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思路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o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特征分析入手,结合以往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案例总结其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以保护为前提的旅游开发利用思路。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151-02
  1引言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副立体的城市历史文化图册,真实记录了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它体现了不同时期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经历千百年时光淘洗而形成的会呼吸的文化遗产。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旅游中逐渐越来越倾向到古老的街区,体会其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活文化气息。大量的居住型历史街区开始被开辟为旅游景点。如成都锦里、北京的菊儿胡同等。
  但完全出于經济目的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使得部分具有代表特色的生活方式、文化历史或是被破坏消失,或是被不合理的扭曲。因此,如何在兼顾市场变化的同时,以保护其原真性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2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资源特征及旅游开发问题
  2.1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及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具体来说,根据其不同的地理位置、居民特征、历史事件的发生等,在实际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在功能上出现了分化,逐渐形成了符合其生活要素的几种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居住型历史文化衔区、文化型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产业型历史文化街区。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上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历史街区,这类街区基于居民生活功能的实现而逐渐形成的。往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为主,并伴以相应的,诸如:商店、餐馆、学校、宗教等生活公共设施。因其功能立足于居民生活自然形成的,所以在格局上体现出占地广、规模大;建筑风格上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实用性等特征。另外因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实际考虑其家族观念、社会人际关系、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所以可以体现出较为完整的社会演变的特征。因此本文研究的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保留历史遗存较为丰富,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但此类历史街区也因其规模庞大、文物历史价值难以界定,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上一直存在着争议。
  2.2居住性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问题
  (一)产权关系不明晰使旅游开发陷入困境。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产权归属相当复杂,其管辖关系涉及到多个政府或行业机构。大致有:私产、公产、单位自管产三种类型。其中私产的构成十分复杂,分为经租房、标准租私房和房改房三种特殊类型,经租房、标准私租房的房主拥有产权,但很多却无力要求租户腾退房屋,没有实际使用权。在实际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如果不能界定其产权所属,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导致旅游开发无法正常进行。
  (二)建筑的居住用盲目修建影响审美价值。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首要功能是满足居民的居住便利。多数传统民居因使用年代相对较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老化现象。随着城市功能的不断变化,居住型老街区的基础设施无法跟上,带来的大量迁居、改建、修缮等,在结构上都造成了原始风貌的破坏,加大了街区保护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审美感受,降低了其旅游开发价值,使这类街区的旅游开发的资源难以定位。
  (三)保护名义下的开发重建混淆真实历史遗存。
  部分街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为了提高景区规划效率,统一建筑风格,除少量已挂名的文物保护建筑可以幸免,其余普通型民居一律拆除,重新修建成仿古风格,用于商业开发或其他目的。甚至有些开发商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率,给游客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对挂名的文化保护建筑采取“留名重建”的方式,建设了一批规模可观的“假古董”。如淮安为打造“总理童年仿古街区” 拆除原本已存在上百年的多座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古老民居。其余大部分民居都被拆后重建,形成了大量仅有装饰意义而无历史价值的假古董,混淆了后人对真实历史遗存的认知,街区的真实性和生活延续性遭到破坏。
  (四)商业化和面子化改造扭曲了传统生活的基础。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过程中,往往会有大型房地产商的介入,为追求更可观的利润率,一般会把居住型民居改造成商业用建筑,以获取高额租金的回报率。这样就破坏了原本的街区社会文化环境,扭曲了传统生活方式。如前文说提及的成都宽窄巷子,水乡西塘等在旅游开发中迁走原住民,人工打造成一个完全以商业为主的街区。北京南池子地区改造过程中原有192个院落,仅保留31个,其余院落均仿照传统四合院样式新建“豪宅”,彻底改变了原有社会结构。
  3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思路
  对居住性历史街区旅游和文化价值的认识模糊,是当前旅游开发中最普遍的问题。目前,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路径一般都采用两种思路:一、大规模搬迁式。整体搬迁,统一修缮民居一般采用外古内新的形式,同时参照文献记载修复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指定的建筑开辟为各类博物馆,另外在外围重新开辟仿古建筑的商业区,区分原始街区和新建街区的功能。二、小规模渐进式。即立足于保持风貌完整性,通过小规模整治,精心设计、精心维修,以保持街区原本特色和历史遗存原貌,从而保存更多的历史信息。
  3.1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承载地方特色的最佳载体。
  游客需要的是个性、独特的旅游产品,这是吸引他们在此处而不是彼处消费的最关键因素。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环境中,盲目建设和非理性的相互模仿,导致全国各城市风格日益趋同。进入21世纪人们对于地方特色的认可程度不断提升,开始产生依据各地文脉建设具有本身独特文化的需求。一方水土一方人,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群落勾勒出当地居民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生活轨迹。历史在这里成为记忆,雕刻在青砖黛瓦、石板墙垣,是我们了解自身历史,追溯过往的物质及精神载体,是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的主要基质。因此在对每一个有价值的历史街区进行旅游策划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考虑其在自然、历史、遗产和经济传承上的独特性。   3.2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体现生活原真性的直接途径。
  “原真性”从字面上理解是说原本的、真实的性质。可想而知,旅游的原真性也就是指旅游文化最原本的、最真实的存在形式,没有通过塑造、虚拟等方式加以修饰的根本状态。原真性包含历史层面的原真和社会层面的原真。历史原真性是指历史街区应保存有一定数量和比例的记载历史信息的、真实的物质实体;社会原真性是指街区保有一定比例的原住民和原有的生活方式。街角居民操着乡音的闲聊、旧式店铺令人怀念的陈列、斑驳的院墙内隐隐飘出的饭菜香、旧时王谢堂前百姓人家,这些构成了一幅会呼吸的社会画卷。正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先生指出:旅游规划时切忌拆一片,修一片,这样改造后的历史街区只反映设计者的理解和意图,即使这种设计很有水平,但不是历史。
