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从理论上阐述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通过把情感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保持、内化,从课堂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情感体验,重视学生主动性发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挫折教育升华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等方面来论述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情感;兴趣;形成;保持;内化
1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伴随着高校扩招制度的改革,中考对职高学校已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职高招收的是中考落榜的学生。昔日百里挑一,今朝来者不拒,职高生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部分学生属于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弱,主要体现在数学课程上,他们的数学成绩、能力分化严重,课堂学习效率低;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导致丧失学习信心,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如别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又对前途不抱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有的甚至得过且过,对学习有抗拒感。这种消极心理势必给他们接受教育形成障碍,对学习尤其数学课产生厌恶,畏难情绪严重。
2情感教育的培养途径
情感教育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应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觉得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2.1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关注的基础上,对某种现象或刺激做出反应,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在这一阶段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1热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
2.1.2明确目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老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修学科,是锻炼和培养人的能力的学科,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2.2保持稳定的情感:这一阶段主要是不断巩固、固定学生所形成的情感体验,使之稳定、持久。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2.2.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与愉快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景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2.2利用成功,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成功”与“愉快”的情感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后的愉快可使学生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相反,学生作业错误多,考试屡屡不及格,哪怕老师讲得多么生动,也难以滋生学生的愉悦之情。教学的实践证明:很少有成功体验的后进生,一般都灰心丧气,失去信心,并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恶之感。对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成功的环境。
2.3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这一阶段是通过持久的固定作用,使学生深深地被刺激物或对象所吸引,逐渐形成观点,信奉追求,内化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这一阶段老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3.1揭示数学美,陶冶学生鉴赏美的情感:寓美于数学教学之中,一方面结合数学教材本身的特点,大到某个单元,某一章,小到某一节课,进行数学美的教学设计,用数学美的观点分析数学内容,不仅能增加教材的感染力,而且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可安排5~6分钟,让学生欣赏古今世界数学名题,剖析一道有趣的数学名题既能给学生一种快畅和美感,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天地并非枯燥无味,而是那么辽阔而奇趣无穷。
2.3.2为人师表,引导学生情感品质:在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面前,老师的头上似乎闪烁着圣洁的光环。因此,教师应该处处起好模范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精神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对教师所教学课的情感,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了“名师”对数学的无限热爱和追求,才会有同类情感的“高徒”。当然还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满意,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中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对情感教育在数学中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岳素文, 刘喜军.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途径[J].内蒙古教育,2004,11:45
[2]韩业伦, 李蔚.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江西教育(教学版),2005,7:64-65
[3]吴义伟,徐华秋.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J].美与时代,2004,1:9-12
[4]叶炳金.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06,7:27-29
【关键词】情感;兴趣;形成;保持;内化
1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伴随着高校扩招制度的改革,中考对职高学校已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职高招收的是中考落榜的学生。昔日百里挑一,今朝来者不拒,职高生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部分学生属于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弱,主要体现在数学课程上,他们的数学成绩、能力分化严重,课堂学习效率低;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导致丧失学习信心,存在较强的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如别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又对前途不抱或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有的甚至得过且过,对学习有抗拒感。这种消极心理势必给他们接受教育形成障碍,对学习尤其数学课产生厌恶,畏难情绪严重。
2情感教育的培养途径
情感教育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应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我觉得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现分述如下:
2.1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关注的基础上,对某种现象或刺激做出反应,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在这一阶段老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1热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
2.1.2明确目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老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修学科,是锻炼和培养人的能力的学科,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2.2保持稳定的情感:这一阶段主要是不断巩固、固定学生所形成的情感体验,使之稳定、持久。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2.2.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与愉快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景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2.2利用成功,升华学生渴望数学学习的情感:“成功”与“愉快”的情感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后的愉快可使学生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态,相反,学生作业错误多,考试屡屡不及格,哪怕老师讲得多么生动,也难以滋生学生的愉悦之情。教学的实践证明:很少有成功体验的后进生,一般都灰心丧气,失去信心,并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厌恶之感。对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成功的环境。
2.3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这一阶段是通过持久的固定作用,使学生深深地被刺激物或对象所吸引,逐渐形成观点,信奉追求,内化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这一阶段老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3.1揭示数学美,陶冶学生鉴赏美的情感:寓美于数学教学之中,一方面结合数学教材本身的特点,大到某个单元,某一章,小到某一节课,进行数学美的教学设计,用数学美的观点分析数学内容,不仅能增加教材的感染力,而且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可安排5~6分钟,让学生欣赏古今世界数学名题,剖析一道有趣的数学名题既能给学生一种快畅和美感,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天地并非枯燥无味,而是那么辽阔而奇趣无穷。
2.3.2为人师表,引导学生情感品质:在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面前,老师的头上似乎闪烁着圣洁的光环。因此,教师应该处处起好模范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精神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对教师所教学课的情感,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有了“名师”对数学的无限热爱和追求,才会有同类情感的“高徒”。当然还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满意,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中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对情感教育在数学中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岳素文, 刘喜军.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途径[J].内蒙古教育,2004,11:45
[2]韩业伦, 李蔚.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江西教育(教学版),2005,7:64-65
[3]吴义伟,徐华秋.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J].美与时代,2004,1:9-12
[4]叶炳金.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06,7: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