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的词汇化过程及成因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汉语中,“因此”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但是在上古乃至中古的时候,“因此”却是两个词,即“因”(表示“凭借”义)和“此”(指示代词)。本文从词汇化这个角度,通过描写“因此”的词汇化过程,管窥“因此”的历时发展情况,并分析“因此”词汇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希望以此来了解词语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因此 词汇化 历时发展
  
  一、引言
  
  “因此”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因果联系的连词,用来引导表示结果的从句。吕叔湘先生(1982)说:“最常用的表示原因(广义)的关系词,在白话是‘因为’和‘为(了)’,在文言是‘以’‘为’‘由’。这些关系词可以引进原因补词,也可以联系原因小句”。王力先生的《王力古汉语词典》则归纳出“因”的三个义项:依靠,凭借,沿袭;佛教语“因缘”的简称;(副词)于是,因此就。“此”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因此”表示“凭借这些”等意思。我们不禁要问:“因而”由两个词演化成一个词,经过了怎样一个过程?为什么会发生演化?
  本文试图通过对“因此”的词汇化过程进行分析来回答上述问题。
  关于“词汇化”,董秀芳(2002)认为“从历时角度看,很多双音词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一个从非词的分立的句法层面的单位到凝固的单一的词汇单位的词汇化过程”。换句话说,“词汇化”可以被视为从非词的分立的句法层面的单位到凝固的单一的词汇单位这一发展过程。目前为止,关于词汇化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如刘利(2008)曾对“然而”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作过分析;而有关“因此”的研究,如邓雨辉(2007)从语义关系、连接能力、句法限制等方面对“因此”和“因而”的用法进行辨析。“因此”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连词,从词汇化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来可以看清楚“因此”的历时发展脉络,二来还可以通过“因此”管窥同类词的词汇化过程。
  
  二、“因此”的词汇化过程
  
  “因此”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结构形式是不同的。笔者通过分析“因此”在不同时期的用例,提取出以下模型:
  甲:因·此+NP+S
  乙:S,因·此+VP
  丙:S1,因此+S2
  其中,S代表“因此”前后出现的话语,一般表现为单句或复句,NP是名词性成分,VP则是动词性成分。下面将结合上述模型具体论述“因此”的词汇化过程。
  (一)甲式:因·此+NP+S
  其中的“此”多指其后的NP,二者紧密结合,共同充当“因”的宾语。整个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此时,“因”多表示“凭借、趁着”等含义。“因·此+NP”一般既可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中。放在句中一般在谓语前,作状语。例如:
  (1)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周礼·地官司徒第二》)
  当然,甲式是笔者在众多语言事实中概括的一个模型,实际上有一些变体。我们归纳出这一模型还有两个变体:
  1.S1,因·此+NP,S2
  其中,S1、S2是两个话语单位。“因此”可以出现在句首和句中(因其后还有NP等语言单位,故不可能出现在句尾)。如果在句中,其位置一般在谓语前。如:
  (2)自古至今,求法之人,足有障难,请安排也。不因此难,则无因归国。(《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
  (3)余取今月七日上州,见新刺史端公。因此次,具申送和尚往日本国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
  2.S1,因·此,S2
  这一结构与第一个变体的区别在于“因此”后没有NP成分,“因此”的独立性较前一变体有所增强。这种结构最晚在战国时期就存在。如:
  (4)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鬼谷子·反映第二》)
  (二)乙式: S,因·此+VP
  “因”和“此”还是两个词,“因”仍有较为实在的意义,“此”后已没有NP结构,且“此”多指前一话语单位S。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结构中的“因此”后面的句子往往省略主语,故用VP来表示,这也是不把它视为连词的重要原因。S和VP之间的关系表现为VP这个结果往往是依靠S表示的内容才能实现。据邱娟娟(2005)的观点:“通过对现拥有的古籍文献的穷尽式考察与分析,我们提出判断因果连词‘因此’产生的标准是:1.具有‘因为这,所以……’的意义;2.处于表果分句的句首;3.‘因此’分句紧置于表因分句之后。这三条是互为一体的,缺少任何一条,‘因此’都不能看作是因果连词,而只能是个介词短语。”本文采用这种观点。这时的“因此”前后两个分句往往不具有“因为这,所以……”结构义,如例(6)中的“桓公伏甲设馔”与“欲诛谢安、王坦之”并不构成因果关系,所以“因此”还不能算是连词。例如:
  (5)中尉意,敕若许,即因此便动兵马,起异事也。(《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
  (6)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7)不得汰,便停车不行。因此名遂重。(《世说新语·赏誉第八》)
  上式是“因此”后面的句子省略主语的情况,如果主语没有省略,主语NP一般放在“因此”的前面,于是“S,因·此+VP”就变成“S,NP+因·此+VP”。由于“因此”前有NP,不在句首,所以这时的“因此”也不能算是连词。如:
  (8)夏侯湛作《周诗》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潘因此遂作家风诗。(《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三)丙式:S1,因此+S2
  虽然从形式上乙式(“S,因·此+VP”)和丙式(“S1,因此+S2”)区别不大,但二者实际上并不相同。丙式的“因”和“此”,意义已经比较虚化,在结构上,“因”和“此”之间的联系已经很紧密了,这时的“因此”可被认为是连词。如:
  (9)及其有田神功等诸军,皆不受制,因此不志,愧耻成疾,薨于徐州。(《潭宾录·李光弼》)
  (10)后诸女配国家为其香,因此得烧香。(《太平御览·卷第九百八十一》)
  我们之所以把“S1,因·此+NP,S2”“S1,因·此,S2”两个结构看作是甲式的变式,主要是考虑到其与甲式的联系十分紧密,特别是“因此”后面的语言单位要么是单个词或短语,要么就没有,而乙式和丙式中多为完整的句子或者省略主语的句子,联系很明显,也考虑到出现的时间很接近。将“S,NP+因·此+VP”视为乙的变式则主要是因为此时的“因此”还不能算是词。当然,这样做一方面是便于叙述,另一方面也便于更清楚地看到“因此”的词汇化脉络。
  
