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性绘画的人文情愫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142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女性绘画是不可磨灭的,在古老的艺术舞台上展现出不同于男性绘画艺术的独特身姿。遗憾的是,古代女性绘画艺术从未曾受到与男性绘画同等的待遇,无论是在古代画史抑或画论中,想要寻觅有关女性绘画的踪迹犹如大海捞针。古代女性画家在中国画的历史上始终扮演着一个极为尴尬的角色,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言:“画嫘,舜妹。画始于嫘,故曰画嫘。”这种把绘画的始祖追溯到一位女神身上的说法透露出一个信息:绘画的早期创造是与女性相关的。
  女性画家被冷落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她们所处的历史时代和她们本身缺乏对艺术创作的创新精神。在封建社会的不平等伦理、道德的束缚下,女性在政治上无地位,经济上不独立,婚姻中不自主的牢笼中不能自拔。直到清代《玉台画史》的出现,女性绘画才从某个角度得以观照。《玉台画史》的编者汤漱玉以厉鹗的《玉台书史》为范本,以历代画史、画论为参考资料,经过艰辛的整理过程,从历史的缝隙中挖掘出那些善画的妇女为一编。
  《玉台画史》所选明代以前的女性画家五十余位入编,但对于这些女画家的记载既不详细又缺乏历史依据,我们所了解到的只能是大概轮廓。究其因,自然归咎于社会因素以及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局限性。不同的是,《玉台画史》在记载明代女性画家的内容就明显的宽泛与细致,对此,我们不应该认为这是作者的故意侧重,从明代开始,思想界对女性才学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赞赏,萌发了妇女个性解放的新思潮。女性绘画越来越受到社会上层与文人雅士们的关注,择妻选偶往往更注重女性的德才兼备,绘画作为一种艺术才能的品质体现,因此,众多女子纷纷参与和介入诗画领域,使女性绘画得到飞速的发展。由此,艺术的丰富与发展,包括女性绘画的丰富与发展,是与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分不开的。通过对《玉台画史》的翻间,可以体会到,女性绘画艺术的历史遭遇不仅是女性本身的悲哀也是史学领域的重大缺失。《玉台画史》编纂过程中所遇到的尴尬,提醒我们如何做好艺术传承电算是个借鉴。
  笔者也是一名从事专业绘画艺术的女性,个人认为,若心有灵犀,我会用心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上同历代的女画家们在艺术上进行沟通,以此在我的创作实践中得到启发和借鉴,引导我在如何继承和发展女性绘画艺术的道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亦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首先,女性绘画在选题和创作过程中,对于所要表现对象的观察描述和自我认识方面,与男性画家的观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古代女性画家的分析,从各个视角理解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到的影响,在艺术表现力上的反映,对于我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排除干扰,冲破藩篱,大胆尝试,对充分发挥主观想象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有所帮助。
  其次,历代女性绘画的创作内容普遍存在题材范围的狭隘与局限性,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及艺术表达方式上逊色于男性画家。纵观古代女性的绘画作品,只强调温柔细致、婀娜多姿的女性气质,缺乏苍劲、浑厚、粗犷的“大手笔”的写意境界,这种自我禁锢的创作态度,对于今后女性绘画的创作与艺术尝试是不利的。《玉台画史》的编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书至少从女性绘画的源头上开辟了一条断续的先河,顺着这条似断若连的线索,我们可以感受到女性绘画所经历的风雨历程。该书的出现也意味着为女性绘画争取到了地位,女性画家在艺术上的成就有史册可载,以引起更多学术界人士对古代及当代女性绘画创作的关注。那些有幸被记载的女性分为三大类:闺阁、妓女和宫掖画家。事实上,古代有可能拥有绘画特权的女性只有两个族群,即闺阁画派和妓女画派。明代的妓女绘画达一时之盛,马守真、薛素索、柳如是、顾眉等人受到了文人们的高度追捧,她们与文人相互对答的诗文和画作流传甚广。