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寿命,真由微生物决定?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他动物比起来,人类的年龄结构实属罕见:幼儿依赖父母的时间之长在自然界中异乎寻常,而年长者在丧失生育能力以后还要生活很多年,这在自然界中也不多见。
   那些寄居于人体的小小住客——统称为微生物,是否在塑造和保持人类这种非同寻常的特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早提出这一命题的是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医学和微生物学教授马丁·布雷泽,他得到了来自范登堡大学的生物数学家格莱恩·韦伯的支持,后者用数学模型对该命题进行了证实。两人联合发表了一篇名为《寄主死亡是人体内微生物积极作用的结果》的文章,该文早些时候在线发表在美国的《微生物学》杂志上。
   科研人员已知,每个物种,无论植物还是动物,都是某种特定微生物群落的寄主。人体内大约有1 0 0万亿个微生物细胞,数量是人体细胞的1 0倍。一直以来,科研人员都认为微生物群落对寄主的影响非常有限,但是,最近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对人体的作用远不止帮助消化和产生气味,它们还有助于大脑发育、机体生长和预防感染。这项新的研究为完全基因组进化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撑,认为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对象并非只有单个机体,同时还包括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布雷泽在幽门螺杆菌实验发现了微生物对人类年龄结构的影响——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胃里都有这种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存活于人的胃液中的有益细菌,在人的大半生里与寄主和平相处、共荣共生。1 9 9 6年,布雷泽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调节胃酸水平。但是,幽门螺杆菌也是导致胃癌的常见病因,年龄越大,患胃癌的概率越高。
   布雷泽认为,一个真正的共生体就是这样一种有机体,在你年轻时能让你保持活力,年老时又可以让你因此丧命。这对个体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有利于整个族群。
   韦伯的专长就是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动态的生物过程。因此,微生物学家向韦伯求助,看他能否用数学模型对这一想法进行证实。
   他们一致同意采取的方法是,建立一个早期狩猎部落人口模型,来观察微生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为没有太多资料可供研究,我们无法了解几千代以前的人类到底发生了什么。”
  韦伯说,“但是微分方程体现的是变化,通过对不同变化进行比较,可以掌握当时的更多情况。”
   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在1 0万代人的时间里,人类变化并不是很大,尤其是,人类寿命可以高达1 2 0岁——这几乎是人类寿命的极限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重体力劳动的减少、粮食供应的增加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比如抗生素的使用),一些高致死率疾病已被广泛根除,人类寿命得以延长,但人类的平均寿命还是相对较短。
   模型将整个人口划分为三个年龄组:青少年、育龄人群、衰老人群,通过将生育率和死亡率做不同组合来观察人口的相应变化。在对生育率和死率做出最充分的估测后,科研人员确定了一个基准线,然后根据特定微生物的分布来调整死亡风险。
   在一个版本的实验模型中, 研究人员加入了志贺氏菌——这是在全球范围内导致疟疾的主要致病菌。这种疾病的致死人群仅限于儿童,但死亡率越来越高,从而导致人口锐减。
   在另一个版本的实验模型中,研究人员加入的致死因子是幽门螺杆菌,该病菌的致死率随寄主年龄的增加而增高。这一次,他们发现衰老人群的比例下降,下降部分人口对粮食与资源的需求转为青少年所用,从而使青少年人口有所增长。最终结果就是,青壮年人口上升,社会系统稳定性也更大。
   模型实验的结果与布雷泽的观点一致,即进化有可能使人体微生物环境更适合诸如幽门螺杆菌这类以衰老人群为目标的细菌的生存。细菌为保持人口稳定所做的任何事情都终将使其受益,因为如果人口的稳定性崩溃的话,细菌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寄主。研究人员决定将生育率加倍,观察下一步会发生什么。结果是,出现了一个不稳定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伴随灾难(造成人口大量流失的重大事件)而来的,是一个由繁荣和崩溃组成的灾难性循环。
   在另一次变动中,科研人员增加了狩猎人群中老年人的比例,他们发现,此举并未造成人口大幅下滑。
   除了证实微生物可能塑造了人类年龄结构这一命题外,韦伯还发现,模型实验揭示了人口增长的一个基本事实:人类的生育率和死亡率可以恰到好处地支持人类特殊的年龄结构。
   “如果你能溯回到三四万年前,世界人口总共就只有三四万,而且分散于非洲、欧洲和亚部分地区。”韦伯说,“那么,我们只是比较幸运?还是我们的祖先足够强壮,可以应付任何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从而使我们有幸存活下来?根据公式计算的结果,答案是,我们的祖先足够强壮。
其他文献
“有人说,我们从我们的动物祖先身上继承了发动战争的倾向……战争以及其他所有的暴力行为都是在基因水平上被设定好,并且烙印在人类天性之中的……人类有一个‘暴力的大脑’……这些说法从科学上来讲都是不正确的。”  上面这些至今仍回荡在人们耳边的言辞,出自《塞维利亚反暴力声明》。1986年,作为联合国国际和平年的一部分,该声明由当时世界顶级的20位自然和社会学家提出,随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纳,目的是反对“
