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上好生物课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教学研究表明,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自主的学习过程。因此,《新课标》倡导学生要“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如何转变学生学习生物的方式呢?经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响应新课改要求,让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生物知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希望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潜能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兴趣,就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潜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发现问题到解决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
  如我在教學“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课时,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艾弗里的实验让人质疑的原因是他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第一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什么很低?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什么很低。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备,等等。没想到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有深度的问题。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我们如何引导学生解答这些疑问了。有人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心知肚明。我以为这对学生学习是无益的。我的做法是仅仅点拨他们、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以兴趣激发疑问,加上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合作探究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创造性学习。合作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探究精神。
  如在讲高中必修课《基因工程及其应用》内容时,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1.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2.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剪取目的基因)——拼(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检(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
  实验是高中学生学好生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手段。因为高中生物课中有很多知识点很抽象,很多的生理过程无法用肉眼观察。因此学生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经验。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实验或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高中模块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当我们来到河边要到对岸时,需要船工用船渡过对岸的情境。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然后进一步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到类比这种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学生从中也掌握了当遇到抽象知识运用类比来帮助理解的办法。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思考潜能;合作探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作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如果能做到这几点,生物课堂将会更高效,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的增强。
其他文献
在中国的教育领域,一直存在着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观,即只注意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的外部行为。成绩是不是好,通常是以是否记忆了书本知识和会做题为衡量标准,但不知道这些行为所反映的内部心理机制及其形成的条件,出现了以成绩论英雄,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正因为如此,产生了在教学设计中忽视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的问题。  传统生物教学设计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其教学思想认为,生物教学活动就是把生物知识传递
期刊
英语教学环境、不良心理因素等的影响使学生未能形成善于语言交际的习惯,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也就不可能产生参与交际的热情和欲望,只能以被动应付来回避。这种回避交际行为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又有各种心理障碍,师生关系不和谐等因素。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对症下药,对学生的回避交际行为进行矫正。   一、明确认识,使学生敢于语言交际   对学生来说,语言交际行为不仅可以激活原有的知识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师们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课堂练习,利用练习来发展学生却关注的并不多。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具有媒体功能,信息载体的集成性、可控性、交互性等功能,而且信息能量大,具有信息搜索、提取、显示、传播效率高等特点。在教学中有利于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展示强大的信息,有利于每
期刊
生物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三、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期刊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实,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画等
期刊
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的“翻转课堂”,很快就吸引了多方的关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學形式,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让处于课程教学改革胶着状态的人们看到了课堂改革的新希望。
期刊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不论是萨尔曼·罕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
期刊
心理学有这样一条原理:人的认知与情感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人在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想象比较活跃。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表演、游戏、操作、图解、妙解、看图、想象等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
期刊
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主流读写观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培养读的能力,也是一个目的”……可以看出,这一读写观是“阅读本位”的。随着语文价值的不断挖掘,我们的观念也在悄然转变,“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这一读写观是“表现本位”“ 写作本位”的,把“阅读本位”的教学观念翻了个底朝天。随着这种观念的转变,我们的课堂也在进行
期刊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罕,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来,萨尔曼·罕将这个副业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主业,目前已经在网站上放置了2300多段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  如果说萨尔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