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教学理论于一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指出:“教学和教育过程有三个源泉:科学、技巧和艺术。”尤其是艺术,应格外引起重视。我们应把教学艺术贯穿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教学也是一个过程。我们所讨论的教学的艺术就是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艺术,需要推窗见月,一一检视。
一般地讲,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融洽畅达的沟通,引人入胜的导入,水道渠成的衔接,波澜起伏的流程。
一、融洽畅达的沟通艺术
融洽畅达的沟通是指,在教学开始和教学过程中,使师生关系融洽,相互关心,充分理解和完全合作,即在情感、心理上達到完全沟通。比较好的沟通不仅是在师生之间进行沟通,而且能使学生之间也进行沟通,使学生之间做到互帮、互学、互教。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以便改善教学教法,提高教学沟通的效率。例如于漪老师,就擅长把教学的多向沟通,作为教学民主和教学相长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二、引人入胜的导入艺术
卢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师在将学生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时,应给学生的认知过程增加新的刺激,新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新的问题、新的情境吸引下迅速进入新的学习过程。担当这个任务的就是导入。
导入的关键在于导语。导语的设计,必须要有情境或理趣,要使学生觉得“有意思”。新课标也是这样要求的:“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另外,导入还要突出一个“新”字,新颖的导入常常会出人意料,不落俗套,带有一定的刺激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水到渠成的衔接艺术
衔接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水到渠成。既要求自然合理,又要求天衣无缝,犹如珠联璧合。衔接的艺术完美,教学过程就富有逻辑性,就自然流畅、丝丝入扣,成为一个统一完美的整体。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衔接艺术,主要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前后环节内容的联系;二是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通过经常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情绪进行衔接。
四、波澜起伏的流程艺术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写文章时不能平铺直叙,要有曲折、有波澜,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有兴趣读下去。课堂教学理应如此,不能平平淡淡、千“课”一面,而应该把课上得富有层次,做到波澜起伏,高潮迭起。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认真听讲。教学是一个流动的程序,其艺术特征是具有波澜起伏的美感,它并非平铺直叙,也非平淡无味,而是有过渡、有积聚、有高潮的动静交替,从一个意境达到另一个意境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做到波澜起伏的流程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具体可以通过高潮与过渡、动与静的起伏、师生互动来实现。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提升教育艺术力,以便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呢?
首先,吃透教材,站稳课堂。
教学内容,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包含有丰富的审美因素,具有明显的或潜在的艺术性。著名学者赵鑫珊认为:“每一个数学公式从其实质(境界)来说,都是诗。”果真如此,那么,摆在你面前的语文教材,就应是洋溢着和谐、充满着绝妙和渗透了艺术美的一部诗集。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新课标下各学段的教学要求,挖掘教材编写要渗透的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场所,把课堂变成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把课堂变成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演练场。
其次,钻研教学艺术,提升教育品质。
语文课堂教学是精雕细刻的设计艺术。在设计中,教师不但要从宏观全局出发,且更要从细微末节入手;既要注意难易区别,又要注意点面结合,提纲挈领,统筹兼顾。从整体过程到分散步骤,从语言传递到眼神手势的有机配合,从不同的手段方式到具体的方法措施,从课内外训练到板书内容的设计书写都要做到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合理安排,精雕细刻,力求各个环节的设计都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课堂教学是精湛的语言艺术。教师务必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既无闲言,又无碎语。总之,处处闪光生辉,一言一语总关情,处处感人肺腑,令人遐想万千,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和极大的感染力。
课堂教学是沟通情感的艺术。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中,情感虽是非智力因素的组成部分,却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调节功能和交际功能,以及传递信息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并及时与之沟通,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爱,改善师生间的关系,极大地提高效益,而且也能表现出教师在此方面的不凡艺术。
课堂教学是精彩的表演艺术。三尺讲台即舞台,教师就是这一舞台设计的表演者。要演好这台节目,一言以蔽之,洒脱高雅而不俗,有板有眼而不乱,别具心裁,不拘一格。
