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猴人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公说了一个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那时,镇上来了个耍猴人,人们都爱热闹,所以很快就围了过去。
  耍猴人是个干瘦的老头,他的头发已经花白,脸上布滿了皱纹,还有一条伤疤从太阳穴延伸到前额,看起来有些凶恶。老头牵着两只猴子,它们的脖颈上戴着皮圈,灰黄的毛发已经开始泛白,看来也活了不少的年头。
  老头和猴子的表演默契,花样多,逗得人们哈哈大笑,吆喝不断。大伙看得兴起,一只猴子趁机捧出个大圆盘,鞠躬作揖向人们讨要赏钱。人们看得高兴,自然都从口袋里掏出一些钱扔进圆盘。
  人群中有个牵着小孩的中年人,他出手很大方,打赏了两块银圆。谁知那只猴子看到了非但没有鞠躬作揖,反而是冲着中年人牵着的小孩龇牙咧嘴地怪叫。
  中年人的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猴子的奇怪举动让他十分难堪。众人看到这一幕,也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是怎么了。
  这个中年人是一家玉器商行的老板,姓邓,镇上的人都认识他。邓老板的生意做得红火,对乡亲们也很不错,是当地很有名望的一位富商。那小孩是邓老板唯一的儿子,叫阿宝。
  猴子的奇怪举动引起了耍猴老头的注意,他停下表演走了过来。耍猴老头目不转睛地盯着阿宝,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过了好一会儿,耍猴老头说道:“这个小孩怕是活不到成年了。”
  众人的脸色都变了,这老头莫非是疯了?为何好端端地要去诅咒邓老板的儿子?
  不想邓老板听到后,非但没有生气,极难看的脸色反而忽然一下子变得异常欣喜,他紧紧握住耍猴老头的手,声音有些颤抖地说:“还望先生能到寒舍一叙。”
  耍猴老头说要等表演结束,不然对不住大家。看样子,他是答应了邓老板的请求。这下,众人都摸不着头脑了,天底下还有这么奇怪的事情咧!
  原来邓老板有桩不为人知的心事,就是关于阿宝。阿宝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天真活泼,加上是邓老板唯一的儿子,很受宠爱。可是随着阿宝渐渐长大,他的身体时常会无缘无故地发热,皮肤也会变得通红,整个人突然昏迷过去,过一段时间又自己醒来。发作间隔没有规律,有时是一两天,有时是十天半个月。因为这怪病,阿宝变得闷闷不乐。
  起初邓老板以为是羊角风,倒也不是很在意,请了一个当地的大夫来看。大夫告诉邓老板说这不是羊角风,至于是什么病,他也不知道。还说阿宝先天气血不足,加上得了这种怪病,说句不中听的,恐怕这孩子很难活到成年。
  邓老板吓得六神无主,赶紧求大夫说只要能治好阿宝,无论多少钱他都愿意出。大夫摆摆手说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他无能为力,他实在没治过这种病,也不敢乱开方子,还望邓老板另请高明。
  邓老板又去找了一些别的大夫,也托人到处打听其他地方的名医,用了不少方子,但都没什么作用,阿宝还是老样子。为此邓老板变得忧心忡忡,茶饭不思,索性推掉了一些生意上的往来,整日带着阿宝出去游玩,希望阿宝能开心一点。也算是缘分,恰巧遇见了这耍猴老头,他一眼就看出了阿宝的异样,还答应到家中做客,邓老板甭提有多高兴了。
  表演结束后,耍猴老头收拾东西,牵上两只猴子跟着邓老板回家了。到家后邓老板说明了情况,耍猴老头边听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之后耍猴老头细细查看了阿宝,把完脉后,让阿宝躺在床上。耍猴老头从随身带的木箱里掏出一个黑色的小匣子,从小匣子里取出一粒乌黑锃亮的药丸给阿宝服下。
  没过一会儿,阿宝就睡着了。阿宝睡着后,耍猴老头在阿宝周身的穴位不停地按摩。之后,他又拿出了另一个较大的匣子,邓老板看到里面有两把黝黑的短刀,刀身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纹路,看起来那刀已经使用了不少年头。耍猴老头拿起刀,在阿宝耳尖划了一道小口子,从里面放出了一些血。
  一切妥当之后,耍猴老头让焦急的邓老板安心等待,不要着急。两人就静静地等着,也没说话。约莫过了一盏茶的时间,阿宝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哇”地一下从嘴里吐出一堆秽物,里面还掺杂着血丝,随即阿宝火山爆发般地哭了出来。
  耍猴老头告诉邓老板,阿宝没事了,但他身子比较弱,需要吃一段时间的药将养。邓老板听后,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可以落地了,他不停地感谢耍猴老头,可耍猴老头没说什么只是摆摆手。
