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控尿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85岁,平均70岁;体重指数16.8~24.7 kg/m2,平均24.6 kg/m2;术前PSA 1.73~274.5 ng/ml,中位数12.06 ng/ml;术后病理切缘阳性26例。<70岁者62例(低龄组),年龄(63.7±5.1)岁,≥70岁者64例(高龄组),年龄(76.5±3.2)岁(P<0.001);低龄组体重指数为(25.35±3.66) kg/m2,高龄组为(24.00±3.11) kg/m2(P=0.028);低龄组PSA中位数为13.41 ng/ml(1.73~274.50 ng/ml),高龄组为10.26 ng/ ml(1.86~110.00 ng/ml)(P=0.304);术前PSA<10、10~20、>20 ng/ ml者低龄组分别为22、17、20例,高龄组分别为29、18、20例(P=0.41);术后Gleason评分≤6、7、≥8分者低龄组分别为6、18、38例,高龄组分别为7、24、33例(P=0.168)。尿道保留长度低龄组为0.2~1.5 cm,平均0.55 cm;高龄组为0.2~1.0cm,平均0.53 cm(P=0.577)。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48周的随访,分析患者控尿功能恢复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控尿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

结果

126例患者术后12周的控尿恢复率为46.8%(59/126),其中低龄组为56.5%(35/62),高龄组为37.5%(24/64)(P<0.05);术后24周的控尿恢复率为88.1%(111/126),其中低龄组为93.5%(58/62),高龄组为82.8%(53/64)(P<0.05)。术后48周的控尿恢复率为99.2%(125/126),其中低龄组为100.0%(62/62),高龄组为98.4%(63/64)(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体重指数、术中是否保留双侧性神经是影响术后12周内控尿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龄是术后24周内控尿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低龄、术前低体重指数和术中保留双侧性神经有助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12周内控尿功能恢复。高龄是影响术后24周内控尿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U8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合成骨桥蛋白(OPN)特异性siRNA并转染U87细胞株,以下调细胞中OPN的表达。设立空白对照组、EGF组以及siRNA+EGF组。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PN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以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siRNA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儿童鞍膈下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鞍膈下颅咽管瘤患儿,均行手术切除。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蝶窦组(19例)和经颅组(49例),其中经颅组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侧方入路组(12例)和前纵裂入路组(37例)。所有患儿术后行门诊随访。分析鞍膈下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选择和术后复发的因
目的探讨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4月至2013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6例儿童隐匿性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尿流动力学检查、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16例患儿中,尿频、尿失禁9例,大便失禁2例,背部中线皮肤异常9例,下肢感觉、运动障碍4例。术前行脊髓磁共振检查显示圆锥位置均正常,但终丝脂肪瘤化。患者均在神经电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