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题实施中的心得体会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实施闽南课题,不仅能挖掘家乡泉州独有的闽南本土文化内涵,更能因地制宜的开发设置课程、贴近幼儿年龄特点推进课程建设,从而借助课程达到师幼的共同发展。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收获了“初心”、“童心”,更了解了“核心”以及坚定了一步一个脚印,继续深入实践的“决心”。
  关键词:初心;童心;核心;决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020)30-0014-02
  Experi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XU Ningyuan  (Fengze kindergarten,Quanzhou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uth Fujian project in kindergartens can not only tap the unique local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Quanzhou,but also develop and set up cours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promot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lose to the ag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o as to achieve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children with the help of curriculum. In the cours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se,we have mainly gained the "original heart" and "childlike innocence",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and the "determination" to continue in-depth practice step by step.
  【Keywords】First intention;Childlike innocence;Core;Determination
  泉州以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等,当选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本课题就是要抓住这一时代背景,充分利用大社会、小社区的丰富资源,挖掘家乡泉州独有的闽南本土文化内涵,为幼儿园因地制宜地开发园本课程。但是,在课题开展初期,老师们常常因为自身对于闽南文化的了解不足而苦恼;因为各区域的闽南方言口音而互相“取笑”;因为借鉴参考资料稀少而迷惘;因为课程难以建构而气馁。可以说这是一条崎岖的前进道路,我们不断在尝试中摸索、在摸索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在此过程中,我们从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到注重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最后逐步关注到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力求在传承历史文化和保留地方特色的同时,把《指南》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使之富有更强的时代性和生命力。
  1.挖掘闽南文化资源,师幼获得“初心”
  泉州是我国的第一批文化古城,它不仅有着自己的文化,也吸收了他人的文化,拥有许多城市都无法比拟的纯度、深度和广度。在课题实施的初期,老师们不断挖掘闽南小吃、闽南民间艺术、闽南游戏中的教育资源,从中选择适宜本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内容,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实际感受、体验和表征家乡文化。那时,大家走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抬头就能看到图文并茂的闽南童谣,伸手就能玩起自制有趣的闽南木偶,张嘴就能品尝到地道美味的闽南小吃。在这个阶段,形成了一支热爱和了解泉州文化,具有探索、钻研精神的教师队伍。然而课题的探索绝不止于此。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目标课程体系如何制定?在运用中如何追求传承、探索创新?如何与幼儿园原有课程共生共容?这些都成为我们研究的方向。
  2.传承创新闽南文化,师幼共筑“童心”
  传承是传递与继承的一个过程,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闽南文化的精髓,我们逐渐从“百花齐放”的课题体系中缩小视角,将关注点放得更小、更低、更适合幼儿。我们采用三个年龄段同时开展同一类别课程活动的研究方式,重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探究闽南文化过程中的多元能力培养。制定适应的目标体系,并尝试与“种植课程”、“亲子活动”、“生活课程”等幼儿园的原有课程进行融合。直至今日,我依然能清晰记得孩子们在种植园地里自己种植花生—通过多种工具取出花生仁—自己尝试制作花生仁汤的热闹情景。因为煮的不够烂自己学习看沙漏记录时间;因为煮的不好吃自己调查、拜师,带来了白砂糖、鸡蛋、芋头来添加。只为了做出一碗地道好吃,客人喜欢的花生仁汤。真可谓一碗花生汤,暖意满人间!幼儿在亲近小吃的过程中,感受小吃中民俗民风的魅力,传承闽南人的劳动智慧。在这个研究实施阶段恰好能帮我们站在别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坚守本土文化的特色,拓宽闽南文化特色课程教学思路,更有高度地、更科学合理地架构适宜幼儿本土特色课程,融合各种活泼多样的教育手段,使之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征,让幼儿在互动体验中更充分感受和体验闽南文化的多元化特点。
  3.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师幼发展“核心”
  六大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同样指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即“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结合二者观念,幼儿园将幼儿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幼儿健康生活、学会学习、健全人格、美育修养等,都是幼儿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核心素养,打造精品课程”这个总目标引领着老师们有目标、有方向的前进,真正做到课题研讨的纵深化、日常化、微课程化。在这个阶段我们通过三个载体来加强教师的专业研究,提升教师的课程运作能力。操作载体一是预操作,提倡教师基于教学设计进行“幼儿预操作”、分析幼儿预操作所见来了解幼儿经验水平,筛选操作材料,判断提问、程序等要素的适宜度,进而思考教学的设计是否适宜,提高教师   团队的前设计能力。载体二是合作课。是以教师群体间的差异为资源进行的“青蓝合作课”的课例研磨,促进教师团队间经
  验的共享与观念的碰撞。载体三是 “区域视导记”,在区域游戏中将幼儿的语言表达、行为表现进行细致客观的记录,给予观察后的建议与引导,通过与被视导教师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反思分析,来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审视,积累基于实践的互动策略,改善自身的互动行为,修正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在这个阶段形成了许多具体意义的课程模式:例如,“闽南庙会跨班区域游戏”、“每周一大厨”、“闽南娃娃博物馆”等等。在期末微课程的分享交流中,我们学习到老教师的课程建构方式和有效的推进策略,更可喜的发现新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课程中体现幼儿的主体化、个性化。我们在实践中边思考边前进,在促进园本课程走向丰富、多元的同时,努力寻找着核心素养落地的方法,进一步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4.规划发展道路,师幼同表“决心”
  从教育实践来看,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培养,这于当代社会的幼儿教育来讲是非常关键,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育实践中,文化的价值和力量要发挥持续的作用,需要强调文化渗透的长期性。但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区域也曾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但是因为没有构架具体的发展道路,规划准确的方向,所以文化渗透教育存在着“昙花一现”的现象。基于此,在闽南文化渗透教育的实践中,必须要积极的采取措施规避这样的现象,如此一来,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文化渗透表现会更加的突出。