期刊
物理专业的很多学生在他们早年的学习中都会碰到球形牛这个概念。现实世界里的牛即使长得再壮或喂得再饱,也很难长成球形。这样一来,要想计算物体的体积或面积与其高度之比就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但是,学生们了解到,如果假设牛为完美球体,或者说,牛具有球对称性,这些数字就很容易计算。强加某些潜在的(即使只是近似的)对称性,难题也能变简单。  球形牛的教学内容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学完,而是一直延伸到物理学的最前沿。在
期刊
今天我们所称的近东(主要指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国家、亚洲的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东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还包括北非的埃及和利比亚)在四五千年前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这里的大部分土地上生活的人是讲闪族语的。这里是阿拉伯和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原先从事畜牧业的闪族牧民,不时从南方阿拉伯半岛枯萎的草原散落到这里。他们落户在地中海沿岸与幼发拉底河流域之间的土地上,给当地的原住民带来了无穷的麻烦。在他们的北方,则是一向将他
期刊
《生活大爆炸》是个很有意思的美剧,它说的是四个年轻物理学家的故事——或者说是他们泡妞的故事。现在,物理学家似乎正在变成令人感兴趣的人群,套用剧中莱纳德的话,简直是“wearethenewalphamales(我们是新一代的型男)”。在四位男主角中,最有意思的是谢尔顿·库伯,我猜别人也会这么想。  谢尔顿非常聪明,而且他处处要告诉别人他非常聪明。物理学家聪明很正常,但谢尔顿还非常博学,甚至无所不知,
期刊
中微子有可能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粒子,人们首次发现它是在2 0世纪5 0年代。它是作为放射性衰变的产物被发现的,其实,核聚变反应也能产生中微子。太阳通过质子—质子链反应与太阳核心的聚变反应产生大量中微子,这使得太阳成为中微子天文学研究的完美对象。但是,2 0世纪6 0年代,当人们第一次开始观测太阳中微子时,却发现了一个被称为“太阳中微子之谜” 的神秘现象。这个问题直到2 0世纪9 0年代才得以解决,证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人们发现德国在以前就已经开展了一些先进的飞行设备与制导导弹的研发工作。虽然这些项目大部分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它们依然是特定时期唯一类似于UFO事件目击者所观测到的飞行物的飞行设备。“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苏联瓜分了德国最新研究的全部数据,此后又有传言说苏联在疯狂地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研发。二者结合起来,警示意义非  同小可。随着穆拉克空军监测中心、白沙导弹试验基地和原子弹
期刊
弗里曼?戴森,享誉世界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曾帮助邦戈鼓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等人创立了量子电动力学。戴森设计了大量的数学方法,还曾带领团队为研究性医院设计过一台生产医用同位素的小功率核反应堆。戴森梦想人类能乘坐着由原子弹驱动的宇宙飞船探索太阳系。他还撰写技术专著和科普读物,并执笔为《纽约书评》撰写过很多评论。已过90高龄的戴森(戴森出生于1923年12月15日)现在正在思考一个新的数学
期刊
2008年夏天,下曼哈顿城区的世贸中心遗址“归零地”上正在施工。工人们向下挖掘到基岩时发现了一个10多米深的巨大壶穴,四周的裂缝中填满了不同种类的岩石。担任顾问的地质学家很快就识别出这些岩石,它们是被碾过基岩的巨大冰川从数千米外携带而来的。在之后的某段时间里,融化的冰川形成急流,钻出了这一巨大的壶穴。  从纽约的壶穴到海水下的森林,我们身边的种种证据都证明冰川曾经遍布世界。最近一次的大冰期大约开始
期刊
人类不会一直延续下去,终将从宇宙中消失,但在消失之前,人类也许能够将强大的计算能力聚集到一起,从每一个细微之处模拟人类的经验。一些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开始怀疑我们是否已经处在模拟时代之中。或许我们已经处在计算机模拟时代,我们所经历的现实只是模拟程序的一部分。  现代计算机技术极其复杂,随着量子计算的出现,计算机技术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在这些功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的帮助下,我们将能够对更加复杂的物理系统进行
期刊
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对现实本质属性的理解:哈勃空间望远镜和位于智利巴拉纳尔山的巨型甚大望远镜等大型观测设备正探索宇宙最远的边界,而超大粒子加速器,如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在地下忙于揭开微小的量子世界的谜底。   从这些神奇的机器里发现的秘密数不胜数。你可能看过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壮观图片,你可能听过系外行星,你也肯定听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这种粒子借助质量渗透其他粒子。但是你也许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