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影响下的农村住宅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axue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历史性战略工程,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其意义在于将开辟中国改革的新局面,为中国经济打开更广阔的新增长空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新的发展观,而且是新的改革观,是我国农村新一轮历史性变革的战略决策。而新农村住宅设计与规划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应该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而这也是文章写作的目的。
  关键词:凤翔六营村;民俗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住宅
  凤翔泥塑这种关中传统文化特色在关中地区并不少见,在此,我以六营村为研究对象作为在传统民俗文化背景下农村住宅设计研究的一个片段,以村庄为单位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动整个村庄的经济发展,而这种村庄以传统传承下来的民间民俗为依托,所以,从建筑的角度来看,这种传统民间工艺为前提的生产生活模式势必会对村庄本体住宅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所研究的就是基于这个前提下,对农村建筑空间、住宅设计的深入分析
  研究。
  一、整体村落格局
  彩绘泥塑的生产地凤翔六营村位于县城东3公里处,现有出村道路5条,共6公里,其中东西4条与纸郭路相接;南北两条,北与六道村相接,南靠东风水库坝面。村内共有7个生产小组,各小组之间相对分散,只有1、4、5小组紧密相临形成村子的中心,其余四组沿村界四周零星散布,组与组间有乡间小路相连,其余则为农田。村内交通便捷,村组之间往来方便。7个生产小组中的第三小组为六营村生产泥塑的主要小组,组内男女老少、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泥塑手工艺。其余六组仍以农耕為主要事务。由于三组居民除了农耕还从事泥塑制作,组内建筑大多进行了翻修、新建,因此整体的建筑风貌显的有些杂乱,既有古老的传统关中民居也有现代样式现代材料的小楼;而其他各组仍然沿用传统的关中民居建筑布局及造型,街道内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
  第三小组位于村子的最北部,与村外道路联系方便。由于三组村户不多,组内只有一条主要的居住性道路,各户民居宅院皆是由巷道组织在其两边建造而形成的联体式宅院体系,每个宅院均“并山连脊”,且厦房(即通常所说的“房子半边盖”的厢房)也是由单坡顶的形式背靠背的连接,所以,各宅院之间没有相通的辅道,而宅院入口均布置在前街或后巷。
  二、建筑院落空间形态
  六营三组的建筑院落空间属于传统的关中庭院。这种民居院落布局多沿纵轴布置房屋,组织庭院,形成了“南北长,东西短”的狭长庭院空间,因此“深宅,窄院,封闭”成为关中民居突出的特点。
  这种布局特点的形成是受了当地地域特征与地理气候的影响。关中自古就是陕西最主要的耕种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都有大批人口由于各种原因由外地迁入定居,因此形成了关中地少人多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关中建筑呈现出按纵深方向划分院落,紧密布置的特色。
  (一)院落平面布局形式
  一般来说关中民居的主要的布局方式是独院式住宅。除独院式之外,关中传统民居还有其他几种平面布置方式。这主要与家庭的经济状况相关。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的,或增减入口的门房或两侧的厢房,替之以围墙,形成三合院或二合院。而在一些富户或官员宅内,则以独院式住宅加以图组合,又形成纵向的多进深的平面布局和横向的联院式平面布局。
  三组的建筑院落全部都是独院式住宅,这也是关中传统合院的基本型制,这种布局形式多沿用地周边布置房间,由前向后,依次是门房、庭院、正房和后院。
  为了多争取使用空间,在庭院两侧布置两栋单坡顶的厦房,组成三合院。这种独院式的二进式院落用地面宽多为8米至10米,进深约20米,比较窄长,其特点是占地少、面积利用比较充分。虽然三组的每个院落的基本特征符合传统关中独院式布局,但也不是所有建筑都完全一样,在入口的位置、厦房门房的组合形式,院落的宽窄方面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二)建筑造型
  六营村三组作为村内的一个生产小组占地范围很小,不象关中规模较大的村落那样道路如棋盘相互交错,组内只有一条主街,但所有住房仍是以窄院形式沿街布置毗连延伸,这样夹道而建、户户相连使三组这个聚落空间十分紧凑,站在街道看整个建筑群的街景更是整体性强韵律感好。
  就建筑造型来说,“房子单边盖”是这里建筑的一大显著特点。每一户院落中的厦房都是单坡顶,这样建造房屋也是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文化因素限制的。厦房的单坡顶向院内倾斜,外高内低可以抵挡严寒,遮风挡雨,收集雨水,改善院落小气候环境,从风水上来说还有肥水不流外人之意,同时还使院落具有很强的向心性。
  六营三组建筑的立面造型丰富,处处体现着传统关中民居的特点,如门房临街、山墙临街等都是传统关中民居中典型的造型处理手法。
  三、传统民居建筑与泥塑手工艺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虽然凤翔泥塑的创生和发展步步都离不开当地传统的民居村落这个物质空间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凤翔泥塑知名度的提高,泥塑手工艺与传统民居之间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因此我们保护的关注点不能仅仅是泥塑技艺本身,同时要关注承载泥塑文化发展的六营村落整体风貌,以及泥塑与传统民居协调共生的关系。如果我们在保护的时候不能正确的发现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那我们的保护就只能是徒具形式。
  泥塑手工艺与传统民居之间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街巷空间
  随着六营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六营的传统村落环境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大部分家庭改建或新建了房屋,以现代的农宅代替了传统的关中民居。传统的建筑布局、建筑造型、建筑装饰逐渐被现代简约、千篇一律的砖混建筑所取代,贴着洁白瓷砖的二层小楼与古拙典雅的传统民居在街巷中交替出现,显的洋土兼备、不伦不类。这种现象使村内原本由传统关中建筑营造的具有浓郁泥塑文化的地域特色正在逐步缺失,同时这片土地原本深厚的泥塑文化底蕴也正在被城市化的进程慢慢吞噬。
  (二)民居院落
  在民居院落内,泥塑的制作空间都是随机不固定、没有秩序的,制作与生活空间交融混杂。虽然这种制作和生活的状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泥塑文化质朴、天然的特性,但这种没有明确的房屋使用功能划分的做法难免会使泥塑制作与主人生活之间产生相互干扰,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以及影响泥塑创造、制作的进度。因此适度的将制作与生活空间做以合理规划、分配,不但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也能够增加泥塑的产量,最终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三)建筑外观
  六营的泥塑艺人为了宣传自己的泥塑技艺和作品,不但在建筑沿街立面上绘制了泥塑图案,还将各种各样的宣传广告牌树立在院门口。这种各家各户将泥塑广告牌在街边毫无秩序的随意张贴,让其充斥着整个街道,使原本幽静、亲切的村落街巷充满了不协调的商业气氛。
