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剖析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205205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生作为我国科研领域的后备军,是未来我国科研领域的中流砥柱,对他们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科研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申请学位的主要依据,是研究生学习和科研能力的综合表现,是研究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起点,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严谨求实学术作风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令人痛心的是,近年来研究生学位论文抄袭、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涉及者中不乏一些名校和重点科研单位的研究生,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
  
  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有:一是论文拼凑及大段引用;二是伪造试验数据;三是剽窃核心成果;四是论文的引用不标明出处。笔者认为,促使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产生、发展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学术的功利性
  目前,对于学校排名、科研单位评估以及个人科研、学术能力的认可往往局限于用论文发表数量、杂志等级等指标来衡量,尤其是学校、科研院所对于职称评定、课题申请及最后结果评定都要以文章量化评定的方式。研究生在奖学金评定、提前攻博、硕博连读等方面均对发表的文章数量有所要求,至于毕业那就更不用说了。
  研究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目的也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以博士研究生为例,据调查,59.2%的人认为,读博是为了在评职称和晋升上更有竞争力;43.5%的人认为,选择读博是因为找工作不顺利,通过读博推迟就业;39.2%的人认为,读博只是为了获得进入高校或科研单位的“敲门砖”等。
  在这种学术功利之风的盛行下,学术、学位论文沦为了一些人获取经济利益、荣誉、社会地位的工具。为了满足奖学金评定、按时毕业甚至个人虚荣心等诸多要求,部分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目的也变得极具功利性,因而剽窃、篡改试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便趁虚而入。
  
  2.培养机制不健全
  学位论文的完成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如时间、资金、试验条件以及就业压力等。有的研究生临近毕业时才发现做出来的试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差甚远,有的研究生因为种种原因选题无法继续进行只能临时改选课题,对于超出培养年限的研究生,学校都规定其不再享有在校生的待遇,这无形之中加重了一部分研究生的压力。为了按时毕业,就有人冒着风险篡改数据、拼凑字数,种种学术不端行为由此产生了。
  导师作为研究生学术道路上的领路人,对研究生学术作风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导师人数的增加远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研究生的需要。导师的精力毕竟有限,面对众多的研究生以及繁重的科研、教学压力难免顾此失彼。
  
  3.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处于缺失状态,研究生对于学术道德规范以及学术不端行为认识不清。研究生获取关于学术规范知识的渠道也非常有限,据调查,通过电视、网络获取的占36.4%,通过报刊、杂志获取的占33.2%。
  而在美国仅就抄袭这种学术不端行为而言,每所大学的学术诚实道德规范中必不可少地包括“Plagiarism(抄袭)”条目,明确其定义、错误性质和严重后果,防止学生在准备发言陈述、平时作业、考试论文、学期论文、学位论文等各种类型的学术论文中的抄袭行为。但我国对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的界定及处理方式均未明确,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道德教育缺少管理和控制,这些都为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埋下了隐患。
  
  4.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处罚不力
  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查主要靠导师及论文评阅人,目前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很难做到全部盲审,因此造成一些导师与评阅人之间,你评我所带的研究生的论文,我评你所带的研究生的论文,不能保证学位论文评审的客观性、公正性,更不能起到应有的监督、审查作用。即使通过加强管理,保证了论文评审的公正性,导师及论文评阅人也不可能阅读过所有与评审论文相关的文献,难免也会有所疏漏。
  此外,一些学校和单位对于已经发现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为了顾及学校和单位的面子,往往采取包庇、内部处理等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由于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查、监督不力,发现问题后又不能及时、严肃处理,处罚不力,未能起到教育警示作用,使得部分研究生心存侥幸,企图蒙混过关。加之过去一段时间社会对学术不端行为也比较漠视,因此这种行为被揭露出来之后没有起到遏制学术不端的作用,反而助长了学术不端之风的盛行。
  
  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遏制
  
  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个阶段性成果,其形成过程正是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学术作风的重要时机。因此要坚决杜绝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扩大宣传。开展学术道德教育
  学术道德教育就是把学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内化为学术主体的自觉行为,外在的道德命令转化为人的内在的自我要求,即由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
  进行学术道德教育,首先,要将学术不端行为的内容、界定以及处罚规定等纳入研究生管理条例及学位授予规定,建立科研学术诚信机制;其次,要深入开展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如讲座、学术交流等,必要时可开设相关课程。这样可使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有明确的认知并牢记在心,从而在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恪守学术道德规范。
  
