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味是制作菜肴的核心,是形成多种口味、多种色泽和特殊风格的一项技术措施。行业中常将调味分为:原料加热前调味,原料加热中调味和原料加热后调味三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一、原料加热前调味
这一调味阶段多数用于动物性烹调原料,它包括基本调味和决定性调味两种。基本调味是指原料加热前根据不同的菜肴要求,加入适量的精盐、味精、料酒、胡椒粉、香油、虫豪油、花生酱、蒜茸酱、嫩肉粉、蜂蜜等调味品腌制2~3分口味,使主料具有一定的滋味。这种调味方法适用于滑炒、熘、烧、爆、火靠等烹调技法制作的菜肴。例如滑熘鱼片、咖喱牛肉、四喜丸子、松果黄鱼、珊瑚鳜鱼、红烧肉、干边肉丝等,在没有上浆挂糊加热前都需要进行基本调味的处理,通过这种调味,可改变菜肴的色泽,解除原料中的异味,增加菜肴的香气,使菜肴的质地更加鲜嫩。
决定性调味分生料腌制和熟料加热入味2种。生料腌制:适用形状较大的原料或整料,腌制时间长短根据形状大小来确立,待滋味全部溶入原料组织内部,再用炸、蒸、煎、烤等烹调方法,制成供直接食用的菜肴。例:色泽洁白、松软鲜嫩的“松炸鱼条”,将300 g净鱼肉改成1 cm宽、4 cm长的方条,用3 g精盐、2 g味精、少量香油、葱姜水、料酒、胡椒粉腌20分钟入味(10分口味),然后,挂上调制好的雪衣糊,用温油炸熟装盘即可。熟料加热入味:是指加工成一定形状的熟料,码于容器中,加入所需调料采用蒸的技法,使原料在加热中渗入滋味,成熟后不须重新调味即可达到口味的要求。例:“三彩牛肉”是将熟牛腱肉、冬笋、鱼卷各150 g,切成长条片间隔码于碗中,加4 g精盐、2 g味精、少量料酒、白糖、葱段、姜片、大料、香油、鲜汤等调好口味上屉蒸入味,取出翻扣于盘中,原汤汁勾芡浇淋于主料上即成为酥烂醇厚、造型美观、滋味浓厚的美味佳肴。
二、加热中调味
是调味中应用最广泛,最常用,调味变化最复杂、形成菜肴口味最丰富的手法之一。在这一阶段中调味分为2类。一类是主料入锅后边加热,边加入调味品,使之成菜,它适用于扒、烧、炒、炖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例如“葱烧海参”是将水发海参改刀后用鲜汤煨煮,排除多余水分和不良气味,吸入鲜味。葱段爆锅,添汤加入所用调料,投入海参小火烧入味勾芡装盘,即是一道色泽红亮、柔韧醇厚、咸鲜适口的美味佳肴。还有“蟹黄扒鱼肚”、“三色鱼片”、“人参炖笨鸡”、“鸡丝蜇头”等等。二是主料经过上浆挂糊处理后(有的不上浆不挂糊),采用炸、煎、煮、蒸等不同的加热方法成熟后,根据不同的菜肴选用不同调味品,调制出不同口味、不同色泽的卤汁,浇、淋于主料中翻勺,使主料入味成菜,这种调味方法适用在短时间内既要入味,又不失菜肴干香酥脆、滑润鲜嫩、外焦里嫩质量要求的爆、熘、烹等烹调技法制作的菜肴。如“香辣梳子肝”、“龙井虾仁”、“宫爆鸡丁”、“滑熘鱼丝”、“干烹虾菇”等,以“油爆鲜贝”为例:350 g鲜贝基本调味上浆油滑熟捞出。将2.5 g精盐、2 g味精、少量胡椒粉、料酒,淀粉、鲜汤调成白色咸鲜汁,勺加底油,调辅料爆锅,投入鲜贝,倒入调好的汁翻勺,主料挂均芡,淋明油装盘成菜。从这道菜可以看出,只有采用这种调味方法,才能达到质量要求。否则,选用边加热边调味的方法,就会造成加热时间过长,使鲜贝水分大量溢出,质地变老,形状变小的严重后果。