  三、“因此”词汇化成因
  
  从上文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因”和“此”刚刚能够连在一起使用的时候,由于二者结合不很紧密,所以 “此”后面往往能带NP结构,而且此时“因此”引导的分句前往往没有其他语言单位。从语义指向上看,“此”指向的是其后的NP,二者的结合紧密,共同充当“因”的宾语。这里的“因”和“此”都具有实在的意义。
  首先发生的由甲式到其变式“S1,因·此+NP,S2”和 “S1,因·此,S2”的变化,看起来只是在形式上细微变化,但这却为“因此”虚化、凝结化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特别是NP的脱落,使得“此”由NP趋向于“因”,导致“因”和“此”的联系更加紧密,最终朝着词的方向发展。在意义上,“此”也慢慢指向前句,“因此”逐渐具有一种连接功能,为最终发展为连词起到了重要作用。这虽然只是细微的变化,却体现了其发展方向。
  后来由甲进一步发展到乙再到丙,“因此”后的成分由NP发展为VP,再发展为S2。如前所述,甲式中的NP与“此”联系很紧,共同作“因”的宾语,而乙式中“此”指代S并作“因”的宾语,VP则是“此”指代内容的结果,显然“此”与VP联系不如其与NP那样紧密,尽管“S1,因·此,S2”的“因此”看上去很孤立,但是由于其有明显的实在意义,我们认为它没有乙式中的凝结度高。又由于VP作为句子并没有主语,或者主语在“因此”前,“因此”作VP的状语,故VP与“此”的联系又比完整的句子S2与“此”的联系紧密,所以说“此”与后面的成分的紧密度在不断下降,即与NP紧密度>与VP紧密度>与S2紧密度。这客观上进一步增强了“因”和“此”的凝结度,为其最终发展为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本文主要是结合相关的语言事实,将“因此”的词汇化过程抽象概括为三个基本阶段:分别是“因·此+NP+S”“S1,因·此+S2”“S1,因此+S2”。而在每个阶段,又有多个变体。第一阶段,“因”和“此”显然是独立使用的两个词,第二阶段大致是一个过渡时期,但“因”和“此”仍是两个独立的词,到了第三阶段,“因”和“此”逐渐结合为一个词。本文试图通过一种形式化的方法,将“因此”词汇化的过程描写清楚,并对其词汇化的原因做一点分析。
  限于多种原因,本文没有具体讨论“因此”究竟是什么时候才凝结为一个词的,这不能不说是本文一大不足之处。而这个问题在学界也颇有争议,综合目前研究,多数学者认为是在南北朝到五代这段时间。笔者大致分析了一下收集的材料,比较赞同这个观点,不过,这个问题有待日后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王力.王力古汉语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成都:四川民族
  出版社,2002.
  [3]刘利.“然而”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5).
  [4]邓雨辉.果标“因此”和“因而”的用法辨析[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8).
  [5]邱娟娟.连词“因此”产生的源和流[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6,(3).
  [6]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邵悦 湖北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 43007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其他文献
2008年贝加莱推出3款超值体验包,每款超值体验包由一个总线控制器及一定数量的I/O构成。用户可以非常优惠的价格购买到超值体验包用以测试和调试:也可购买更多的I/O模块来扩展体
电视编辑是一种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的思维过程,电视编辑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使其掌握的新闻线索、新闻素材、新闻成品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新闻节
设成败型元件可靠性为P,P未知,今对此元件进行n次独立试验,确切的成功数并不知道,但只知成功数在s,s+1,…,s+m之间,且设对成功数为s,s+1,…,s+m的相信程度分别为β0,β1,…,βm(βi≥0,Σβ1=1),本文研究基于数组(n,s,m,β0,β1,…,β
郑州分输压气站是一座电驱站.有22MW西门子电机驱动离心式压缩机。1号机组在2007年5月6日完成72h连续运行后正式交付使用,截止到2008年1月24日已经累计运行4000h。这是西气东输
基于建立的须弥山油松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了油松径向生长与该区气温、降水和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等主要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油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9、11月和当年4
拜尔法氧化铝生产中大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氧化铝设备,如大型全自动立式叶滤机就是其中一种。80万吨氧化铝厂铝酸钠溶液的精制工序中现采用4合法国高德福林公司的立式叶滤机,它
三维力控(哈尔滨)研讨会,经过精心的筹备.于1月25日成功召开。会议介绍了实时数据库产品pSpace的优势和通用版监控组态软件ForceControl6.0的强大功能,专业电力版组态软件FCPower7.0
为推动我区财政补贴种植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保证查勘、定损、理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科学、准确、合理地核定种植业保险灾害损失,提高查勘、定损、理赔工作质量,特制定本规
(2000年12月12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3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
在任何自动控制系统中,通信网络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信质量的优劣、通信链路建立与维护成本等是评价通信方式好坏的主要衡量标准。目前,光纤通信以其通信速率高、抗干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