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厚家庭文明的“累土”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engbu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所强调的,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就会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在地理学上,有个标示东西南北位置的“四至點”概念,建设家庭文明,亦可有“四至”。
  一曰至“理”。时代在变,情理不变。像“家和万事兴”“孝老爱亲”“克勤克俭”这样极富哲理的“老理儿”,是我们在变动的时代不可或缺的价值坐标。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社会观念如何多元,我们都需要协调好家庭关系、整饬好家庭生活、教育好子女后代。传统与现代一脉相承,国家与家庭同声相应,把传统家庭美德的“老理儿”发扬好,方能“理”至而“脉”顺,从厚重文化底蕴中生长出现代家庭文明。
  二曰至“善”。“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或是勤俭持家、诗礼传家,或是重诺守信、轻财尚义,或是扶老携幼、邻里互助,或是清廉简朴、公而忘私。虽然道德主张和行为规范不一样,但崇德向善是共同的主题。家庭是德行培育的第一站,重视家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注重价值观建设。结合中华传统美德的“国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世风”,涵养好淳厚正派的家风,我们才能扣好价值观养成的扣子,构筑起滋润亲情、培育灵魂的精神家园。“善”至则“魂”成,此之谓也。
  三曰至“微”。风起于青苹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拿教育孩子来说,同样是关怀备至,是体现在日常指导和示范上,还是体现在凡事替孩子做、替孩子想上,结果大不相同。同样是处理交际难题,是告诉孩子宽以待人、友善为先,还是怂恿孩子吃了亏就“打回去”,结果差别巨大。文明风尚润物无声,细节成就完美,习惯决定未来。“微”至则“根”筑,不重视细节,就无法筑牢文明风尚的根基。
  四曰至“诚”。一位作家说过: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阳光。家风建设的最大原动力,莫过于父母长辈的亲情心和责任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传承、品德养成,更多是靠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努力做一个文明建设的“主人翁”“播种者”,而不是“局外人”“坐等者”,方能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自然界把大气从高气压处向低气压处的移动定义为风,美好道德观念从父母长辈往下一代的渲染和传递,正是家风的首要含义。“诚”至则“风”成,真切诚恳的态度绝不能少。
  古人说,“读书之味,愈久愈深”,文明风尚同样如此。越是深入其中,越能品味到其中奥妙,也越能受益不断。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建设家庭文明,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定能雨润世人、泽被万家。
  2016年12月14日《人民日報》人民论坛
其他文献
重看一本书,并不是奇怪的事。同样的一本书,在不同的时间阅读,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不一样的发现。因此过不久,我就会拿以前读过的、觉得有所得的书重读,果然有新的收获。真是高兴的事,因為自觉又进了一步。  张爱玲最爱的书是《红楼梦》和《海上花》,這是她一生中不断重读的两部书。  有人强调阅读要广博,也有人认为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和深。  两种说法都有理由,没有对错。  一位作家朋友说,他人生中的不同时间都
期刊
我是主张并践行乐享人生的,初步有了一些想法和实施的办法,似乎效果也挺理想。比如读书,重要的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而且读而不断,恒而有悟,就算是寂寞孤独,只要有书相伴,就感觉踏实了许多。  近来一直在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挺深奥的,也不容易懂,但慢慢地一段段读下去,对其知行合一的理论似乎有那么些感受。正因如此,我把朱熹、吕祖谦的《近思录》也找来参读,想想过去还读过的南怀瑾的《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期刊
应试教育带来的难题之一,是读书的趣味消失了。这原本惯性下的精神生活,不免被意图伦理所缠绕。许多教育机构希望以通识教育的方式解决此间的问题,但是教学路线图设计得虽好,而成绩寥寥。我自己曾经参与过教学改革的工作,发现一个现象是,当给同学自由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许多人的注意力还是被分散掉。吸引青年的可能还是那些流行的东西。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读书的实用理念正在消解其间最为动人、有趣的部分。不过
期刊
一直搞不懂为什么我们中总有些人老爱抢?  上次去医院看牙,早早地第一个来到诊室门口等着医生来了开门。  离下午开诊还有两分钟,医生来了。  突然,从电梯门后面又窜出一个中年女人,硬是三步并作两步地冲在最前面,坐到了主任医师的就诊椅上赖着不走,然后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第一个看的了。  这一看,足足让我等了一个多小时!  大家都是来看病,都挂了号,按照挂号顺序一个一个来是理所当然的规矩。  可为什么总
期刊
防汛抗旱、村道管养、烟叶生产、劳动力转移、果树病虫害防治……据最近一期《半月谈》报道,记者在湖南部分地区采访了解到,一些乡镇每年要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二三十份责任状。不少乡镇干部反映,签订责任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的初衷是好的,一些责任状也是有必要的,但如果放任各种责任状“满天飞”,势必会造成基层干部忙乱不堪、无所适从,甚至带来浮夸虚报、数字造假、报喜不报忧等不正之风。  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做“以文件
期刊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学传统,即便从孔子算起,中国历史学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走过了一个漫长道路,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支撑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中国人的宗教。只是到了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历史意识淡薄的现象。这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就是说,历史记录尊重事实,不隐恶,不溢美,那么历史学功能必然彰显,必然起到警醒、警示作用。  根据儒家的观点,中国人从来不相信此生永存
期刊
有位老先生受人之托,给老友的孙女介绍一位家住北方的男朋友。他介绍了男方诸多美德,当他说到“小伙子老实忠厚”时,那姑娘立马不耐烦了:“行了行了,老爷子,你咋给我介绍个傻闷儿呀?”听了这话,老先生一头雾水:“老实忠厚跟傻闷儿有什么关系?”那姑娘回敬道:“您真是个老脑筋,什么叫傻也不懂。老实就是不聪明,不聪明就是傻呗!要是不信,您去查查《现代汉语词典》!”  老先生回到家还想不通,就真的找来一本《现代汉
期刊
一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典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该书第十七回中曹操“割发代首”的典故是这样的:  曹操正骑马行进,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使他的马受到了惊吓。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  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我不遵守自己制定的‘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的制度,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
期刊
听说,睡觉要头南脚北;  又听说,睡觉最好头东脚西。  聽說,多吃肥肉会发胖;  又听说,多吃肥肉能美容。  信息之多,莫衷一是。说不说在我,信不信由你。  听说,这样会让人思想混乱;  又听说,这样才能提高判断力。  孩子小时候要靠大人喂着吃,长大了就要自己挑着吃。你可以给予指导,却无法包办。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长大了?诗曰:  你说东来我说西,南辕北辙事难齐。  千人倘若都同貌,李四张三辨欲
期刊
胡适邀请梁启超来北京大学作演讲,不料在台下听到的几乎是梁启超对自己劈头盖脸的一通批评。梁启超的讲题是《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结论是,“这个著作者,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发见石破天惊的伟论,凡关于宇宙观人生观方面,十有九很浅薄或谬误。”胡适把梁启超的当众批评当作诤言,以一贯的谦和雅量做了真诚回应,并在后来的《四十自述》中写到:“我个人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  喜听顺耳之言是一种“胎里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