  虽说阿宝的病好了,但邓老板还是有些担忧,阿宝的病以后还会不会再发作?又或者会不会再有其他的怪病?因此,邓老板十分希望耍猴老头能留在邓家,希望他能照看阿宝,让阿宝平平安安地长大。但邓老板也担心耍猴老头是一个走南闯北的江湖人,恐怕不愿意一直留在邓家。但不管怎么样,邓老板已决心想办法留下耍猴老头。
  吃饭的时候,邓老板知道了耍猴老头姓蔡,只是他不肯说自己的名字。邓老板见他不愿意说,也不勉强,就称耍猴老头为蔡师傅。邓老板问蔡师傅为什么有这么高明的医术。蔡师傅回道:“祖上传下来一些医术和药,我只学到了半瓢水,谈不上什么高明。阿宝的病我在闯江湖的时候见过,不然我也无能为力。”
  邓老板向蔡师傅举杯道:“不管怎么样,你医好了阿宝,我们一家人都感谢你。”然后两人又喝了一会儿的酒,趁着酒酣耳热之际,邓老板继续说道:“蔡师傅,你在外面漂泊流浪,风餐露宿。既然你与阿宝有缘,救了他一命,不如就留下来帮我照顾阿宝,让他平安长大吧。你不必担心,我自然不会亏待你。”
  蔡师傅听了,没有作声,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我漂泊了大半辈子,如今年纪大了,身子骨没有以前那么硬朗,也不愿意再吃闯江湖讨生活的苦了。邓老板愿意收留,我很感激,自然也是乐意的。只是我还有一些事情没办完,待过得十天半个月,我再来你家。”
  邓老板一听,高兴极了,没想到蔡师傅会这么轻易就愿意留下来。邓老板激动地说:“莫说是十天半个月,就是再久,我也会等你回来。”接着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很快就酒足饭饱了。然后,蔡师傅告别邓老板,去办自己的事了。
  过了半个月,蔡师傅如约来了。他对邓老板行了礼,称呼邓老板为“东家”,自此以后,蔡师傅就留在了邓家。   在邓家,蔡师傅很懂规矩,也不端架子。家里有什么活计需要做,蔡师傅也像其他下人一样劳动,除了和阿宝亲近一些,蔡师傅从没搞过什么特殊,邓家上下都很尊敬这个老人。
  但是日子久了,邓家人慢慢地发现了蔡师傅一些奇怪的举动。除了邓老板和阿宝,蔡师傅很少和其他人说话。没事的时候,蔡师傅总喜欢躲在房里摸那两只猴子的脑袋,猴子也很享受蔡师傅的抚摸,总是舒服地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就像多年的老友一样亲密。到了吃饭的时候,蔡师傅总会端着碗与两只猴子一起进食,有时还会和猴子一起喝酒,举杯一饮而尽。
  再后来,有人说蔡师傅从来不走在人前,无论和多少人一起走路,蔡师傅总是走在最后面。邓老板一开始也没注意,后来几次和蔡师傅一起走,邓老板也渐渐发现蔡师傅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自己的后面。邓老板回头叫蔡师傅时,发现蔡师傅正盯着自己的脖子,目光冰冷,好像没有一丝情感。
  只是除了这些古怪,蔡师傅并没有其他不对头的地方。邓老板心想:跑江湖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自己的秘密,何况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于是邓老板就没有去追问蔡师傅为何有这些奇怪的举动。渐渐地其他人也不再说什么,大家对蔡师傅的古怪都习以为常了。
  在蔡师傅的照顾下,阿宝的身体越来越好,慢慢地变健壮了,邓老板的生意也越做越顺。这几年,邓家的日子过得稳稳当当。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天邓老板去谈生意,他只带着蔡师傅一起去,蔡师傅负责驾车。到半路的时候,马车忽然剧烈摇晃起来,邓老板在车里面摔了个跟斗,过了好一会儿马车才稳下来,他赶紧出来察看发生了什么事。
  谁知这一看邓老板的脸色都白了,不知道从哪来的几匹狼正盯着他们,马车遭到狼群的袭击而剧烈摇晃。蔡师傅让邓老板赶紧躲回车里,他自会处理。邓老板心想凭蔡师傅一人之力如何对付群狼,于是犹豫着不愿回到车内,想帮蔡师傅一把。
  蔡师傅吼道:“东家,这些狼我对付它们绰绰有余,你出来只会让我分心,赶快回到马车上!”说完,蔡师傅抽出两把黑色的刀,跳下了马车。邓老板知道蔡师傅有些功夫,又听蔡师傅这么说,只好回到车里。
  过了一会儿,邓老板忽然听到狼的嚎叫声,还有蔡师傅怒吼的声音,看样子蔡师傅已经和狼群廝杀了。邓老板忍不住拉开车门想看看情况,谁知邓老板刚露出一条缝,一头恶狼就扑了上来试图攻击他。他赶紧掩上车门,吓得往后一坐。蔡师傅眼疾手快,一把黑刀脱手而出,刺死了这头试图攻击邓老板的狼。因为蔡师傅分了神又失去了一把刀,其余的狼趁机猛扑上来,蔡师傅猝不及防被咬了一口。
  蔡师傅吼着让邓老板关好门窗,不能再出来,免得他分心。邓老板只能把门窗捂得严严实实的,坐在马车里祈求老天保佑蔡师傅平安无事。