《玉台书史》和《玉台画史》中都有专门记载“名媛”一类,记录的女性人数也占全书的大半。名媛通常指来自家庭环境良好的女性,被称为大家闺秀。姬侍在明清时期指的是与男性有婚姻关系的正房妻子之外的女性。名媛和姬侍不像妓女画家那样风尘度日,也不像宫掖画家那样隶属朝廷,她们都是来自文化世家,生活在翰墨飘香的环境中,因此我们称这两种善画的女性为闺阁画家。闺阁画家所生活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培养她们浓厚的创作兴趣,她们自幼对书画有近距离的接触与观察,还可以与能书擅画的亲戚家人讨论画理、斟酌画艺,并能直接得到他们高水准的艺术指导,因此来自书画世家的闺阁画家们的艺术成就要高于其他出身的女性画家。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虽然每个朝代的封建伦理观念严谨和宽松的状况略有不同,但女性的生活中心一直是围绕着以家庭为中心服务的,正所谓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三从理念,女子的自由空间很狭小。女性以特殊的生理与心理参与历史的人文发展,造就了她们独特的价值观与艺术审美观。男性和女性由于在思维、语言和行为方式上存在的差异,导致她们在认识世界以及感知世界方面有所不同,表现创作的方式也千差万别,创作风格与女性的心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明代中晚期资本主义萌芽,思想界萌发了个性解放的新思潮,受其影响,部分女性开始追求男女平等,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另外,明代的贞洁烈女形象很多,政府大力提倡,被记载下来的明代烈女贞妇有36000多人,但是女性画家们却没有刻画烈女贞妇的题材,这是因为明代的男性画家们在描绘妇女的题材时,更侧重于描绘出形式美,而忽略了人物的道德品格及其社会背景,追求体态柔弱的女性之美。男性画家们卓有兴致的描绘各种体态柔美动人,放浪而娇美的妓女,不肯着墨于品德高尚却不一定有这娇美外表的贞女烈妇。由于女性画家长期以男性绘画作为样本,但是却对妓女题材的画作退避三舍,所以在这一题材上只好作罢。女性画家们是以一种双重身份附庸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内,当然也并不是说明代的女性绘画完全等同于男性绘画。比如大部分的女性画家在庞大的宗教人物形象中选择了观音、罗汉作为题材;在描绘仕女画的时候更乐于表现男性画家所不重视的女诫题材,相比男性画家爱好大好河山,女性画家们选择更多的是绘制花草虫鸟、人物等,作品无意中流露出闺房的无聊和愁闷。
  纵观整个古代女性绘画史,无论是创作题材还是表现技法都受到了男性主导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影响,她们的作品一直被认为是“漂浮在以男性为主导的整个古代绘画史的边缘文化”。因此,作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女性绘画艺术迫切需要建构自己的绘画史和绘画经典。笔者也希望通过对女性绘画的研究,引起更多入对古代女性绘画家们的重视和兴趣。本文只是对中国古代女性绘画的境遇和通过她们存世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文感受的粗略叙述,随着历史的更迭与时代的变迁,在当今社会女性绘画已经占据着很重要的一个位置,同时,站在关注艺术本体的角度上来看,女性绘画所表现的题材和技法更加丰富,我们有理由相信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的强大生命力能够给女性和女性的艺术本身营造出更加自由与科学的氛围。
其他文献
徐邦达先生逝世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顾问、九三学社社员、著名书画鉴定大家、诗人徐邦达先生于2012年2月23日8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徐邦达,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晚号蠖叟,1911年7月7日生于上海,祖籍海宁(今浙江省海宁市)。徐邦达先生幼年即喜仿效临摹古代书画,早年曾师从苏州老画师李涛学画山水和古书画鉴定,先后入著名书画鉴定家赵时棢、吴湖帆
期刊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古代医药图书,大多上承清内府藏本菁华,就文字而言,已有汉文、满文及蒙文等中医占籍,藏品堪称丰富齐备。因历年久藏官阙之中,为皇室秘籍或海内孤本,迄今尚未世人所知。2000年,故宫博物院与海南出版社合作,影印出版了《故宫珍本丛刊》,其中包括中医古籍善本数十种。  明万历刻本《种杏仙方》一书为清宫秘藏珍本医籍,因版本稀有,故传本甚少。现《故宫珍本丛刊》收入其中,通览其书,所载病例皆为
期刊
