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姑奶经常说:“你这一生中会去很多地方,但是终究会回到最初的原点,那就是故乡。”
“故乡?”
“是啊,你的故乡,苏州啊。”
儿时还不懂什么是“故乡情”,对于这座千年老城的记忆,便是在外面玩累了回去休息的地方。每次和姑奶姑爹游玩回家,在车上睡得昏昏沉沉,一感到车子停下来,便猛地睁开双眼,兴奋地直奔家门:“到苏州咯!到家咯!到家咯!”
童年印象中的苏州给了我不可泯灭的归属感。
那是家一样的存在。
小时候姑奶很宠我,总是带我去平江路买冰糖葫芦和小糖人。同龄的孩子睁大眼睛羡慕地看着我,盯着姑奶从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递给卖糖人的老爷爷,一脸慈爱地把糖人塞到我手里,每每幸福地舔着,都会听到耳边小孩子们和父母撒娇的声音,大人们便拉着小孩:“别吃这些脏东西,那小孩以后肯定不健康!”我望着姑奶,姑奶摸摸我的头:“好吃吗?”“好吃!”“喜欢就好!”
沿着平江路的小河走,直走到一个石拱桥,走下桥边的石梯,一船夫看过来,笑着问:“坐船吗?”我期待地望着姑奶,她便拉着我上了那小木船。船夫吩咐着“小心”,我们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两人一支,一里一换,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桥头的人们都望过来:“姑奶,他们都看着我们!”“因为我孙女可爱呀!”姑奶说着便摸摸我的后背,发现湿漉漉的全是汗,便从包里掏出毛巾,塞进我的衣服里,背上瞬间觉得舒服多了。
上了岸,姑奶拉着我的小手一路走回家里,家里有个大院子,种着一棵大香樟树,据说是搬过来的时候姑奶嫌院子不够大,花钱又买了一块地,顺带着那棵香樟树也划进了我们的院子。
从小便觉得,这棵香樟跟我们家真有缘分,于是它便成了我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姑奶喜欢在那香樟树下拿个小板凳做针线活儿,这时候我便跑过去坐在她腿上,双手一下子环抱住姑奶的脖子:“姑奶姑奶,给我讲故事。”
于是姑奶便给我讲啊讲,讲以前的故事,讲很久以前的故事,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造出了男孩女孩;从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到精卫用小石子要把海填平。姑奶还讲《圣经》里的故事,讲亚当和夏娃的爱情与悲剧,讲耶稣神一般的出世与悲惨的结局……古今中外,无一不讲。听着听着,我便躺在姑奶怀里睡着了,隐约还听得到姑奶唱着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姑奶是虔诚的信佛之人,每年带我去重元寺。儿时不懂事,看到那金光闪闪的大佛问:“这是耶稣吗?”姑奶哈哈笑了起来:“不是啦,这是佛祖。我们是信佛教的呀,耶稣是基督教的神。”我有些尴尬,沉默着不说话,感觉自己侵犯了神圣的佛祖,姑奶便拍拍我的头:“走,我们去烧个香,佛祖就原谅你啦!”“真的?”我一下子又快活起来,跟姑奶买了香,点燃,站在寺庙中央的一片空地上。
“姑奶,他们在干什么呢?”
“在拜呢!我们也来!”
我学着姑奶的样子,朝北方弯弯腰,朝南方弯弯腰,再朝西方、东方弯弯腰,姑奶轻声说:“许个愿望,可以实现哦……”
我默默闭上双眼。
我想,永远跟姑奶在一起。
我想,我的一家人都平平安安。
我想,一直一直待在这里,我的故乡,苏州。
长大了才明白,我把太多太多的感情寄托在这姑苏城,它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童年回忆,我与姑奶的记忆散在姑苏城的每一个角落。
儿时不明白什么是“姑苏情”,看着书里写的吴侬软语、垂堤杨柳、丝绸苏绣、茶肆评弹,大概现在也摸不透文人们所寄托于她的“情”,毕竟她两千五百年来承载了太多的春花秋月,孕育了太多的文采风流。
在我眼里,姑苏城没有那么多的历史情韵,也读不懂文人们所写的苏州文化内涵,更多的是童年的一个糖人、一片江水、一声摇撸、一棵香樟、一座寺庙,还有一个亲人的陪伴以及她许许多多的故事与童谣。
(指导老师:任静姝)
一篇文·一段感悟:
很多人问过我,“姑奶”是谁。
我说,我也不清楚啊。外公的妹妹?爷爷的姐姐?
我對于“亲戚关系”十分模糊,我只知道,姑奶是我儿时最好的伙伴。
其实我写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想记下姑奶与我的故事,记下一个亲人对一个孩子无私的陪伴。
小时候,几乎所有小孩子都在上唱歌跳舞之类的兴趣班的时候,姑奶就带着我玩遍姑苏城的每个角落。儿时游玩的经历早已模糊得记不起,但那些与苏州息息相关、在苏州孕育了几百年、几千年的地方文化,却都还深刻地记着。
写作的时候我想起许多细节,比如平江路的石拱桥、摇船的橹和潺潺的流水、出汗时背后垫着的毛巾……这些东西许多人都不易想到,但一读到便会引起共鸣,感受到苏州浓厚的历史、情韵和亲人无限的温柔与爱意。
如文中所说,我没有直接去写很多姑苏的文化、历史,而是把这份“姑苏情”满满地寄托在了那一个糖人、一片江水、一声摇撸、一棵香樟、一座寺庙,还有一个亲人的陪伴以及她许许多多的故事与童谣中。
那是一份沉甸甸的爱。
“故乡?”
