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课标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a8577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八次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年,在这十年中我国基础教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目前国家又重新修订了课程标准,但如何实现在统一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变革呢?只有正确处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做到活用教材,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才能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材多样化 活用教材
  2012年,国家重新修订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我国的课程改革工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总体来看,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来制定的,不同的国家会根据自己国家的社会发展情况和所需人才类型,按一定的教育规律制定或修改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标准。这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对于我国继续深化课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只有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才能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与提升。
  1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根本纲领
  课程标准规定的就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这是我们在深入研究课标前要明确的。然后我们要把握好课程标准的三大要素即内容标准、成就标准(或叫表现标准)、机会标准。内容标准是按照人的生长规律、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发展及所要求的人才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规律来确定的。它告诉我们不同年龄段应该学哪些内容,学到什么深度。成就标准是在告诉我们不同学段的知识内容要学到什么程度,哪些是了解的,哪些是掌握的,哪些是可以灵活应用的。机会标准则告诉我们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东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到一定知识、掌握一定技能的机会,要面向全体学生。
  概括地说,课程标准描述了一个社会或一种教育体系规定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领域应该掌握的知识能力、达到的行为标准以及个人发展的高度,以使学生能丰富圆满地生活,能顺利地步入社会,包容社会,改造社会,从而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明白了这些再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研究本学科的关于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及所规定的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的教学和评价建议等进行充分研究。由此我们可知,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根本纲领。
  2 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是整合教材的依托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实践、考核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实施的基础。教材是完全依据课程标准来编写的,因此研究透了课程标准,就有了深入挖掘教材的能力,甚至有了编写教材的能力(小学省编教材我们教研员参加了编写)就知道应该怎样合理地整合教材,这个时候你就不会“死教教材”,就能够实现“用教材教”的真正转变。比如:小学教科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以“春”为主题编排的,选编的课文是第三课《春》、第四课《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以及快乐读书屋《向往绿色》等课文。按教学进度,此单元要在开学的第二周到第三周进行。此时的东北冰雪尚未消融,还没到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季节。这时去学习本单元,不能很好地建立文本与时节的联系,缺少真实的生活体验与情境的渲染,学生感受不到春天的色彩。如果研究透了课标你就不会死教教材,你就敢于整合教材。从活用教材的角度,将其内容调整到相应的季节去学习,可以使学生将文本与自然相结合,真切地去品味、感受春天的神韵。(我们五小尝试着把课堂搬到了室外,效果意想不到地好。)
  初中物理为了让学生入门不感到物理难学,又能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入门第一章应该讲什么,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安排不同,而且各有各的道理,如人教版把声学作为入门的第一章,沪科版的是机械运动,北师大版的是物态变化。我们在研究透课标后就可以在尊重知识体系的环环相扣的原则上,根据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本地区的孩子们最熟悉的身边的物理现象,来调整初中物理入门时哪一章放在第一章更有利于教学。比如:现在交通工具发达,运动的问题就在身边,学生更熟悉;声音无处不在,学生随口能举出很多声的现象。把机械运动放第一章还是把声学放在第一章,我们就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来整合,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实效,使学生不再对物理恐惧。所以说只有深入研究课标才能不再死教教材,实现灵活地用教材教,教活教材。
  3 课标唯一化,教材多样化,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我们知道有些国家没有统一教材,各地方都是根据国家的课程标准由地方自己编写教材,甚至有些学校自己编写本学校用的教材,所以他们的老师就不存在“教教材”的问题,他们会很灵活地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整合教材,完善所教的知识,能按照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按国家需求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我想说的教材多样化,并不是指教材的版本多,而是更多的老师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不再照本宣科死教教材,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整合教材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内容。
  这一点在我国教育界也早已有成功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北京市模范特级教师王能智,他率先编写教材,挖掘教材,整合教材,活用教材,实现了教学内容本土化,教学过程生活化,教材内涵多样化。20世纪60年代,在最初工作的焦家坞中学,他遇到了一位好校长——王树方,王校长让他编写密云县地理教材并给予指导(因为被“打倒”的“文革”前的老教材不能用,所以当时没有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他不满足仅仅收入一般的地理知识,还实地考察了密云县的山川河流、田野森林……编完之后,王校长用钢板刻写下来,然后用油印机印出来。也就是说,四十多年前王能智就编写了第一本“校本教材”。其可贵之处就是把区域经济资源作为教育资源,而这正是今日教育改革所推行的理念——让学生学到生活化的知识,学到实用化的知识。
  接下来他的“活用教材”体现在1982年,他在四十岁这年开始了新的教学尝试。根据我国中学地理教材“总—分—总”式的特点,他把前一个“总”——学生必备的地理常识讲完后,把中间“分”的部分(中国地理八大分区)变成了八个大问题,让学生运用前一个“总”里讲过的方法去解这八个大问题。比如讲黄土高原,他不讲黄土高原有什么,书上有的也不讲,而是巧妙地设置一个问题——黄土高原怎么改造?他用这样一个对专家来说也是有挑战性的历史难题,来激励鼓舞学生,而且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并派代表上台发言。这里既有对各小组的竞争意识的培养,又有小组内合作意识的实践,还适时迸发着生生互动、思维碰撞所产生的智慧的火花。这样课本里写着的“黄土高原”,王能智没讲,而变成了学生们十分踊跃地自己去看,去分析,去使用的材料,这些材料显然不足以解答“如何改造”问题,但学生们的思维发散了,学生的探究就越出了课本,就会积极查找资料,请教“长老”……一种前所未有的效果出现了。正是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目光和兴趣跳出课本,从而把捆在教室里的学生引入校外的实践活动之中,而这又是时刻以课程标准为依托的。就这样,四学期的地理课,他用三学期就讲完了,而且全班平均96分,最低88分。更为重要的是,所有学生不但地理学得呱呱叫,其他学科的成绩也都有所提升。这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创造性发展。   所以说课标唯一化,教材多样化,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4 学会用教材教、活用教材是深入实施课标的根本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在人生观方面要“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那么,在把握基本理念的前提下,我们如何运用教材呢?如何挖掘出和这些理念一致的内容去影响学生,使孩子们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呢?比如对岳飞与秦桧的认识,你怎么样活用教材使学生学完后褒扬和敬佩岳飞的精神,而鄙视和摒弃秦桧的表现?这就是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还有对希特勒的认识,如果老师讲完二战,学生对希特勒赞赏有加,这就是历史教育的失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杀害亲人、打伤近邻,甚至杀死同学等严重背离基本道德的行为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归因于我们没有吃透课标,只是教教材,教完了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到位。
