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g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美版《美术鉴赏》教科书,要求面对全体同学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怎样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导言部分主要讲了两点,一是增加美术鉴赏的知识,二是多鉴赏经典美术作品。我们作为高中美术教师,不能粗枝大叶式的讲解,而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除了进行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美,让学生具备鉴赏美的能力,这就要求必须让学生掌握分析作品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分析中受到启发与感悟。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对鉴赏课的一些体会。
  首先说美术鉴赏是一种主观的人对作品的再认识和再创造的过程。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避免整堂课滔滔不绝地讲说给学生一种带有教师本人主观性的解释,压抑每个学生在鉴赏活动中的主观因素绝对不是一堂好的鉴赏课。
  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深入浅出的理性概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个体感受来体验分析作品,并用独立的语言对作品过行解释和理解?我的教学方法则是始终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从自身感受、体验出发,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培养鉴赏能力。以下我也从两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方面,从感性出发,从体验和感受说起。每次一上课,我很少直接讲课本知识,每次都能找到一种适当的方法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有时也介绍些趣闻轶事,这样同学们自然对作品或者作者产生了兴趣,再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平时课堂上也常用到默记的方法,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再撤掉作品让学生回忆作品的内容,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才能观察的仔细,记忆的深刻,并由浅入深地体验和感悟作品的艺术内涵。一定要重视学生第一步的感受和体验,虽然学生的感受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感受的审美成份和质量也有限,但它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自所感,是学生的真切感受,这种感受是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和形式深入挖掘的基础。此阶段,教师只能给学生以启发和提示,千万不能先入为主地输入某种概念,抹杀学生在作品鉴赏中所反映的多样而微妙的阐释。教师也应鼓励学生们积极讨论并大胆交流自己的感受,找出自己跟别人感受的相同与不同。当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之后,教师再适当地对作品的含义和与此对应的形式做一些理性的分析。引导学生在知识概念指导下,再次去感受艺术作品,从而使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达到既有个性情感因素,又具共性因素的审美境界。
  第二方面,从理性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和评论作品,这是对第一步感受与体验的深入,是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所谓分析,就是对作品的体裁、题材、构图、造型、色彩、技理、风格等,从思想内容到形式、技巧加以解剖,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达到对作品的艺术形象构成和思想内涵的理解。
  比较是很好的分析法,因为不同的艺术形式、技巧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画种、风格,用文字语言来描述,是不太容易说的太清楚。但如果把这些作品摆在一起进行比较,学生很快就会分析出它们的不同点。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要注意选择相同与不同非常明显的作品,因为这些“相同”构成了比较的基础,既可归纳为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又能清楚地看见不同作者在诸多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如拿中西绘画做比较,如中国画的《菩萨像》和油画的《西斯廷圣母》,这两幅画题材相同,都是表现的女神,但表现手法却有很大的差异。我先请同学仔细读画,进行感受和体验,然后根据学生学过的美术知识,对这两幅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一个同学回答,中国的《菩萨像》以线造型,国外的《西斯廷圣母》以面造型。另一个同学又补充到,中国的《菩萨像》是上下游动式观察,而国外的《西斯廷圣母》则是从一个方面观察到的。接下来我对同学的阐述进行了深解,告诉他们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不同,同学们又掌握了理性的一些知识。同学们又谈了对两幅作品各自不同的理性感应。我采用了讨论的方法,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个性感受去分析、评论作品,各抒己见。讨论非常热烈,大家都说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想和见解,有些见解也独辟蹊径,别有一番回味。大家也得到了共性的感受,比如说女神的美。我把同学们不同的感想和见解进行了归纳,使大部分同学的感想和见解接近事物的本质。
  讨论使同学们个体封闭的不够全面和完整的经验得到补充和完整。在讨论中,允许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互相尊重是讨论的条件,讨论不必限定严格的指向,但话题应相对集中,讨论的质量决定于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更多的讨论意味着更多的收获,这种收获把学生的思想打开,有益于学生心理的发展,使他们掌握讨论求知的方法,更合适地调节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活动,最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达到了美育的目的,也提高了学生的人本素质。
其他文献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1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往往有的学生会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他们只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刺激的实验现象,而放过了实验目
期刊
【摘要】对高中英语的写作越来越被高中教师和学生所重视,这不单单是因为在各类英语考试中英语写作占有一定分数的问题,主要是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英语的运用或英语表达的问题。我们对高中英语写作的提高也作了些思考,认为可以从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和训练形式的多样化、规范化,以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规范训练,也可到达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思考  在高中阶段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学习活动应当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传统“接受性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是否记住书本知识为目标,学习难以成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需要。而“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
期刊
将作文与生活相结合,在作文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折射出的主题理念。如何唤起学生对作文生成“主动表达”的情感态度,在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活动中凸现其主体性,从而促进其主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我浅谈如下:  1 关注生活万象,引导主动表达  在“生活作文”教学界面,我们注重激活“调查作文”这一程序的运行,即作文不限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
期刊
影响人的体质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营养、教育、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在这些因素中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体育锻炼,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影响。“健康第一”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学生体质下降该怪谁?如果要研究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质下降的关系,应当从哪几方面去研究?  1 关于体育课程的性质问题  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
期刊
1 国际图书馆界规划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规划对中国图书馆界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制订计划是政府的常规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文化部的要求,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订过各种计划和规划。近年来图书馆界为了自身的需要也开始制订战略规划。图书馆进行规划往往是为了数字化建设或新馆建设,还没有普遍成为发展的必要手段。但从公开发表的少数规划全文来看,有的在结构上已经接近国外的样式。  但是中
期刊
随着中学物理新课程的深化,物理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很多的时候在制约着物理教学实践能都沿着正确的轨道继续发展,并有效的落实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将教学中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以课题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成为物理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  课题是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有预期结果的研究项目。它是指在物理学科领域内,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范围和任务,能够通过研究加以解决
期刊
职高计算机课程如何设置才科学,那些课程含金量,也就是它的比较价值高一些,哪些是社会最需要而我们的学生又能达到社会所定的标准,而且我们的计算机教师又能胜任的,我认为应从四方面去研究。一是学生,二是市场,三是教师。  1 学生  商家是把顾客当成上帝,而我们教师则常常把自己当成上帝,要学生绝对的服从我们、要学生迷信我们、要学生崇拜我们,我们不是上帝,也无法企及这个高度时,最后的法宝是不懂装懂。在我们的
期刊
从合作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可以看出,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以通过教材或者做物理实验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从而控制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启发、设疑、解答、实验演示中不断地进行“调控”,使课堂达到“共鸣”。  物理是一门研究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规律的自然科学。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物理很难学,而让学生感觉物理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让学生克服畏难
期刊
【摘要】诗歌浓缩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再现着历史,见证着文明,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念,合理利用一切现代教学手段,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一些文质兼美,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