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科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通过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状态,运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才能最终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语文学科成绩。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兴趣;指导方法;检查巩固
一、 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一)学生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做到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科教学的需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重点,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偏向注重知识的灌输及课文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人们接收信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量的调查表明,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阅读习惯密切相关,因为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于学生在阅读中把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就更容易取得较为优秀的成绩。
(三)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阅读一项做了明确的要求:课外阅读应有一定量的要求。新的部编版教材的使用,明确了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名著阅读不再是附屬,而是整个阅读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更好地贯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议,并切实地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语文教学以培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语文素养成为旨归。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多元化的、广泛的阅读,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必须做出的调整。
(四)语文阅读习惯养成是对素质教育的体现和发展
促进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发展是教育最根本的追求,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正是对学生创造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发展需要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上,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活动载体来承载这种行为的培养。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体现,更主要的是这种行为习惯会拓展和延伸到整个学习生活之中,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有目的地培养,强化这种语文学习素养的培养,进而形成习惯,由此形成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内化为个性的品质,终生受用。
(五)语文阅读习惯养成是有效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有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发挥其主动性,教师的教育目的最主要就是让学生自主的学,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探索并把已经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所以,语文阅读习惯养成是学生和教师的一种增值性学习行为。
二、 初中生阅读习惯的现状
笔者对所在学校的初中学生一共1200多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出的初中生阅读习惯的现状:
1. 初中学生没有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体育运动、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玩游戏等。
2. 初中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大多学生习惯选择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运动杂志,休闲报纸等。没有养成阅读对学业提升有利的书籍的习惯。
3. 初中学生在阅读中没有养成积累与思考的习惯。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时没有背诵习惯,没有做批注的习惯,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对阅读内容只是浏览一遍,遇到问题不会去查找资料,没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观意愿。
4. 初中学生没有养成正确运用阅读方法的习惯。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比较随意,不会根据所阅读的篇目特点和阅读的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学生对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的运用不恰当,阅读效率难以提高。
三、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 适当引导,认识阅读习惯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习惯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阅读可以使人智慧,阅读可以使人生更厚重,阅读可以使人生更丰富,阅读可以使人更接近梦想。当学生认识到这些,阅读才会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阅读行为才能持续下去并最终成为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2. 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创设阅读氛围,首先要让学生随处有书可读。在学校设置阅览室,在课室设置图书角,在课堂设置课前三分钟读书分享环节,在家了设置小书房。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提供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3. 推荐切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书目,引导学生持续阅读
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质,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有利用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速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男同学比较好动,喜欢刺激,可以推荐他们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归纳小说里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对比文章的写作手法。女同学比较文艺,比较感性,可以引导她们阅读张爱玲的小说集或者三毛的作品,品味人生的百味。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作品入手,让学生在兴趣中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二)指导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有利于顺利地开展课外阅读,在愉快阅读中养成阅读习惯。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不知如何选择阅读方法,以致阅读行为难以开展。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需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自然能事半功倍。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步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法、跳读法、批注法等。