  也不知过了多久,外面忽然变得如死一般的平静。邓老板惴惴不安地想要再出去察看情况,这时蔡师傅微弱的声音传了进来:“东家,可以出来了……头狼已经被杀死,狼群都散了。”
  蔡师傅竟然击退了狼群,邓老板闻言赶紧出来看。马车外一片狼藉,地上血迹斑斑,几匹狼的尸体倒在一旁,而蔡师傅倚在马车旁,衣服已被狼咬得破烂不堪,身上脸上到处是血。
  邓老板赶紧下车抱住蔡师傅,想要背他起来去找大夫。
  蔡师傅挣扎着说:“东家,我不行了,已经撑不到那个时候了。”说着蔡师傅松开另一只捂在腰间的手,鲜血汩汩地流了出来。
  邓老板长叹一声,他也明白在这四下无人的荒地里,恐怕蔡师傅真的撑不住了。这个漂泊半生的老人自来到邓家后为邓家做了不少事,却没享过多少福,如今为了救他……邓老板悲从中来,一时间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蔡师傅虚弱地说:“我孤家寡人一个,一辈子没过过安稳的日子,自从来到邓家以后,照顾阿宝,我才有了家的感觉。这几年是我感到最平静的日子,我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说完他从腰间抽出一个酒囊,笑着说:“老天对我很好,临死之前还能让我喝到酒,东家你也喝吧。”
  邓老板含泪点点头,接过酒囊喝了一口。终于,蔡师傅撑不住了,用尽最后的力气将自己的老家告诉了邓老板,然后喃喃道:“我困了……”邓老板忽然感到蔡师傅的身子往下一沉,头也歪到一边。邓老板搂着蔡师傅,眼泪一个劲地往下流。许久,邓老板再也忍不住,像个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后来邓老板把蔡师傅运回了他的老家,在那里选了一块地安葬了蔡师傅。每年清明的时候,邓老板都会带着阿宝去祭拜蔡师傅,邓老板对阿宝说:“蔡师傅是我们邓家永远的家人,以后我不在了,你也要记得每年的清明过来看看蔡师傅。”阿宝年纪虽然不大,但是他能感觉到父亲说话的分量,他坚定地点了点头。父子二人就这样一直静静地站在蔡师傅的坟前,没人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我问太公这些事他为什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太公笑着说他以前的小名叫阿宝。太公还说蔡师傅曾经告诉过他一个秘密,蔡师傅喜欢摸猴子的脑袋,总是走在人后,那是因为他曾经是个刽子手,他那两把黑色的刀是祖上传下来的。这个秘密除了太公,蔡师傅谁也没告诉过,因为蔡师傅不愿意别人知道他的过去。
  太公说看到我,总会想起自己和蔡师傅的情谊,所以会告诉我很多事情。
  太公说蔡师傅没有后代,也没有什么朋友。他对太公很好,他们既像朋友,也像父子一样。蔡师傅会告诉太公很多秘密,还有江湖上好玩的事情。
  后来,我问太公那两把刀的下落。太公说那两把刀和蔡师傅葬在了一起,永远地陪伴蔡师傅。说到这里,太公总会闭上眼睛,不愿意再说话。
  如今,说故事的人已经离开这个世界有好些年头了,而听故事的人也已经长大。太公的这个故事,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我的眼前曾经浮现过一个牵着两只猴子的模糊背影,也许那就是蔡师傅。
  (发稿编辑/周婷婷)
其他文献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据统计,华人人口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4%,是新加坡最大的“少数民族族裔”。从新加坡早期华人祖先的来源地来看,多数移民来自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如广东潮汕、福建和海南。因此,新加坡的新年习俗更多地保留了福建和广东的习俗。因为华人人口在数量上占大部分,为了尊重华人群体,新加坡法律规定,为庆祝中国新年,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和初二为法定假期。  中国新年临近的一整个月,新加坡的
期刊
父亲是在我刚调换部门、工作特别忙碌的时候悄然离去的。他病重时一再叮咛母亲,不要动不动就把病情告诉我,以免影响我的工作。他如同天下所有伟大的父亲那样,为了儿女,即使是到了生命的尽头,依然为儿女们着想。在父亲离去后的日子里,我愧疚,我自责,为不能在父亲生命弥留之际尽到自己的孝心而感伤。很多个夜晚,我仰望星空,感觉父亲已化作天上的一颗星辰,又如暗夜里的一座灯塔,在远处闪烁光芒,指引着我一路继续前行…… 
期刊
