谔谔一士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先生销声匿迹几十年之后,忽又腾达播扬,名溢神州之外。现在,梁先生的旧著新撰又得源源印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行结识他的极好机缘,其中《忆往谈旧录》一书,说故事,讲历史,在我那样的读者看来,自然比另外许多哲学思想专著为易于接受,也更饶兴味。据《编辑说明》交代,此书“记述了他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前后、抗日战争、国共和谈等时期的学术、民主活动以及对一些重要事件、亲朋故旧的回忆、迫念”。——标举的时限,讫于建国以前,书中二十一篇文章,遂没有涉及一九五三年、一九七四年那两次“批判”,虽则最后还有一篇《梁漱溟年谱简编》,看去似亦出于梁先生自订,已写到一九八四年,梁先生九十一岁以前的一生大纲节目因而都得包举在内,但惜乎太“简”,一九七四年在《年谱》中的叙述只是《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孔子》改写完毕。文中说:“‘目前批孔运动中一般流行意见,我多半不能同意’。随后写出《批孔运动以来我在学习会上的发言及其经过的事情述略》”,不算两篇文章的标题,才只三十一字而已!至于一九五三年的事件,《年谱》中更是一字未记。这样,当我们从“访问记”“答问录”中得悉梁先生的遗闻轶事曾为之惊喜交迸的情景不会在读此书时出现,可是梁先生硬骨强项的精气,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的风概,依旧弥漫于朴质凝重的笔墨里,予读者以深刻完整的印象。我还感到,这种印象读后留驻心头,不会轻易消褪。
  一九五三年那一次对梁先生的批判形成运动之后,曾经出版过专门辑录的批判文集,但这些文集大概不在一般读者的收藏之列,现在检点人人手头所有,恐怕只剩下一篇文章了,因为它幸而被保存于《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内。读了梁先生的《忆往谈旧录》,谁都会想到捧出《选集》来,把那篇《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好好的重读一遍。
  《批判》一开头就气势凌厉地责问道:“梁漱溟先生是不是‘有骨气的人’?他在和平谈判中演了什么角色?”接着便说:“如果你是一个有‘骨气’的人,那就把你的历史,过去怎样反共反人民,怎样用笔杆子杀人,跟韩复榘、张东荪、陈立夫、张群究竟是什么关系,向大家交代交代嘛!他们都是你的密切朋友,我就没有这么多朋友。”又说:“从周总理刚才的发言中,大家可以看出,在我们同国民党两次和平谈判的紧要关头,梁先生的立场是完全帮助蒋介石的。”还说:“你一生一世对人民有什么功?一丝也没有,一毫也没有。”是非只为多开口,原来梁漱溟是在政协座谈会上讲了一通话,中间引述外间谈论:“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这话值得引起注意”云云。于是毛泽东在批判时痛加斥责:“人不害羞,事情就难办了。说梁先生对于农民问题的见解比共产党还高明,有谁相信呢?班门弄斧。”
  “物以类聚”,是以观人于其所友。在《忆往谈旧录》中,梁先生写了他的很多“朋友”。梁先生生活在白区,自然是蒋介石的子民;他到邹平办乡村建设研究院,搞实验区,推动地方行政改革、民众自卫训练,少不了找山东省主席办交涉。《我所了解的蒋介石》,《七七事变前后的韩复榘》,此外也还有《记彭翼仲先生》,《纪念梁任公先生》,《纪念蔡元培先生》,《回忆李大钊先生》,《蒋百里轶事数则》等等。书中这些篇章既叙述了梁先生与他的“朋友”之间的关系,也表达了梁先生的交友之道,如在纪念蔡元培一文中说:“总之,北京大学实在培养了我,论年辈,蔡先生长于我二十八九岁,我只算得一个学生。然七年之间与先生书信往返中,先生总称我‘漱溟先生’,我未尝辞,亦未尝自称晚生后学。盖在校内原为校长教员的关系,不敢不自尊,且以成蔡先生之谦德。后来离校,我每次写信,便自称晚学了。”不见藻绘,可岂非“此中有人,呼之欲出”吗?
