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据统计变应性鼻炎占全部鼻炎的40%。 虽然它不是一种严重疾病,但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效率,并且造成经济上的沉重负担。那么针对其的特殊性,加深对它的认识,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伴发病 ;治疗对策
1开始谈论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看一则简短病例:
患者女性,30 岁,2015年2月下旬因“鼻息肉”导致鼻塞而收住我科手术治疗,患者自5年起便常年鼻塞,鼻腔引流液粘稠、清亮。鼻塞在初春、晚夏和初秋时最严重,晨起时最为明显,表现为打喷嚏、鼻痒、咳嗽。1年前,其重度鼻塞时曾出现一过性呼吸短促伴哮鸣音,以“哮喘”住院治疗后好转;平素口服抗组胺药、滴注减充血剂均可轻微缓解症状。此例为典型的过敏性鼻炎,并发哮喘。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科共收入有18例类似的患者,这些病例均为变应性鼻炎的相关伴发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入院手术治疗,其中以“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为主,而因变应性鼻炎本身需手术治疗的极为少数。
2什么是变应性鼻炎?
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以鼻痒、阵发性喷嚏连续发作、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和嗅觉减退为主要症状,同时,亦可伴有眼痒、咽喉不适、耳听力障碍等,是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的一种,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此病是由 IgE 介导的过敏原反应。 临床上分为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前者变应原主要为室内尘土、螨虫、真菌、动物皮毛、室内装修材料、化妆品、棉絮和牛奶、鸡蛋、鱼虾等,后者变应原主要是风媒传播的植物花粉。其发病高峰在10~30岁。
3 变应性鼻炎的伴发病?
3.1支气管哮喘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常常结伴而行,哮喘和鼻炎长发生于同一患者。有20%的变应性鼻炎伴有支气管哮喘,80%支气管哮喘伴有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不但与哮喘有关,也是哮喘的危险因素。
3.2慢性鼻窦炎 临床上有约50%以上的慢性鼻窦炎有变态反应的因素,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窦炎。变态反应性鼻窦炎可与变应性鼻炎伴发,也可单发,但与变应性鼻炎伴发较为多见。病变可局限于一个鼻窦,也可波及多个鼻窦,甚至全部鼻窦。在儿童变应性鼻炎伴发鼻炎尤为常见。儿童变态反应性鼻炎较常见的原因常与扁桃体、腺样体肿大和呼吸道其他部位的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性病灶有关。
3.3鼻息肉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长期、极度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形成的病因较为复杂,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在炎症局部释放的介质、细胞因子及其他活性物质与鼻息肉的形成有重要的关系。變应性鼻炎患者常伴有鼻息肉和哮喘,临床资料表明鼻息肉患者中有较高的哮喘发病率,约为20%~30%。
3.4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常伴有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较成人高,可能是由于小儿腺样体肥大和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
3.5变应性咽喉炎 变应性鼻炎常与变应性咽喉炎相伴随。慢性患者可表现为咽喉不适、痒感、刺激感、异物感、声嘶,甚至失音,出现频繁刺激性咳嗽;急性患者可表现为喉水肿,吸入性呼吸困难。常与吸入性过敏原或食物过敏原有关。咽喉分泌物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血清体外过敏原检测常为阳性,血清IgE检测浓度升高。
4 治疗方案
4.1 药物治疗:包括 H1- 抗组胺药、鼻腔内给糖皮质激素、鼻内色甘酸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减充血剂,此外还有抗胆碱药和抗IgE药物。
治疗一般以口服抗组胺药开始,新一代抗组胺药与老一代抗组胺药相比其镇静作用更轻微,所以推荐使用新一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抗组胺药缓解鼻塞作用适中,与鼻腔内滴注减充血剂合用可改善鼻腔呼吸,但由于减充血剂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所以临床上一般为短期使用(一般是<10天),长期使用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鼻腔内给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相对于常年过敏性鼻炎,鼻腔内糖皮质激素治疗相较抗组胺药的优势并不明确。
鼻内色甘酸钠,通常为4%的局部鼻喷雾剂,此药可控制常年性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但缓解鼻塞作用有限,一般用于轻症患者,副反应轻微,除了一些轻微、短暂的刺激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包括孟鲁司特钠和扎鲁司特,已被证实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对于变应性鼻炎也有疗效,在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上与抗组胺药作用类似或稍逊,有散发病例显示在抗组胺药的基础上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获益更多,临床上在出现伴有变应性咽喉炎的患者,多加用此药。
抗胆碱药,可减少鼻分泌物,但对鼻痒和喷嚏无效。
抗IgE药物,在临床治疗中以观察到对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有效。
4 .2其他治疗方案,如下鼻甲冷冻、激光、射频和微波等大都只能短期暂时性的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复发几率大。手术不作为首选治疗,只适用于少部分患者。
4.3过敏原免疫治疗
据统计,过敏性鼻炎患者中 1/3 的儿童、近 2/3 的成人通过药物治疗后症状仅有轻微缓解。此类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方案,则是过敏原免疫疗法了。一种为皮下过敏原免疫疗法,另外一种为鼻内喷雾及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约80%的患者在用药1~2年后出现全身症状的好转,此后治疗需要继续进行,疗程共需3~5年。
5 总结
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建议,不应该因一味建议患者手术治疗,造成患者经济负担和加大患者的痛苦。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谢谢。
参考文献
[1]李添应.变应性鼻炎[G]《耳鼻咽喉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北京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190—202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变应性鼻炎对人们来说也变得不那么陌生,但就是因为随着深入的了解,也就愈加的加重了人们的心里负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的伴发病和治疗方法多样且无法根治。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在世界各地均很常见,其全球发病率达10%~25%。且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据统计变应性鼻炎占全部鼻炎的40%。 虽然它不是一种严重疾病,但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效率,并且造成经济上的沉重负担。那么针对其的特殊性,加深对它的认识,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伴发病 ;治疗对策
1开始谈论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先来看一则简短病例:
患者女性,30 岁,2015年2月下旬因“鼻息肉”导致鼻塞而收住我科手术治疗,患者自5年起便常年鼻塞,鼻腔引流液粘稠、清亮。鼻塞在初春、晚夏和初秋时最严重,晨起时最为明显,表现为打喷嚏、鼻痒、咳嗽。1年前,其重度鼻塞时曾出现一过性呼吸短促伴哮鸣音,以“哮喘”住院治疗后好转;平素口服抗组胺药、滴注减充血剂均可轻微缓解症状。此例为典型的过敏性鼻炎,并发哮喘。自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我科共收入有18例类似的患者,这些病例均为变应性鼻炎的相关伴发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入院手术治疗,其中以“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为主,而因变应性鼻炎本身需手术治疗的极为少数。
2什么是变应性鼻炎?