1. 精读法
精读就是细读、精思和鉴赏。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文段可以采用精读法,精读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细致感受,深刻理解,丰富感悟。例如在《西游记》中有诸多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孙悟空去西天取经路上三打白骨精情节曲折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同学們可以使用精读法,进行细读、精思和鉴赏。想一想,白骨精三次哄骗唐僧,是如何得逞的?孙悟空一一识破白骨精的蒙骗,表现了孙悟空怎样的人物形象特点?通过精读,读者可以很好地味作品语言,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2. 跳读法
跳读法就是对于跟阅读目标无关或者读者不感兴趣的内容,采取跳过或者快速浏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的方法。比如,书中一些描写次要人物的外貌和套路相同的打斗场面或者引用的一些渲染气氛的诗词语句等,对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没有影响的语段,可以略过不读。例如,在阅读像《红楼梦》这类的长篇小说时,文中一些情节简单和套路雷同的故事情节或者环境描写的段落,可以跳过,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在同一篇著作中,可以同时运用精读法和跳读法两种阅读方法,根据阅读的需要交替使用,通过精读法对作品的重要内容和经典片段进行解读赏析,通过跳读法略过那些并不精彩或者无关紧要的内容。
3. 批注法
批注就是在阅读时将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想法、疑问、感悟和评议,用固定的符号和简洁的语言标记在文章的空白处。批注式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和思考,便于对阅读内容的巩固和考查,适合用于需要深刻探究领悟的文本。
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批注阅读方法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怎么批注。熟悉批注所用的符号及用法,养成固定的使用习惯,这样可以更有序地对文段进行批注。
然后要让学生明确需要圈点批注什么。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明确了批注要点,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批注。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老王》这篇文章时,可以提示学生对标题进行批注,质疑文章为什么要以“老王”为题目,文章要写老王的什么事情,老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老王有怎样的思想感情?以题目的批注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归纳。也可以对文章的关键语句进行批注,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批注时可以对句子运用的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批注,总结出春风的和煦和细密的特点。
(三)制定阅读计划,养成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初中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制定阅读计划,可以让学生明确需要阅读的篇目、阅读的进度和阅读的目标。根据阅读计划,学生可以在独立自主的阅读行为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可以引入21天阅读习惯养成计划,安排学生阅读七年级考测书目《朝花夕拾》。教师可引导学生制定21天阅读安排表。安排表里列出学生每天阅读的文章页码,阅读所用的时间,阅读的方法,阅读的目的。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阅读量。例如,阅读能力较好的同学《狗·猫·鼠》的阅读时间设计为一天,阅读方法设计为批注法。印发阅读记录卡,每天通过填写读书卡的形式记录读书过程,检查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质量,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计划持续的时间至少在21天以上,让学生坚持阅读,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巩固。阅读计划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在时间、速度和目标等方面随时进行调整。
(四)检查成果,激励坚持,巩固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坚持和巩固,设置各种形式的阅读成果展示,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进行持之以恒的阅读积累,巩固阅读习惯。
1. 读书漂流号子活动
坚持利用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让学生进行“读书漂流号子”的交流活动,总结分享读书的心得和收获。学生对阅读书目进行总结,用一两句生动有感染力的话语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读过的书目。学生听了身边的同学的介绍会对陌生的书目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达到相互带动的效果。
2. 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和读后感评比活动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率,巩固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利用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检查学生阅读成果的情况,评估阅读习惯的养成情况。
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利用周末的时间,对本周阅读的书籍内容进行记录。包括:书目、作者、阅读页码、阅读内容摘要、精彩摘要、优美句子和段落、文章表达方式、读完这部分内容后的感受等。读书笔记可以图文并茂,展示学生的收获和感悟。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定期进行检查评选,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在每周阅读课上进行交流。
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检查,可以是通过读后感的评选活动进行检查,利用暑假、寒假和较长的假期,布置学生通过撰写读后感来总结自己阅读的感悟和收获。教师评选出优秀读后感,在课堂上朗读交流,以此带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3. 名著手抄报评选活动
色彩和图画可以激起人类对事物的兴趣。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名著手抄报评选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把作品的精彩片段、人物形象和阅读感悟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小组制作手抄报的过程是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悟和分享收获的过程,在班级中展示手抄报的过程,是班级中交流带动的过程,这样有利于阅读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和巩固。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分析来制定行之有效的阅读习惯培养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邱桂华.浅谈中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职业圈,2007(8):94.
[2]朱敬本.论阅读习惯的培养[J].宁夏教育,1995(4):32.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661,66,10.
[4]黄雪琦.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中学[J].教学参考,2009(28).
