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内容编排科学有序,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预留空间大,便于教师因地制宜地开展训练。本文就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灵活利用教材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作一点探索。
一、 巧设情境,丰富教材,使学生想说
口语交际教学如果有丰富的情境,那学生肯定会趣味盎然,而好的口语交际情境应该是真实、有趣、易于操作的。可是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往往比较呆板,它只提示学生说话的要求,没有具体的交际情境,如果教师就这样照本宣科地教学,那学生往往觉得无话可说,说不生动。口语交际课成功的前提就是人人参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是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刻板的、平面的说教,创设立体的交际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有说话的欲望,在虚拟的情境中体悟真实的交往。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悄悄告诉他》,这是一个传话的游戏,非常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特点。在教学的时候,模仿“拷贝不走样”的游戏,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布置回家作业了,但我只告诉每一排的第一个同学,请每排第一个同学你一个一个轻轻地往后传,最后一排的同学再上来告诉我,比比那一排传得又快又准。大家都要注意听,千万不要听错了。”由于这样布置作业学生觉得很新颖,我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跃跃欲试。他们在传话的时候也特别认真,课堂气氛特别热烈。通过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学生学的有趣,练的扎实,效果非常的好。
可见,教师如果创设生动的说话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氛围。这样,学生便会觉得文本中的练习非常直观,有许多话想表达。
二、 方式多样,使学生乐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东西味道再好,吃多了也会腻。口语交际活动教学亦然。为了让口语交际活动使学生不断有新鲜的感觉,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这种“因材施教”的手段能够使学生在每次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保持新奇、兴奋,使学生的每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成为师生不可重复的珍贵体验。说一说,玩一玩,演一演,做一做,猜一猜,画一画,找一找……这些都是我们大家较为熟悉、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只要教师精心地因课择法、因材施教,这些所谓的“旧”方式也同样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教学《打电话》时,我就用道具电话让学生给同身份的人打电话,教师充当接电话的人。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我不时地提醒学生注意语言,学生在我的提醒下,知道了礼貌用语,懂得了如何与对方沟通,做到了这些,那在现实生活中打电话时,学生也能从容自如地应付了。又如教学《介绍我的朋友》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在表演对话的过程中,不时地提示学生该如何称呼、问好、如何招待、如何道别,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这些表演,正是日常生活的再现。
在教学中,一些我们常用的方法,教师只要稍加运用,就会调动起学生说的积极性,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也使我们的教材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 合理填白,充实教材,使学生敢说
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专题编排往往比较简洁,主要以配图、提问、问题为主,教材中这样的“不言”处俯拾即是,由于文本中对口语交际的内容未作详细说明,学生往往有话不敢说,怕说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补充,使教师便于操作,便于学生的口语训练,以增强课堂活动效果,也使学生在其乐融融中得到了锻炼。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补充。
1. 课前“预补”。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作课前准备要求,但要提高口语交际活动的质量就必须要作课前准备,精心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跃跃欲言。儿童的表达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那课堂上肯定是情之所生,妙语连珠。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讲童话故事》的练习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熟悉的童话,然后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把它讲得流利、生动。这样,上课比赛的时候就“竞争激烈”了。
2. 填补“空白”。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比较简单,留有许多空白的地方,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同的内容合理的填充,丰富教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话可说,说得具体,说得到位。教学《我该怎么办》时,教材中的插图只有迷路的小朋友以及所处的环境,我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小朋友迷路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情景,把图上的意思补充完整,延伸交际情节。这一补充,学生在说的时候兴致高涨,充分发挥想象力,说的时候也非常到位。这样的填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懂得了一些生活的常识。
四、 适当变通,拓宽教材,使学生会说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材观应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可以大刀阔斧地根据本地区、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改头换面”。口语交际课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合理的变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会说,说得头头是道。通过这样的“教材”学生口语交际素质能得到充分提高。
教学《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教材中画有苹果、梨、香蕉、橘子、葡萄等。这些水果虽然比较常见,但学生不一定爱吃,如果上课的时候,非要围绕这些水果来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能不高。我们这儿的经济比较发达,学生见到的水果种类很多,有许多甚至是进口的,可能连教师也不知道。因此,上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不局限与教材中的几种水果,只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比较熟悉、喜欢吃的,都可以说,并且鼓励学生说一些别人没有见过的水果。这样,学生上课的时候就兴趣高涨,津津乐道,讲得有声有色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使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让我们的教材能更加“宽阔”起来。