  3.3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是完善旅游体验的重要支撑。
  旅游的天然属性就是体验,旅游产品本身的无形性属性,更决定了旅游者对于旅游体验的追求,游客消费的不是文化街区本身。街区的文物古迹,生活方式只能是支撑游客体验实现的一个物质载体。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往往取决于历史街区的形象特征和功能品质。游客追求的正是通过史街区中存在的历史、生活、民俗、艺术等多风貌元素的接触,而带来的旅游体验,这就是所谓的深度体验式旅游。借用约瑟夫在《体验经济》一书中对产品的说法来类比描述旅游产品的体验性。我们可以说旅游产品的设计应以资源为舞台,以环境为背景,以文化为内涵,以设施为载体,以服务为支撑,为旅游消费者制造独特的体验和经历。”
  3.4生态化的生活元素是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现代旅游者不仅仅停留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赏景,他们更倾向于和当地居民的互动,一些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生活情趣的生活元素,已经成为旅游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他们更加乐于亲身经历原汁原味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活,参与当地社区组织的活动,沉浸于和本地人的交流互动中。同时生态和旅游的两难全一直是旅游活動的瓶颈所在。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历史原因,道路普遍狭窄,街区承载力有限。如果盲目导入无节制扩大旅游人数,会对文化生态环境产生相当恶劣的影响。相关企业或部门应有意识通过在规划中有序引导,科学设计旅游线路,对游客进行生态旅游意识的普及等措施,以保障街区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
  4小结
  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旅游开发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具体开发实施中原生态保护和旅游体验性的权衡上,如何在确保历史真实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基础上,将居住性历史街区打造为宜居宜游的生态区域,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李霞,朱丹丹.谁的街区被旅游照亮--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八大模式[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3]韩昉.扬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探究[J].山西建筑,2012.
  南通市2017年度经济与社会发展热点课题,课题号:RY1727 课题名称:发掘南通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近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学生犯罪的案件屡见不鲜,从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到复旦投毒案,当代大学生的犯罪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这越来越成为干扰社会秩序和大学校园秩序的严重问题。如何更加有效的对高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探析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我国高校大学生犯罪个案分析,试图探寻出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再以高校德育教育为主,浅析出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北京歷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在发展中的北京,历史与现代的冲突在时时上演着。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清华大学博物馆的诸多展览之后,学生受益匪浅,让我对艺术的了解更加深刻。我们走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可以明显感受到浓重的学术氛围,使自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难以自拔。  关键词: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张力理论是阿恩海姆艺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格式塔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强调了不动之动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动感则是艺术品的灵魂。  关键词: 张力理论; 动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159-01  在物理学领域之中我们多见,但是又不同于我们在生活中感知的物理性运动,它不是一种实际的力,它只具有力的
期刊
摘要: 城中村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特殊的存在,是传统文明和代文明中交错的空间,对于生活在这个空间领域内的人们来说信仰尤为重要但是却频频受到威胁,城中村民俗信仰的变迁已是必然。此次调查笔者选择了昆明市官渡区的关坡财神庙作为田野点,集中从进香香客的身份、进香目的等方面来初探官渡区城中村民俗信仰的变迁及其原因。  关键词: 城中村;民俗信仰;变迁;原因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  20世纪末21世纪初,当代艺术开始席卷欧洲。从印象派开始到野兽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等各种画派相继产生,当代艺术的审美原则和艺术理念影响着各个视觉艺术领域,实验动画短片则在这样的情形下迅速发展。  关键词: 当代艺术;实验动画;材料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162-01  实验动画是非主流的,它与真人电影和主流
期刊
摘要: 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在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用拍摄微电影的方式做广告宣传的新兴营销方式,现在不仅成为商家较多采用的宣传商品的方式,也是受众比较喜欢和容易接纳的传播方式。微电影广告虽然最后归根结底依然是广告,但它比普通的广告更加具有欣赏价值,在情感的方面也更为深入。所以,研究微电影广告的营销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微电影广告的营销过程,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微电影广告的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新
期刊
摘要: 《幽灵公主》的出现让日本电影真正进入了主流,它代表着日本室町文化的时代缩影,表现了“照叶树林文化”下的民族心理积淀,影像以民族文化为依托,让动画在质量和品质上得到提升。  关键词: 日本;民族;文化;影像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167-01  《幽灵公主》的上映成为当时日本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同时获得了世界性的广泛赞
期刊
摘要: 民族音乐是音乐家或者广大群众根据富有特色的本地文化和悠久历史而创作出具有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特性的音乐。民族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新实施的课程标准对高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出了“了解多民族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要不断深化对民族音乐的指导,从而在实现民族音乐教学目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关键
期刊
摘要: 长颈族随着她们年龄的增进,铜项圈圈层也会不断增加直到她们脖子动弹不得。铜圈层挤压着锁骨,胸腔骨架在重压下变得平坦,给人以“长颈鹿”的假象。长颈族有这样的习俗,如今已不可考,可是用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拉长颈子的文化,就与古代中国的绑小脚一样,不人道也不健康。  关键词: 长颈族;民俗文化;铜圈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7-0
期刊
摘要: 《国际联盟议会之感想》一文,成文时间点距离中国“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与“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点很近,可以反映当时作者所代表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人士对于中国前途命运的思考,被后世渲染与舆论导向或话语系统渲染的程度较低,立足当时语境进行翻译、校注与阐释,具备鲜明的时效性与第一手资料的可信性。  关键词: 语境;翻译;校注;阐释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