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快到年底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吆喝一番,希望读者朋友能够继续订阅《飞碟探索》。在这个互联网如此普及的时代,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问我,把本来可以用网络轻松传播的内容印到纸上再分发到全国各地,是否有些画蛇添足?《飞碟探索》的内容能否抛开纸张,只依靠网络传播?
我必须说,将《飞碟探索》的内容印刷在纸张上,是非如此不可。根本的原因只有一点:比较艰深的内容必须印刷在纸上,才能让读者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这是许多科学家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至于原因,科学家也不知道,也许是因为阅读纸质书更容易集中精神吧。
《飞碟探索》并不是一本好读的杂志,有些内容甚至称得上艰涩。这些文章,有些来自世界一流的科学工作者,有些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它们需要我们集中精神、全身心投入地阅读才能真正理解,有些甚至需要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真正看懂。这是阅读电子版难以做到的。编辑们修改、校对这些稿件也是在打印稿上进行的,而且要校对很多遍。
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请人用更加简明、轻松的文字撰写这些内容呢?因为我们做不到。宇宙探索和生命科学本身就是非常严肃和复杂的学问,举例子、打比方、讲笑话这样的方式真的没法把它们说清楚。霍金的《时间简史》和《大设计》在科学家看来已经是非常简明、轻松的科普读物了,可是,有多少人觉得它们“简明”和“轻松”呢?
这就是科学探索的真相,我们必须付出智力、耐力和汗水,才能获得那种心领神会的欢愉。这种欢愉绝不是阅读“科学常识”能够获得的。
那么,花七八十块钱订阅这份杂志到底值不值得?
当然值得。还有哪本杂志像《飞碟探索》这样罔顾普通大众的需求,坚持刊登这些“佶屈聱牙”的科学文章?如果您上网方便,并且英语还过得去的话,可以搜搜这些作者的名字,看看这些文章的含金量有多高。至于它的“用处”,很多如今很有成就的人说,自己最早对科学感兴趣,就是因为阅读《飞碟探索》,比如,著名科普作家土摩托、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员万维钢,还有作家东东枪、那多、廖伟堂、猫腻等。如果不是篇幅所限,这个名单我可以列得很长很长,这应该算是《飞碟探索》最直接的“用处”。
那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为什么要看这种艰涩的文章?
因为它们能让我们对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认知,能让我们摆脱庸常的鸡零狗碎,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成长。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杂志最大的成就。这也是我们坚持到如今的主要原因,不知这样的观念,您是否认同?
有人问我,把本来可以用网络轻松传播的内容印到纸上再分发到全国各地,是否有些画蛇添足?《飞碟探索》的内容能否抛开纸张,只依靠网络传播?
我必须说,将《飞碟探索》的内容印刷在纸张上,是非如此不可。根本的原因只有一点:比较艰深的内容必须印刷在纸上,才能让读者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这是许多科学家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至于原因,科学家也不知道,也许是因为阅读纸质书更容易集中精神吧。
《飞碟探索》并不是一本好读的杂志,有些内容甚至称得上艰涩。这些文章,有些来自世界一流的科学工作者,有些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它们需要我们集中精神、全身心投入地阅读才能真正理解,有些甚至需要反复阅读好几遍才能真正看懂。这是阅读电子版难以做到的。编辑们修改、校对这些稿件也是在打印稿上进行的,而且要校对很多遍。
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请人用更加简明、轻松的文字撰写这些内容呢?因为我们做不到。宇宙探索和生命科学本身就是非常严肃和复杂的学问,举例子、打比方、讲笑话这样的方式真的没法把它们说清楚。霍金的《时间简史》和《大设计》在科学家看来已经是非常简明、轻松的科普读物了,可是,有多少人觉得它们“简明”和“轻松”呢?
这就是科学探索的真相,我们必须付出智力、耐力和汗水,才能获得那种心领神会的欢愉。这种欢愉绝不是阅读“科学常识”能够获得的。
那么,花七八十块钱订阅这份杂志到底值不值得?
当然值得。还有哪本杂志像《飞碟探索》这样罔顾普通大众的需求,坚持刊登这些“佶屈聱牙”的科学文章?如果您上网方便,并且英语还过得去的话,可以搜搜这些作者的名字,看看这些文章的含金量有多高。至于它的“用处”,很多如今很有成就的人说,自己最早对科学感兴趣,就是因为阅读《飞碟探索》,比如,著名科普作家土摩托、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员万维钢,还有作家东东枪、那多、廖伟堂、猫腻等。如果不是篇幅所限,这个名单我可以列得很长很长,这应该算是《飞碟探索》最直接的“用处”。
那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为什么要看这种艰涩的文章?
因为它们能让我们对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有更深刻的认知,能让我们摆脱庸常的鸡零狗碎,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成长。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杂志最大的成就。这也是我们坚持到如今的主要原因,不知这样的观念,您是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