三、加热后调味
行业中习惯称之为辅助调味,它对形成单一菜肴口味多样化,增浓菜肴的滋味,确立菜肴的特殊口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水爆百叶”是顾客根据本人口味嗜好,将不同的调味品放一容器中调均,主料不烫后蘸着调味汁食用。“酸辣丸子”是在盛装前加入胡椒粉、香醋、葱姜丝、香菜段使酸辣主味在这一阶段中形成。烤鸭只有带甜面酱食用,才能突出其独特的风味。如果将涮羊肉的调味一股脑倒入火锅中其风味特色则大打折扣。所以,有些特殊菜肴的主口味必须在加热后才能确立。又如“炸牛排”、“脆皮鲜奶”、“香酥茄饼”、“锅烧肘子”等,食用时根据客人口味需求和不同品种,需带椒盐、辣酱、浓果汁、番茄汁、蒜茸酱等供客人选用蘸食,通过这样处理不但解决了不同口味的需求,同时也改变了菜肴口味单一的弊端。另外,有些菜肴则是利用调味品不同投放顺序来增浓菜肴的滋味,突出其特殊的香气,增浓菜肴的色泽。例“干火靠虾球”、“番茄鱼片”等在出勺前淋入一定量的番茄油,既增浓了菜肴的色泽,又使菜肴具有一定的亮度。“虎皮茄子”、“乡村炖鸭”、“凉拌螺片”、“蒜香瓜条”等装盘前加入一定量的蒜米、葱花或香菜段,可使菜肴的滋味更加可口醇厚,突出一种地方特色。“宫爆鸡丁”、“干烧晶鱼”、“红油里脊”等出勺前淋入红油不仅使辣味得以提高,而且色泽更加红润明亮,达到质量要求。
总之,只有我们掌握了调味的规律,按照规律去调味,就会烹制出口味俱多、色泽鲜艳、质地优良、美味可口、风味独特、形状美观、营养卫生的珍馐美味。
一、原料加热前调味
这一调味阶段多数用于动物性烹调原料,它包括基本调味和决定性调味两种。基本调味是指原料加热前根据不同的菜肴要求,加入适量的精盐、味精、料酒、胡椒粉、香油、虫豪油、花生酱、蒜茸酱、嫩肉粉、蜂蜜等调味品腌制2~3分口味,使主料具有一定的滋味。这种调味方法适用于滑炒、熘、烧、爆、火靠等烹调技法制作的菜肴。例如滑熘鱼片、咖喱牛肉、四喜丸子、松果黄鱼、珊瑚鳜鱼、红烧肉、干边肉丝等,在没有上浆挂糊加热前都需要进行基本调味的处理,通过这种调味,可改变菜肴的色泽,解除原料中的异味,增加菜肴的香气,使菜肴的质地更加鲜嫩。
决定性调味分生料腌制和熟料加热入味2种。生料腌制:适用形状较大的原料或整料,腌制时间长短根据形状大小来确立,待滋味全部溶入原料组织内部,再用炸、蒸、煎、烤等烹调方法,制成供直接食用的菜肴。例:色泽洁白、松软鲜嫩的“松炸鱼条”,将300 g净鱼肉改成1 cm宽、4 cm长的方条,用3 g精盐、2 g味精、少量香油、葱姜水、料酒、胡椒粉腌20分钟入味(10分口味),然后,挂上调制好的雪衣糊,用温油炸熟装盘即可。熟料加热入味:是指加工成一定形状的熟料,码于容器中,加入所需调料采用蒸的技法,使原料在加热中渗入滋味,成熟后不须重新调味即可达到口味的要求。例:“三彩牛肉”是将熟牛腱肉、冬笋、鱼卷各150 g,切成长条片间隔码于碗中,加4 g精盐、2 g味精、少量料酒、白糖、葱段、姜片、大料、香油、鲜汤等调好口味上屉蒸入味,取出翻扣于盘中,原汤汁勾芡浇淋于主料上即成为酥烂醇厚、造型美观、滋味浓厚的美味佳肴。
