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打冬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l7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柳村的张生因个头矮小,三十五岁还没娶上媳妇。隔壁邻居王大娘就托人把邻村的寡妇枣花介绍给他。
  没想到这两人一见面感觉都还不错。枣花低着头问张生:“俺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娃,你介意不?”张生挠着头笑了笑,说:“不介意。”
  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了。
  两人结婚那天,正赶上腊八節,天空中飘着雪花,正午时滚过一阵雷声,掌灯时雪还在下。张生躺在暖和的火炕上,和枣花说着悄悄话,偶尔一两句笑语飘出小屋,寒夜就多了一些暖意。
  然而好景不长,开春时,枣花踩着梯子去平房顶晾晒粮食,没想到她一脚踏空,从梯子上直接掉到院里的水泥地上。
  当王大娘的儿子王大壮把这个消息告诉张生时,张生正在地头躬着腰给玉米苗锄草。张生惊慌地撂下锄头,迈开两条小短腿儿,冲上王大壮的三轮车……
  枣花摔坏了颈椎,瘫痪了。
  “他俩结婚那天雷打冬,那是不好的预兆,这不就出事了!”“看来张生在这家里待不长久了。”“悬啊,那两个娃又不是他亲生的……”村里人在村头闲唠着。
  夜里一片寂静,屋里的灯光幽暗昏黄。张生蹲在炕边,看着两个流鼻涕的娃,还有躺在炕上的枣花,像做了一场梦。张生忽然觉得自己并不魁梧的身板上一下子压上了沉重的担子,他得用尽全身的力气支撑着,才不至于倒下。
  张生把两个娃叫到跟前,认真又严肃地说:“从今天开始,你们改口喊我‘爹’。”两个娃看看张生,又瞅瞅在炕上瘫痪的娘,低下头,声音像蚊子一样喊了声:“爹。”声音虽小,张生却听到了,他回应一声:“哎!”躺在炕上的枣花,泪水早已湿了脸颊。
  村庄的大地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张生和枣花在一起三年了。日子虽然很艰难,可家里却不缺少欢声笑语,只是张生有个心愿一直梗在心窝里,三年都没能实现。
  王大壮在外乡学习了大棚种植蔬菜的技术,没多久,王大壮的塑料大棚就在张生的地边支起来了。秋日的阳光照在塑料大棚上,像照着一汪清凉的河水。张生每次看着王大壮的塑料大棚都会莫名地兴奋。
  张生没事时就喜欢去王大壮的大棚帮忙,都是农家把式,并不难。王大壮一高兴,就对张生说:“要不,你挨着我的大棚也起个棚吧。”
  张生问:“能行吗?”“能行,你种地种得比我好,只是欠缺大棚种植的技术,我们的大棚挨着,可以相互帮衬。”王大壮鼓励地说。
  张生黑瘦的脸上顿时漾起一片波纹,乐滋滋地去准备支大棚的材料了。
  冬天到了,张生大棚里的蔬菜却是绿油油一片,西红柿和柿子椒挂在绿叶间,像一个个红红黄黄的小灯笼。
  一天夜里,张生被雷声惊醒。他爬起来,趴在窗台向外看,天空正下着大雪,一阵阵雷声由远而近,鹅毛大雪遮天蔽日,大地白茫茫一片。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一想到这,张生心中顿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张生顶着风雪跑到蔬菜大棚时,王大壮两口子也赶到了。塑料大棚的棚顶覆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大棚的支架由于不堪重负,发出吱吱嘎嘎的响声。
  看着快要被压垮的大棚,张生急得眼圈都红了。容不得多想,张生迅速拿起扫把除雪。雪一直下,风一直刮,偶尔的雷声轰隆隆滚过,暴风雪像个发脾气的小孩,根本停不下来。张生握着扫把,像只发威的豹子般上下左右不停地蹿动,动作敏捷又利索。张生的脸冻僵了,耳冻裂了,可他一点感觉都没有。
  雪下了一夜,张生除了一夜的雪。天微亮时,大雪终于停了。张生前前后后检查了一遍,大棚没有一个地方塌陷、破损。看着棚里的西红柿和柿子椒都生机勃勃地挂在秧上,张生冻僵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那年春节,张生种的西红柿和柿子椒卖了个好价钱。
  天麻麻黑时,空中飘起了雪花,张生把一辆崭新的轮椅推进里屋。他把枣花抱进轮椅,推着她在屋里转圈。枣花笑得流下了眼泪。
  张生俯下身问:“开心吗?”
  枣花抹了一下眼角,仰起头,摸着张生黑瘦的脸说:“开心,只是这些年苦了你了!我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跟了你啊。”
  张生不说话,只咧着嘴笑,两个放学回来的娃站在门边,大声地喊:“爹!娘!”