  2.明确培养目标,多层次化培养
  研究生教育是“精英式”教育,而非“职业化”教育。因此,招生单位应把好研究生招生质量关。同时,对一些把读研当作就业、升职砝码的研究生要加强思想教育,端正态度,摒弃浮躁思想,保质保量地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根据不同的学术性质对于研究生课程及学位论文的要求也不同。我国开展了多层次的研究生培养,如工程硕士、研究生班、MBA等,这类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倾向于实际应用,对于课程和学位论文的学术性要求就弱一些。今后可适当扩大职业类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以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3.完善培养机制,强化导师作用
  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对研究生奖学金、提前攻博、硕博连读以及毕业要求等应根据多方面情况综合确定。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进行合作,以提供研究生足够的科研经费、实验条件和企业挂职锻炼机会等。对于一些非主观因素引起的不能正常毕业的研究生,学校及导师应视情况对其进行引导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加强导师在学术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首先,导师应当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其次,研究生未经导师同意不得擅自发表论文,对于研究生要发表的论文学位论文导师应当仔细审查、严格把关,确保其中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最后,导师应在研究生课程学习、选题报告、中期答辩、试验的开展等诸多学术方面进行严格监督,将良好学术道德的培养贯穿始终,帮助研究生规范自身的学术行为。
  
  4.完善监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在做好学术道德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的基础上,高校内部要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设立相关的学术规范监督部门,如“学术诚信监督管理办公室”,开通相应的学术不端行为举报电话或信箱,动员导师、学生甚至全社会进行监督,使学术不端行为无丝毫立足之地。
  在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前,利用相关软件对所有待答辩的学位论文进行检测,并成立学位论文学科评议组对未通过检测的论文进行评议,对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一定比例的论文实行双盲审,并建立复查制度,加强学位论文的监督审查,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近几年来推行了博士论文预审制度,通过预审制度能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学位论文质量及学位论文评审的公正性。
  对于已发现的在学位论文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生,要坚决按照规章制度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手软,从而对其他心存侥幸的研究生起到警示作用。
  总之,杜绝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是以研究生自律为基础、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为保障、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引导,需要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甚至全社会长期的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蔡桂兰]
其他文献
为了纠正学生不良习惯,教师采取罚款的方式,然后把钱交还家长。这种措施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短期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方
现代女性虽然已经走向社会 ,广泛参与了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 ,并获得了诸如参政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婚姻自主权、继承权等 ,但在现实生活中 ,仍然存在男女不平等和歧视女性
当学生出现不良习惯时,教师如果用罚款的方式来干预,会有很多负面作用.rn首先,可能会使学生形成逃避责任的意识.当学生出现不良习惯,教师采用“经济制裁”的方法教育学生,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就服装领域来看,受国外嘻哈文化的影响,街头时尚逐渐影响着国内消费者的服装设计需求和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此背景下,本文在总结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房屋建筑的质量及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环境艺术空间规划设计艺术应运而生。环境艺术空间规划设计一方面追求设计外形的多样性与个性化,另一方面注重其功能性与实用性的发挥,实现两者的兼容。与传统的空间环境室内设计理念相比,新的环境艺术空间规划设计理念更借助艺术手段实现空间设计质与量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环境艺术空间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究新形势下环境艺术空间规划
对于新时代学生教育有何高招?“五扬五弃”或许可以让我们做得更好.rn一弃“灌输式”,扬“启发式”.假如我们一味采用“灌输式”,大道理与小常规的背离,或许让学生敬而远之.
艺术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产业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趋于细化。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也越来越多,表面上看,应该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但高等职业技术型人才在数量上与社会需求的比率还比较悬殊。由此,许多高校已经在积极进行专业方向和课程的改革与调整,探寻适合时代和本校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之路,使设计教育向着更高、
通过样带法对四川省西北部石渠县境内的猛禽作了调查.就石渠县内的丘原和高山峡谷两个地貌景观类型内的猛禽的数量、种类以及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作了比较.结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让真的教育成为心心相印的活动,从心里发出,打到心灵深处。”可见,真的教育旨在打动心灵,启迪心灵。因此,教育远远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其本质在于灵魂的感召,在于唤醒、鼓舞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丰富潜能。这正是我校始终努力追求和坚守的。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犹如赛道的选择将影响到达终点的时效,培养内容的设定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究竟何为好课程呢?课程不等同于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来教师的教育实践探索,我校明确以“奠定学生发展基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办学指导思想,将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为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作为努力的方向。  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与评价制度下,中学生的负担较重,特别是初三年级的学生,面对升学压力大,时间紧、任务重的学习环境,竞争残酷的社会现实,容易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