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落实讲话精神 开创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对高等教育管理者、办学者、高校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文章提出要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办学方向,端正高等学校办学理念,重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厘清教学与育人的关系。只有重视本科教学,才能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抓住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开创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本科教学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大学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两个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
  准;抓好三项基础性工作,坚持办学正确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对青年提出了四点希望,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讲话内涵丰富,释疑解惑,发人深省,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系统应该在“大学习”的基础上“真落实”。本文就此谈谈认识和落实的着力点。
  一、提高对高等教育办学的认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因此,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应高度重视立德树人,明确高等教育办学方向;高度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条件;高度凸显本科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功能。
  1.要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办学方向
  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办学的根本问题,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对高校立德树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实,使我们对高等教育办学方向和使命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树人”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我们党对教育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指明了高校办学的根本方向。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这不但指明了办学的根本方向,还要求发挥人才培养的引领、带动作用,明确了高校办学的根本路径和基本遵循。
  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到高校办学实践中。
  这次在北京大学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更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关于立德树人,从“落实”到“成效”,从要求到自觉,从外在到内化,要求更高、更实,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解除了高教人心中有关高等教育办学根本方向、使命的很多困惑。可以这样理解,评价一所高校办学方向对不对、办学水平高不高,最根本的是看立德树人的成效,看有没有培养高水平人才!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立德树人、促进立德树人,而不能削弱甚至冲击立德树人。不能把兴奋点放在商业公司发布的排行榜、西方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等方面,以这些作为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甚至全部标准(所谓以“工分论英雄”);不能认为立德树人成效很难短期体现,也不好评价,就不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追求和自发行动。
  2.要进一步端正高等学校办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在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中不断给学生以思想启迪和文化滋养,才能培育徳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国共产党要凸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学生在学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能成长成才。因此,高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理念,真正确立学生在教书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要认识到学生是学校赖以存在的前提,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以生为本,就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学校的重大项目设计、学科专业建设、规章制度制订、环境设施改善等,要优先考虑学生的成长成才;以生为本,就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机会和资源,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业问题予以关心、帮扶。当前,高校办学中不以学生为本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比如学校一些工程、项目、指标过多考虑学校和教师,而较少考虑学生的需要;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许多管理制度的设计是为了管理者的便利,而不是学生的发展;没有建立弱势学生的帮扶机构和制度,简单地对学业困难学生、违反纪律学生予以退学、开除处理等。
  3.要进一步重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立德树人包含立德和树人,“立德”主要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树人”主要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立德树人过程就是人才培养过程,立德为先、育人为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对于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就是要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的论断,厘清了育人与教學的关系:教学要育人,育人离不开教学;教学是基础,育人是根本;育人指引教学,教学服务育人。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进一步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不重视教学,学校就失去了育人的主渠道,教师就失去了育人的动力,势必会造成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立德树人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成效。教师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实现每一位教师课程教学的教育性,就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挖掘课程中德育元素,课后与学生交流谈心,带领学生参加实践育人活动等,环节多、时间长,考核要求高,成效显示慢,回报和收益低,因而一些高校出现部分教师不愿意上课,尤其是不愿意给本科生上课的现象。之所以如此,并不是高校教师真的不愿意从事本科教学工作,而是我们的政策设计不够精准,制度导向出了偏差,包括教师岗位设置、职称评审、聘任考核、绩效分配、教学奖励等没有鼓励教师潜心教学,不能调动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的积极性。从世界范围看,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定阶段,容易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从重科研到重教学,从重教学再到重育人,既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也是我国高校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开创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高校人才培养问题、育人问题由来已久。