作者简介:
康健芳,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兴趣;指导方法;检查巩固
一、 语文教学中阅读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一)学生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做到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科教学的需要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重点,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偏向注重知识的灌输及课文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人们接收信息、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量的调查表明,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阅读习惯密切相关,因为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于学生在阅读中把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就更容易取得较为优秀的成绩。
(三)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对阅读一项做了明确的要求:课外阅读应有一定量的要求。新的部编版教材的使用,明确了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名著阅读不再是附屬,而是整个阅读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更好地贯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议,并切实地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课内外阅读总量400万字的要求。语文教学以培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语文素养成为旨归。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多元化的、广泛的阅读,是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所必须做出的调整。
(四)语文阅读习惯养成是对素质教育的体现和发展
促进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发展是教育最根本的追求,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正是对学生创造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发展需要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上,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活动载体来承载这种行为的培养。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体现,更主要的是这种行为习惯会拓展和延伸到整个学习生活之中,使之转化为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有目的地培养,强化这种语文学习素养的培养,进而形成习惯,由此形成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内化为个性的品质,终生受用。
(五)语文阅读习惯养成是有效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有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发挥其主动性,教师的教育目的最主要就是让学生自主的学,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进行探索并把已经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所以,语文阅读习惯养成是学生和教师的一种增值性学习行为。
二、 初中生阅读习惯的现状
笔者对所在学校的初中学生一共1200多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总结出的初中生阅读习惯的现状:
1. 初中学生没有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课余时间主要用于体育运动、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玩游戏等。
2. 初中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经典名著的习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大多学生习惯选择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运动杂志,休闲报纸等。没有养成阅读对学业提升有利的书籍的习惯。
3. 初中学生在阅读中没有养成积累与思考的习惯。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时没有背诵习惯,没有做批注的习惯,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对阅读内容只是浏览一遍,遇到问题不会去查找资料,没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主观意愿。
4. 初中学生没有养成正确运用阅读方法的习惯。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比较随意,不会根据所阅读的篇目特点和阅读的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学生对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的运用不恰当,阅读效率难以提高。
三、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 适当引导,认识阅读习惯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阅读习惯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阅读可以使人智慧,阅读可以使人生更厚重,阅读可以使人生更丰富,阅读可以使人更接近梦想。当学生认识到这些,阅读才会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阅读行为才能持续下去并最终成为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2. 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创设阅读氛围,首先要让学生随处有书可读。在学校设置阅览室,在课室设置图书角,在课堂设置课前三分钟读书分享环节,在家了设置小书房。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提供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3. 推荐切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书目,引导学生持续阅读
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质,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有利用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速阅读习惯的养成。例如:男同学比较好动,喜欢刺激,可以推荐他们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归纳小说里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对比文章的写作手法。女同学比较文艺,比较感性,可以引导她们阅读张爱玲的小说集或者三毛的作品,品味人生的百味。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作品入手,让学生在兴趣中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二)指导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有利于顺利地开展课外阅读,在愉快阅读中养成阅读习惯。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不知如何选择阅读方法,以致阅读行为难以开展。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需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自然能事半功倍。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步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法、跳读法、批注法等。