  这几方面的问题对泥塑手工艺的发展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保护改造设计中应给予合理的解决方案,才能使泥塑手工艺与六营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最终使二者达到协调共生发展。
  四、结语
  六营村是凤翔泥塑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凤翔泥塑现今最主要和唯一的生产基地,所以其本身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村落的整体格局、街巷空间布局,建筑院落空间形态以及建筑外观等方面对六营村这个泥塑手工艺的物质生存空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来说明村落具有很多关中聚落的特点,建筑也处处体现着关中民居的特色。但他们又具有与其他民居不同的特点,既是承载泥塑生存发展的物质载体,又依托泥塑生存,他们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依存关系。同时作为凤翔泥塑手工艺的发源地的凤翔县六营村,它的物质空间环境承载了泥塑艺术的成长发展,同样泥塑艺术也赋予了这一带民居建筑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他文献
【摘要】宁波市区位于滨海平原区,工程建设区主要分布于软土区,基坑开挖土层主要为淤泥质土,由于软土力学性质差,因此宁波市区基坑围护形式主要为排桩加撑方案,特别是深基坑中几乎全部采用该围护形式。排桩加撑围护形式技术上较成熟,但是其造价高、工期长。可否引进一种新型的围护方式,可在深基坑围护中应用。本工程尝试采用SMW工法进行基坑围护,探讨SMW工法在宁波市区深基坑围护中应用的可能性。  1前言  随着改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盾构法施工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盾构法施工;发展;趋势;问题  一、盾构法施工----实测数据回归法  实测数据回归是指通过对现场收集资料的回归与分析,用数理统计法从所得数值中回归出预测沉降的数学表达式。  1956年,两位英国教授Skempton最早就这一问题进行书面论述。他们提出一个衡量建筑物危险程度的临界指标,“角变扭曲度”(即δ/L,其中δ表示地面局部沉
期刊
摘要:文章总结了在城市规划中利用太阳能应考虑的因素,从多角度分析了太阳能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方式,最后总结性的提出了太阳能利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太阳能;建筑规模    结合目前国内资源利用发展方向,按照可持续发展思路在能源利用上应采取提高常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的同时应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太阳能作为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不仅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可保护环境,且国内太阳能资源丰富
期刊
摘要: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测量精度质量对地籍测量的成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文章就棱镜偏心误差的削减的方法、模型构建、计算机自动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提高测站点点位精度的方法和措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供参考。  关键词:地籍测量;界址点;测量精度  城市地基测量中的界址点的测量精度高低直接反映着该地籍测量的精度高低。因此,提高界址点的测量精度等于提高地籍测量的质量。削减城市地基
期刊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下,我国许多省市正在编制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出现了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新局面和新机遇。然而其中存在不少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战略规划需要认知的问题。文章就有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产生、发展动因及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以便引起对此问题的深入的学术讨论。  关键词: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规划;城市群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世界城市网络中城市间竞
期刊
摘要:通过设计过程的解析,从立意构思到平面布局、功能布置、立面设计、空间造景的全程考虑。文章阐释了建筑设计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形式与功能,两者该如何通过一个立足点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形神兼备的作品。  关键词:宁波保税区;海港通关;设计方案  海港作纽带,服务暖宾朋——以“纽带”作为方案构思的立足点。一条柔顺的纽带,连接海内外。动感、平滑,使人舒服。体现通关中心的服务意识。一座阳刚的雕
期刊
摘要:在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建设中,文章分析艺术手法配置植物衬托出自然景观的协调美,城市绿化道路中树种选择和配置是关键点,发展城市园林乔木树种为长久生态效益建设。  关键词:园林艺术手法;植物配置;乔木树种  一、园林艺术手法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和高速进程的城镇化背景下,依托小城镇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旅游小城镇发展迅速,并成为特色景观村镇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旅游型小城镇进行空间研究,促进小城镇中心区和小城镇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研究背景;制约因素;发展要素;空间规划  一、研究背景  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相关问题与城镇化和旅游业的双重牵引力作用相伴相生
期刊
摘要:文章以人类的生存的常规要求,美学的要求,生态的要求为主探讨了具有郊区和生态两层概念的城市住区的景观设计原则,以期为城市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提供依据,也为城市住区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创造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景观设计;城市住区;生态环境;生态功能  城市住区是现代城市住区的一种形式,具有郊区和生态两层概念,在大景观的营造上与都市景观的最大差异,在于后者是以建筑物为景观的第一要素或表现者,而休
期刊
摘要: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要求。文章结合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含义与理解,简述了实现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方法,以达到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目标。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园林绿化;发展目标     2005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