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震设计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交通网络在整个城市生命线抗震防灾系统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桥梁的依赖性越发增强。文章就桥梁抗震设计需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抗震结构
  近几十年全球发生的多次破坏性大地震表明,作为抗震防灾、危机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工程在地震中受到破坏,将严重阻断震区的交通生命线,使地震产生的次生灾害进一步加重,给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同时,桥梁作为重要的社会基础设施,投资大、公共性强、维护管理困难。提高桥梁的抗震性能是减轻地震损失、加强区域安全的基本措施之一。
  一、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作用
  地震对地面构筑物的破坏作用,从破坏的性质和工程对策的角度大体可分为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场地的震动作用。
  (一)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
  当地震发生时,首先是场地和地基破坏,从而产生桥梁破损并引起其他灾害。场地和地基的破坏作用,大致有地面破裂、滑坡和坍塌,地基失效等几种类型。这种破坏作用,对位于斜坡地貌及软弱土质地基上的桥梁工程影响较大。
  地震发生后,桥梁的破坏形式一般表现为以下几种:(1)桥台锥体、墩周铺护开裂,甚至滑移;(2)墩台身位移,支座锚栓剪断,严重时产生落梁现象;(3)砂土液化,桥墩下沉;(4)墩台身开裂,严重时桥梁倒塌。
  (二)场地的震动作用
  场地的震动作用,是指由于强烈的地面运动引起桥梁的振动而产生的破坏作用。强烈的地面震动是引起桥梁破坏的最普遍和最主要的原因。同时也是引发其他地震破坏如地基失效、滑坡和坍塌等的外部条件。
  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所造成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設施的损失巨大,位于震中的汶川县附近道路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桥梁震害最为典型和严重,其影响范围大、波及范围广历史罕见,而桥梁结构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震中显得意义非常重大。
  二、桥梁抗震设计思想
  建于高烈度地震区的桥梁,可能遭受地震破坏,因此,必须考虑抗震设防。抗震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即按多遇地震、设计地震、罕遇地震对桥梁进行多水准设防。一般情况下,抗震设计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进行抗震验算,并按“抗震设防烈度”要求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
  汶川大地震影响范围大,破坏力极强,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局、交通运输部及时调整了四川震区未来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动峰值区划图,作为灾后地震评价的规划用图之一。该区划图全面提升了震区大部分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原有桥梁抗震设防等级已不适应新规划图要求,有专家提出“修旧如旧”的原则,即对于既有桥梁,不提高其设防等级,对于新建桥梁,按新地震动峰值进行抗震设计,提高桥梁抗震设防等级,以使新建桥梁能够抵抗高烈度的地震破坏。
  三、桥梁抗震设计原则
  桥梁抗震设计在多级设防标准的要求下,对结构强度、延性变形、结构控制、结构整体稳定也要求在多级设防的原则下进行抗震设计。
  对桥梁抗震性加以分析研究,某类结构不能在地震区内修建。在分析研究原有结构抗震性能的基础上,应提出更能适应地震作用的结构型。其次,对结构抗震设计不是被动地作为地震作用时结构强度、变位的验算,而是要从设计角度,提高结构的防震能力,要系统考虑结构的行为能力设计。
  针对目前大量高架桥倒塌毁坏的教训,必须开展对抗震支座、各种型式桥墩的延性研究,要利用约束混凝土的概念提高它的延性。不但对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而且对高强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的延性都需展开研究。
  结合我国国情,研究结构控制的有效型式,加强抗震措施。必须采用“以柔克刚”的设想来考虑地震区结构抗震设防的出发点,改变单纯的“以刚克刚”的旧传统设防观点。对地裂、地面错动、边坡倒塌、沙土液化时桥梁结构如何抗震设防也应该作深入的研究。
  四、桥梁抗震设计措施
  (一)桥位选择
  选择桥址时,桥梁位置应选在良好和稳定的河段,应避开地震时可能发生地基失效的松软场地,选择坚硬场地。如果必须在稳定性差的软弱场地上河段通过时,应尽量采用桥梁中线与河流正交,这样即使地震产生河岸滑移,影响也较小;若采用斜交,地震时极易产生河岸向河心滑移,会使桥梁随之发生错动或扭转破坏。拱桥应尽量避免跨越断层,特殊困难情况下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二)桥型选择
  桥梁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工程规模及震害经验,选择合理的桥型及墩台、基础型式。宜尽可能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修复加固的结构体系。可以考虑采用减震的新结构,比如型钢混凝土结构等。
  (三)桥孔布置
  桥孔宜选用有利于抗震的等跨布置,并尽量避免高墩与大跨的结合。宜体形简单、自重轻、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重心低、便于施工。位于地震后可能形成泥石流沟谷上的桥梁,孔跨和桥下净高宜根据流域内的地形、地质情况酌情加大。
  (四)桥梁抗震构造措施
  (1)对常规的简支桥梁结构应加强桥面的连续构造,以及需提供足够的加固宽度以防止主梁发生位移落梁,另外还应适当的加宽墩台顶盖梁及支座的宽度,并增设防止位移的隔挡装置。对采用橡胶支座而无固定支座的桥跨,应加设防移角钢或设挡轨,作为支座的抗震设计。
  (2)在地震区的桥梁结构以采用跨度相等、每联连续跨内下部墩身刚度相等为宜。跨度不均,墩身刚度不等极易发生震害。对各墩高度相差较大的情况可采用调整墩顶支座尺寸和桩顶设允许墩身位移的套筒来调整各墩的刚度,以便使之刚度尽量保持一致。地震区桥跨不宜太长,大跨度意味着墩柱承受的轴向力过大,从而降低墩柱的延性力。
  (3)对高烈度区的桥梁设计应在纵向设置一定的消能装置,如采用减、隔震支座,以及在梁体和墩台的连接处增加结构的柔性和阻尼以便共同受力和减小水平桥梁荷载。
  (4)由于拱桥对支座水平位移十分敏感,而两边桥台的非同步激振会引起较大的伪静力反应,有时甚至会大于惯性力所引起的动力反应,因此要求震区的拱桥墩台基础务必设置于整体岩盘或同一类型的场址以保证震时各支座的同步激振。
  (5)桥梁的基础应尽可能的建在可靠的地基上,应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同时采取减轻上部荷载等相应措施,以防止地震引起动态和永久的不均匀变形。在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地基上建桥时,应采用深基础,使桩或沉井穿过可能液化的土层埋入较稳定密实的土层内一定深度。并在桩的上部,离地面1-3m的范围内加强钢筋布设。
  (6)墩柱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使用螺旋形箍筋,以便为墩柱提供足够的约束。另外墩身及基础的纵向钢盘伸入盖梁和承台应有一定的锚固长度以增强连接点的延性,并且,桥墩基脚处应有足够的抵抗墩柱弯矩与剪切力的能力,不允许有塑性铰接。