1 河南郑州老奶奶庙  旧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二七区文化旅游局  发掘领队:张松林  遗址揭露面积50平方米,发现3000多件石制品、12000多件动物骨骼及碎片、20余处用火遗迹,以及多层迭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新发现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  2 福建漳平奇和洞遗址  发掘单位:福
期刊
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不同材料铸成的活宁,以这些活字印成书,就是活字本。不同活字本之间的区分是根据它们所用的不同材料。据文献记载,金属活宁曾有铜、锡、铅,非金属的有术、瓷,泥等等。  铅活字现在最普遍,这百多年间印的书都是铅印的。但是有许多人一直以为,现代印刷用的活字,是19世纪时,西洋传教士飘洋过海带到中国来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从文献上看,我国明朝弘治末年就已铸铅为字。清道光问的文献也记载有人
期刊
龙泉窑是中国古代南方一个著名的青瓷体系,宋代以来七、八个世纪生产长盛不衰。南宋龙泉窑青瓷更以其典雅的造型、精巧的装饰和如美玉般的釉色而闻名于世。  20世纪70年代,紧水滩工程考古队对龙泉东区进行的考古调查和大规模发掘,揭示了大批窑场遗址,获得了异常丰富的遗物标本、器物资料和作坊遗存遗迹,本文结合浙江省考古所编《龙泉东区窑址发掘报告》和纪年墓出七的南宋龙泉窑瓷器,试就南宋龙泉窑青瓷的产品类型、历史
期刊
今年是上海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上博将举办一系列特别展览和学术活动。《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作为首场展出,将在“五一”前夕与广大观众见面,展览为期两个月。在展览闭幕时,还将举办历史上首次关于中国竹刻艺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制作竹器和雕刻竹器的传统,但只有在中国,竹刻才发展成为一门系统性的独立艺术。中国是产:竹的大国,更是竹文化的大国,竹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中都占有重要
期刊
1989年,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从山东省邹平县宛城镇靳承福手中征集到《二如亭群芳谱》一套四函。每函七册,内容完整,品相上佳。宛城镇与王象晋故乡桓台县新城镇仅相隔十几里。  王象晋(L561~1653),字荩臣、子进、三晋,康侯,号康宇,自号名农居士,山东桓台(今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万历四十一年(1613)任翰林、御史等职,与其兄王象乾皆为东林党人。因触怒阉
期刊
蓝瑛(1585~1664),明末清初画家。字田叔,号蜨叟,晚号石头陀、山公、万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号东郭老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何为蓝瑛“晚期”呢?前辈学者把蓝瑛按照其绘画风格的转变以年龄为分界点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50岁之前的早期,画风以临仿前人诸家名作为主,个人风格并不明显;二是50-60岁的中期,除临摹前人技法之外,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三是60岁以后的晚期,是蓝瑛绘画艺术生涯
期刊
广州的象牙雕刻艺术古老而年轻。从原始朴素的单线阴刻、浅浮雕到精细繁褥、玲珑剔透的镂空雕,从素雅单一的色泽到嵌刻染色的五彩缤纷,这一步步的发展,都一一记录着中国牙雕技艺不断丰富和前进的足迹。  清代是我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凉的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同时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甚至成了一些人表示社会角色和身份地位的“道具”。当时的人们常常会见到这
期刊
上了四惠桥,车行京哈高速,飞驰五十分钟,通州区都县镇靛庄,掩映的村落間座落着一座宽敞大院。  “漷”字,称“huo”,在《新华字典》的解释中,只有“北京通州县名”一条。熊松涛家三代人就生活在这里。  如今,这里是“熊氏珐琅”的工厂和工作室。  “现在还是有点冷,要是到了春夏,山青水秀,花红柳绿,别提多漂亮了,比城里好得多。”司机老陈得意地说:“我家就住在后面的村里。从小就在这个珐琅厂子里上班,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