  5 钻研课标,活用教材教会学生实用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目前的教育改革提倡一种重要的理念:即怎么把教材中要讲的知识转变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性的问题,提前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小组活动中研究讨论实践,使学生们知道要想解决好问题就得主动去学习这部分知识,去实践,去更多的猎取知识,从而通过这种导学方式让学生养成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一节课的时候,让学生先说解决问题的情况,进而导入新课。比如讲《光的反射》前,抛给学生一个问题:雨后有月光的夜晚迎着月光走,路上亮的地方是水坑还是黑的地方是水坑,背着月光走又如何?这样,让学生通过实践,合作讨论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运用再回到学习知识中。实际这些做法体现的就是课标的成就标准所要求的,学生学习就应该不但学理论还要通过理论的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想不再死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必须要钻研课标,吃透课标。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是面对5%还是95%?如今我们所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培养5%甚至更多的精英式人才与提高95%的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教育统一起来。这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必然需求,当前世界竞争的实质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而民族素质竞争的关键在教育,因此当前的国际竞争将教育推到新的战略地位。
  时代呼唤真正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与发展。而只有深入地研究课标,才能灵活使用教材,这正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也就是说只要从教者人人心中都有“课程标准”这颗定盘星,教育的战斗机上才会有“活用教材”的螺旋桨,素质教育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腾飞。
其他文献
随着中学物理新课程的深化,物理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很多的时候在制约着物理教学实践能都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发展,并有效的落实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将教学中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以课题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成为物理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  课题是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有预期结果的研究项目。它是指在物理学科领域内,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能够通过研究加以解决
期刊
职高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才科学,那些课程含金量,也就是它的比较价值高一些,哪些是社会最需要而我们的学生又能达到社会所定的标准,而且我们的计算机教师又能胜任的,我认为应从四方面去研究。一是学生,二是市场,三是教师。  1 学生  商家是把顾客当成上帝,而我们教师则常常把自己当成上帝,要学生绝对的服从我们、要学生迷信我们、要学生崇拜我们,我们不是上帝,也无法企及这个高度时,最后的法宝是不懂装懂。在我们的
期刊
从合作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看出,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以通过教材或者做物理实验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从而控制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启发、设疑、解答、实验演示中不断地进行“调控”,使课堂达到“共鸣”。  物理是一门研究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规律的自然科学。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物理很难学,而让学生感觉物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让学生克服畏难
期刊
【摘要】诗歌浓缩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再现着历史,见证着文明,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合理利用一切现代教学手段,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一些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
期刊
人美版《美术鉴赏》教科书,要求面对全体同学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怎样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导言部分主要讲了两点,一是增加美术鉴赏的知识,二是多鉴赏经典美术作品。我们作为高中美术教师,不能粗枝大叶式的讲解,而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除了进行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美,让学生具备鉴赏美的能力,这就要求必须让学生掌握分析作品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分析中受到启发与感悟。以下是我在
期刊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是高中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之一,其教材中与显微镜有关的实验有:①使用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②脂肪的检测和观察;③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④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⑤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⑥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⑦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⑧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见显微镜在高中新课程标准生物实验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高效而快速
期刊
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实习前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程度。心理准备状态。进入实习后所面临的各种陌生、复杂的临床环境及事物等,均可能影响到实习效果。为此,我们对115名2007届实习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调查旨在找出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实习效果。 1 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  1.1 实习后对护理专业的重新认识。社会上很多人对护理工
期刊
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研究和表述问题,是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  1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重视应用问题  注重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
期刊
转变教育观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根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地学习国内外教育理论,密切注视教育发展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精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课的教学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而且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课堂教学当一门科学艺术来研究,改向经验要效率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题海战术要质量为向教学改革要质量。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
期刊
各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以当前既是落实学校教育改革方针的关键,也是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历史学科的教学,是中学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却存在不少的问题。  1 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起历史,人们的印象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造成这样误解的原因在于历史教学本身出了问题。它涉及国家政策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