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长庆油田分公司主营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油气集输、储运、销售,勘探开发规划和科研等业务。工作区域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现有员工1150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200人,占员工总数的24%。重组改制以来,公司党委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加强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挥企业文化凝聚、导向、激励和转化功能,着力挖掘员工的资质和潜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公司的生产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企业文化这个层面上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了公司各项奋斗目标的实现,促进了员工队伍稳定,保证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步发展,为长庆油田分公司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
一、长庆油田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沿革与定位
1970年10月1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调集玉门、四川、江汉石油队伍和两万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复转军人,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拉开了长庆油田会战的序幕,喊出了“跑步上长庆”、“磨刀石上闹革命”、“攻克低渗透”的口号。到80年代,突破低渗透油田勘探、开发、增产、稳产关,又培育了“好汉坡精神”和“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90年代至今,是长庆大发展时期,成功开发低渗透油田,创“安塞模式”。特别是1999年重组改制以后,长庆油田分公司的企业文化也进入了继承创新的大发展时期,在以解放军部队文化为基础,充分汲取陕甘宁蒙地域文化的丰厚润泽和现代企业管理精华,继承中国石油使命文化的基础上,完善和深化了以“攻坚啃硬、拼搏进取”为团队精神、以“一切注重实效”为管理理念、以“三个重新认识”为方法论的一整套理念体系,为全面建设具有长庆油田分公司特色、与国际公司接轨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思想理论保证。
“一切注重实效”的管理理念,是我们坚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追求效益、效率、效果最大化的行为准则。勘探以多拿商业储量、经济储量为硬道理;开发以多打高产井、油气产量持续攀升为硬道理;建设以完成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增强企业实力为硬道理;企业文化以形成统一的价值追求、统一的行为规范为硬道理。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实践,已贯穿到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并转化为全体员工的群体意识和评判标准。
二、长庆油田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与实践
(一)明确企业目标,实施文化管理,用企业文化的规范功能约束员工
目标是方向、是纲领,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动力。在长庆30多年的勘探开发历程中,我们始终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不断明晰每个时期的行动目标,使企业与员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导向,并始终不渝地引导员工为实现目标而拼搏奋斗。特别是重组改制后,我们确立了前瞻性的“三个层面业务”和具有成长性的“三步走”发展目标。
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把中国石油所倡导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渗透到具体的管理细节中,渗透到每一个管理人员和员工中,使之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具体行动。一是在“一切注重实效”的原则下,不断强化效率、效益、效果意识。如针对长庆油田地质特点,采用“专家布井制”,提高了打井成功率;在开发特低渗透油田的过程中,以先导性、工业性、超前注水开发为基础,本着“三从一新”的原则,油田地面建设形成了“单、短、简、小、串”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特低渗透油田有效开发的新路子,被集团公司定为“安塞模式”。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与10多个国外大公司建立技术合作交流项目,加大科技攻关,总结形成了具有长庆特色的技术理论体系。针对油田发展与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不足的现状,引入虚拟组织,实行“白领固定、蓝领雇用”,形成了“五种人才引进模式”,并积极推行“扁平化管理”,为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坚持制度建设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我们把建立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作为对员工的外在约束。同时,通过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等人文关怀,解决困难、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提升员工的自觉性,保持了队伍稳定,培养了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三是不断加强团队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培育。通过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媒体宣传、活动熏陶、文化阵地建设、典型引导等方式,把中国石油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及价值观及时传达到员工中,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行为。公司领导每年坚持深入基层一线进行宣讲,各单位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公司先后两次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推广先进经验,交流建设成果,使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基层、深入员工,营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感情凝聚,用企业文化的调适功能凝聚员工
我们的大部分井站都分布在陕、甘、宁、蒙的荒山野岭,受地貌特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员工长期分散在所驻守的井站,信息不畅,生活单调。他们讲:“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没个人说话。有时候,好几天不见一个人。好不容易来一个人,还是偷油的。”几年来,我们通过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关怀员工身心健康、丰富员工文化生活等举措,增强了企业的亲和力。
实施“凝聚工程”,建设井站文化。基层井站是企业的细胞,激活了这一细胞,企业也就有了生命力。我们对井站设施进行统一规范的形象包装,员工们开展“爱站建家”活动,积极推广花园、菜园“双园”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司为一线井站配发了电视机、淋浴器等设施,还发挥各级党、工、团组织的作用,开展“温暖上山,文化进站”活动,开展为井站“送文艺节目、送图书报刊、送生活用品”的“三送”活动。建立了三级图书网络,使一线井站员工能看电视,能读书娱乐,能吃到新鲜蔬菜,在荒漠高原感受到家的温馨。我们遵循“以业余为主、以基层为主、以员工参与为主”的原则,开展各种业余文体活动,活跃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公司组建的长庆艺术团和各基层单位自己成立的乌兰牧骑文艺小分队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作用,深入基层慰问演出,鼓舞士气。常常是七八个人给两三个人演出,情景交融,感人至深,被员工亲切地称为“长庆油田的心连心艺术团”。
实施“阳光工程”,推行民主管理。建立了公司、厂务、区务、班务四级公开网络,通过员工大会、厂情发布会、公开栏、网络公开、员工明白卡等多种形式,畅通了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使公开工作延伸到了一线井站,不仅强化了内部管理,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把员工由被动管理转化为主动参与,使员工与企业休戚与共,形成了整体合力。
实施“温暖工程”,解决员工困难。我们按照“保证公司没有一名员工因生活困难发生意外、保证公司没有一名员工子女因生活困难辍学”的原则,先后制定了《特困和困难员工家庭救济暂行规定》及《机关干部帮扶特困及困难员工子女就学实施办法》等制度,筹集数百万元建立了公司“温暖基金”,为全公司员工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多方面地关心弱势群体,多渠道地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保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
