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的象牙雕刻艺术古老而年轻。从原始朴素的单线阴刻、浅浮雕到精细繁褥、玲珑剔透的镂空雕,从素雅单一的色泽到嵌刻染色的五彩缤纷,这一步步的发展,都一一记录着中国牙雕技艺不断丰富和前进的足迹。
清代是我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凉的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同时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甚至成了一些人表示社会角色和身份地位的“道具”。当时的人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天气已经凉爽,在交际或者公众场合,有一部分人,特别是文人士大夫,将一柄折扇或者执于手中,或佩于腰间,或藏于袖内,且不时在人前一露。因为他们的扇子从扇骨到扇面,直至扇袋、扇盒、扇坠,不仅材质优良,而且工艺精致,大多数还是出自名家之手,露一露让人见了,就炫耀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折扇在那个时候对某些人来说,是具有显示财富和交流情绪意义的。当时扇子还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乾隆时期,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现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的几把外销象牙扇,探讨一下广州牙雕的特点。
高超的象牙雕刻技艺
广东牙雕富有装饰性,素以纤细精美、玲珑剔透而闻名。在制作上着重于雕工,讲究牙料的漂白与色彩装饰,擅长镂空、编织、镶嵌、茜色的综合应用。作品多以质白莹润、精镂细刻见长。象牙色调柔和,质地细密,宜于施雕,是上等的工艺材料。用象牙制作的扇子,是所有材质中最为名贵的。它的实用意义往往被它自身材质的名贵所掩盖。
透雕山水人物象牙扇(图一),是清代外销至欧洲的精美作品之一,规格:19×33.5厘米。扇以象牙制作,娇小玲珑,共有牙片21片。两边较厚的两片运用浮雕手祛雕刻成人物、花草树木等图案,其余中间的19片均薄如纸,厚度不到1毫米,而且厚度均匀上下一致。每档牙片的雕刻可分为上下两层,底层是纵向直丝状的纹饰,细、密、薄,丝与丝之间的距离仅0.3至0.4毫米,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宽度;在直丝纹饰的上面再满雕渔樵耕读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船舶、花草树木、鸟兽等。打开扇子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栩栩如生,精妙无双,不可思议。
象牙透雕人物徽章纹扇(图二),是19世纪的外销作品,规格:52.5×27.5厘米。两边较厚的两片运用浮雕手法,一面雕刻成人物及龙纹,背面雕成人物、云纹及蝠鼠纹。其余每档牙片的雕刻可分为上下两层,底层运用镂空透雕的手法,雕刻成纵向直丝状的纹饰,细、密、薄,在直丝纹饰的上面再满雕渔樵耕读图、龙凤呈祥图、寿星图、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
此扇最具特色的地方是扇的中部开有一个椭圆形窗口,内刻有“Catheine”的家族纹章。据艺人介绍,这类家族纹章在当时既有来样在广州制作,也有的是在制作过程中留下纹章的空位,销往欧美后再雕刻,但这把扇的纹章图案从其技法上看应该属第一种情况。
这两把透雕象牙扇更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如此薄的牙片、如此细微的丝纹,均是当时牙雕艺人纯手工操作的,开片后雕刻出来的丝纹竟无一根断裂,这是广东牙雕的精湛技艺和特殊魅力。当然广东温暖湿润的气候,亦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象牙的质地细腻而带韧性,只有用象牙材料才可能制成如此薄、细、精美的女式折扇。据现在的象牙艺人介绍,这种象牙扇的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象牙制作的最高水平,现在难以复制。
这两把透雕象牙扇主要运用了意到神会的浮雕及出神入化的镂空透雕等雕刻技法。浮雕是指在平面上雕塑出凸起的半立体形象的雕塑技法。形象的背面附属在平面上,适宜于从一个方向欣赏。物象近似绘画,前后体积压缩。因此,浮雕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浮雕的制作过程也表明了这一点,即在雕刻前,先将画稿帖在刻板上,然后依据画稿进行雕刻。根据浮雕立体程度的差别,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线雕”等。高浮雕,与圆雕相接近,所雕形象起伏较一般浮雕大,有的局部为圆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浅浮雕,与绘画相接近,所雕刻的形象起伏较一般浮雕平缓。薄意雕,最浅薄的浮雕,所表现的形象仅是一层平缓的起伏,意到即止。
