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鞍膈下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qu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童鞍膈下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1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鞍膈下颅咽管瘤患儿,均行手术切除。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蝶窦组(19例)和经颅组(49例),其中经颅组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侧方入路组(12例)和前纵裂入路组(37例)。所有患儿术后行门诊随访。分析鞍膈下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手术方式、手术入路选择和术后复发的因素。

结果

鞍膈下颅咽管瘤是儿童颅咽管瘤的常见类型(41.7%,68/163),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和视力视野改变,分别占86.8%(59/68)和69.1%(47/68)。58.8%(40/68)的患儿术前即出现全垂体功能减退症。68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18~270个月,平均(71.4±53.4)个月。头颅MRI增强扫描发现19.1%(13/68)的患儿肿瘤复发,71.4%(20/28)的患儿术后出现新发的垂体激素轴功能障碍。肿瘤体积>10 cm3、鞍上肿瘤横径/鞍内肿瘤最大横径>2、垂直于鞍膈平面的肿瘤最大径>4 cm和鞍上肿瘤囊腔存在复杂的生长方式为选择经颅手术的因素(均P<0.05)。鞍内肿瘤未循膜性边界切除、鞍内肿瘤最大横径>2.5 cm是影响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鞍膈下颅咽管瘤患儿无论选择经蝶窦还是经颅手术,增加鞍内肿瘤的显露和切除均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的风险。经颅手术时选择前纵裂入路更有助于增加肿瘤的鞍内显露。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开加钛板内固定在儿童椎管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郑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术中采用全椎板切开加钛板内固定椎管重建的患儿,共87例;年龄为0.5~9.0岁,平均(4.7±1.9)岁。采用改良McCormick分级标准评估临床症状,影像学评估脊柱的稳定性。结果87例患儿中,游离椎板节段2~7个,平均(4±2)个;手术时间为6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08年1月至2016年10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共21例。于术前72 h内,对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供血动脉位于肿瘤腹侧者行供血动脉栓塞。结果21例中,肿瘤全切除18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昏迷2例(1例术后9 d死亡),呼吸功能障碍1例,后组脑神经功能障碍5例,听力减退2例,面瘫1例,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U8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合成骨桥蛋白(OPN)特异性siRNA并转染U87细胞株,以下调细胞中OPN的表达。设立空白对照组、EGF组以及siRNA+EGF组。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OPN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以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siRNA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