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hn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较为丰富,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语言能力的训练具有一定的优势,其能够使语言能力的训练更加真实,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但阅读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传播语言知识上,还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多表达,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发现经典语言块,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想要使学生累积更多的语言,就需要多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对朗读提出要求,如初读要求学生读准,细读要求学生理解内容,精读则要求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细细品味,熟读则要求学生累积语言。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为学生预留一定的读书与思考的时间,由此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熟悉了课文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可在品析中积累。之所以要求学生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告诉学生阅读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当发现经典的语块,在鉴赏美文的过程中内化经典语句等。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文中经典段落为“荷叶挨挨挤挤的……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朗读,学生就能够体会到满池荷花的不同姿态,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手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景物,在反复品读这一段落时,一些好词佳句就能够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仓库”,为后续的写作练习做好了准备。当学生熟悉了这些经典语块后,教师还可安排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以柳树为主题,让学生模仿《荷花》的经典段落来描述柳树的姿态。有些学生说道:“在春风中,西湖边的柳树翩翩起舞,舞姿倒映在水中,留下了美丽的身影。”学生说完后,教师就可对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也模仿作者的手法来描写春天的景物,如此便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累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采用比较法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能够帮助学生提炼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悟性。
  第一,换词比较。此种方法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照我还”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对句中的“绿”字进行思考,想一想文中的“绿”能不能换成其他的词语。有些学生换成了“到”,有些学生换成了“吹”等。此时教师就可让学生将自己的词语放入诗句中与原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就能够感悟到“绿”字的精妙之处。
  第二,换句比较。在阅读教学中,采用换句比较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一些修辞手法的妙用。例如在学习《烟台的海》时,教师就可列出两段话,让学生进行比较,看看哪一段写的更加生动。“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2.波浪涌向岸边。”学生们经过讨论与分析后一致认为第一句写的更加生动,因为作者形象的描绘了浪头大,来势凶猛的场景。通过比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品读语言的能力,还能够使学生领悟到比喻手法与拟人手法的妙用。
  三、设计迁移性练习,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中的例子,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充分地钻研教材,挖掘核心训练点,结合阅读的方法开展迁移性训练。还可立足于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一些类似的读物,运用相同的阅读方法拓展阅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教师就可让学生背诵之前学习过的一些关于春天的诗文。如苏轼的“竹外桃花开……欲上时”;叶绍翁的“应怜屐齿……出墙来”;白居易的“人间四月……此中来”等。随后教师就可向学生提问“在作者笔下,春天是怎样的景象,又有什么特点呢?”继而导入新课,完成学习的迁移。通过阅读并分析课文,学生就能够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以及作者对春天的赞美,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春天的认识。此外,在一些议论文的单元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寻找议论文所具有的一些内在相同要素,随后重点阅读一篇文章进行实践,最终指导学生运用这些规律去阅读与分析其他的议论文,总结出一种特定的思维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这一方法来解决其他问题,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迁移性联系。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开放式的氛围,为学生预留思考与表达的空间,还可开展课外阅读积累,如此才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朱洁,教师,现居江苏扬州。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任务,绘本教学作为越来越重要的阅读载体,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语文课堂中,绘本以其独特的特点,较大程度弥补了语文课堂的单调乏味,学生在学习绘本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了语文核心素养。   一、绘本的内涵   (一)绘本的定义   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英文名为“picture books”,
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部编语文教材,大大提升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这部教材要求初中生每个年级每学期必读两部名著,并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推荐了四部作品。用温儒敏教授的话来说,这部教材“专治不读书”。课程标准中“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的要求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消息传来后,初中学生们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些早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欢欣雀跃,认为
一抬头  白云飘蓝天  一放眼  碧水托紅莲  一启航  卷起千堆雪  一挥手  白鹤舞翩翩  一划浆  清香醉心间  一放歌  鱼儿戏水面  一回首  笑脸喜相逢  一转身  心儿在留恋  雷池美哟胜画卷  千年故事谱新篇  古人  不越你一步  今人  畅游好梦圆
古诗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切入点,促进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对于学生掌握古诗内涵、形成情感共鸣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有很好的作用。  一、营造诵读情境,促进情感启发。这里“诵读情境”,主要是指与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相符的背景气氛。而“诵读”,主要是以此促进学生情感的抒发。所以在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情感启发作用的发挥,教
写作是学生独立感知世界、激发思维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初中作文教学的难点,不外乎写作兴趣不高、教学方法无序、语言积累不足等问题。笔者立足当前初中作文现状,从训练、积累、展评三方面来营造作文教学氛围,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渐进提升。   一、明确作文教学目标,细化作文训练体系   初中作文教学,不能功利性、随意性,要制定明确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完善作文训练体系。作文教学目标,要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
很多教师忽视课堂小练笔的落实,导致学生对写话有畏难情绪,一提到写话,便愁眉苦脸。其实,课堂是写作教学的主阵地,想让学生敢写话,善写话,需要在语文课堂上灵活多变地安排“小练笔”。   一、发现精彩点,模仿学写   仿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儿童写作能力的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体悟,还要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精彩点”,进行模仿学
新课改历经多年以后,社会各界界逐渐认识到教育的健康发展,根本在于回归学生,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孩子健康发展的教育。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的改革方向应该是从儿童立场出发,回归学生的真实情感,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真实学情出发,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感悟到正确的价值观,语文课堂的灵魂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产生公鸣。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本真的语文课堂,才能展现出自身的魅力和本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都是快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主题式阅读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但由于大量的文字文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趣味性,因此许多小学生对主题式阅读并不感兴趣,阅读教学成效也迟迟不见提升。而可以集声光电于一身的信息技术则能够有效突破这一教学困境,帮助教师进一步丰富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从而有效实现优化阅读教学成果的目的。  一、主题式阅读教学  主题式阅读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某个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是“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1],而语言学简而言之就是关于语言的一门系统学问。虽然语文教学偏重实践和运用,语言学倾向于理论,但两者有着相同的对象:语言文字,关系极为密切。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但我们在考察当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语言学参与语文教学的程度并不高。鉴于此,本文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习作要写自己想写的话”,要“感情真挚”。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新课改中强调“三维一体”中就有“情感和价值观”。显然要求学生在习作中流露真情说真话。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坦露自己的真情呢?  一、习作内容要“打假”须与生活共进  习作是学生生活的再现与人生体验的传达,是学生在生活的自我反思中审视人生、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