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积极将自己获得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增强自我指导和自我批评的能力,不断对教学进行诊断、纠错、创新,这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运用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何谓“教学反思”?概而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教学反思是一个过程,是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过程”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却认为抽象、掌握不了。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如,“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能量流动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因此对能量流动的过程理解较差,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呼吸作用的实质理解不清,因而不易理解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悉心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遗传学知识的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对形状、显(隐)性基因、显(隐)性形状、基因控制形状等知识,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3.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在体内的分布”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自身的观点,将人体各器官与自身分裂开来,所以在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学。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
[2]刘济臣,李文献.反思性教育是落实创新教育的一把钥匙.2006,10.
[3]朱增华.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改变自己.2008,4.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反思;运用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何谓“教学反思”?概而言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教学反思是一个过程,是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过程”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却认为抽象、掌握不了。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如,“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能量流动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因此对能量流动的过程理解较差,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呼吸作用的实质理解不清,因而不易理解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悉心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遗传学知识的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对形状、显(隐)性基因、显(隐)性形状、基因控制形状等知识,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3.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在体内的分布”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自身的观点,将人体各器官与自身分裂开来,所以在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学。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
[2]刘济臣,李文献.反思性教育是落实创新教育的一把钥匙.2006,10.
[3]朱增华.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改变自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