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以鼻痒、阵发性喷嚏连续发作、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和嗅觉减退为主要症状,同时,亦可伴有眼痒、咽喉不适、耳听力障碍等,是呼吸道变态反应疾病的一种,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此病是由 IgE 介导的过敏原反应。 临床上分为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态反应性鼻炎。前者变应原主要为室内尘土、螨虫、真菌、动物皮毛、室内装修材料、化妆品、棉絮和牛奶、鸡蛋、鱼虾等,后者变应原主要是风媒传播的植物花粉。其发病高峰在10~30岁。
3 变应性鼻炎的伴发病?
3.1支气管哮喘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常常结伴而行,哮喘和鼻炎长发生于同一患者。有20%的变应性鼻炎伴有支气管哮喘,80%支气管哮喘伴有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不但与哮喘有关,也是哮喘的危险因素。
3.2慢性鼻窦炎 临床上有约50%以上的慢性鼻窦炎有变态反应的因素,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窦炎。变态反应性鼻窦炎可与变应性鼻炎伴发,也可单发,但与变应性鼻炎伴发较为多见。病变可局限于一个鼻窦,也可波及多个鼻窦,甚至全部鼻窦。在儿童变应性鼻炎伴发鼻炎尤为常见。儿童变态反应性鼻炎较常见的原因常与扁桃体、腺样体肿大和呼吸道其他部位的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性病灶有关。
3.3鼻息肉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长期、极度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形成的病因较为复杂,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在炎症局部释放的介质、细胞因子及其他活性物质与鼻息肉的形成有重要的关系。變应性鼻炎患者常伴有鼻息肉和哮喘,临床资料表明鼻息肉患者中有较高的哮喘发病率,约为20%~30%。
3.4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常伴有分泌性中耳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较成人高,可能是由于小儿腺样体肥大和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有关。
3.5变应性咽喉炎 变应性鼻炎常与变应性咽喉炎相伴随。慢性患者可表现为咽喉不适、痒感、刺激感、异物感、声嘶,甚至失音,出现频繁刺激性咳嗽;急性患者可表现为喉水肿,吸入性呼吸困难。常与吸入性过敏原或食物过敏原有关。咽喉分泌物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血清体外过敏原检测常为阳性,血清IgE检测浓度升高。
4 治疗方案
4.1 药物治疗:包括 H1- 抗组胺药、鼻腔内给糖皮质激素、鼻内色甘酸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减充血剂,此外还有抗胆碱药和抗IgE药物。
治疗一般以口服抗组胺药开始,新一代抗组胺药与老一代抗组胺药相比其镇静作用更轻微,所以推荐使用新一代抗组胺药,如: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抗组胺药缓解鼻塞作用适中,与鼻腔内滴注减充血剂合用可改善鼻腔呼吸,但由于减充血剂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所以临床上一般为短期使用(一般是<10天),长期使用可引起药物性鼻炎。
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鼻腔内给糖皮质激素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相对于常年过敏性鼻炎,鼻腔内糖皮质激素治疗相较抗组胺药的优势并不明确。
鼻内色甘酸钠,通常为4%的局部鼻喷雾剂,此药可控制常年性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但缓解鼻塞作用有限,一般用于轻症患者,副反应轻微,除了一些轻微、短暂的刺激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包括孟鲁司特钠和扎鲁司特,已被证实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对于变应性鼻炎也有疗效,在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上与抗组胺药作用类似或稍逊,有散发病例显示在抗组胺药的基础上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获益更多,临床上在出现伴有变应性咽喉炎的患者,多加用此药。
抗胆碱药,可减少鼻分泌物,但对鼻痒和喷嚏无效。
抗IgE药物,在临床治疗中以观察到对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有效。
4 .2其他治疗方案,如下鼻甲冷冻、激光、射频和微波等大都只能短期暂时性的降低鼻粘膜敏感性,复发几率大。手术不作为首选治疗,只适用于少部分患者。
4.3过敏原免疫治疗
据统计,过敏性鼻炎患者中 1/3 的儿童、近 2/3 的成人通过药物治疗后症状仅有轻微缓解。此类患者的下一步治疗方案,则是过敏原免疫疗法了。一种为皮下过敏原免疫疗法,另外一种为鼻内喷雾及舌下含服特异性免疫治疗,约80%的患者在用药1~2年后出现全身症状的好转,此后治疗需要继续进行,疗程共需3~5年。
5 总结
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建议,不应该因一味建议患者手术治疗,造成患者经济负担和加大患者的痛苦。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谢谢。
参考文献
[1]李添应.变应性鼻炎[G]《耳鼻咽喉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北京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1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