  谁说雷打冬不吉利?张生就不信,他觉得他很幸福。
  (发稿编辑/周婷婷)
其他文献
抹黑脸是彝族群众接亲时的一种习俗。在广西隆林、西林一带的彝族地区,抹黑脸的习俗又别具特色,接亲、节庆日都有抹黑脸的习俗。  彝族人民认为抹黑脸能驱邪除病、护身保体,象征吉祥如意。相传,从前老虎总来侵扰彝寨,有个勇敢的猎人挺身而出去打老虎,可是总斗不过老虎。他回到家看到做饭的锅底上黑黑的灰,心生一计,就用锅灰把脸抹黑后,上山打老虎。老虎看到他,不知是什么怪物,吓得转身便跑,再也不敢来了。从此以后,人
期刊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据统计,华人人口占新加坡总人口的74%,是新加坡最大的“少数民族族裔”。从新加坡早期华人祖先的来源地来看,多数移民来自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如广东潮汕、福建和海南。因此,新加坡的新年习俗更多地保留了福建和广东的习俗。因为华人人口在数量上占大部分,为了尊重华人群体,新加坡法律规定,为庆祝中国新年,中国农历正月初一和初二为法定假期。  中国新年临近的一整个月,新加坡的
期刊
父亲是在我刚调换部门、工作特别忙碌的时候悄然离去的。他病重时一再叮咛母亲,不要动不动就把病情告诉我,以免影响我的工作。他如同天下所有伟大的父亲那样,为了儿女,即使是到了生命的尽头,依然为儿女们着想。在父亲离去后的日子里,我愧疚,我自责,为不能在父亲生命弥留之际尽到自己的孝心而感伤。很多个夜晚,我仰望星空,感觉父亲已化作天上的一颗星辰,又如暗夜里的一座灯塔,在远处闪烁光芒,指引着我一路继续前行…… 
期刊
壮族是十分重视过年过节的一个民族。在一些壮族地区,人们几乎每个月都有自己的节庆。  按节日的轻重排列,壮族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是春节,其次是七月十四鬼节、三月三、小年、清明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此外,还有青蛙节、牛魂节、端午节、莫一大王节、重阳节、尝新节、冬至节、送灶节等。  壮族人的春节概念是从每年的腊月开始的。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围绕春节进行各种筹备活动,比如着手准备榨油、榨糖、加工爆米花的糯米、
期刊
1937年,农耘出生于黑水河畔的崇左市大新县堪圩乡,他家是地地道道的壮族农民家庭,世代没有文化,父亲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手裁缝手艺,在乡里被人称为“师傅”。父亲万万没想到,他的儿子农耘,后来竟成为替人做嫁衣的编辑,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三月三杂志社社长、副总编。  初识壮文立志成才  农耘从小五官端正,眉清目秀,聪明过人,很招人喜欢。他从小就喜欢听民间故事、民间山歌,还爱好琴棋书画,爱听采茶戏
期刊
读书自学文才初露  韦编联,1933年出生在广西合山市河里镇一个壮族山村里。父亲是个农民,读过私塾,通晓文墨。家中有一柜子藏书,书桌上放着一部三十二卷木版印刷的《康熙字典》,父亲视为老师。父亲爱书如命,劳动之余就是读书,读到精彩处就大声吟诵起来。在父亲的熏陶下,对读书有一种特别感悟的他自幼就随着父亲的领读声,读了《幼学故事琼林》《古文观止》和作文范文及唐诗宋词。  每天晚上,韦编联点亮家中那盏昏暗
期刊
金堂县土桥镇有一个村叫湖包村,传说以前这里并不叫湖包村。湖包村地处川西偏僻之地,那时人烟稀少,荒野里还常有野兽出没,人们管它叫虎豹村。那为什么后来又叫湖包村呢?这得追溯到很久以前一个关于善与孝的美丽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虎豹村里有一对夫妻,丈夫叫张奎,妻子叫刘娥。夫妻俩本是勤快人,他们在虎豹村男耕女织,恩恩爱爱,日子倒也过得自在。遗憾的是,他俩婚后十年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  话说有一天黄昏,
期刊
“我是后山湾来的,叫赵汉明。为宅基地的事,我要告同村的张行之。”赵汉明站在林芳面前,直愣愣地说,然后将一份手写的材料放在林芳面前。  材料上写道,赵汉明家与张行之家隔着不到十米的距离,今年上半年,张家将楼房加高,顶层的屋檐向赵家这边一下延伸了六七米。每逢刮风下雨,张家屋檐上的水就往赵家低矮的房顶上泻,倒马桶似的。  林芳盯着“张行之”这几个字,吃了一惊。  十年前一个阴雨绵绵的周末,林芳从学校回家
期刊
清朝嘉庆年间,江南泾县琴河镇上有个生意人名叫林家立,他为人刻薄,街坊们都不愿意与他来往,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生意一直没有什么起色。  林家立做梦都想做大生意,赚大把的银子。这年三月,他与住在泾县县城里的周老板谈成了一桩大生意。周老板年近六十,在县城里开了十多家店铺,其中一家店铺是县城里最大的山货铺。  林家立与周老板商定,由林家立去三百多里外的青阳县收购一批山货,运到泾县县城卖给周老板。青阳县地处大
期刊
那年,他单身。一个人的日子有些无聊。  于是,他去参加了一些社会团体活动,骑行、登山、晨练……再后来,还去做义工。那个周末,他随同“1+1”同城公益社去看望县孤儿院那些可怜的孩子。一上车,他恰好坐在了她的身边。  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让他很想同她讲话。他心里快速地搜索着各种话题同她聊,很快他就发现,两人有很多共同话题,似乎一见如故。到了孤儿院,他像被磁铁吸住似的一直跟着她,一起搬东西、慰问孩子、拍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