广州的镂空透雕,是牙雕工艺中最具特色的技艺。它的牙片可以做到薄如纸,呈半透明状,镂空玲珑剔透,雕镌细如游丝。由于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宜于制作钻镂透雕的作品。从某种角度来说,象牙只有在温润的环境中,才易镂空透雕。这种技艺在气候干燥寒冷的北方则行不通,因而玲珑易透的镂雕技法是广东牙雕中最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广东牙雕的特色之一。
牙料的色彩装饰
广州牙雕不但注重雕刻技法的创新,还非常注重视觉上的华美,追求出新,强调工艺作品的整体装饰性和立体感。其做法一是镶嵌,二是“茜色”。镶嵌是指象牙雕件与其他多种材料巧妙地组合镶嵌于同一件器物上,既增加图案的层次,又使图案更富于立体感。“茜色”即染色,是用茜草等各种植物的色料,涂染在象牙雕作品的表面。广州牙雕的茜色极为娇艳富丽,因此象牙工艺品的装饰性得到了增强。
象牙彩绘人物庭园图扇(图三),是清中时期的作品,规格:19×33.5厘米。此扇面贴用象牙制作人的面部再贴于扇面上,绘清官庭院图,反映宫廷人物故事,人物双面合计达60人,生活气息浓郁,扇面边饰杂宝、金钱、盘祥、蝠鼠等图案。由于扇面采用天然矿物质颜料绘画而成,所以画面保存至今仍像原来一样色彩艳丽;扇骨地作抽丝处理,着色加彩描金,刻柳庭人物图。
象牙贴金神话故事图扇(图四),是清末的作品,规格:24.5×45厘米。此扇的扇骨用象牙制作,象牙扇骨经过打磨抛光后,在两边较厚的两片扇骨上用堆金的手法堆成花雀图,在其他的扇骨上描金,将其描画成梅花、蝴蝶、雀鸟图。在丝质扇面上绘画神话故事图,而云彩部分更是配合扇骨的金碧辉煌用颜料勾上黄色线边,令扇面与扇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中西文化的“使者”
清康熙年间,随着海禁的解除,广州成为中国与海外进行贸易的窗口。象牙等原料大量进口,西洋工艺品也随之而来,牙雕作品利用海外贸易之便输往海外。
广东的工匠由于外销的缘故,为海外客商定做工艺品。为迎合西洋人的喜好,广州牙雕在雕刻、镶嵌、编绘上充分发挥其特长,推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广州工匠在牙雕制作时,受到西方近代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有适合、满足外商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所以作品上的纹饰除了采用传统的人物、花草、动物、吉祥图案题材外,还吸收了大卷叶、西蕃莲纹、写实花卉等外国图案的长处,布局往往显得热闹、繁花似锦而不留空白。有些图案还吸收了西方美术中的明暗对比法,看上去更有立体感。广州牙雕无论在题材、图案和纹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汇。
英王乔治三世特使马戛尔尼的秘书巴洛在《旅行在中国》中写道:“看来似乎最优美、最完美无瑕的顶峰,就是(广州的)象牙雕刻。”甚至著名的英国伯明翰雕刻匠师也“试图仿照优雅、美丽的牙雕折扇扇骨,虽然他们的技巧也是非常灵巧和精致,但始终没有取得成功,而且根本无法和中国的产品竞争。”在巴洛的记载中,当时广州牙雕工艺品的品种很多,有镂通花折扇、国际象棋、胸针、饰针、项链,象牙球、梳、鼻烟壶、赌博用的筹码、多米诺骨牌、烟嘴、粉盒等,大量出口欧洲,很受欢迎。18世纪30年代以前的早期,专销西方市场的扇子一般由彩绘镂空象牙制成。
象牙刻西洋人物绘竹纹扇(图五),是19世纪的作品,规格:52x29.5厘米。象牙扇骨采用浮雕及镂雕的手法制成。在两边较厚的两片扇骨,用浮雕、镂通雕等的手法雕刻有西洋人物、大卷叶纹、凤纹、花篮等图案。其他的扇骨两边各雕有一位裸体的西方男性,扇骨中部雕有两对翩翩起舞的西洋男女。作品吸收了外国图案的长处和西方美术中的明暗对比法,主题画面也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在当时其他的牙雕作品也常常出现此类情况。扇面在纸质的面料上绘中国画风格的竹纹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扇子的扇套,它采用了广州刺绣的手法,一面绣制了寓意吉祥“二甲传庐”图,将中西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融合在一起。此件作品堪称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完美典范。