1. 精读法
精读就是细读、精思和鉴赏。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文段可以采用精读法,精读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细致感受,深刻理解,丰富感悟。例如在《西游记》中有诸多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孙悟空去西天取经路上三打白骨精情节曲折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同学們可以使用精读法,进行细读、精思和鉴赏。想一想,白骨精三次哄骗唐僧,是如何得逞的?孙悟空一一识破白骨精的蒙骗,表现了孙悟空怎样的人物形象特点?通过精读,读者可以很好地味作品语言,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2. 跳读法
跳读法就是对于跟阅读目标无关或者读者不感兴趣的内容,采取跳过或者快速浏览的方法来进行阅读的方法。比如,书中一些描写次要人物的外貌和套路相同的打斗场面或者引用的一些渲染气氛的诗词语句等,对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没有影响的语段,可以略过不读。例如,在阅读像《红楼梦》这类的长篇小说时,文中一些情节简单和套路雷同的故事情节或者环境描写的段落,可以跳过,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在同一篇著作中,可以同时运用精读法和跳读法两种阅读方法,根据阅读的需要交替使用,通过精读法对作品的重要内容和经典片段进行解读赏析,通过跳读法略过那些并不精彩或者无关紧要的内容。
3. 批注法
批注就是在阅读时将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想法、疑问、感悟和评议,用固定的符号和简洁的语言标记在文章的空白处。批注式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和思考,便于对阅读内容的巩固和考查,适合用于需要深刻探究领悟的文本。
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批注阅读方法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怎么批注。熟悉批注所用的符号及用法,养成固定的使用习惯,这样可以更有序地对文段进行批注。
然后要让学生明确需要圈点批注什么。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明确了批注要点,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批注。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老王》这篇文章时,可以提示学生对标题进行批注,质疑文章为什么要以“老王”为题目,文章要写老王的什么事情,老王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老王有怎样的思想感情?以题目的批注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归纳。也可以对文章的关键语句进行批注,例如,朱自清的《春》中,“吹面不寒杨柳风”“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批注时可以对句子运用的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批注,总结出春风的和煦和细密的特点。
(三)制定阅读计划,养成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初中生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制定阅读计划,可以让学生明确需要阅读的篇目、阅读的进度和阅读的目标。根据阅读计划,学生可以在独立自主的阅读行为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可以引入21天阅读习惯养成计划,安排学生阅读七年级考测书目《朝花夕拾》。教师可引导学生制定21天阅读安排表。安排表里列出学生每天阅读的文章页码,阅读所用的时间,阅读的方法,阅读的目的。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阅读量。例如,阅读能力较好的同学《狗·猫·鼠》的阅读时间设计为一天,阅读方法设计为批注法。印发阅读记录卡,每天通过填写读书卡的形式记录读书过程,检查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质量,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计划持续的时间至少在21天以上,让学生坚持阅读,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巩固。阅读计划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在时间、速度和目标等方面随时进行调整。
(四)检查成果,激励坚持,巩固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坚持和巩固,设置各种形式的阅读成果展示,激起学生的阅读热情,进行持之以恒的阅读积累,巩固阅读习惯。
1. 读书漂流号子活动
坚持利用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让学生进行“读书漂流号子”的交流活动,总结分享读书的心得和收获。学生对阅读书目进行总结,用一两句生动有感染力的话语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读过的书目。学生听了身边的同学的介绍会对陌生的书目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达到相互带动的效果。
2. 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和读后感评比活动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写结合,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率,巩固阅读习惯的养成。教师利用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检查学生阅读成果的情况,评估阅读习惯的养成情况。
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利用周末的时间,对本周阅读的书籍内容进行记录。包括:书目、作者、阅读页码、阅读内容摘要、精彩摘要、优美句子和段落、文章表达方式、读完这部分内容后的感受等。读书笔记可以图文并茂,展示学生的收获和感悟。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定期进行检查评选,评选出优秀读书笔记,在每周阅读课上进行交流。
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检查,可以是通过读后感的评选活动进行检查,利用暑假、寒假和较长的假期,布置学生通过撰写读后感来总结自己阅读的感悟和收获。教师评选出优秀读后感,在课堂上朗读交流,以此带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3. 名著手抄报评选活动
色彩和图画可以激起人类对事物的兴趣。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名著手抄报评选活动,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把作品的精彩片段、人物形象和阅读感悟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小组制作手抄报的过程是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感悟和分享收获的过程,在班级中展示手抄报的过程,是班级中交流带动的过程,这样有利于阅读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和巩固。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分析来制定行之有效的阅读习惯培养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邱桂华.浅谈中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职业圈,2007(8):94.
[2]朱敬本.论阅读习惯的培养[J].宁夏教育,1995(4):32.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661,66,10.
[4]黄雪琦.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中学[J].教学参考,2009(28).
作者简介:
康健芳,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