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我国高校立德树人取得了新的成效,但还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化,以至成为我国高校办学的“顽症”。有的地方和高校甚至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的实施,更进一步强化了“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弱化了学校的育人工作。当前,我国高校要抓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环节,开创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1.提高政治站位 落实立德树人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指示,关键在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和践行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仅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领导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广大青年学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要将立德树人任务内化到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立德树人不能满足于发文件学习,或者召开学习会议,领导干部表表态;也不能满足在某个层面、某个点线有布置、有亮点,要全面系统深入落实。只有提高政治站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会有高度、有力度、有深度。
  2.深化综合改革 促进立德树人
  高校虽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但是离不开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配合。首先,要改变学科评价、学位点建设、重大项目资金分配、评优选优等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重科研轻育人的现象,教育部门对高校办学水平评价、组织部门对高校领导干部的考核等,要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其次,各部门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在岗位设置、人员编制、经费管理、绩效分配等方面真正下放权力,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和人员、经费保障。最后,要对学校现有政策进行对照检查、修订完善,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至少做到三个“同等对待”: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同等对待、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教学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同等对待。
  3.改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 深化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穿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教学体系中,高校所有学科专业都肩负立德树人的任务。当前,改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深化立德树人尤为重要。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功能所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要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认真研究和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挖掘新材料、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不能片面紧跟西方研究热点、研究方向;要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西方原版教材、课程所占比例要适当。
  4.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践行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一所高校的立德树人归根结底是要依靠广大教师实施,教师的态度、能力、动力非常重要。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改变教师引进、评价、考核唯论文成果、头衔“帽子”等做法;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对教师实行全员培训,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要完善培训体系和内容,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等五部委有关“放管服”的文件精神,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坚持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评价相结合,突出教育教学业绩评价,将人才培养中心任务落到实处。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但全面系统地阐明了高教领域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重点,而且提出了具体清晰的路径、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每一位高教人都责无旁贷。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教学与育人的关系,结合立德树人要求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开创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责任编辑:周 杨]
其他文献
关于文化艺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文化艺术发展战略研究不仅关乎多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应采取多学科、多手段的结合,对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系统的全面的研究。从创造文化艺术发展的良好环境来看,文化艺术发展就涉及到社区与人口...
《文化的边缘》长期以来,无论是基于民族或怀旧的情结,还是出于文化或政治的考虑,在围绕“种种主义”(isms)及其价值取向的争论辩驳中,总不难看到一股二元对立的潜流。譬如,在有关不同文化发展趋势的讨论中,断言“中西冲突说”者有之,号称“三十年河东,三十...
宋爱国,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
文化战略要有“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许明中国文化发展战略,这个课题本身决定了它不是从某一个团体、某一个阶层、某一个个人或者某一种特定的知识分子立场来进行研究,这无形当中要隐藏或者是淡化自己的个人立场而站在国家的角度。对于文化发展的研究往往有两种...
研究不确定线性系统保代价控制的鲁棒性分析问题.提出了不确定线性系统保代价控制鲁棒界概念,给出了不确定线性系统保代价控制的一种鲁棒性分析方法,并建立了不确定线性系统的
一、中国画即将在困惑中跨入21世纪,困惑来自西方艺术的冲击。二、中国画必须破除“西方文化中心”观念,坚持自己的现代化标准。三、中国画的不同画种各有不同的现代化任务及其前景,人物画若无足够的写实能力来表现中华文明,将被中国油画取代而自我灭亡。山水花鸟画必须以其固有的“天人合一”精神,和现代人类日益高涨的环保意识相适应而为之激励,才有光明前景。中国画应该宣传推广它特殊的养生功能,使越发重视保健的全人类共同受益。同时开发适应时代变化的新画科,争取发展成为国际性画种。四、中国画在未来时代不应人为区分主流非主流。
以耗电量最小为目标函数,排量、压力等限制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多源注水系统泵站优化调度数学模型,遗传算法采用了二进制编码和实数编码相结合的双重编码,并调整了适应函数,采用随机
比较艺术学:现状与课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心峰关于比较艺术学研究,我想说两句话。一句是:比较艺术学存在着,发展着;另一句是:比较艺术学还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课题。1比较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