象牙广绣花蝶纹双面扇(图六),是19世纪的外销作品,规格:60x33.6厘米。采用象牙作扇骨,两边较厚的两片扇骨,用浮雕的手法雕刻有蝠鼠吊花篮的吉祥图案及人物、花鸟等图案,其他的扇骨均采用素身,能够看到牙质的莹润。双扇面均在缎质的面料上绣出花蝶、雀鸟的图案,显得清新雅致,是广绣与牙雕精湛工艺的结晶。此扇的规格之大,实属少见。
清代是我国折扇大发展的时期,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扇子不仅是用以生风凉的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同时它成为一种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甚至成了一些人表示社会角色和身份地位的“道具”。当时的人们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天气已经凉爽,在交际或者公众场合,有一部分人,特别是文人士大夫,将一柄折扇或者执于手中,或佩于腰间,或藏于袖内,且不时在人前一露。因为他们的扇子从扇骨到扇面,直至扇袋、扇盒、扇坠,不仅材质优良,而且工艺精致,大多数还是出自名家之手,露一露让人见了,就炫耀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折扇在那个时候对某些人来说,是具有显示财富和交流情绪意义的。当时扇子还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乾隆时期,广州的商人曾专门生产适应欧洲贵妇趣味爱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和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现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的几把外销象牙扇,探讨一下广州牙雕的特点。
高超的象牙雕刻技艺
广东牙雕富有装饰性,素以纤细精美、玲珑剔透而闻名。在制作上着重于雕工,讲究牙料的漂白与色彩装饰,擅长镂空、编织、镶嵌、茜色的综合应用。作品多以质白莹润、精镂细刻见长。象牙色调柔和,质地细密,宜于施雕,是上等的工艺材料。用象牙制作的扇子,是所有材质中最为名贵的。它的实用意义往往被它自身材质的名贵所掩盖。
透雕山水人物象牙扇(图一),是清代外销至欧洲的精美作品之一,规格:19×33.5厘米。扇以象牙制作,娇小玲珑,共有牙片21片。两边较厚的两片运用浮雕手祛雕刻成人物、花草树木等图案,其余中间的19片均薄如纸,厚度不到1毫米,而且厚度均匀上下一致。每档牙片的雕刻可分为上下两层,底层是纵向直丝状的纹饰,细、密、薄,丝与丝之间的距离仅0.3至0.4毫米,只有一根头发丝的宽度;在直丝纹饰的上面再满雕渔樵耕读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船舶、花草树木、鸟兽等。打开扇子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栩栩如生,精妙无双,不可思议。
象牙透雕人物徽章纹扇(图二),是19世纪的外销作品,规格:52.5×27.5厘米。两边较厚的两片运用浮雕手法,一面雕刻成人物及龙纹,背面雕成人物、云纹及蝠鼠纹。其余每档牙片的雕刻可分为上下两层,底层运用镂空透雕的手法,雕刻成纵向直丝状的纹饰,细、密、薄,在直丝纹饰的上面再满雕渔樵耕读图、龙凤呈祥图、寿星图、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
此扇最具特色的地方是扇的中部开有一个椭圆形窗口,内刻有“Catheine”的家族纹章。据艺人介绍,这类家族纹章在当时既有来样在广州制作,也有的是在制作过程中留下纹章的空位,销往欧美后再雕刻,但这把扇的纹章图案从其技法上看应该属第一种情况。
这两把透雕象牙扇更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如此薄的牙片、如此细微的丝纹,均是当时牙雕艺人纯手工操作的,开片后雕刻出来的丝纹竟无一根断裂,这是广东牙雕的精湛技艺和特殊魅力。当然广东温暖湿润的气候,亦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象牙的质地细腻而带韧性,只有用象牙材料才可能制成如此薄、细、精美的女式折扇。据现在的象牙艺人介绍,这种象牙扇的制作工艺代表了当时象牙制作的最高水平,现在难以复制。
这两把透雕象牙扇主要运用了意到神会的浮雕及出神入化的镂空透雕等雕刻技法。浮雕是指在平面上雕塑出凸起的半立体形象的雕塑技法。形象的背面附属在平面上,适宜于从一个方向欣赏。物象近似绘画,前后体积压缩。因此,浮雕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浮雕的制作过程也表明了这一点,即在雕刻前,先将画稿帖在刻板上,然后依据画稿进行雕刻。根据浮雕立体程度的差别,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薄意雕”“线雕”等。高浮雕,与圆雕相接近,所雕形象起伏较一般浮雕大,有的局部为圆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浅浮雕,与绘画相接近,所雕刻的形象起伏较一般浮雕平缓。薄意雕,最浅薄的浮雕,所表现的形象仅是一层平缓的起伏,意到即止。