壮族是十分重视过年过节的一个民族。在一些壮族地区,人们几乎每个月都有自己的节庆。  按节日的轻重排列,壮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是春节,其次是七月十四鬼节、三月三、小年、清明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此外,还有青蛙节、牛魂节、端午节、莫一大王节、重阳节、尝新节、冬至节、送灶节等。  壮族人的春节概念是从每年的腊月开始的。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围绕春节进行各种筹备活动,比如着手准备榨油、榨糖、加工爆米花的糯米、
期刊
1937年,农耘出生于黑水河畔的崇左市大新县堪圩乡,他家是地地道道的壮族农民家庭,世代没有文化,父亲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手裁缝手艺,在乡里被人称为“师傅”。父亲万万没想到,他的儿子农耘,后来竟成为替人做嫁衣的编辑,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三月三杂志社社长、副总编。  初识壮文立志成才  农耘从小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聪明过人,很招人喜欢。他从小就喜欢听民间故事、民间山歌,还爱好琴棋书画,爱听采茶戏
期刊
读书自学文才初露  韦编联,1933年出生在广西合山市河里镇一个壮族山村里。父亲是个农民,读过私塾,通晓文墨。家中有一柜子藏书,书桌上放着一部三十二卷木版印刷的《康熙字典》,父亲视为老师。父亲爱书如命,劳动之余就是读书,读到精彩处就大声吟诵起来。在父亲的熏陶下,对读书有一种特别感悟的他自幼就随着父亲的领读声,读了《幼学故事琼林》《古文观止》和作文范文及唐诗宋词。  每天晚上,韦编联点亮家中那盏昏暗
期刊
金堂县土桥镇有一个村叫湖包村,传说以前这里并不叫湖包村。湖包村地处川西偏僻之地,那时人烟稀少,荒野里还常有野兽出没,人们管它叫虎豹村。那为什么后来又叫湖包村呢?这得追溯到很久以前一个关于善与孝的美丽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虎豹村里有一对夫妻,丈夫叫张奎,妻子叫刘娥。夫妻俩本是勤快人,他们在虎豹村男耕女织,恩恩爱爱,日子倒也过得自在。遗憾的是,他俩婚后十年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  话说有一天黄昏,
期刊
“我是后山湾来的,叫赵汉明。为宅基地的事,我要告同村的张行之。”赵汉明站在林芳面前,直愣愣地说,然后将一份手写的材料放在林芳面前。  材料上写道,赵汉明家与张行之家隔着不到十米的距离,今年上半年,张家将楼房加高,顶层的屋檐向赵家这边一下延伸了六七米。每逢刮风下雨,张家屋檐上的水就往赵家低矮的房顶上泻,倒马桶似的。  林芳盯着“张行之”这几个字,吃了一惊。  十年前一个阴雨绵绵的周末,林芳从学校回家
期刊
清朝嘉庆年间,江南泾县琴河镇上有个生意人名叫林家立,他为人刻薄,街坊们都不愿意与他来往,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生意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林家立做梦都想做大生意,赚大把的银子。这年三月,他与住在泾县县城里的周老板谈成了一桩大生意。周老板年近六十,在县城里开了十多家店铺,其中一家店铺是县城里最大的山货铺。  林家立与周老板商定,由林家立去三百多里外的青阳县收购一批山货,运到泾县县城卖给周老板。青阳县地处大
期刊
那年,他单身。一个人的日子有些无聊。  于是,他去参加了一些社会团体活动,骑行、登山、晨练……再后来,还去做义工。那个周末,他随同“1+1”同城公益社去看望县孤儿院那些可怜的孩子。一上车,他恰好坐在了她的身边。  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让他很想同她讲话。他心里快速地搜索着各种话题同她聊,很快他就发现,两人有很多共同话题,似乎一见如故。到了孤儿院,他像被磁铁吸住似的一直跟着她,一起搬东西、慰问孩子、拍照
期刊
大柳村的张生因个头矮小,三十五岁还没娶上媳妇。隔壁邻居王大娘就托人把邻村的寡妇枣花介绍给他。  没想到这两人一见面感觉都还不错。枣花低着头问张生:“俺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娃,你介意不?”张生挠着头笑了笑,说:“不介意。”  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两人结婚那天,正赶上腊八節,天空中飘着雪花,正午时滚过一阵雷声,掌灯时雪还在下。张生躺在暖和的火炕上,和枣花说着悄悄话,偶尔一两句笑语飘出小屋,寒夜就多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