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学作品与学生的精神需求相耦合
刚刚进入校门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0岁左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易染性和可塑性较强。大学生活一般要四年时间,这段时间也正是他们思想、观念的定型期,他们开始全面思考人生的真谛,思考自己追求的目标和信仰。大学生喜欢读书、喜欢文学作品和书刊,喜欢自己创作作品或用文字及在网络博客上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刚入校的同学,或是即将毕业走出校门的同学,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榜样或目标,要做什么样的人,而这些心中的偶像或者是榜样和目标人物,大多数都是通过看书、看文学作品、看传记得来的。他们惊叹他们的成就,欣赏他们奋斗的历程,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我们高校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交流中,如果能借助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教育和交流,就可能把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学校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灵魂的熏陶。学校的团委、各学院、系、图书馆都可以举办开展读好书的活动,这的确是一项很好的德育教育活动,应大力推广。
二、借助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创作,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现在的大学生虽然生活在比较开放的校园和各种新信息的交汇中,但他们的内心还是比较孤独的。这是由于他们把大学和社会想象得过于理想化,而与现实的感性体验相冲突时就会形成一段特殊的心理“郁闷”过程。差不多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经历这一“郁闷”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自我心理有时会处于封闭的状态,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愿意接近老师,也不愿跟自己不熟悉的同学交往。据调查研究,大学生有问题主动找老师、辅导员谈的只占10%左右,找好朋友、老乡、同学谈的占30%左右,而相当一部分同学能在网络中倾诉,还有许多同学根本没地方倾诉,只能堆积在心里,而这些问题长时间堆积在心里,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爆发,出现一些问题或意外事件,这就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高校教师如果能利用文学作品欣赏课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及业余时间和学生开展阅读文学书籍及文学作品创作活动,通过他们写的诗歌、散文、随笔、札记等作品,就能从中摸出他们的思想脉搏,知道他们的所想所思,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世界,再做起工作来就有针对性了,就能及时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使他们更快地进步。
三、文学创作作品能反映现实大学生活,有利于克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逆反心理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也存在严峻的挑战和教育盲点。学校德育工作存在覆盖不全面,管理不到位,方法手段陈旧,入心入脑较难的问题。大学生爱看书,尤其是爱看一些文学书刊,中外一些经典书刊。大学生还爱自己写,自己创作,从而抒发感情,陶冶心灵,而对空洞的政治说教普遍产生逆反心理。据调查,大学生60%以上的不愿上思想政治教育课,有些人上课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考研用;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没啥用,对这些课的政治说教和大道理有较大的逆反心理。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或管理人员,如果能利用课上课下,或跟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创作一些鲜活的反映积极向上校园生活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歌、随笔、札记、小品、相声、快板等,就能找到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因势利导地进行德育教育。因为师生是处在平等交流作品的基础上,就可以消除逆反心理,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师生互动,相互交流,能取长补短,彼此思想都得到升华。如有的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创作了大量校园诗歌,同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的思想得到震撼,得到升华,有的作品被学生配音播放,学生非常喜欢,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四、大学生文学作品能反映其荣辱观,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生机
大学生的文学作品创作活动是很广泛的,他不仅仅是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也反映了一个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文化底蕴和校风。大学生的文学作品是校园文化和大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反映了人文精神、世界观、价值观,喜欢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包括先进的、落后的、哲理性的、启发性的,以及对现实大学生活的描写,体现着校风、学风、人际关系、亲情、爱情等等,这些大量思想、观念的暴露,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只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加以引导,弘扬先进文化,弘扬正气,消除弊端,创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就会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开辟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五、高校德育教育应渗透大学文化之中
高校学生的文学作品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而高校德育教育也应渗透在大学文化这一活动之中。高水平的大学,要富有本校的文化品位和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氛围。对此学校要总体开发、总体规划,让校园文学创作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要把过去零散的、个性的、低格调的创作扶上正确的、高尚的、振奋人心的正确轨道上来,要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鼓励原创作品,出精品,用先进的文学作品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让学生长期处于校园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之中。要把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宗旨、任务都体现在大学文化之中,要体现学校的文脉的延续性,体现学校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精神上。当前,高校倡导干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着眼于学校德育教育的长远目标,确实重视抓好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不断探索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就能创造和导演出许多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局面,达到我们育人这一根本目的。