  (7)采用将桥墩某些部位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延性,以使在强震作用下使该部位形成稳定的延性塑性铰,并产生弹塑性变形来延长结构的振动周期,耗散地震力。
  (8)采用上部结构和桥墩完全连接的刚构体系,并且桩尖穿过可液化层达到坚硬土层上,由于结构的超静定次数增大和坚实的桩尖承载能力的保证,减少了由于土壤变形而失效的可能性。
  五、结语
  地震虽然是不可控制的,但只要我们加强对桥梁震害及抗震机理的深入研究,在桥梁设计过程中认真分析地震时结构的特性和反应,精心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抗震设计,制定先进的抗震设防原则,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就一定能将地震损失降到最小,并确保交通运输线路的畅通无阻。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和高速进程的城镇化背景下,依托小城镇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旅游小城镇发展迅速,并成为特色景观村镇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旅游型小城镇进行空间研究,促进小城镇中心区和小城镇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研究背景;制约因素;发展要素;空间规划  一、研究背景  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相关问题与城镇化和旅游业的双重牵引力作用相伴相生
期刊
摘要:文章以人类的生存的常规要求,美学的要求,生态的要求为主探讨了具有郊区和生态两层概念的城市住区的景观设计原则,以期为城市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提供依据,也为城市住区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创造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景观设计;城市住区;生态环境;生态功能  城市住区是现代城市住区的一种形式,具有郊区和生态两层概念,在大景观的营造上与都市景观的最大差异,在于后者是以建筑物为景观的第一要素或表现者,而休
期刊
摘要: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要求。文章结合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含义与理解,简述了实现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方法,以达到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园林绿化;发展目标     2005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
期刊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历史性战略工程,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其意义在于将开辟中国改革的新局面,为中国经济打开更广阔的新增长空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新的发展观,而且是新的改革观,是我国农村新一轮历史性变革的战略决策。而新农村住宅设计与规划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应该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而这也是文章写作的目的。  关键词:凤翔六营村;民俗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
期刊
摘要: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开始在路边种树,有了道路绿化的意识。栽植树木不仅给道路增加了艺术感染力,丰富了道路的园林景观。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的特点与
期刊
摘要:以绿色廊道定义、分类与功能入手,着重讨论以低碳化目标为导向的绿道规划设计方案,具体介绍了不同类型绿色廊道的适宜宽度、树种选择和联接模式,并同时例举国内外成功运用的典型案例,为绿道的推广提供较翔实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绿色廊道;控制形态;规划设计     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总排放量处于较低的水平。现阶段中国要达成低碳城市化建设的目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期刊
摘要:城市绿化中的植物景观是绿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景观因植物的自然特性而带来的魅力是其他景观所不能替代的。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应当将自然的规律和审美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多种设计方法来体现植物景观的审美价值和实用性。  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景观;植物景观设计  一、城市绿化中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  (一)设计应讲求科学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对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设计和营造,而且我国的审美
期刊
摘要:公路路基施工是一项复杂且涉及专业广泛的工程,如果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将对后期公路投入使用产生重大影响,并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提高路基强度、防治公路路害,对公路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路基填筑  路基作为公路路面的基础,其施工质量对路面使用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加强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确保路基的坚定性与稳定性,能
期刊
摘要:道路建设是三分建,七分养,特别是预防性养护对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就我国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况、养护处理时间与措施选择、预防性养护技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六点个人建议和对策,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加快,城市道路里程日益增多,路面养护任务也越来越重。如何提高城市道路的养护水平,如何采用科学合
期刊
摘要:在施工过程中,大跨度桥梁结构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设计参数与实际数值的差异、施工误差、测量误差、温度变化等。文章结合某大跨度桥梁实际,对大跨度桥梁梁墩结合部位的施工技術进行了分析阐述,和同行交流。  关键词:大跨度桥梁;梁墩结合部位施工;施工安全  随着我国加大基础实施投资力度,现在迎来了道路和桥梁建设的高潮时期,桥梁建设任务将更加艰巨,施工难度将越来越大。大跨度桥梁施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