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今天的数学合作学习并不完全都尽人意,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仍然存在过多地强调竞争,忽视合作的现象。所以,教师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学会与学生合作,让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使之形成合作意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这是现代教育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 合作学习 策略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学习来讲,他们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控制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可能强迫任何学生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试图强迫学生学习总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基于这种认识,合作学习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自然地带有浓厚的情谊色彩。学生合作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1 合作学习的情感因素
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兴趣、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的效果。合作学习在关注情感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减少学习者的焦虑感。在数学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数学语言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虽然焦虑与学习者的个别特征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的焦虑感大大降低;②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会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③有助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数学课堂是学习者学习,教师教学的场所,也是师生交流的社会环境。生生及师生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对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必须交流,交流无疑能促进相互了解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从而更愿意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2 合作学习的认知因素
解决情感问题并不意味着解决数学学习的所有问题。关注情感问题并不意味着否认学习中认知活动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其实,关注情感问题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认知的发展,最终通过认知过程实现。合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机会。此外,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对问题的解决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3 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3.1 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必须对学生合理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就使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2 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①课前小组学习活动一般可设计三种:首先,预习课文(知道大致内容是什么,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及预做课后练习等),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重点问题用笔画出来加以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课前小组交流;其次,课前交流;最后,课前总结。通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讨论,知道自己掌握了什么,哪些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解决了;②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初中数学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小组活动;③教师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出题、解题、批改等练习。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
3.3 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实现的。
3.4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①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②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与合作学习评价结合起来。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卡、过失卡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要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多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总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主理解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的知识,教学中只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索、讨论、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才能发现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且获得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创新需要突破,突破需要合作。学生都活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你一个方案,他一个设计,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解决问题的至高点。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 合作学习 策略
合作学习的倡导者们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学习来讲,他们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控制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可能强迫任何学生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试图强迫学生学习总是难以奏效的。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能学得更好。基于这种认识,合作学习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自然地带有浓厚的情谊色彩。学生合作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和竞赛。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1 合作学习的情感因素
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兴趣、态度等。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的效果。合作学习在关注情感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减少学习者的焦虑感。在数学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数学语言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虽然焦虑与学习者的个别特征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的焦虑感大大降低;②增强学习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会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③有助于学习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数学课堂是学习者学习,教师教学的场所,也是师生交流的社会环境。生生及师生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对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必须交流,交流无疑能促进相互了解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从而更愿意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2 合作学习的认知因素
解决情感问题并不意味着解决数学学习的所有问题。关注情感问题并不意味着否认学习中认知活动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其实,关注情感问题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认知的发展,最终通过认知过程实现。合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充足的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机会。此外,在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对问题的解决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3 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3.1 合理分组是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必须对学生合理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成员间性格、性别、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就使全班各小组之间产生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3.2 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①课前小组学习活动一般可设计三种:首先,预习课文(知道大致内容是什么,找出重点、难点,提出质疑及预做课后练习等),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别做好准备,重点问题用笔画出来加以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记号,以便课前小组交流;其次,课前交流;最后,课前总结。通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讨论,知道自己掌握了什么,哪些不懂的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解决了;②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自然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初中数学教材题材多样,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好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小组活动;③教师应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布置小组成员间的出题、解题、批改等练习。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又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个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且纵观全班各组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缺点,及时表扬、鼓励、指导与建议。
3.3 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实现的。
3.4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①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在小组评价时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②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之间的关系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与合作学习评价结合起来。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卡、过失卡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要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多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总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主理解的过程,所有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能成为有效的知识,教学中只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探索、讨论、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才能发现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且获得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创新需要突破,突破需要合作。学生都活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你一个方案,他一个设计,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解决问题的至高点。