刚刚进入校门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0岁左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易染性和可塑性较强。大学生活一般要四年时间,这段时间也正是他们思想、观念的定型期,他们开始全面思考人生的真谛,思考自己追求的目标和信仰。大学生喜欢读书、喜欢文学作品和书刊,喜欢自己创作作品或用文字及在网络博客上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刚入校的同学,或是即将毕业走出校门的同学,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榜样或目标,要做什么样的人,而这些心中的偶像或者是榜样和目标人物,大多数都是通过看书、看文学作品、看传记得来的。他们惊叹他们的成就,欣赏他们奋斗的历程,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我们高校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交流中,如果能借助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教育和交流,就可能把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学校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使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灵魂的熏陶。学校的团委、各学院、系、图书馆都可以举办开展读好书的活动,这的确是一项很好的德育教育活动,应大力推广。
二、借助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创作,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现在的大学生虽然生活在比较开放的校园和各种新信息的交汇中,但他们的内心还是比较孤独的。这是由于他们把大学和社会想象得过于理想化,而与现实的感性体验相冲突时就会形成一段特殊的心理“郁闷”过程。差不多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经历这一“郁闷”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自我心理有时会处于封闭的状态,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愿意接近老师,也不愿跟自己不熟悉的同学交往。据调查研究,大学生有问题主动找老师、辅导员谈的只占10%左右,找好朋友、老乡、同学谈的占30%左右,而相当一部分同学能在网络中倾诉,还有许多同学根本没地方倾诉,只能堆积在心里,而这些问题长时间堆积在心里,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爆发,出现一些问题或意外事件,这就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度。高校教师如果能利用文学作品欣赏课或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及业余时间和学生开展阅读文学书籍及文学作品创作活动,通过他们写的诗歌、散文、随笔、札记等作品,就能从中摸出他们的思想脉搏,知道他们的所想所思,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世界,再做起工作来就有针对性了,就能及时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使他们更快地进步。
三、文学创作作品能反映现实大学生活,有利于克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逆反心理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也存在严峻的挑战和教育盲点。学校德育工作存在覆盖不全面,管理不到位,方法手段陈旧,入心入脑较难的问题。大学生爱看书,尤其是爱看一些文学书刊,中外一些经典书刊。大学生还爱自己写,自己创作,从而抒发感情,陶冶心灵,而对空洞的政治说教普遍产生逆反心理。据调查,大学生60%以上的不愿上思想政治教育课,有些人上课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考研用;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没啥用,对这些课的政治说教和大道理有较大的逆反心理。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辅导员或管理人员,如果能利用课上课下,或跟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创作一些鲜活的反映积极向上校园生活的文学作品,如散文、诗歌、随笔、札记、小品、相声、快板等,就能找到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因势利导地进行德育教育。因为师生是处在平等交流作品的基础上,就可以消除逆反心理,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师生互动,相互交流,能取长补短,彼此思想都得到升华。如有的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创作了大量校园诗歌,同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的思想得到震撼,得到升华,有的作品被学生配音播放,学生非常喜欢,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四、大学生文学作品能反映其荣辱观,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新的生机
大学生的文学作品创作活动是很广泛的,他不仅仅是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也反映了一个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文化底蕴和校风。大学生的文学作品是校园文化和大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反映了人文精神、世界观、价值观,喜欢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包括先进的、落后的、哲理性的、启发性的,以及对现实大学生活的描写,体现着校风、学风、人际关系、亲情、爱情等等,这些大量思想、观念的暴露,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只要我们认真分析研究,加以引导,弘扬先进文化,弘扬正气,消除弊端,创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就会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开辟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五、高校德育教育应渗透大学文化之中
高校学生的文学作品是大学文化的一部分,而高校德育教育也应渗透在大学文化这一活动之中。高水平的大学,要富有本校的文化品位和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氛围。对此学校要总体开发、总体规划,让校园文学创作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要把过去零散的、个性的、低格调的创作扶上正确的、高尚的、振奋人心的正确轨道上来,要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鼓励原创作品,出精品,用先进的文学作品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让学生长期处于校园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之中。要把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宗旨、任务都体现在大学文化之中,要体现学校的文脉的延续性,体现学校与时俱进的文化精神,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精神上。当前,高校倡导干部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着眼于学校德育教育的长远目标,确实重视抓好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不断探索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就能创造和导演出许多生动活泼的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局面,达到我们育人这一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