教材只是给教师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载体,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抓住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挖掘地方资源,通过各种方法,使口语交际课堂能切实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一、 巧设情境,丰富教材,使学生想说
口语交际教学如果有丰富的情境,那学生肯定会趣味盎然,而好的口语交际情境应该是真实、有趣、易于操作的。可是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往往比较呆板,它只提示学生说话的要求,没有具体的交际情境,如果教师就这样照本宣科地教学,那学生往往觉得无话可说,说不生动。口语交际课成功的前提就是人人参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是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刻板的、平面的说教,创设立体的交际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唤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有说话的欲望,在虚拟的情境中体悟真实的交往。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悄悄告诉他》,这是一个传话的游戏,非常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特点。在教学的时候,模仿“拷贝不走样”的游戏,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布置回家作业了,但我只告诉每一排的第一个同学,请每排第一个同学你一个一个轻轻地往后传,最后一排的同学再上来告诉我,比比那一排传得又快又准。大家都要注意听,千万不要听错了。”由于这样布置作业学生觉得很新颖,我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跃跃欲试。他们在传话的时候也特别认真,课堂气氛特别热烈。通过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学生学的有趣,练的扎实,效果非常的好。
可见,教师如果创设生动的说话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真实的氛围。这样,学生便会觉得文本中的练习非常直观,有许多话想表达。
二、 方式多样,使学生乐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东西味道再好,吃多了也会腻。口语交际活动教学亦然。为了让口语交际活动使学生不断有新鲜的感觉,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这种“因材施教”的手段能够使学生在每次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中保持新奇、兴奋,使学生的每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成为师生不可重复的珍贵体验。说一说,玩一玩,演一演,做一做,猜一猜,画一画,找一找……这些都是我们大家较为熟悉、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只要教师精心地因课择法、因材施教,这些所谓的“旧”方式也同样能焕发出新的光彩。
教学《打电话》时,我就用道具电话让学生给同身份的人打电话,教师充当接电话的人。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我不时地提醒学生注意语言,学生在我的提醒下,知道了礼貌用语,懂得了如何与对方沟通,做到了这些,那在现实生活中打电话时,学生也能从容自如地应付了。又如教学《介绍我的朋友》的时候,我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在表演对话的过程中,不时地提示学生该如何称呼、问好、如何招待、如何道别,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这些表演,正是日常生活的再现。
在教学中,一些我们常用的方法,教师只要稍加运用,就会调动起学生说的积极性,就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也使我们的教材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 合理填白,充实教材,使学生敢说
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专题编排往往比较简洁,主要以配图、提问、问题为主,教材中这样的“不言”处俯拾即是,由于文本中对口语交际的内容未作详细说明,学生往往有话不敢说,怕说错。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补充,使教师便于操作,便于学生的口语训练,以增强课堂活动效果,也使学生在其乐融融中得到了锻炼。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两方面进行补充。
1. 课前“预补”。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作课前准备要求,但要提高口语交际活动的质量就必须要作课前准备,精心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跃跃欲言。儿童的表达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那课堂上肯定是情之所生,妙语连珠。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讲童话故事》的练习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自己喜欢熟悉的童话,然后在家长或老师的指导下把它讲得流利、生动。这样,上课比赛的时候就“竞争激烈”了。
2. 填补“空白”。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比较简单,留有许多空白的地方,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同的内容合理的填充,丰富教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话可说,说得具体,说得到位。教学《我该怎么办》时,教材中的插图只有迷路的小朋友以及所处的环境,我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想象小朋友迷路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情景,把图上的意思补充完整,延伸交际情节。这一补充,学生在说的时候兴致高涨,充分发挥想象力,说的时候也非常到位。这样的填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懂得了一些生活的常识。
四、 适当变通,拓宽教材,使学生会说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材观应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可以大刀阔斧地根据本地区、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改头换面”。口语交际课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合理的变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会说,说得头头是道。通过这样的“教材”学生口语交际素质能得到充分提高。
教学《爱吃的水果》一课时,教材中画有苹果、梨、香蕉、橘子、葡萄等。这些水果虽然比较常见,但学生不一定爱吃,如果上课的时候,非要围绕这些水果来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能不高。我们这儿的经济比较发达,学生见到的水果种类很多,有许多甚至是进口的,可能连教师也不知道。因此,上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不局限与教材中的几种水果,只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比较熟悉、喜欢吃的,都可以说,并且鼓励学生说一些别人没有见过的水果。这样,学生上课的时候就兴趣高涨,津津乐道,讲得有声有色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使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让我们的教材能更加“宽阔”起来。
教材只是给教师口语交际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载体,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抓住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挖掘地方资源,通过各种方法,使口语交际课堂能切实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