  书中《记十八年秋季太原之行》、《回忆乡村建设》两文还说到梁先生一位“至交”王鸿一,去世后梁先生写了悼文。《年谱简编》一九六五年下记云:“在早年所作《悼王鸿一先生》一文后批注:‘此文写于一九三○年,其时吾于共产党缺乏了解,且有偏见,故尔出语不合。然此文可存,此语不必改,以存其真,且志吾过。”又有一篇《过去和谈中我负疚之一事》,应即是周总理“发言”中谈到之事,梁先生作这样的“交代”和“自我批评”,也许很难满人望,但是,“或推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谔谔”,梁先生于这中间的去取毫不含糊,人们之不能忘怀梁先生者,大概亦正在这里。
  梁先生“班门弄斧”,捱了“人不害羞”一闷棍,不免影响一些人去学守成保泰,从此“多磕头,少说话”,万一思考成癖,还要继续动脑筋,也渐渐走向揣摩旨意、观测风向一路。希罕的是隔不一年,胡风竟上了“三十万言书”,不曾在“比共产党还高明”之前趑趄却步,实在令人神旺。虽则也一样“销声匿迹”几十年,但恰像明人张钺所说,那是“丰城之剑,鲛宫之珠”,“或上薄星辰,或折流洪涛,销声匿迹中自有不可磨灭者存。”梁先生在书中自述读书治学动机,思想转化因由,始终基于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之想摆脱现实政治的拘牵,只是不愿居官在位之意。“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读《忆往谈旧录》而感到振发,想起孔夫子说的这句话,倒觉得也有几分道理。
  
  (《忆往谈旧录》,梁漱溟著,中国文史出版社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第一版,2.10元。)
其他文献
“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这是95年前胡适创作的《差不多先生传》中主人公的人生信条。这位名叫“差不多”的先生,“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最终因为找错了医生而一命呜呼。故事虽然滑稽可笑,但“差不多先生”马马虎虎、敷衍度日的处事方式,今天仍是不少人的现实写照。  现在,一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放宽对企业的环保设施要求,放松对施工建筑的质量监督,至于环评达标与否,质量是否过关
密码公司?    中超公司成立后,谢亚龙表示足协正式交出了联赛经营权。但是这个公司从官员构成和股份构成来说,却有一点“足协派出机构”的意思,“有一点”而不是“完全”给各俱乐部以信心。对后者来说,占有4%的股份,总比不占好。  最穷的张曙光对这个公司十分看好,“惟一值得商榷的地方”是,足协10%的分红被用来成立青少年女足培养基金。张感到困惑是有道理的,男足赚钱,女足花钱,说不过去。但那是足协的利润,
《唐人街》杂谈    《唐人街》是社会学家吴景超先生于一九二八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作的博士论文。吴先生在这篇论文中从社会功能学、社会区位学和文化人类学角度,对由西方工业化扩张、中国民族经济解组引起的向海外移民的大潮進行了系统的考察。他主要以美国为样本,对中国移民的动力、移民渠道、中国移民与美国白人居民的冲突、共生和同化过程,对中国移民的自律社区和自律组织,对中国移民的谋生方式、家庭生活,
有人说,中国人生性好赌。社会上一度还流传一句顺口溜:十亿人民九亿赌,还有一亿在跳舞。虽然不免夸大讽刺,但它生动描述了民间赌博流行现状,也反映了广大民众对好赌这一社会风气的不满。  今年3月东莞扫黄风暴之后,有港媒报道称,公安部已下令,要求全国各地警察部门严厉打击卖淫、赌博、吸毒3种违法行为。但在一些赌徒心里,对赢钱的渴望显然大过对被捕的恐惧。该报道称,广东省某乡镇的单日赌博投注总额可高达上千万元。
阿道尔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他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和极深广的研究,揭示或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一系列新的课题。他一生都在毫不妥协地批判晚期资本主义,最后在他的论敌的羞辱中悲剧性地死去。阿道尔诺马克思主义式的社会批判虽然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情调,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染上了资产阶级现代思潮的色彩,但是,对于一位具有开放精神的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他的思想成就是有启
9月21日,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拉开帷幕。美国总统拜登第一次走上这个讲台,发表了长达33分钟的讲话。  身为美国总统的拜登在这样重要的场合出来讲话,大家听得还是很认真的,其中一句话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美国“不寻求新冷战”。  拜登讲此话的上下文语境是:“美国将竞争,将强有力地竞争,并以我们的价值观和实力发挥领导作用。我们将支持我们的盟友和朋友,反对强国主导弱国的企图,无论其通过武
“根叔”又上头条了。3月31日,中组部宣布任免决定,被昵称为“根叔”的李培根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在离任演讲中,“根叔”列举了担任校长9年来的19个“遗憾”。令人瞩目的是,只有4个是关于学科建设的,其他“遗憾”都关系到教育体制: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明显缩短,大多数学生没有脱离“教育生产线”的培养模式,没能培养学生对过去和未来的责任,没能维护好大学的独立精神和自由表达,甚至向资金低头
《中国古代文论类编》可以看作古代文论的一个大工程。从体例看,编者把中国古代文论分为创作论、文源论、因革论、鉴赏论、作家论等六编。其中创作论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这既符合中国古代文论的实际情况,也符合重视文艺内部规律研究的时代潮流。这六编构成了古代文论的基本框架。我以为这种类编的形式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古代文论的整体格局;二是便于专题研究。特别是古代文论中有民族特色的一些范畴,像意境
“梳妆打扮”
期刊
“标点古文,确是一件小小的难事,往往无从下笔;有许多处,我常疑心即使请作者自己来标点,怕也不免于迟疑。”——这是鲁迅的话。也许是为了加以印证吧,闲来翻书,每遇“迟疑”,便信手写下,也就集得若干,算是另一种“收藏”:  《文献通考·经籍考》(华东师大出版社)卷七十三“乐府雅词”目下:“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当时小人,或作艳曲,缪为公词,今删除小凡三十有四,家虽女流亦不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