二、加热中调味
是调味中应用最广泛,最常用,调味变化最复杂、形成菜肴口味最丰富的手法之一。在这一阶段中调味分为2类。一类是主料入锅后边加热,边加入调味品,使之成菜,它适用于扒、烧、炒、炖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例如“葱烧海参”是将水发海参改刀后用鲜汤煨煮,排除多余水分和不良气味,吸入鲜味。葱段爆锅,添汤加入所用调料,投入海参小火烧入味勾芡装盘,即是一道色泽红亮、柔韧醇厚、咸鲜适口的美味佳肴。还有“蟹黄扒鱼肚”、“三色鱼片”、“人参炖笨鸡”、“鸡丝蜇头”等等。二是主料经过上浆挂糊处理后(有的不上浆不挂糊),采用炸、煎、煮、蒸等不同的加热方法成熟后,根据不同的菜肴选用不同调味品,调制出不同口味、不同色泽的卤汁,浇、淋于主料中翻勺,使主料入味成菜,这种调味方法适用在短时间内既要入味,又不失菜肴干香酥脆、滑润鲜嫩、外焦里嫩质量要求的爆、熘、烹等烹调技法制作的菜肴。如“香辣梳子肝”、“龙井虾仁”、“宫爆鸡丁”、“滑熘鱼丝”、“干烹虾菇”等,以“油爆鲜贝”为例:350 g鲜贝基本调味上浆油滑熟捞出。将2.5 g精盐、2 g味精、少量胡椒粉、料酒,淀粉、鲜汤调成白色咸鲜汁,勺加底油,调辅料爆锅,投入鲜贝,倒入调好的汁翻勺,主料挂均芡,淋明油装盘成菜。从这道菜可以看出,只有采用这种调味方法,才能达到质量要求。否则,选用边加热边调味的方法,就会造成加热时间过长,使鲜贝水分大量溢出,质地变老,形状变小的严重后果。
三、加热后调味
行业中习惯称之为辅助调味,它对形成单一菜肴口味多样化,增浓菜肴的滋味,确立菜肴的特殊口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水爆百叶”是顾客根据本人口味嗜好,将不同的调味品放一容器中调均,主料不烫后蘸着调味汁食用。“酸辣丸子”是在盛装前加入胡椒粉、香醋、葱姜丝、香菜段使酸辣主味在这一阶段中形成。烤鸭只有带甜面酱食用,才能突出其独特的风味。如果将涮羊肉的调味一股脑倒入火锅中其风味特色则大打折扣。所以,有些特殊菜肴的主口味必须在加热后才能确立。又如“炸牛排”、“脆皮鲜奶”、“香酥茄饼”、“锅烧肘子”等,食用时根据客人口味需求和不同品种,需带椒盐、辣酱、浓果汁、番茄汁、蒜茸酱等供客人选用蘸食,通过这样处理不但解决了不同口味的需求,同时也改变了菜肴口味单一的弊端。另外,有些菜肴则是利用调味品不同投放顺序来增浓菜肴的滋味,突出其特殊的香气,增浓菜肴的色泽。例“干火靠虾球”、“番茄鱼片”等在出勺前淋入一定量的番茄油,既增浓了菜肴的色泽,又使菜肴具有一定的亮度。“虎皮茄子”、“乡村炖鸭”、“凉拌螺片”、“蒜香瓜条”等装盘前加入一定量的蒜米、葱花或香菜段,可使菜肴的滋味更加可口醇厚,突出一种地方特色。“宫爆鸡丁”、“干烧晶鱼”、“红油里脊”等出勺前淋入红油不仅使辣味得以提高,而且色泽更加红润明亮,达到质量要求。
总之,只有我们掌握了调味的规律,按照规律去调味,就会烹制出口味俱多、色泽鲜艳、质地优良、美味可口、风味独特、形状美观、营养卫生的珍馐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