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一般技术或传统技术而言,高新技术是以当代科学技术成就为基础,具有更高的技术和知识含量,而高新技术产业则是以科学技术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战略资源和国家实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当代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综合国力较量的制高点。它的发展不仅能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附加价值,促进整个国民经济高效运转,而且能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引领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在提升北京制造业高新技术水平和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方面,产生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效益
多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北京市第一支柱产业。
“九五”末期,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仅有575家,到2007年已达到1163家。
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由2001年的16.0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24.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7.4%。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总数的20.6%。
总产值2007年达到3186.7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9.8%,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率为19.5%。 增加值从2001年的236.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59.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5%。连续几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都保持在6.0%左右,这不仅反映了高新技术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且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来看,从2001年1225.2亿元到2007年的3362.1亿元,年均增长18.2%,同样反映了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也带动着整个制造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了北京市的综合竞争力。但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挑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研发经费强度不足是造成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关键因素。2007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是其他制造业研发经费强度(2.4%)的2.2倍,明显高于全部制造业的平均水平(3.3%),這说明在产业总体研发强度不高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含量要高于一般产业。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5个行业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并不多,但其研发经费强度最高,2007年达到13.8%,而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研发经费强度仅为3.9%,与制造业总体的水平差不多。另外,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两个行业的技术密集度仅为3.0%和2.7%,还低于全部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可见,不同行业的创新方式、发展阶段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都不相同,因此,行业之间的技术密集度差异很大。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01年,美国、英国和日本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高达29.0%、27.6%和25.7%,而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经费强度仅为4.7%。显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经费强度很低。
从技术改造上来讲,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改造经费支出较少,技术创新活动更侧重于研发活动及引进国外或国内技术的方式。很多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以组装为主,出口产品仍以加工贸易为主,在垒球的产业链分工和利益分配均处于不利地位。
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落后,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些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装备严重依赖进口,缺乏必要的技术开发和配套能力支持,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无论在研发强度还是新产品开发方面,经费强度都明显低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作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体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其开发强度、新产品开发经费强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仅为0.48%。长此以往,必将难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丧失竞争优势。
行业内部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行业内部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也严重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北京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是对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主要贡献的地区之一。2007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有10个地区,这10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合计占全国总量的89.8%,其中,居前四位的依次为广东、江苏、上海和北京。北京虽然位居第四,但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上,却与广东、江苏和上海三省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就高新技术产业各个行业的规模而言,北京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领域,还占有一定地位,其他几个行业如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等,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从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则显下降趋势。
未能形成高层次的产业链条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数量扩张,质量增长却不高。虽然园区内企业实现了空间集聚,但相当多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还在生产附加值较低端产品、OEM产品和组装加工产品,难以形成主导特色产业,产业集群优势没有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应有的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的效果不够明显。
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产业要想持续快速发展,需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原始性创新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应切实加强在国家需求与科学前沿紧密结合的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积极抢占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高新技术制高点,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同时,对于那些中国已具备一定技术基础、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开发核心技术,力求实现自主发展。
提高新技术创新能力。新产品的研制、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要运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一方 面还要瞄准市场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提高生产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以显著提高。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普遍加强科研开发投入,提高科研开发经费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大力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和企业对科技活动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近年来,北京市政府逐渐加大了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但是,为了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首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必须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此外,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在保证计算机与通信重点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可以对那些有优势和潜力的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尽快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通過产业政策和出口政策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引导,研究制定真正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给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出口退税等出口优惠政策的引导,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提供良好的出口环境。
吸引人才,鼓励创业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有效机制,更多地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专家和企业家。此外,要降低创业门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大力扶持民营、集体等类型企业,带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向结构多元化、创新多样化发展。
完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要以体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尽快建立起科研、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充满活力的科研经营运行机制,建立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为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建立有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
要从政策、投融资环境和网络条件等方面,对科技企业创新孵化体系给予大力支持。支持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致力于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导向,集中配置资源,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形成高新技术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要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体系,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认证制度,促进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健康发育,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的转让、抵押、处置制度,形成业内自律和业外监管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要建立生产一体化的科研经营运行机制,就要求科研人员要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转变,在确保知识产权所有的前提下,将科研成果尽快地应用到相关产业的生产当中,使其最大地效益化、社会化。
