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批阅十载”终成“满纸荒唐言”的《红楼梦》可谓中国小说艺术的巅峰,人事百态,包罗万象。其动人之处数不胜数,仅品其第三回“哭”之细节,人物形象便得以入木三分。
且先看《红楼梦》第三回之“哭戏”:
黛玉拜见贾母之时,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说到伤心之处,贾母又“搂了黛玉在怀,呜咽起来”,而后闻笑未见人的王熙凤更是一见了黛玉,忙转笑为悲,“用帕拭泪”,后来,宝玉见了黛玉后,固其无玉“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掉玉,骂玉,“满面泪痕”,直至贾母巧语诱言,这回庞大的哭戏才算是煞了尾。
读罢这些小小细节,曾大才子“功力”之深可见一斑。
乍想之下,众人的哭源不应有太大偏差;可细细品味一番,始觉其中各自哭态,确有一层耐人寻味的不同内涵。
先说老祖宗。贾母的“大哭”是外祖母疼爱怜惜的外孙女的真情的流露;而贾母的“呜咽”,又是作为一个母亲对“独疼”女儿的思念的袒露,也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之情。而此刻的黛玉也“哭个不住”,乃是因为她见外祖母大悲摧之态,联想到自己丧母离父,孤苦伶仃,又要寄人篱下的凄一碜身世,既是亲情失而复得的悲喜交织,亦是她;愁善感个性的体现。宝玉见到了黛玉,一见倾心,但是连这等“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通灵宝玉”怎不令他心生难过,以至摔玉,骂玉,最终哭得个“满面泪痕”,这真切地表现了他追求平等的态度。
总之,亲一情,一见钟情,前世姻缘情,让他们没法不哭,且哭得真挚,哭得感人。
而另一批哭旦却是别有用心的。首先,王夫人等见到贾母一哭,便“当下”,“无不掩面涕泣”,反应之迅速,动作之整齐,着实令人惊叹佩服。按书上来说,此刻,黛玉是初进贾府,之前彼此应该是素未谋面,难道像宝黛二人“木石前盟”的似曾相识不成?这哭中真意的成分值得生疑。但是,贡母已“大哭”起来,此时,若不哭,难讨老祖宗心;若哭,没有情哪有泪,这时“掩面”就凸显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出来:虽难见哭之“实”,却有哭之“形”。真哭假哭贾母都看不见,所以他们哪里是在流泪,只是存着心思给贾母作秀看的哪!这不仅反映出贾母在府上至高无上的地位,更让读者瞧出王夫人等人迎合巴结之态。
可是,这一山还有一山高。大人物总是最后出场:这“作戏”的本领到王熙凤手上才算是到了顶。本来,她应与王夫人等人一样对黛玉毫无感情可言。可是此刻若不哭,怎能更进一步获得贾母的青睐?要知道这样一个争强好胜的风辣子怎会让怜惜的泪水从她那“一双丹风三角眼”,流过“粉面含春”的脸颊,碰到她那张“丹唇”呢?于是,她更巧妙地借助了“手帕”这一道具,假哭亦变成真哭,给人一种好像真有泪需要揩拭之感。这装哭装得实乃比别人更“真”,更“痛”,甚超真者,而尔后“忙转悲为喜”,着实大力“夸耀”,“变脸王”极尽谄媚讨好,随机应变之能事。其演技之高,实在令王夫人等人只能叹而望其背。
一个动作,一个道具,便把假哭者的心思完完全全给暴露了出来。
真哭也好,假哭也罢。都不过是曹梦阮的一场梦,他“利用”这些设计巧妙的细节,为黛玉的前途蒙上一层泪,把我迷得如痴如醉,仅读于此,俨然已看到黛玉“霜风凄紧”的未来,令人忧,令人惜,令人叹:这“温柔一刀”的“富贵乡”岂容得下一块没靠山的玉。
(作者系南京梅山高级中学学生,指导老师:周庆风)
且先看《红楼梦》第三回之“哭戏”:
黛玉拜见贾母之时,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说到伤心之处,贾母又“搂了黛玉在怀,呜咽起来”,而后闻笑未见人的王熙凤更是一见了黛玉,忙转笑为悲,“用帕拭泪”,后来,宝玉见了黛玉后,固其无玉“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掉玉,骂玉,“满面泪痕”,直至贾母巧语诱言,这回庞大的哭戏才算是煞了尾。
读罢这些小小细节,曾大才子“功力”之深可见一斑。
乍想之下,众人的哭源不应有太大偏差;可细细品味一番,始觉其中各自哭态,确有一层耐人寻味的不同内涵。
先说老祖宗。贾母的“大哭”是外祖母疼爱怜惜的外孙女的真情的流露;而贾母的“呜咽”,又是作为一个母亲对“独疼”女儿的思念的袒露,也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之情。而此刻的黛玉也“哭个不住”,乃是因为她见外祖母大悲摧之态,联想到自己丧母离父,孤苦伶仃,又要寄人篱下的凄一碜身世,既是亲情失而复得的悲喜交织,亦是她;愁善感个性的体现。宝玉见到了黛玉,一见倾心,但是连这等“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通灵宝玉”怎不令他心生难过,以至摔玉,骂玉,最终哭得个“满面泪痕”,这真切地表现了他追求平等的态度。
总之,亲一情,一见钟情,前世姻缘情,让他们没法不哭,且哭得真挚,哭得感人。
而另一批哭旦却是别有用心的。首先,王夫人等见到贾母一哭,便“当下”,“无不掩面涕泣”,反应之迅速,动作之整齐,着实令人惊叹佩服。按书上来说,此刻,黛玉是初进贾府,之前彼此应该是素未谋面,难道像宝黛二人“木石前盟”的似曾相识不成?这哭中真意的成分值得生疑。但是,贡母已“大哭”起来,此时,若不哭,难讨老祖宗心;若哭,没有情哪有泪,这时“掩面”就凸显其至关重要的作用出来:虽难见哭之“实”,却有哭之“形”。真哭假哭贾母都看不见,所以他们哪里是在流泪,只是存着心思给贾母作秀看的哪!这不仅反映出贾母在府上至高无上的地位,更让读者瞧出王夫人等人迎合巴结之态。
可是,这一山还有一山高。大人物总是最后出场:这“作戏”的本领到王熙凤手上才算是到了顶。本来,她应与王夫人等人一样对黛玉毫无感情可言。可是此刻若不哭,怎能更进一步获得贾母的青睐?要知道这样一个争强好胜的风辣子怎会让怜惜的泪水从她那“一双丹风三角眼”,流过“粉面含春”的脸颊,碰到她那张“丹唇”呢?于是,她更巧妙地借助了“手帕”这一道具,假哭亦变成真哭,给人一种好像真有泪需要揩拭之感。这装哭装得实乃比别人更“真”,更“痛”,甚超真者,而尔后“忙转悲为喜”,着实大力“夸耀”,“变脸王”极尽谄媚讨好,随机应变之能事。其演技之高,实在令王夫人等人只能叹而望其背。
一个动作,一个道具,便把假哭者的心思完完全全给暴露了出来。
真哭也好,假哭也罢。都不过是曹梦阮的一场梦,他“利用”这些设计巧妙的细节,为黛玉的前途蒙上一层泪,把我迷得如痴如醉,仅读于此,俨然已看到黛玉“霜风凄紧”的未来,令人忧,令人惜,令人叹:这“温柔一刀”的“富贵乡”岂容得下一块没靠山的玉。
(作者系南京梅山高级中学学生,指导老师:周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