  基于目前的具体研究,在闽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大环境下,要想实现文化和教育的充分融合,需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需要分析闽南文化中的具体内容与幼儿教育的适配性。从具体的研究来看,文化的涵盖范围比较广,内涵层次有深有浅,所以并不是所有文化内容都适合融入教育的。基于此,需要对当代的幼儿教育做特点分析与探讨,并掌握闽南文化的具体内容和内涵,之后基于幼儿教育的特点针对性的融入文化内容,这样,文化和教育的融合效果会更加的理想。二是需要针对文化渗透确定具体的教育计划。教育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文化渗透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在教育实践中,要真正的实现文化渗透,实现文化熏陶的目的,需要针对教育长期性特点制定文化与教育融合的长期发展规划,这样,教育的阶段性目标会更加清楚,文化渗透的层次内容也会更加的明确,最终的教育教學实效会有显著性提升。三是在教育实践中,老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引导者,需要有文化传承的决心,更要有坚守文化的态度和意识。老师在教育实践中是不可获取的,其态度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等均会影响到闽南文化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老师的意识明确、立场坚定,在教育实践中会基于闽南文化的具体内容实现课程的设计,由此完成教育和文化的融合。总之,规划文化和教育的融合发展道路,这对于闽南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现有突出的现实价值。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教育内容,都承载着多样性的功能。作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既要对幼儿的发展具有价值,也要兼具传递社会文化的功能。课题研究的几年来,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成员们立足本地实际,充分挖据、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积累了大量地方性强、特色凸显、生动鲜活的教育活动案例。我们将继续不断实践、深入研究,继续挖据和播散闽南文化的种子!
其他文献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我们的创造性教育工作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其实这些“差生”是源于他们的感知觉统合失调。教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感知觉水平,这样才能探寻他们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通过改变根源,改善问题。  关键词:感知觉统合;游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4-0184-01  在日常的教育教
期刊
摘 要:角色游戏是孩子们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生活中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参与的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角色游戏区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拥有游戏的自主权,能够自主、自由且快乐地游戏。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发展需要,结合相关的闽南本土文化,投放相关的高低结构活动材料,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构想,促进他们的游戏能力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角色游戏区中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部分学校的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上,忽视了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思想道德的培养,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将孩子放在学校之后,孩子的教育就与自己无关,一旦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就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学校的教育上,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如果学校要想实现和家长之间的有效交流,学校可以组织家长进行家访工作,为教师提供和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让教师能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重在立德树人,要达到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良好效果,就应该从多渠道渗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真心实意地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叩开学生心灵之窗,与学生心灵相通,在情感共鸣处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念,以达到立德树人之效。在朗读训练、识字教学、习作教学、阅读教学等方面中可以进行引导。为增强德育渗透实效性,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为学生授之以渔,还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期刊
摘 要:网络教研的开展与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十分吻合,我们处于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信息技术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能够节省人力和物力,网络教研的开展可以改善以往教研模式中的不足。網络教研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问题进行线上的讨论交流,在此过程中互相学习借鉴,可以完善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本文主要分析网络教研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关键词:网络教研;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策略  【中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这门学科,不仅肩负着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重任,还是小学生能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石。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和自主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如何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增强了对德育的重视,也将德育渐渐的融入到了各门学科当中。在这一背景之下,语文教学也产生了与思想品德教育融合的强烈需求,本文将分析二者融合的可行性,随之提出几点教学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0-0006-02  Ide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突破课堂重难点。信息技术以其“声光电”的特效,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突破静态思维,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海量信息素材,适时延伸课堂,链接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课型多样,教师要根据课堂重难点设计微课,并适时穿插,调节课堂节奏,增强课堂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重难点突破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在如今处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事业,对素质教育这一观念在人们之间不断进行普及,社会各界对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学生身体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视,足球课程也因此被选入小学体育教学之中。当前足球运动课程仍然存在这一定的问题,本文的撰写以小学阶段的足球运动教学活动为对象展开了相应的论述与探讨,分析了如何在阳光体育的背景和概念引领之下,扎实推进足球课堂的高效化构建,与现有小学足球教学中所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各学科之间的渗透实践可以保证当前的教学工作更加高效地展开。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会在课堂上讲解一些基础的单词、句式以及语法知识点等,这种教学方式浮于表面,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对英语的排斥度更高,因此在现代教学革新的背景下,教师开始另辟蹊径,结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倾向调整教学模式,把音乐与戏剧表演渗透到英语学科中,通过这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