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目前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在提升北京制造业高新技术水平和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方面,产生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效益
多年来,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北京市第一支柱产业。
“九五”末期,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仅有575家,到2007年已达到1163家。
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由2001年的16.0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24.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7.4%。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占全部工业企业从业人总数的20.6%。
总产值2007年达到3186.7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9.8%,与2001年相比,增长了1.9倍,年均增长率为19.5%。 增加值从2001年的236.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59.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5%。连续几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都保持在6.0%左右,这不仅反映了高新技术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且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来看,从2001年1225.2亿元到2007年的3362.1亿元,年均增长18.2%,同样反映了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也带动着整个制造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了北京市的综合竞争力。但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挑战,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研发经费强度不足是造成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关键因素。2007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是其他制造业研发经费强度(2.4%)的2.2倍,明显高于全部制造业的平均水平(3.3%),這说明在产业总体研发强度不高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含量要高于一般产业。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5个行业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并不多,但其研发经费强度最高,2007年达到13.8%,而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研发经费强度仅为3.9%,与制造业总体的水平差不多。另外,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两个行业的技术密集度仅为3.0%和2.7%,还低于全部制造业的平均水平。可见,不同行业的创新方式、发展阶段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都不相同,因此,行业之间的技术密集度差异很大。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2001年,美国、英国和日本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高达29.0%、27.6%和25.7%,而2007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经费强度仅为4.7%。显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经费强度很低。
从技术改造上来讲,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改造经费支出较少,技术创新活动更侧重于研发活动及引进国外或国内技术的方式。很多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以组装为主,出口产品仍以加工贸易为主,在垒球的产业链分工和利益分配均处于不利地位。
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落后,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些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装备严重依赖进口,缺乏必要的技术开发和配套能力支持,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北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无论在研发强度还是新产品开发方面,经费强度都明显低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作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主体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其开发强度、新产品开发经费强度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仅为0.48%。长此以往,必将难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丧失竞争优势。
行业内部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行业内部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也严重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北京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是对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主要贡献的地区之一。2007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有10个地区,这10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合计占全国总量的89.8%,其中,居前四位的依次为广东、江苏、上海和北京。北京虽然位居第四,但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上,却与广东、江苏和上海三省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
就高新技术产业各个行业的规模而言,北京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领域,还占有一定地位,其他几个行业如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等,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从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则显下降趋势。
未能形成高层次的产业链条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数量扩张,质量增长却不高。虽然园区内企业实现了空间集聚,但相当多企业缺乏研究开发能力,还在生产附加值较低端产品、OEM产品和组装加工产品,难以形成主导特色产业,产业集群优势没有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应有的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的效果不够明显。
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高新技术产业要想持续快速发展,需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原始性创新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源泉。应切实加强在国家需求与科学前沿紧密结合的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积极抢占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高新技术制高点,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同时,对于那些中国已具备一定技术基础、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开发核心技术,力求实现自主发展。
提高新技术创新能力。新产品的研制、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要运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一方 面还要瞄准市场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提高生产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以显著提高。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普遍加强科研开发投入,提高科研开发经费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大力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鼓励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和企业对科技活动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近年来,北京市政府逐渐加大了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但是,为了不断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首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必须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此外,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平衡,在保证计算机与通信重点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可以对那些有优势和潜力的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尽快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通過产业政策和出口政策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引导,研究制定真正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给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出口退税等出口优惠政策的引导,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汇,提供良好的出口环境。
吸引人才,鼓励创业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有效机制,更多地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专家和企业家。此外,要降低创业门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大力扶持民营、集体等类型企业,带动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向结构多元化、创新多样化发展。
完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要以体制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尽快建立起科研、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充满活力的科研经营运行机制,建立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为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建立有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
要从政策、投融资环境和网络条件等方面,对科技企业创新孵化体系给予大力支持。支持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致力于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导向,集中配置资源,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形成高新技术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要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体系,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认证制度,促进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健康发育,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完善知识产权的转让、抵押、处置制度,形成业内自律和业外监管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要建立生产一体化的科研经营运行机制,就要求科研人员要在思想观念上有一个转变,在确保知识产权所有的前提下,将科研成果尽快地应用到相关产业的生产当中,使其最大地效益化、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