(三)突出典型引导,打造楷模文化,用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鼓舞员工
在长庆的发展历程中,曾形成了一批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基地、示范窗口和井址,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英模人物。他们体现了长庆人“攻坚啃硬、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把这些典型选树起来、推广开来,就是人格化、典型化了的企业文化。
甘肃陇东油区、西峰油田、陕西安塞油田、靖边气田、内蒙苏里格气田的发现,都给长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是长庆发展历史的见证。在长庆油田火热的生产建设中,还涌现出了“英雄女采油工”罗玉娥、“油田卫士”陈小军和“永恒的石油花”朱业鸣三位油田英雄,他们是长庆人艰苦奋斗、奉献祖国的缩影。“长庆第一站”城一转、“全国青年文明号”王三计、靖二联等基层井站,从站内各项管理、员工队伍精神风貌等每一个细节都充分体现了公司管理理念。公司为他们竖碑、题记、布展、建馆,分别命名为“功勋井”、“三爱思想文化教育基地”和“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窗口”,特别是公司把为护油以身殉职的英雄陈小军生前工作过的井站命名为“小军井”和“小军站”,把一口井、一个站的名字送给了一名年轻可敬、嫉恶如仇的油田卫士。这不仅是对英雄精神的追忆和弘扬,更是公司所倡导的信念和精神的体现。我们还定期组织员工参观学习,为他们出书、谱写歌曲、拍摄电视剧,成为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的活教材,使企业理念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不断深化和升华。
自重组到现在,公司每年都要选树表彰劳动模范、模范集体、优秀科技工作者、油田卫士等各级各类先进。我们将先进人物的照片制成宣传画、挂历、台历,将他们的先进事迹汇编成册,下发到各个井站,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挖掘和宣传,用他们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激励广大员工为油田的大发展做贡献。
(四)着力形象塑造,体现环境熏陶,用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感召员工
重组改制以来,我们严格按照中国石油的标识运用标准,对公司所属建筑物、站库、油水井设备、办公用品、文化宣传品等标识运用进行了规范,对员工的着装进行了统一。千里油气区呈现出崭新风貌和盎然生机,每一位员工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感召力,自觉地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维护油田的形象、张扬企业的理念。
我们还通过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员工对公司、对中国石油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一是通过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开展公益捐助,援建希望小学等,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如内蒙古乌审旗为表达与长庆油田的深情厚谊,特意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天然气节暨那达慕大会。二是利用广告媒体进行宣传。长庆的大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苏里格气田的发现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三是发挥长庆艺术团“形象大使”的作用,代表长庆参加所在省区的重要活动,慰问地方政府和群众,参加各种大赛,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大奖,很好地宣传了长庆的企业形象、队伍面貌,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密切了企地关系。
通过实施形象建设,凸现了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也树立了长庆“发展公司、奉献社会、报效国家”的企业形象。
(五)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学习型企业”,用企业文化的学习功能培育员工
我们把建立“学习型企业”作为培养员工团队意识、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主要措施,遵循“员工与公司同步成长发展”的原则,把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一是通过开展“形势、目标、责任”主题教育、制定员工职业道德规范等方式,教育员工转变观念,提升素质。二是在员工中倡导“团队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实施“确保三步走目标的人才工程”,确立了“人才就在身边”、“人尽其才”等符合长庆实际的人才观。特别是针对员工队伍年轻、技术素质欠缺的实际,采取“员工星级岗位培训”、“ABC岗位分类培训”、“全员轮训”等方式,提高员工技术素质。还利用与壳牌等国际公司合作的机会,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方法和HSE管理经验。三是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青年素质发展计划等活动,为每个员工搭建成长舞台,提供发展空间,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
三、长庆油田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体会
(一)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油田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
几年来,我们通过坚持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效益跨越式增长,油气储量产量大幅度攀升。油气产量连续多年以百万吨级的速度递增,油气产量和储量净增长连续多年名列中国石油前列。目前,已向北京、天津、西安、银川等15座大中城市供气。2003年,作为“西气东输”的先锋气,率先向上海及华东地区输气,呈现出“油气并举、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我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巨大动力,创造了必备条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切注重实效”、“好员工就有好回报”等价值取向都内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创造了令人鼓舞的业绩。公司先后取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4项,其中,苏里格特大型气田发现与勘探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并先后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9人、省部级先进集体29个、先进个人51名,展示了长庆人的精神风貌。公司连续多年超额完成了各项业绩指标。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公司油气兴旺、人气兴旺的良好局面,为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三)企业文化促进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了各级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人本管理的思想渗透到了各级管理层;“为员工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向上级负责、向员工负责、向自己负责”在各级管理人员中形成共识;扁平化管理、劳动组织形式的变革及激励机制的完善,使公司管理效率及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保证了公司持续快速发展。
(四)群体效应的发挥是企业文化建设得以有效推进的保障
公司始终把生产经营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层面上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合力优势,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我们体会到,必须努力打造“合金”文化:党组织作为企业在政治上的领导核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全面负责,充分发挥政治保证作用;行政组织具体管理,充分发挥人、财、物保障作用和全力推进的主渠道作用;工团组织则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优势,发挥维护保障作用和青年生力军、突击队作用。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在集团公司党组及股份公司的领导下,在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的指导下,坚持把建设具有长庆油田分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以企业文化提升管理水平,以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以企业文化推动长庆油田分公司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