广州的镂空透雕,是牙雕工艺中最具特色的技艺。它的牙片可以做到薄如纸,呈半透明状,镂空玲珑剔透,雕镌细如游丝。由于广州气候温暖湿润,象牙不易脆裂,宜于制作钻镂透雕的作品。从某种角度来说,象牙只有在温润的环境中,才易镂空透雕。这种技艺在气候干燥寒冷的北方则行不通,因而玲珑易透的镂雕技法是广东牙雕中最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广东牙雕的特色之一。
牙料的色彩装饰
广州牙雕不但注重雕刻技法的创新,还非常注重视觉上的华美,追求出新,强调工艺作品的整体装饰性和立体感。其做法一是镶嵌,二是“茜色”。镶嵌是指象牙雕件与其他多种材料巧妙地组合镶嵌于同一件器物上,既增加图案的层次,又使图案更富于立体感。“茜色”即染色,是用茜草等各种植物的色料,涂染在象牙雕作品的表面。广州牙雕的茜色极为娇艳富丽,因此象牙工艺品的装饰性得到了增强。
象牙彩绘人物庭园图扇(图三),是清中时期的作品,规格:19×33.5厘米。此扇面贴用象牙制作人的面部再贴于扇面上,绘清官庭院图,反映宫廷人物故事,人物双面合计达60人,生活气息浓郁,扇面边饰杂宝、金钱、盘祥、蝠鼠等图案。由于扇面采用天然矿物质颜料绘画而成,所以画面保存至今仍像原来一样色彩艳丽;扇骨地作抽丝处理,着色加彩描金,刻柳庭人物图。
象牙贴金神话故事图扇(图四),是清末的作品,规格:24.5×45厘米。此扇的扇骨用象牙制作,象牙扇骨经过打磨抛光后,在两边较厚的两片扇骨上用堆金的手法堆成花雀图,在其他的扇骨上描金,将其描画成梅花、蝴蝶、雀鸟图。在丝质扇面上绘画神话故事图,而云彩部分更是配合扇骨的金碧辉煌用颜料勾上黄色线边,令扇面与扇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中西文化的“使者”
清康熙年间,随着海禁的解除,广州成为中国与海外进行贸易的窗口。象牙等原料大量进口,西洋工艺品也随之而来,牙雕作品利用海外贸易之便输往海外。
广东的工匠由于外销的缘故,为海外客商定做工艺品。为迎合西洋人的喜好,广州牙雕在雕刻、镶嵌、编绘上充分发挥其特长,推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广州工匠在牙雕制作时,受到西方近代文化艺术的影响,也有适合、满足外商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所以作品上的纹饰除了采用传统的人物、花草、动物、吉祥图案题材外,还吸收了大卷叶、西蕃莲纹、写实花卉等外国图案的长处,布局往往显得热闹、繁花似锦而不留空白。有些图案还吸收了西方美术中的明暗对比法,看上去更有立体感。广州牙雕无论在题材、图案和纹饰等方面,都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汇。
英王乔治三世特使马戛尔尼的秘书巴洛在《旅行在中国》中写道:“看来似乎最优美、最完美无瑕的顶峰,就是(广州的)象牙雕刻。”甚至著名的英国伯明翰雕刻匠师也“试图仿照优雅、美丽的牙雕折扇扇骨,虽然他们的技巧也是非常灵巧和精致,但始终没有取得成功,而且根本无法和中国的产品竞争。”在巴洛的记载中,当时广州牙雕工艺品的品种很多,有镂通花折扇、国际象棋、胸针、饰针、项链,象牙球、梳、鼻烟壶、赌博用的筹码、多米诺骨牌、烟嘴、粉盒等,大量出口欧洲,很受欢迎。18世纪30年代以前的早期,专销西方市场的扇子一般由彩绘镂空象牙制成。
象牙刻西洋人物绘竹纹扇(图五),是19世纪的作品,规格:52x29.5厘米。象牙扇骨采用浮雕及镂雕的手法制成。在两边较厚的两片扇骨,用浮雕、镂通雕等的手法雕刻有西洋人物、大卷叶纹、凤纹、花篮等图案。其他的扇骨两边各雕有一位裸体的西方男性,扇骨中部雕有两对翩翩起舞的西洋男女。作品吸收了外国图案的长处和西方美术中的明暗对比法,主题画面也受到西方风格的影响,在当时其他的牙雕作品也常常出现此类情况。扇面在纸质的面料上绘中国画风格的竹纹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扇子的扇套,它采用了广州刺绣的手法,一面绣制了寓意吉祥“二甲传庐”图,将中西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融合在一起。此件作品堪称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完美典范。
象牙广绣花蝶纹双面扇(图六),是19世纪的外销作品,规格:60x33.6厘米。采用象牙作扇骨,两边较厚的两片扇骨,用浮雕的手法雕刻有蝠鼠吊花篮的吉祥图案及人物、花鸟等图案,其他的扇骨均采用素身,能够看到牙质的莹润。双扇面均在缎质的面料上绣出花蝶、雀鸟的图案,显得清新雅致,是广绣与牙雕精湛工艺的结晶。此扇的规格之大,实属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