“是啊,你的故乡,苏州啊。”
儿时还不懂什么是“故乡情”,对于这座千年老城的记忆,便是在外面玩累了回去休息的地方。每次和姑奶姑爹游玩回家,在车上睡得昏昏沉沉,一感到车子停下来,便猛地睁开双眼,兴奋地直奔家门:“到苏州咯!到家咯!到家咯!”
童年印象中的苏州给了我不可泯灭的归属感。
那是家一样的存在。
小时候姑奶很宠我,总是带我去平江路买冰糖葫芦和小糖人。同龄的孩子睁大眼睛羡慕地看着我,盯着姑奶从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递给卖糖人的老爷爷,一脸慈爱地把糖人塞到我手里,每每幸福地舔着,都会听到耳边小孩子们和父母撒娇的声音,大人们便拉着小孩:“别吃这些脏东西,那小孩以后肯定不健康!”我望着姑奶,姑奶摸摸我的头:“好吃吗?”“好吃!”“喜欢就好!”
沿着平江路的小河走,直走到一个石拱桥,走下桥边的石梯,一船夫看过来,笑着问:“坐船吗?”我期待地望着姑奶,她便拉着我上了那小木船。船夫吩咐着“小心”,我们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两人一支,一里一换,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桥头的人们都望过来:“姑奶,他们都看着我们!”“因为我孙女可爱呀!”姑奶说着便摸摸我的后背,发现湿漉漉的全是汗,便从包里掏出毛巾,塞进我的衣服里,背上瞬间觉得舒服多了。
上了岸,姑奶拉着我的小手一路走回家里,家里有个大院子,种着一棵大香樟树,据说是搬过来的时候姑奶嫌院子不够大,花钱又买了一块地,顺带着那棵香樟树也划进了我们的院子。
从小便觉得,这棵香樟跟我们家真有缘分,于是它便成了我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姑奶喜欢在那香樟树下拿个小板凳做针线活儿,这时候我便跑过去坐在她腿上,双手一下子环抱住姑奶的脖子:“姑奶姑奶,给我讲故事。”
于是姑奶便给我讲啊讲,讲以前的故事,讲很久以前的故事,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造出了男孩女孩;从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到精卫用小石子要把海填平。姑奶还讲《圣经》里的故事,讲亚当和夏娃的爱情与悲剧,讲耶稣神一般的出世与悲惨的结局……古今中外,无一不讲。听着听着,我便躺在姑奶怀里睡着了,隐约还听得到姑奶唱着歌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姑奶是虔诚的信佛之人,每年带我去重元寺。儿时不懂事,看到那金光闪闪的大佛问:“这是耶稣吗?”姑奶哈哈笑了起来:“不是啦,这是佛祖。我们是信佛教的呀,耶稣是基督教的神。”我有些尴尬,沉默着不说话,感觉自己侵犯了神圣的佛祖,姑奶便拍拍我的头:“走,我们去烧个香,佛祖就原谅你啦!”“真的?”我一下子又快活起来,跟姑奶买了香,点燃,站在寺庙中央的一片空地上。
“姑奶,他们在干什么呢?”
“在拜呢!我们也来!”
我学着姑奶的样子,朝北方弯弯腰,朝南方弯弯腰,再朝西方、东方弯弯腰,姑奶轻声说:“许个愿望,可以实现哦……”
我默默闭上双眼。
我想,永远跟姑奶在一起。
我想,我的一家人都平平安安。
我想,一直一直待在这里,我的故乡,苏州。
长大了才明白,我把太多太多的感情寄托在这姑苏城,它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童年回忆,我与姑奶的记忆散在姑苏城的每一个角落。
儿时不明白什么是“姑苏情”,看着书里写的吴侬软语、垂堤杨柳、丝绸苏绣、茶肆评弹,大概现在也摸不透文人们所寄托于她的“情”,毕竟她两千五百年来承载了太多的春花秋月,孕育了太多的文采风流。
在我眼里,姑苏城没有那么多的历史情韵,也读不懂文人们所写的苏州文化内涵,更多的是童年的一个糖人、一片江水、一声摇撸、一棵香樟、一座寺庙,还有一个亲人的陪伴以及她许许多多的故事与童谣。
(指导老师:任静姝)
一篇文·一段感悟:
很多人问过我,“姑奶”是谁。
我说,我也不清楚啊。外公的妹妹?爷爷的姐姐?
我對于“亲戚关系”十分模糊,我只知道,姑奶是我儿时最好的伙伴。
其实我写这篇文章更多的是想记下姑奶与我的故事,记下一个亲人对一个孩子无私的陪伴。
小时候,几乎所有小孩子都在上唱歌跳舞之类的兴趣班的时候,姑奶就带着我玩遍姑苏城的每个角落。儿时游玩的经历早已模糊得记不起,但那些与苏州息息相关、在苏州孕育了几百年、几千年的地方文化,却都还深刻地记着。
写作的时候我想起许多细节,比如平江路的石拱桥、摇船的橹和潺潺的流水、出汗时背后垫着的毛巾……这些东西许多人都不易想到,但一读到便会引起共鸣,感受到苏州浓厚的历史、情韵和亲人无限的温柔与爱意。
如文中所说,我没有直接去写很多姑苏的文化、历史,而是把这份“姑苏情”满满地寄托在了那一个糖人、一片江水、一声摇撸、一棵香樟、一座寺庙,还有一个亲人的陪伴以及她许许多多的故事与童谣中。
那是一份沉甸甸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