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优秀与平庸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情感、方法及人文价值,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揭示出教学的品质。
★作者通联:山东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学校。
一般地讲,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融洽畅达的沟通,引人入胜的导入,水道渠成的衔接,波澜起伏的流程。
一、融洽畅达的沟通艺术
融洽畅达的沟通是指,在教学开始和教学过程中,使师生关系融洽,相互关心,充分理解和完全合作,即在情感、心理上達到完全沟通。比较好的沟通不仅是在师生之间进行沟通,而且能使学生之间也进行沟通,使学生之间做到互帮、互学、互教。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反馈过来的信息,以便改善教学教法,提高教学沟通的效率。例如于漪老师,就擅长把教学的多向沟通,作为教学民主和教学相长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二、引人入胜的导入艺术
卢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师在将学生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时,应给学生的认知过程增加新的刺激,新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新的问题、新的情境吸引下迅速进入新的学习过程。担当这个任务的就是导入。
导入的关键在于导语。导语的设计,必须要有情境或理趣,要使学生觉得“有意思”。新课标也是这样要求的:“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另外,导入还要突出一个“新”字,新颖的导入常常会出人意料,不落俗套,带有一定的刺激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水到渠成的衔接艺术
衔接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水到渠成。既要求自然合理,又要求天衣无缝,犹如珠联璧合。衔接的艺术完美,教学过程就富有逻辑性,就自然流畅、丝丝入扣,成为一个统一完美的整体。正确地掌握和运用衔接艺术,主要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前后环节内容的联系;二是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通过经常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情绪进行衔接。
四、波澜起伏的流程艺术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写文章时不能平铺直叙,要有曲折、有波澜,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他们有兴趣读下去。课堂教学理应如此,不能平平淡淡、千“课”一面,而应该把课上得富有层次,做到波澜起伏,高潮迭起。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认真听讲。教学是一个流动的程序,其艺术特征是具有波澜起伏的美感,它并非平铺直叙,也非平淡无味,而是有过渡、有积聚、有高潮的动静交替,从一个意境达到另一个意境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做到波澜起伏的流程美,水到渠成的衔接美。具体可以通过高潮与过渡、动与静的起伏、师生互动来实现。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怎样提升教育艺术力,以便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呢?
首先,吃透教材,站稳课堂。
教学内容,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包含有丰富的审美因素,具有明显的或潜在的艺术性。著名学者赵鑫珊认为:“每一个数学公式从其实质(境界)来说,都是诗。”果真如此,那么,摆在你面前的语文教材,就应是洋溢着和谐、充满着绝妙和渗透了艺术美的一部诗集。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新课标下各学段的教学要求,挖掘教材编写要渗透的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场所,把课堂变成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把课堂变成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演练场。
其次,钻研教学艺术,提升教育品质。
语文课堂教学是精雕细刻的设计艺术。在设计中,教师不但要从宏观全局出发,且更要从细微末节入手;既要注意难易区别,又要注意点面结合,提纲挈领,统筹兼顾。从整体过程到分散步骤,从语言传递到眼神手势的有机配合,从不同的手段方式到具体的方法措施,从课内外训练到板书内容的设计书写都要做到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合理安排,精雕细刻,力求各个环节的设计都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课堂教学是精湛的语言艺术。教师务必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既无闲言,又无碎语。总之,处处闪光生辉,一言一语总关情,处处感人肺腑,令人遐想万千,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和极大的感染力。
课堂教学是沟通情感的艺术。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中,情感虽是非智力因素的组成部分,却是构成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调节功能和交际功能,以及传递信息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并及时与之沟通,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爱,改善师生间的关系,极大地提高效益,而且也能表现出教师在此方面的不凡艺术。
课堂教学是精彩的表演艺术。三尺讲台即舞台,教师就是这一舞台设计的表演者。要演好这台节目,一言以蔽之,洒脱高雅而不俗,有板有眼而不乱,别具心裁,不拘一格。
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优秀与平庸的最大区别在于能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情感、方法及人文价值,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揭示出教学的品质。
★作者通联:山东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